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4-07-02 01:00帅小应
计算机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网络工程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帅小应

摘要:针对目前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产需脱节等问题,探索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对照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环节,制订教学质量监控方案等,形成具有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

关键词:网络工程;工程教育;CDIO;专业认证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国内高等教育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国民教育转变。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长、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变化的情况下,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模式在不断地改革和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以学生为本、以用为先、以能力为核心”的工程教育模式逐渐建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电子技术以及应用的迅速发展与深入,新技术、新产业不断出现,尤其是物联网及相关产业的兴起,使得社会与产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发生变化。

受传统教育理念与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内容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学生在校学习的内容与社会、企业需求的技能相脱节。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存在“两难”问题,一是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对口就业难,许多学生从事的是与专业无关的职业;二是相关企业对网络工程人才需求量大,但是找到应用型的、具备实际工程经验与能力的毕业生难。因此,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改革迫在眉睫。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求,顺应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工程教育开展专业认证是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笔者提出“以专业认证为导向、以产业需求为出发点、以项目为驱动、以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深度联动,以“做中学”为平台,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仅使毕业生达到行业教育要求,也与行业技能要求相匹配。

1 网络工程专业认证的必要性

网络工程专业认证是专业认证机构对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条件、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成果、学生评价等进行的认证工作。教育部于2006年3月成立了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计算机教育界、计算机相关行业学会、工程界等的权威专家、知名教授、工程师等组成专业认证工作组。专业认证可以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加以控制,保证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达到相应教育要求,与企业岗位的技能要求相匹配。

网络工程教育认证更加重视学生的工程实践与能力,注重学生的教育产出,可以实现从“教什么”到“学到什么”的转变。为了达到专业认证标准,学校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更加注重与企业的合作与联系,不断注入教育改革的动力。在专业认证的驱动下,学校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图书资料、实验条件等得到了不断改善,教学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质量也提高了。

2 以专业认证为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育现状及地方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以专业认证为导向,我们构建基于CDIO的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即将网络工程专业工程型人才的培养与专业认证相结合,使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网络工程人才与产业需求相适应。

2.1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CDIO代表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以任务驱动,构建以项目为主导的知识、能力和创新培养一体化的教学体系。CDIO通过“做中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工程实践训练,强化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

人才培养模式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出发点,学校应依据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据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潮流、产业的发展需求、学校与地方的特点,我们确立“2+1+1”的分段式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前两年学生在校完成专业认知模块、综合能力模块、专业基础模块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价值判断能力、身心调适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专业认知与专业基础能力等;第3年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专业应用模块、专业专长模块、校内实践模块的教学过程,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以及专业方向相关内容的学习;最后1年,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参与项目开发,完成企业课程模块、素质拓展模块、毕业设计等。通过“产学研”深度联动,校企合作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全程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使“教、学、需”一致。通过“做中学”,将“知识、能力、探索兴趣、解决问题毅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融入CDIO教学过程中,培养社会急需的有责任感的实践能力强的、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级工程型人才。“2+1+1”人才培养方案框架如图1所示。

2.2 优化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教育是为了培养具有熟练技术基础,拥有善于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网络产品或系统的能力,能够适应网络行业发展的网络工程师。课程体系建设要对照专业认证的标准,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标、以能力为核心,整体优化课程体系。以往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大多强调各课程自身的特点和作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本课程知识的运用与知识点的深、专、独。如果弱化了专业课程综合体系的整体关系,会导致相关课程间内容重复较多,课程培养目的分散,各门课程授课内容之间缺乏连贯性,学生不善于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应当坚持整体优化原则,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优化,适当进行专业主干课程群、专业专长课程群的优化与重组,形成以培养网络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2.3 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依据专业认证的标准要求,师资队伍建设要突破现有体制,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组建由企业工程师、外聘教授、学院专业带头人、实验师等组成的教学团队。充分发挥企业工程的人才优势,用好外聘教师,推行“双师授课法”,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结合教学团队。endprint

猜你喜欢
网络工程专业认证工程教育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基于VR技术在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研究
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