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长的出身与岳麓书院的千年发展*

2014-07-05 07:02车今花
关键词:山长官学岳麓书院

车今花

(湖南大学 岳麓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有“天下书院之首”、①邓洪波:《中国书院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第89页。“千年学府”之美誉。不少学者对岳麓书院延续千年的原因进行了讨论,本文拟从岳麓书院山长的出身,来分析其千年发展的原因及地位。

一 岳麓书院历代山长统计

山长为古代书院的主持人,既负责书院的组织管理,又担负书院的主要教学工作。关于岳麓书院的山长,史料记载并不详细。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学者进行过考证。杨布生先生考证岳麓书院山长有:周式、彪居正、张栻、吴猎、顾杞、黎贵臣、凌登龙、欧阳守道、朱某、张厚、叶性、陈论、熊宇、张凤山、张元忭、吴道行、郭金台、刘自廷、王祚隆、蔡上宽、车万育、郭金门、李中素、刘大抚、刘琪、程佑祉、陈际鼎、廖俨、李文炤、易宗涒、吴尧山、李天柱、曹耀珩、黄明懿、房逢年、王文清、刘暐泽、周焘、旷敏本、欧阳正焕、刘元燮、万年茂、张九镒、熊为霖、罗典、王坦修、袁名曜、贺长龄、欧阳厚均、龙瑛、丁善庆、周玉麒、徐棻、王先谦。②杨布生:《岳麓书院山长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所编《湖南大学校史》所列清代岳麓书院历任山长名录中,增加清代山长万莱峰、张檀亭二人。③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编:《湖南大学校史》,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9—40页。朱汉民先生主编的《岳麓书院》一书中无万莱峰、张檀亭二人,但较前两种图书多宋代山长“孙胄”。④朱汉民主编:《岳麓书院》,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64页。近年王胜军、邓洪波二位先生考证元代张图南曾任岳麓书院山长。①王胜军、邓洪波:《元代岳麓书院山长张图南考》,《大学教育科学》,2011年第1期。按其所述,张图南当在欧阳守道之后、朱某和张厚之前出任山长。

综合各家考证,岳麓书院历代山长有史可考者有:宋代9人:周式、孙胄、彪居正、张栻、吴猎、顾杞、黎贵臣、凌登龙、欧阳守道;元代3人:张图南、朱某、张厚;明代6人:叶性、陈论、熊宇、张凤山、张元忭、吴道行;清代40人:郭金台、刘自廷、王祚隆、蔡上宽、车万育、郭金门、李中素、刘大抚、刘琪、程佑祉、陈际鼎、廖俨、李文炤、易宗涒、吴尧山、李天柱、曹耀珩、黄明懿、房逢年、王文清、刘暐泽、周焘、旷敏本、欧阳正焕、刘元燮、万莱峰、万年茂、张九镒、张檀亭、熊为霖、罗典、王坦修、袁名曜、贺长龄、欧阳厚均、龙瑛、丁善庆、周玉麒、徐棻、王先谦。岳麓书院山长一共58人。

二 岳麓书院山长的经历与岳麓书院的官方背景及官学化

书院的官学化是书院发展的重要阶段。邓洪波先生认为书院的官学化问题突显于元代,但是其端倪始见于南宋,并以州府教官兼任山长为例。②邓洪波:《中国书院史》,第225页。邓先生所言甚是。就岳麓书院山长的经历看,其多出身于国家官学系统,或有任官经历,具有深厚的官方背景。我们对岳麓书院山长的出身和经历进行统计,如下表(表1):

表1 岳麓书院山长官学出身或任官经历统计表

在有姓名可考的58位岳麓书院山长中,尚有部分山长之出身无从查考。根据现有资料可知,具有进士、贡士、举人等科举功名的有32人,约占山长总人数的55.17%;为廪生、监生、贡生、县学生、邑痒生等虽无科举功名但为官学生的共12人,约占山长总人数的20.69%。出身国家官学系统(有科举功名者和无功名的官学生)的共44人,约占山长总人数的75.86%。由此可见,岳麓书院的山长选拔倾向于出身国家官学系统的人。虽然书院在不同时期的性质有所不同,但是不论其性质如何,山长的官学出身已经决定了其与官府的密切关系。值得注意的是,58位山长中有25位为进士或进士出身。自清代山长房逢年始到最后一位山长王先谦止,除了万莱峰、张檀亭二位山长的功名不可考外,其他山长都为进士或进士出身,共20人。乾隆皇帝曾说:“凡书院之长,必选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者,以礼聘请。”③《乾隆元年奉上谕》,[明]吴道行,[清]赵宁等修纂,邓洪波、谢丰等校点:《岳麓书院志》,第511页。此道上谕或与山长多进士有关。岳麓书院山长的“高学历化”倾向,说明清代书院与官学的结合更为紧密。

除了山长的官学出身外,部分山长曾经出任政府官职这一情况也值得注意。第一任山长周式受宋真宗召见,“拜国子学主簿,使归教授”。④张栻:《宋岳麓书院记》;[明]吴道行,[清]赵宁等修纂,邓洪波、谢丰等校点:《岳麓书院志》,岳麓书社,2012年,第96页。此后的岳麓书院山长,不少在任山长之前都曾任官,或以政府官职兼任山长。据统计,岳麓书院有任官经历的山长有38人,约占山长总人数的65.51%。山长多来自政府官员,可见岳麓书院深厚的官方背景。

岳麓书院山长或为官学出身,或有任官经历。山长的这种出身,也就赋予了岳麓书院不同于其他私学或地方书院的官方背景。吴澄曾说:“然嵩阳、睢阳、白鹿洞,皆民间所为,惟岳麓乃宋开宝之季,潭守朱洞所建。”⑤吴澄:《建岳麓书院记》;[明]吴道行,[清]赵宁等修纂,邓洪波、谢丰等校点:《岳麓书院志》,第99页。其认为为官员所建的岳麓书院,有别于“民间所为”的嵩阳、睢阳、白鹿洞三书院。

岳麓书院山长的官方背景,对书院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一,山长的官学出身,决定了书院倡导官学的学术立场。通过倡导官学,为国家培养人才等方式,书院成为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书院之制所以导进人才,广学校所不及”。⑥《乾隆元年奉上谕》,[明]吴道行,[清]赵宁等修纂,邓洪波、谢丰等校点:《岳麓书院志》,第510页。正因如此,书院也更容易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扶持。不仅官府投入资金,而且皇帝赐匾、赐书。

其二,山长的任官经历本就成为其庇护书院的重要因素。因其与其他官员的交往,也成为书院发展的重要原因。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山长周式就曾请太守刘师道扩建书院。①原出《玉海》,本文转引自《“千年学府”年表——岳麓书院部分》(征求意见稿),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研究室编:《岳麓书院通讯》,1982年第2期,第9页。后来书院扩建、重修等,虽不乏私人捐修,但也有很多官员捐修。雍正、乾隆年间,还得皇帝赐金、赐银。②捐修书院及皇帝赏赐事,俱见于《“千年学府”年表——岳麓书院部分》(征求意见稿),《岳麓书院通讯》,1982年第2期。岳麓书院不仅受官府保护,更得到官方的经济支持。

岳麓书院山长的官学出身或任官经历所展现出来的官方背景,不仅影响着岳麓书院的千年发展,成为“千年学府、弦歌不绝”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山长、书院与政府、官学的内在联系,也成为日后书院官学化架设了桥梁。

三 岳麓书院山长的籍贯与书院的地域性

古代书院很多,其中不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书院。但是就整体而言,书院的地方特色十分明显。即便成为省会书院,也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征。作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岳麓书院曾为湖南的最高学府,享誉千年。同样的,岳麓书院的地域性特点也非常明显。

岳麓书院这种地域性特征,除了财政、生源等方面的因素外,可能也跟山长的籍贯有关。为了说明情况,我们先将岳麓书院山长的籍贯统计如下表(表2):

表2 岳麓书院山长籍贯分布表

*杨布生先生说黄明懿籍贯不详,朱汉民先生认为其是广西临桂人。分别参见:《岳麓书院山长考》,第120页;《岳麓书院》,第169页。《四库全书·史部·词林典故》卷八载黄明懿为广西临桂人。本文从“广西临桂”之说。

岳麓书院58位山长中,除了籍贯不详的孙胄、顾杞、朱某、张厚、吴尧山、万莱峰、张檀亭7人外,其他山长的籍贯分布在湖南、江西、浙江、湖北、四川、福建、广西等省。单就省份数目看,籍贯分布南方七省,算是较为广泛了。但是就具体人数而言,山长的籍贯分布又极不均衡。其中湖南籍山长有42位之多,约占山长总数的72.13%。出身其他省份的非湖南籍山长只有9人,约占山长总数的15.52%。更能说明问题的是,非湖南籍山长人数只有湖南籍山长人数的1/5。山长为书院的主持人,山长的籍贯必然会影响书院的发展。就山长的籍贯而言,岳麓书院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湖南人的书院。岳麓书院山长多为湖南人,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岳麓书院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岳麓书院的地域性特征,不仅体现在山长多为湖南籍,而且这种地域性也会反映在生徒的籍贯上。岳麓书院生徒的数量已经不可考,更无论其籍贯了。虽然我们无法对所有生徒的籍贯进行统计从而准确考察,但是我们可以对那些较为著名的生徒之籍贯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进行推测。关于岳麓书院较为著名的生徒,《岳麓书院》和《湖南大学校史》都进行了罗列,但二者有所不同。《岳麓书院》所列有:彭龟年、游九言、吴猎、游九功、胡大时、吴儆、赵方、陈琦、钟震、郑仲礼、顾璘、王夫之、陶澍、彭浚、贺长龄、贺熙龄、魏源、严如煜、罗饶典、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刘蓉、刘长佑、曾国荃、李元度、刘坤一、唐才常、沈荩、熊希龄、杨昌济、范源濂、程潜。③朱汉民主编:《岳麓书院》,第182—190页。《湖南大学校史》无吴猎、胡大时、吴儆、陈琦、顾璘、彭浚、贺长龄、贺熙龄、严如煜、罗饶典、胡林翼、刘蓉、刘长佑、李元度、刘坤一、唐才常、沈荩、熊希龄、杨昌济、范源濂,但是增加了吴熊、李腾芳、曾纪泽、陈天华、李木庵。④湖南大学校史编委会编:《湖南大学校史》,第46—53页。虽然两书评判生徒声望的标准有所不同,但是从其记载事迹看,两书所列都可算作岳麓书院著名生徒。如此,岳麓书院著名生徒有史可考者不下39人。那么,这39人的籍贯如何呢?我们统计如下(表3):

表3 岳麓书院著名生徒籍贯分布表

从表中数据可知,岳麓书院著名生徒的籍贯以湖南为主,有32人之多,占总人数(39人)的82.05%。从著名生徒的籍贯分布推测,岳麓书院的生徒也应是湖南籍占绝大多数。“潭士以居学肄业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湘西书院生,又分高等升岳麓精舍生”。⑤《重修岳麓书院图志》卷十《附集·湘西书院》;[明]吴道行,[清]赵宁等修纂,邓洪波、谢丰等校点:《岳麓书院志》,第134页。岳麓书院的生源,不仅从制度上保证了生徒的湖南籍,而且临时性的征招也以湖南为限。明代林华书《招长沙举人入岳麓书院文》,①[明]吴道行,[清]赵宁等修纂,邓洪波、谢丰等校点:《岳麓书院志》,第78—80页。亦限于湖南籍。虽然某些时候有特例,“别置额外生十员,以处四方游学之士”。②朱熹:《潭州委教授措置岳麓书院牒》;[明]吴道行,[清]赵宁等修纂,邓洪波、谢丰等校点:《岳麓书院志》,第71页。但是定额生源都为本省、本州人。

值得注意的是,岳麓书院外省籍的著名生徒,如四川籍的游九言、游九功,江西籍的彭龟年,福建籍的胡大时,安徽籍的吴儆等人,都是在外省籍四川人张栻任山长之时。外省籍生徒较多与外省籍山长的时间一致性,除了山长本身的学术成就外,可能也与其籍贯有关。因为本身的外籍出身,外省籍山长更容易不受籍贯的束缚而广招生徒。

山长的籍贯和生徒的籍贯都反映出岳麓书院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书院的地域性特征,除了交通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而外,既有来自地方的财政经费要求(地方书院得到地方的资助和扶持,服务于地方是其回报方式),可能也与古代社会人际关系的地域认同有关。

四 结 语

我们对岳麓书院山长的出身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发现,岳麓书院的山长或为官学出身,或有任官经历,大多与官府有着某种联系。虽然岳麓书院起初还不具有官学性,但是因为山长的官方背景,其更容易受到官方的保护和支持。故而岳麓书院虽然多次遭到毁坏,但又在地方官绅的支持下得以重建。山长的官方背景促成了岳麓书院的千年发展,也最终走上官学化的道路。

岳麓书院的山长以湖南籍为主,与此相应,书院生徒的籍贯也以湖南籍为主,这反映了岳麓书院的地域性特征。湖湘人才荟萃于此,薪火相传,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使岳麓书院成为湖湘文化的重镇,获得“道南正脉”的美誉。

人才作为文化、学术的传承者和创造者,他们的地域流动有利于学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而相对封闭的环境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纵观岳麓书院的历史,其得到重大发展、为后人津津乐道的时期——如张栻、朱熹时期——都与外省籍人士主持书院并开展学术活动有关。

岳麓书院对湖湘文化的重要影响毋庸置疑,然而,多种因素限制了人才的流动与学术活动的开展,使其不能有效地突破地域性限制,在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发挥其文化和社会影响力。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地域性特征并不是岳麓书院所特有,在其他地方书院身上也普遍存在。从某种程度上说,地域性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重要特征。岳麓书院山长的出身所反映出来的历史信息,正是中国古代书院的共同特征。

岳麓书院作为区域性文化、学术中心,对湖湘人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此同时,对“四方游学之士”也持某种程度的开放态度,这或许是岳麓书院能够从历史上千百所书院中脱颖而出,千年弦歌、享誉至今的重要原因吧。

猜你喜欢
山长官学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
河南率先推行“一网两长”制
走在全面现代复兴大道上的岳麓书院
Portal gas in neonates;is it always surgical? A case report
无题
枣庄市台儿庄区创新推行“山长制”保护山体见成效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岳麓书院举办己亥年祭孔大典
明清时期太谷县教育刍议
平江县率先在湖南省全面推行“山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