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96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的分析

2014-07-06 07:41杨乐伟陈上求陈嘉洛
实用临床医学 2014年5期
关键词:直肠炎膀胱炎放射性

杨乐伟,陈上求,陈嘉洛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广东 珠海 519000)

宫颈癌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妇科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低于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生的第二位,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情况更为严峻,严重影响了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1]。目前,对于宫颈癌的治疗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多采用放疗进行。放射治疗主要是通过破坏肿瘤细胞的DNA,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从而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作用。但是由于放射治疗缺少特异性,同时各器官组织对于放疗强度的耐受性差异,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导致正常组织或器官的损伤,引发放疗并发症,包括急性期并发症、肠道及泌尿系统病变等远期并发症等,其中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最为常见,且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2]。本研究收集宫颈癌患者1 496例,采用外照射并腔内后装放疗进行根治性放疗,观察所有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放射剂量、不同病期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03年 1—10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并行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 496例,患者最小年龄28岁,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为(56.73±12.86)岁,其中,<40 岁 238 例,40~60 岁 682例,>60 岁 576 例;按照 FIGO 临床病理分期[3],Ⅰb期 52例,Ⅱa期 180例,Ⅱb期 491例,Ⅲa期 347例,Ⅲb期 426例;按照肿瘤种类分类,鳞状细胞癌1 334例,腺癌92例,混合性癌21例,小细胞癌27例,其他22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采用外照射并腔内后装放疗进行根治性放疗。其中外照射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 6-10 MV-X线外进行,分为全盆腔前后野照射和盆腔 U型野或四野照射2个阶段,放射量分别为 32~36 Gy、15~18 Gy,此外,在行盆腔 U 型野或四野照射时尽可能避免照射膀胱、直肠。腔内后装放疗采用3管或单管施源器进行,A点剂量5~10 Gy·次-1,共6次,其中按照入选时间顺序取2003年 1月至2006年5月、2006年 6月至2010年6月,2010年 7月至2013年7月3个不同时期,分别以单次剂量 10 Gy、7.0~7.5 Gy、5~6 Gy进行放疗。

1.3 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的诊断标准

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的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卫生部颁布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4],并对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进行分度。其中,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症状间歇性出现或持续时间<6个月,患者无明显虚弱出现为轻度(Ⅰ级),患者须行住院治疗或治疗时间超过6个月、输血、出现肠道狭窄为中度(Ⅱ级),出现瘘道须行外科手术治疗或因此致死为重度(Ⅲ级);对于放射性膀胱炎而言,仅现尿急、尿频、尿痛等轻微症状,膀胱黏膜出现浑浊、充血、水肿现象为轻度(Ⅰ级),出现血尿且反复发作,膀胱镜检发现膀胱三角区后壁及输尿管间的皱褶处发生黏膜水肿及毛细血管、纤维膜扩张合并发生溃疡为中度(Ⅱ级),形成膀胱阴道瘘者为重度(Ⅲ级)。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 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其中,对于放射性直肠炎、膀胱炎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对不同放射剂量、不同年龄阶段间对比行 χ2趋势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病率

经过对1 496例宫颈癌放疗患者的调查发现,254例患者出现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病率达16.98%,其中,发生放射性直肠炎157例,发病率为10.50%;发生放射性膀胱炎97例,发生率为 6.48%。具体见表1。

表1 1 496例宫颈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病率

2.2 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情况

按照入选时间顺序取2003年 1月至2004年5月、2004年 6月至2008年 6月,2010年 7月至2013年7月3个不同时期,分别以单次剂量10 Gy、7.0~7.5 Gy、5~6 Gy进行放疗,结果发现,3 个不同时间段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2.06%、10.42%、9.12%,行χ2趋势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40岁、40~60岁、>60岁患者中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27%、10.76%、11.03%,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病期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见表2,行χ2趋势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707,P=0.000)。

表2 不同病期患者的放射性直肠炎的发生率

2.3 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情况

2003年 1月至2006年 5月、2006年 6月至2010年 6月,2008年 7月至2013年7月3个不同时期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7.37%、6.21%、4.45%,行χ2趋势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40岁、40~60岁、>60岁患者中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分别为5.03%、5.68%、7.14%,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同病期患者的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见表3,行χ2趋势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16,P=0.040)。

表3 不同病期患者的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

3 讨论

对于宫颈癌的5年存活率可达到60%左右,因此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的疗效影响较大,目前研究发现放射性直肠炎和膀胱炎发生率可达10%~20%,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致死[5]。本研究对1 496例患者的调查发现,254例患者出现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病率达16.98%,其中,发生放射性直肠炎157例,发病率为10.50%;发生放射性膀胱炎97例,发生率为6.48%。

同时,在对所有患者不同年龄、不同放射剂量、不同病期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情况的临床观察发现,照射剂量、不同肿瘤分期对于放疗后并发症发生具有重要影响,而年龄的增长对于放疗后并发症发生影响不大,而在一些研究中发现>60岁的女性较易发生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6],这可能与不同的放疗方案的实施有关。

综上所述,对于宫颈癌患者预先进行肿瘤分期,实施个性化治疗,同时优化放疗方案、适量减少放射剂量,同时剂量避免直肠和膀胱的招式,可以显著改善宫颈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

[1] 谢永玲,吴英.宫颈癌分期治疗研究状态综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3):162-164.

[2] 卢小丽.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后迟发性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09,19(6):85-86.

[3] 马建萍,赵 仁,何剑莉.106例宫颈癌放疗所致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3):260-261.

[4] 陈凡平,李晓军.妇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副反应及并发症概况[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18):117-118.

[5] 赵阳,李海伟.宫颈癌放疗的护理体会[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3):117-118.

[6] 马云.宫颈癌放疗患者放射性直肠炎160例预防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11(30):3988-3989.

猜你喜欢
直肠炎膀胱炎放射性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韩捷治疗溃疡性直肠炎的经验总结
王晞星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经验
宫颈癌放疗后放射性直肠炎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膀胱炎的日常保养及治疗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
放射性家族个性有不同 十面埋“辐”你知多少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舒适护理干预应用于高危腺性膀胱炎术后护理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