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特征概述

2014-07-07 02:51陈永光
地球 2014年7期
关键词:含水层厚度

陈永光

[摘要]雷州半岛位于雷琼自流盆地琼州海峡以,由山区、半岛陆域和一些近岸岛屿组成。本文通过对该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概述该地区特殊的水文地质结构特征,为今后在该地区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半岛地区 地下水 结构特征

[中图分类号] P641.4+3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7-9-2

0引言

雷州半岛地区是广东省历史性干旱缺水最严重的两大区域,同时也是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但限于以往勘查评价范围和精度,两区均区存在地下水资源可采量不清、开发利用前景不明的问题,导致该区可再生的地下水资源未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局部集中开采区因不合理开发引发了地下水水质污染、海水入侵、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

为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解决干旱缺水困难,2005年,开展了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监测和科学利用工作。本文研究内容基于上述勘查工作之上。

1地下水赋存条件

该区位于雷琼自流盆地琼州海峡以北,局部处于盆地北侧边缘丘陵台地区,整体上形成一个良好的储水构造单元。

1.1储水构造条件

雷琼自流盆地北侧边界大致位于廉江的车板—新民—遂溪的良垌—湛江市区的官渡—坡头—乾塘一带。界线以北为丘陵台地区,基岩裂隙发育,风化层厚度较大。经历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构造运动的长期作用,褶皱强烈,断裂发育,为地下水的循环和储存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形成一些褶皱、断裂储水构造,如车田背斜、庞西洞断层、古城—沙产断层及塘蓬断层、吴川—四会断裂等,岩石破碎、裂隙发育,植被良好,有利于降雨入渗,为基岩裂隙水的广泛分布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垌—廉江复式向斜侵蚀溶蚀谷地中,有碳酸盐岩分布,形成条带状岩溶储水构造,提供了岩溶水的储存空间。

1.2主要含水层

①下洋组含水层:岩性由北向南变细,厚度变薄,富水性由北向南变弱;凹陷区边缘颗粒粗、物质大,富水性也较强。第四纪初期,测区大部分地区由滨海过渡到陆地环境,因此沉积了以陆相为主的河流三角洲的湛江组地层。由于地壳运动的不均匀性,北部沉降幅度较大,陆源物质丰富,沉积了厚达200余米的粗碎屑;南部较为稳定,沉积以粘土为主细碎屑堆积,厚达30-45m。

②中、晚更新世,区内发生两期21次间歇性火山喷发,在南部松散层之覆盖了一层火山岩,形成了本区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火山岩分布面积1347.5km2,厚度不等,火山锥附近大于150m,向四周变薄。含水不均一,风化玄武岩、火山碎屑岩、气孔状玄武岩及充水的熔岩隧道、裂隙蕴藏着较丰富的孔洞裂隙水,火山岩孔洞裂隙水具层状特点,是测区内具有供水意义的含水层之一。

2地形地貌

2.1地形特征

该区由北部山区、半岛陆域和一些近岸岛屿组成,以半岛陆域为主体,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以雷琼断陷盆地划界,盆地北界以外区域为评价区北部(包括廉江市大部、吴川市全境和湛江市区东北小部),雷北区域为评价区中部(包括遂溪县全境、湛江市区大部、雷州市北部和中部、廉江市南部小部),雷南区域为评价区南部(包括徐闻县全境、雷州市南部)。

2.2地貌特征

区内地形地貌类型比较复杂,根据成因、时代和形态等可划分为8大类24小类:①侵蚀构造地形,包括丘陵、垄丘地貌;②剥蚀侵蚀地形,包括基岩台地和湛江组台地地貌,其中基岩台地又分为一、二、三级台地;③溶蚀侵蚀地形,为溶蚀侵蚀谷底地貌;④火山地形,包括火山口、火山锥、火山口湖盆和玄武岩台地地貌;⑤堆积或侵蚀堆积地形,包括北海组平原、三级阶地、二级阶地、一级阶地及河漫滩地貌;⑥海河混合堆积地形,为海陆交互堆积三角洲平原地貌;⑦湖成地形,为湖沼堆积平原地貌;⑧海成或海成风成地形,包括海蚀崖、溺谷、海漫滩、砂堤砂地、海积平原、海积阶地、海蚀阶地和泻湖平原地貌。

3地质构造

该区在区域地质构造位置上处于华南褶皱系粤西隆起区云开大山隆起南部、雷琼断陷北部,经历了加里东期、华力西—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四个构造阶段,地质构造较复杂。印支期以前以褶皱和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在廉江地区形成中垌—廉江复式向斜、石湾向斜等构造。燕山期以来断裂活动和岩浆侵入喷发作用较强。以东西向遂溪大断裂为界,北侧主要有北东向信宜—廉江大断裂带,燕山期控制了中、酸性岩浆侵入;南侧为雷琼断陷,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基底断裂发育,新生代断裂活动造成基底断陷沉降,控制沉积作用和基性火山喷发,形成雷州半岛广泛分布的玄武质火山岩。

3.1褶皱

区内出露规模较大的褶皱有高坡背斜和中垌—廉江复式向斜,均分布于评价区北部。高坡背斜为加里东期褶皱,其轴 向以北东30~50°为主,两翼不对称,岩性多为八村群砂页岩,岩层倾角30~65°;中垌—廉江复式向斜为华力西—印支期褶皱,轴向北东向,宽10~16km,由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组成。枢纽波状起伏,北东端及中段略为扬起,南西段宽阔而倾伏,轴面倾向北西,两翼多不对称,甚至倒转,岩层倾角40~60°。

3.2断裂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评价区断裂构造较复杂。以遂溪断裂为界,北部断裂痕迹出露明显,有北东、北西和东西向三组,以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北西向次之,东西向最少。这些断层多为压性逆断层,张性断层次之,压扭性平移断层较少。

3.3断陷

在新生代第三纪时期,雷州半岛深部地幔物质上涌底辟,地壳因之张裂沉陷而形成断陷。区内共有断陷9处,依次为港门断陷(Ⅰ)、螺岗岭断陷(Ⅱ)、湛江断陷(Ⅲ)、纪家断陷(Ⅳ)、东山断陷(Ⅴ)、乌石断陷(Ⅵ)、锦和断陷(Ⅶ)、迈陈断陷(Ⅷ)和前山断陷(Ⅸ)。断陷内新生代沉积物厚度较大,雷南以迈陈断陷为沉积中心,厚度达3200m,雷北以湛江断陷为沉积中心,厚度1200m。

4水文地质特征

区内地下水类型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火山岩孔洞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广泛分布于评价区中部和南部,北部以条带状或零星分布为主。

①浅层水:分布广泛,补给条件好,水资源丰富,是分散性饮用水和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同时也是补给中深层水的水源之一,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松散岩类。按其含水层岩性及水力性质,又可分为砂堤砂地孔隙潜水和孔隙潜水—微承压水两亚类。

②中层承压水:是本区主要含水层,也是目前开采的主要层位,一般由2~8个砂层组成。含水层岩性自北向南由粗变细,北部以粗砂、砾石为主,南部由含砾粗砂、中砂、细砂组成,厚度由北向南变薄,砂层总厚一般为30~136m,单层厚度各地不一,一般为3~50m,与上覆浅层水含水层一般有2~25m粘土层相隔;水位埋深与地貌密切相关,在北海组平原中部为14~16m,在玄武岩台地中部为20~80m,向四周变浅,至沿海及河谷洼地部分地段能自流。富水性好,水量多为较丰富—丰富,是目前区内城市工业及生活用水的主要供水层位。

③深层承压水:广泛分布于调查区中部和南部,仅西北角的北坡以北及东北角的乾塘以北缺失。含水层岩性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及粗、中、细砂岩,一般由1~10层组成,砂层总厚度40~>265.0m,单层厚度变化较大,3.5~150m不等,一般玄武岩高台地区砂层较薄,北海组平原及低台地区砂层较厚。与上覆中层承压水一般有3~70m厚的粉砂质粘土相隔。水位埋深从高台地向低台地、平原中心向沿海变浅。水量多为较丰富—丰富,基本符合合饮用水标准。

5结束语

中国海岸带地区作为一个脆弱的生态地质敏感区,鉴于人类不合理开采地下水所引起的海水入侵、地下水超采漏斗、地表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地下水污染等问题,还应从区域水循环角度,通过地下水资源、地貌特征、水文地质特征,进行共性与个性等方面的综合对比分析。让我们更加的了解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

参考文献

[1]刘锡清.我国海洋环境地质[J].海洋地质动态,2005,21.

[2]李从先,范代读,邓兵.构造运动与中国沿岸平原的地质灾害[J].自然灾害学报,2002,1.

[3]郑王琼,揭江,罗树文.粤北岩溶石山地区和雷州半岛地区地下水资源勘查监测项目(雷州半岛地区)2011,12.

猜你喜欢
含水层厚度
脸皮究竟有多厚
“脸皮”究竟有多厚
基于地层及水化学特征分析采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掘进巷道遇含水层施工方法研究
宁夏某矿地下水补给来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