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中班幼儿同伴间的冲突

2014-07-09 14:37倪娟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归因同伴冲突

倪娟

一、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意义

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不一定表明其带有攻击性,从幼儿自身的发展来说,它就是幼儿完成自我社会化进程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途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冲突,尤其是地位相当的人之间的冲突,是去自我中心的关键要素,这种人际间的冲突最终能导致心理内部的冲突。

(一)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的社会认知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观念,他们常常从自我视角出发看问题,没考虑到他人的观点和态度,所以一旦对方与自己意见不一,就容易造成同伴冲突。而在这过程中,幼儿开始注意到原来人与人之间的认知是存在差异的,于是幼儿的认知状况受到同伴的影响,他们思考对方的行为并结合自己的观念,便形成了一种新的认知水平,从而丰富了幼儿的社会认知。

(二)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情感是幼儿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幼儿的情绪、情感表现出来的通常是冲动和不稳定,这是因为此时幼儿的大脑抑制技能发展还较差,语言沟通能力也不健全,这些都易表现在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中。

(三)促进幼儿社会技能的发展

在同伴冲突过程中,幼儿面对对方阐述自己的社会认知或社会情感,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逐步完善和加强。幼儿会根据各自的已有经验和观察对方对自己行为的反馈,获取哪些信息对于解决冲突是合理的。幼儿在同伴互动中,幼儿学会接受他人一些可以满足自己的观点了解幼儿同伴冲突对幼儿社会技能的影响,我们合理利用它来改善和提高幼儿的社会技能。

二、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升入中班后,社会性发展水平较低,多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愿望实现为首要条件,再加上语言表达不清晰流畅,易与同伴发生冲突行为;多数家庭过分溺爱孩子,使得幼儿从心理上就产生别人一定要处处让自己的过分依赖性想法;班级老师过分放任幼儿,致使班级秩序混乱,幼儿同伴冲突行为不能及时得到合理解决。还有许多原因,如:客观条件归因、主观条件归因、同伴关系归因、人格特征归因、自我行为特征归因等等。

(一)幼儿社会性发展水平

中班幼儿社会性发展处于萌芽阶段,所以他们的认知、情感、技能都较低,从某种程度上自然而然地推动了幼儿同伴冲突的形成。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图式,受限于自我中心及直觉的思考、推理方式,因此对事物的意见看法不统一而产生冲突。

(二)家庭教养方式

在放纵型和忽视型的家长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儿童一般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因而也极易和同伴发生冲突行为。而那些重视小孩教育且掌握正确教育方式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儿童,则很少发生同伴冲突行为。

(三)班级因素

班级玩具的数量及区角游戏的空间摆放设置也可能影响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产生,如在玩具较少的情况下,幼儿极易发生同伴冲突,反之则不易发生同伴冲突现象。

三、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的有效解决策略

教师正确有效的帮助幼儿解决冲突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使孩子摆脱自我中心,增加社会经验,掌握社会技能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如何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协助家长一起帮助幼儿获得解决冲突行为的技能是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

(一)幼儿间的内部协商法

大多数的幼儿同伴冲突行为过程中,幼儿会采取内部协商法,就是他们自己内部达成协议,使冲突得到一个完美的结果。这是幼儿根据自身经验,结合长此以往的成功案例总结出来的方法,但是也有不买账的同伴,我们还有其他解决中班幼儿同伴冲突行为策略。

(二)教师指导的移情训练法

移情训练就是通过故事、情境表演等形式使幼儿去理解和分享别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情绪体验会主动地、“习惯地”产生理解和分享。

这种方法主要是使幼儿学会换位思考,逐渐去“自我中心”。

(三)教师参与的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让幼儿模仿现实社会的某些情境,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使幼儿表现出与这一角色一致的且符合这一角色规范的社会行为,并在此过程中感知角色间的关系、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感受、行为经验,从而掌握自己承担的角色所应遵循的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要求。

这种方法重点就是教师利用游戏活动的形式发展幼儿的社会技能。如:在区角,两名幼儿都在争抢同一个玩具,并打了起来,老师这时候可以出来干涉,假装成社会中的某一人物,和其中一小孩说明想玩那个玩具,并引导小孩运用温和语气回答。老师可以顺便请更多幼儿加入,进行角色扮演。

(四)家长与教师协助的社会认知技巧训练法

社会认知技巧的训练,也就是“站在他人的立场替他人着想”的能力之培养,是帮助幼儿处理人际问题的好方法。

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通过认知水平的训练,促使社会行为技能向训练情境以外的现实社会情境的迁移,家长可以协助教师训练幼儿的社会认知技能。一次体育活动中,两小孩在抢同一花球,这时花球被他们抢坏了,于是两人来找老师。老师说:“怎么办?”幼儿一起说:“对不起!”教师说:“嗯,还不行,我们一起想个办法吧!”一幼儿说:“剪刀、石头、不,赢的人可以玩。”另一个人不同意。第一个幼儿说:“我玩一会,他玩一会吧。教师问另一幼儿:“你认为呢?”这幼儿点头同意了。教师利用这一方法让两名冲突中的幼儿一起想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是鼓励幼儿在想出一个办法只好再想出其他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有效地训练幼儿的社会认知技巧。

【作者单位:昆山市实验幼儿园 江苏】endprint

猜你喜欢
归因同伴冲突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归因与学生自我归因的比较研究
相约钓鱼身亡 同伴应否赔偿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