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LTE双模演进基站载波聚合的应用

2014-07-09 03:39朱智俊岑曙炜曹晶张真桢
移动通信 2014年6期
关键词:拉网载波频段

朱智俊 岑曙炜 曹晶 张真桢

在LTE到LTE-Advanced系统的演进过程中,更宽频谱的需求将会成为影响演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利用频域上分散的频谱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以获得更高的系统带宽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3GPP提出了载波聚合技术。首先给出了载波聚合(CA)在移动通信网中的业务流程设计;然后讨论和分析了CA的拉网测试结果、UE峰值测试结果和高速率路段测试结果;最后指出了载波聚合待解决的问题。

LTE-Advanced 载波聚合 TD-LTE

1 背景

近年来,由于移动通信网的数据业务迅猛发展,用户的需求也日趋多样化,这使得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用户期望运营商提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高速无缝接入服务[1-2]。因此,2004年3GPP正式启动了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3-5]。与3G通信系统相比较,LTE系统以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为基础[5],支持20MHz的最大系统带宽,上、下行峰值速率分别可以达到75Mbps和100Mbps。虽然LTE技术已具备某些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特征,却还不能被称作4G(“准4G”)。

为了进一步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支持更多的用户业务和新的服务类型,3GPP LTE-Advanced在LTE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需求[6]。特别是,为满足IMT-Advanced的峰值速率需求,LTE-Advanced需要支持比LTE更大的系统带宽(达100MHz)。因此,如何满足更大带宽需求成为LTE向LTE-Advanced演进的最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然而由于受限于通信发展历史及无线频谱资源紧缺等因素,很多运营商拥有的频谱资源往往都是非连续的,很难找到可用的较大连续频谱,而每个单一频段都难以满足LTE-Advanced对带宽的需求。

为此,3GPP组织提出了CA(Carrier Aggregation,载波聚合)技术[7-9],该技术的核心思路是:将多个连续或离散载波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宽频谱。它能灵活地调节系统传输带宽,最高可支持单用户100MHz的下行传输带宽,既能满足LTE-Advanced在带宽方面的需求,又可以提高频谱碎片的利用率。图1给出了CA技术架构,其中:

◆每个无线承载只有一个PDCP和RLC实体,RLC层上看不到物理层有多少个分量载波;

◆各个载波上MAC层的数据独立调度;

◆每个载波维护各自独立的初传和HARQ重传进程。

2 载波聚合业务流程设计

载波聚合业务流程设计如图2所示。

业务步骤具体如下:

(1)操作维护向eNB配置可以聚合的小区集,并配置CA特性相关的参数。

(2)CA UE开始建立呼叫,并建立完成业务(同R8/R9终端相同)。

(3)eNB根据小区集让UE对其他小区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于可作为SCell的小区,向UE发送RRC重配消息,将该小区配为UE的SCell。

(4)eNB检测业务量,当业务量升高时,及时激活SCell,使得PCell和SCell共同进行数据传输;当业务量下降时,及时去激活SCell,可以为UE省电。

通过载波聚合业务可以实现:

(1)提供更好的QoS保证:服务高价值客户,获取更大的收益(高ARPU)。

(2)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通过载波聚合,CA UE可以同时利用两载波上的空闲RB,以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避免整体资源利用率的浪费。

(3)更好的用户体验:通过载波聚合,在MIMO 2×2环境下,配比2、特殊子帧配置7时,CA UE下行峰值速率相对单载波可以翻倍。在实际商用网的多用户场景下,CA UE激活SCell后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闲资源,提升整网非满负载时CA UE的吞吐量,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3 测试分析

为了对F+D载波聚合进行性能测试,下面将主要分析CA的拉网测试结果、UE峰值测试结果和高速率路段测试结果。

3.1 F+D载波聚合拉网测试

为了对比配置载波聚合前后的性能区别,本文将在精品网VIP路线上进行拉网测试,测试路线如图3所示。

测试环境配置如下:

◆测试区域F+D频段,F频段SA2/SSP6,D频段SA2/SSP7;

◆在测试区域选择一条测试路线能够遍历各种信道条件;

◆准备1部支持CA的R10终端(如TUE),另准备1部不支持CA的R9终端(如E5776)。

首先使用非CA终端,在路线起点接入网络并开始做下行Fullbuffer的FTP下载业务,待速率稳定后,车辆以30km/h的速度向路线终点移动并同时记录log,记录下行RSRP、SINR、吞吐量、MCS、GPS打点等信息,到达终点后停止log,并detach终端;然后用CA UE在路线起点接入网络并开始做下行Fullbuffer的FTP下载业务,待速率稳定后,车辆以30km/h的速度向路线终点移动并同时记录log,记录下行RSRP、SINR、吞吐量、MCS、GPS打点等信息,到达终点后停止log,并detach终端;最后得到拉网测试结果,如表1和图4所示:

表1 拉网速率

平均吞吐量/Mbps 平均SINR/dB 平均RSRP/dBm CA占比/%

CA拉网 67.9 PCC:18.2

SCC:21.1 PCC:-77.1

SCC:-76.7 84.5

非CA拉网(MIFI) 38.1 18.3 -87.6 0endprint

由以上可知,在保俶路与体育场路十字路口处,音乐厅1小区的信号由于楼宇遮挡无法覆盖路面,因此这里的信号是由松木场河西F频段覆盖,这一段没有CA;在环城西路上,昌化新村信号由于楼宇遮挡无法覆盖路面,因此这一段的速率偏低。

3.2 F+D载波聚合峰值测试

下面将主要对F+D载波聚合峰值进行测试,拉网路线见图3。在测试网络中寻找一个极好点(如在省府路省政府门口西侧)进行峰值测试,即测试CA UE能够达到峰值。使用CA终端,极好点接入网络并开始做下行Fullbuffer的FTP下载业务,待速率稳定后记录log,记录下行RSRP、SINR、吞吐量、MCS等信息。附近基站为老年活动中心3小区,F频段PCI=296,D频段PCI=59,无线信息如图5所示:

图5 基站配置信息

由图6可知,峰值速率可以较稳定在203Mbps,图中的一些波动是由于来往车辆导致信道波动。

3.3 F+D载波聚合高速率路段测试

测试场景见图3。测试目的是在测试路线上寻找一段平均速率超过100Mbps的路线,使用CA终端,开始做下行Fullbuffer的FTP下载业务,待速率稳定后记录log,记录下行RSRP、SINR、吞吐量、MCS等信息。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在保俶路上,有180m的路段CA平均速率在100Mbps以上;在省府路上,有200m的路段CA平均速率在100Mbps以上。

4 总结

载波聚合技术作为LTE-Advanced标准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频谱的需求。它能够以非常灵活的方式实现系统带宽的扩展,从而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但是载波聚合在LTE-Advanced中仍然会面临挑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例如在以下方面[2,3,6,8]:

(1)切换问题。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必须提供相对稳定的速率来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如果用户采用载波聚合技术,那么基站在切换过程中也要支持载波聚合技术。

(2)硬件受限问题。载波聚合在实际应用中,硬件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3)LTE-Advanced物理层设计问题。在物理层设计中,LTE-Advanced系统还要解决载波间的时间同步、频点分配以及保护带宽设计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顺川,张欣,郑瑞明,等. 载波聚合技术在LTE-Advanced系统中的应用[J]. 移动通信, 2009(8): 52-55.

[2] 鲜永菊,董灿,张祖凡,等. LTE-A载波聚合下的载波切换分析[J]. 电信科学, 2009(12): 46-50.

[3] 徐昌彪,武岳,鲜永菊. LTE-Advanced系统中改进的载波聚合HARQ进程映射机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2): 170-173.

[4] 田金凤,郑小盈,胡宏林,等. 中国下一代移动通信研究[J]. 科学通报, 2012(5): 299-313.

[5] 赵季红,李洋,曲桦,等. LTE-Advanced系统中基于载波聚合的联合切换方案[J]. 电信科学, 2012(6): 33-41.

[6] 张丽娟,侯晓赟. LTE-A载波聚合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 通信技术, 2012(9): 112-114.

[7] 郎为民,吴帆,瞿连政. LTE-Advanced载波聚合技术研究[J]. 电信快报, 2012(12): 3-6.

[8] 赵季红,何炜扬,曲桦. LTE-Advanced中继系统基于辅助载波的协作切换算法[J]. 电信科学, 2013(8): 108-113.

[9] 焦慧颖. LTE-Advanced关键技术及标准化进展[J]. 电信网技术, 2009(12): 19-22.★endprint

由以上可知,在保俶路与体育场路十字路口处,音乐厅1小区的信号由于楼宇遮挡无法覆盖路面,因此这里的信号是由松木场河西F频段覆盖,这一段没有CA;在环城西路上,昌化新村信号由于楼宇遮挡无法覆盖路面,因此这一段的速率偏低。

3.2 F+D载波聚合峰值测试

下面将主要对F+D载波聚合峰值进行测试,拉网路线见图3。在测试网络中寻找一个极好点(如在省府路省政府门口西侧)进行峰值测试,即测试CA UE能够达到峰值。使用CA终端,极好点接入网络并开始做下行Fullbuffer的FTP下载业务,待速率稳定后记录log,记录下行RSRP、SINR、吞吐量、MCS等信息。附近基站为老年活动中心3小区,F频段PCI=296,D频段PCI=59,无线信息如图5所示:

图5 基站配置信息

由图6可知,峰值速率可以较稳定在203Mbps,图中的一些波动是由于来往车辆导致信道波动。

3.3 F+D载波聚合高速率路段测试

测试场景见图3。测试目的是在测试路线上寻找一段平均速率超过100Mbps的路线,使用CA终端,开始做下行Fullbuffer的FTP下载业务,待速率稳定后记录log,记录下行RSRP、SINR、吞吐量、MCS等信息。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在保俶路上,有180m的路段CA平均速率在100Mbps以上;在省府路上,有200m的路段CA平均速率在100Mbps以上。

4 总结

载波聚合技术作为LTE-Advanced标准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频谱的需求。它能够以非常灵活的方式实现系统带宽的扩展,从而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但是载波聚合在LTE-Advanced中仍然会面临挑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例如在以下方面[2,3,6,8]:

(1)切换问题。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必须提供相对稳定的速率来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如果用户采用载波聚合技术,那么基站在切换过程中也要支持载波聚合技术。

(2)硬件受限问题。载波聚合在实际应用中,硬件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3)LTE-Advanced物理层设计问题。在物理层设计中,LTE-Advanced系统还要解决载波间的时间同步、频点分配以及保护带宽设计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顺川,张欣,郑瑞明,等. 载波聚合技术在LTE-Advanced系统中的应用[J]. 移动通信, 2009(8): 52-55.

[2] 鲜永菊,董灿,张祖凡,等. LTE-A载波聚合下的载波切换分析[J]. 电信科学, 2009(12): 46-50.

[3] 徐昌彪,武岳,鲜永菊. LTE-Advanced系统中改进的载波聚合HARQ进程映射机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2): 170-173.

[4] 田金凤,郑小盈,胡宏林,等. 中国下一代移动通信研究[J]. 科学通报, 2012(5): 299-313.

[5] 赵季红,李洋,曲桦,等. LTE-Advanced系统中基于载波聚合的联合切换方案[J]. 电信科学, 2012(6): 33-41.

[6] 张丽娟,侯晓赟. LTE-A载波聚合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 通信技术, 2012(9): 112-114.

[7] 郎为民,吴帆,瞿连政. LTE-Advanced载波聚合技术研究[J]. 电信快报, 2012(12): 3-6.

[8] 赵季红,何炜扬,曲桦. LTE-Advanced中继系统基于辅助载波的协作切换算法[J]. 电信科学, 2013(8): 108-113.

[9] 焦慧颖. LTE-Advanced关键技术及标准化进展[J]. 电信网技术, 2009(12): 19-22.★endprint

由以上可知,在保俶路与体育场路十字路口处,音乐厅1小区的信号由于楼宇遮挡无法覆盖路面,因此这里的信号是由松木场河西F频段覆盖,这一段没有CA;在环城西路上,昌化新村信号由于楼宇遮挡无法覆盖路面,因此这一段的速率偏低。

3.2 F+D载波聚合峰值测试

下面将主要对F+D载波聚合峰值进行测试,拉网路线见图3。在测试网络中寻找一个极好点(如在省府路省政府门口西侧)进行峰值测试,即测试CA UE能够达到峰值。使用CA终端,极好点接入网络并开始做下行Fullbuffer的FTP下载业务,待速率稳定后记录log,记录下行RSRP、SINR、吞吐量、MCS等信息。附近基站为老年活动中心3小区,F频段PCI=296,D频段PCI=59,无线信息如图5所示:

图5 基站配置信息

由图6可知,峰值速率可以较稳定在203Mbps,图中的一些波动是由于来往车辆导致信道波动。

3.3 F+D载波聚合高速率路段测试

测试场景见图3。测试目的是在测试路线上寻找一段平均速率超过100Mbps的路线,使用CA终端,开始做下行Fullbuffer的FTP下载业务,待速率稳定后记录log,记录下行RSRP、SINR、吞吐量、MCS等信息。测试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在保俶路上,有180m的路段CA平均速率在100Mbps以上;在省府路上,有200m的路段CA平均速率在100Mbps以上。

4 总结

载波聚合技术作为LTE-Advanced标准的关键技术之一,可以有效地解决频谱的需求。它能够以非常灵活的方式实现系统带宽的扩展,从而实现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但是载波聚合在LTE-Advanced中仍然会面临挑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例如在以下方面[2,3,6,8]:

(1)切换问题。在切换过程中,基站必须提供相对稳定的速率来保证服务的连续性。如果用户采用载波聚合技术,那么基站在切换过程中也要支持载波聚合技术。

(2)硬件受限问题。载波聚合在实际应用中,硬件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3)LTE-Advanced物理层设计问题。在物理层设计中,LTE-Advanced系统还要解决载波间的时间同步、频点分配以及保护带宽设计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顺川,张欣,郑瑞明,等. 载波聚合技术在LTE-Advanced系统中的应用[J]. 移动通信, 2009(8): 52-55.

[2] 鲜永菊,董灿,张祖凡,等. LTE-A载波聚合下的载波切换分析[J]. 电信科学, 2009(12): 46-50.

[3] 徐昌彪,武岳,鲜永菊. LTE-Advanced系统中改进的载波聚合HARQ进程映射机制[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0(2): 170-173.

[4] 田金凤,郑小盈,胡宏林,等. 中国下一代移动通信研究[J]. 科学通报, 2012(5): 299-313.

[5] 赵季红,李洋,曲桦,等. LTE-Advanced系统中基于载波聚合的联合切换方案[J]. 电信科学, 2012(6): 33-41.

[6] 张丽娟,侯晓赟. LTE-A载波聚合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J]. 通信技术, 2012(9): 112-114.

[7] 郎为民,吴帆,瞿连政. LTE-Advanced载波聚合技术研究[J]. 电信快报, 2012(12): 3-6.

[8] 赵季红,何炜扬,曲桦. LTE-Advanced中继系统基于辅助载波的协作切换算法[J]. 电信科学, 2013(8): 108-113.

[9] 焦慧颖. LTE-Advanced关键技术及标准化进展[J]. 电信网技术, 2009(12): 19-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拉网载波频段
池塘浮头捕捞吃食鱼关键技术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拉网歌
罗氏沼虾小型池塘拉网新方法
应急广播系统中副载波的构建与应用
高温期捕捞成鱼注意啥
低压载波通讯测试仪的开发与应用
基于最优化搜索的迭代载波同步算法
北斗B2频段和GPS L5频段频率兼容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