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好“梧桐”引“凤”来

2014-07-09 19:43张自然
投资北京 2014年1期
关键词:梧桐服务业资本

张自然

去年初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通州代表团和其他58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6件议案,主要涉及发展民办教育、发展新兴服务业等问题,后合并为“按照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要求,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新兴服务业”议案,交由市政府办理。本市专门成立了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发改委牵头,32个市相关部门和16个区县作为成员单位,统筹协调议案办理工作。有关部门实地调研了20多家典型企业和机构,研究了发达国家社会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经验,结合北京实际,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

来自官方的最新数据,2012年,本市教科文卫体领域资产总额接近1.9万亿元,实现增加值2840.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5.9%,较2004年提高1.4个百分点。五大行业市、区两级财政预算支出达到1241.5亿元,占到全市财政预算支出的三分之一强。规模以上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到130.8万人,占到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四分之一。

社会资本作用巨大,为探讨社会资本更广泛进入本市新兴服务业的问题,本刊记者特别选取了新兴服务业的五大主体领域——教科文卫体,在梳理五大领域新兴服务业发展现状基础上,采访五大领域部分代表性企业及专家,表达企业声音,阐述专家观点。力图多方探讨社会资本进入本市新兴服务业的切入点和机遇空间。

教育领域>>

本市教育优先战略继续巩固。官方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共有民办教育培训机构2500多家,年教育培训近400万人次。共有民办幼儿园和学历教育机构600多家,为全市三分之一学龄前儿童和十分之一本专科在校生提供服务。民办教育机构收入和税金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占到全行业的十分之一。

企业声音

好未来教育集团董事会秘书、战略投资总监杨强:

满足需求才能找到行业的“根

教育培训、教育服务是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需求经历了系列变迁,在基本生活需求被满足后,对健康和精神的需求会进一步扩展和提升,这实际是一种消费升级与层次跃升。199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对教育的投入要占到GDP的4%,但直到2012年,全国范围内才首次达到这一目标。北京对教育发展一直很重视,但因人口基数密集、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致庞大需求缺口存在,这为社会资本进入提供契机。满足需求缺口的过程中,社会资本也逐渐找到自身立足点。

教育产业不同于一般产业的是,它面对人提供服务,更强调责任感。比如好未来,主要为3到18岁的孩子提供教育培训服务。3至18岁是人生中很宝贵的时光,它不可逆转且无法重来,是人吸收知识、全面成长的黄金期。这就要求我们为孩子提供有品质的教育服务,并将之内化为一种良好学习体验。

实际投资中,我们需处理好教育与资本的关系,关键是处理好资产经营与资本运营的关系。资产经营是企业资本运营的基础。教育服务业要有实际的产业内容,能满足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要。满足客户需求,才给行业发展找到“根”。同时,资本运营也要强有力地支持资产运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教育培训才能用好资本推力。

专家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杜育红:

界定好机构性质定位

教育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政府公立教育重点是给不同群体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政策一直支持社会资本进入正规学校教育在内的多种教育,但公办与民办的竞争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方式与问题。

教育与市场结合紧密的主要是培训市场及作为课外辅导的民间机构,发展较快。要促进教育作为新兴服务业重要组成发挥作用,我们应考虑对市场主体如何规范、分类管理。如果是盈利性机构,多要按企业的一般运作原则管理,如果是非盈利性机构则是另种管理方式。对社会资本进入教育的可产业化部分,首先是界定好机构性质定位,责权利明晰。所以应该先行梳理现有民办教育的水平和层次,在不同的教育层次明确不同的进入门槛,确立标准体系。对符合标准的市场主体,通过合适的管理政策,在同等竞争条件下,对公办教育和社会资本投资所办教育平等对待,给予平等的政策和市场机会。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秘书长、北京教科院研究员王文源:

应关注一个动向两个问题

当前,在国家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要关注的一个动向是:民办教育的一个政策聚焦点,是民办学校将实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类管理。从教育服务业发展角度看,分类管理可能带来的影响是:一方面培训教育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培训教育的营利性产业特点愈加彰显、产业制度更加完善,其直接经济贡献率将提高,也可能导致民间资金和境内外资本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行业竞争加剧、行业规范呼声愈烈。

教育服务业正改造升级成跨消费性和生产性的一种新兴服务业。目前,教育领域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存在两个基础性问题:一是教育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尚未在政策层面做出清晰划分。发展教育领域新兴服务业的前提是应对此加紧、加快相关政策研究论证,制定相关制度政策,明确政府责任、相关标准和规范。二是对教育服务业本身尚未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做出细分,导致扶持鼓励行业发展政策难以落实。为此,应在专门研究基础上,对教育服务业进行分类,再在制度和政策层面分别制定标准、分类管理和出台鼓励扶持政策。

北京发展教育新兴服务业应坚持“高端”,具体应有三个层次:一是“立足首都”;二是“面向全国”,发挥首都优势;三是“放眼世界”。首都在发展国际教育、扩大教育出口方面应在全国最有优势,也是发展教育领域新兴服务业应拿出有力举措的重要突破点。

企业声音

清控科创董事长秦君:

需求引导成长

当前,科技领域部分新兴服务业发展过多依靠投资拉动,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仍显不足,需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对创新成果的应用。不仅需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更需标准规范、激励和约束政策、市场环境及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需进一步探索将产业链薄弱环节作为改进服务的着力点,防止产业链环节缺失,避免“高端产业、低端环节”和“低端过热、高端不足”的倾向。市场需求是新兴服务业成长的关键,应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需求引导型增长”等做法,把市场作为一种战略资源,探索通过需求端拉动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大力支持多元化的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服务业,使市场机制得到高效运作,促进科技创新向产业化、资本化方向发展。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院高级咨询师武文生:

从政策上扶持非盈利性科研机构

科技类服务机构对社会资本开放较早,促进科研机构发展有两个突破点:

一是除发挥国家级和高校研究型科研院所的作用外,还要培育、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立非盈利性的科研机构。完善政策环境,对非盈利性科研机构给予相应扶持,研究适合推动非盈利性科研机构发展的政策法规。

二是开放政府采购市场,推动政府增加对非盈利性公共服务的采购。以此给社会资本投资的非盈利性科研机构以稳定持续的收入来源。

专家观点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刘海波:

放手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社会资本进入本市新兴服务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可能是行业管制。教科文卫体等领域管制还是较突出的。比如,民办科研机构能否享受相关政策的问题。

本市这一轮的新兴服务业主要指基于教科文卫体资源的服务业。这类服务业的竞争特点是品牌先导,北京发展这类服务业的优势也在于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而不像其他如高新技术产业等以高投入为前提的产业。没有高投入的前提,就意味着社会资本有更多机会。开放市场、放手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当前关键。

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第一,要敢于正视现实。比如,教育产业化受到批评后,就不再讲教育产业化。实际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里是有产业化的。没有产业化,社会资本进来干什么。第二,要敢于放手。社会资本主要是逐利性资本,要放手让社会资本进入,让其充分竞争。

要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为首都的功能性产业,第一,建立研究专项资金,持续调研新兴服务业的基础、特点和规律,总结新兴服务业的成功案例。第二,设立官民结合的新兴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第三,在有条件的大学开设支撑新兴服务业发展的专业教育,为新兴服务业提供人才。

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关峻:

要以社会投资为主

社会资本在进入本市新兴服务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和问题是当前的融资渠道不适应新兴服务业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没有结合起来,政府投资的项目社会资本进不去,社会资本投资的项目不在政府投资计划之内,政府投资对社会资本的引领作用有待加强。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领带动作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实现“以政府投资为主”向“以社会投资为主”的有序转换。

要促进社会资本进入本市科技服务业,首先要提高民间投资在服务业投资中所占比重;二是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在完善监管基础上允许中小企业发债融资;三是发展各类投资基金,发挥政府和市场双重资金保障作用;四是探索抵押物形式多元化。

发展现状

官方最新数据显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突破万亿元大关,对外文化贸易总额达30.5亿美元。电视剧产量居全国第一,电影制作占据全国半壁江山,票房收入连续四年稳居全国首位。艺术品市场总成交额占全国的6成以上,成为全球第四大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游戏产业总产值达到180亿元,占全国的三分之一,网络游戏产业总产值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

企业声音

派格太合文化泛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健君:

建设产业发展的“路”和“机场”

1993年派格成立,我们在文化上起步比较早。我的体会是文化不单是事业,也可由市场经济力量参与。文化从事业向产业化方向迈进,现在仅是开始。在这个过程中,特别需要从企业家、投资人及金融机构,要具有发展的眼光,去应对文化产业发展需求,资本与文化产业需进行深入对接,而非急功近利的短期逐利行为,这样才能发展中国自己的文化企业。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等,应更具前瞻性地从架构上考虑文化产业发展,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大格局。

派格太合所拍的“云南.印象”文化产品是个很好的文化精品,但到国际上推广时,却无与之相配的产业环境。在全球运营文化产品,需要用产业化的方式去与全球产业环境对接,但目前在很多方面,没有进行国际对接的专业文化律师,产业标准,技术标准等文化基础设施的软硬件支撑,无法有效地进行全球文化市场对接。从这一角度而言,我们有必要考虑进行文化领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和“机场”。

专家观点

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望舒:

市场主体要强身健体

从新兴服务业发展的市场主体来说,要发挥社会资本对新兴服务业发展的作用,最重要的是主体要有实力,要很强。在新兴服务业兴盛发展中,一个绕不开的命题是各种文化生产力是否能在其自身所钻研的领域,具有核心业务的强势或具有专业性上的优势,具有在价值链供应中的强势地位,有作为才能有地位。文化生产力的主体是否强,主要看其能否发挥应有的资源配置力。因为是鸡蛋先具备孵化出小鸡的内质,有效的外部条件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我认为关键问题是做强市场主体。市场主体要在现有较好的社会基础与政策条件下,强化自身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建设,以及对文化经济的运作能力。

市场主体强是谈产业发展的前提,然后才是产业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体制、机制更多发挥作用非常重要,但不是全部。政策提供导向,人们按照导向合法经营,倡导先进文化,这才到了社会资本最佳发展期。市场主体将精力集中于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提升上,在任何时代背景下,都是真正的优秀者和强者引领该领域,有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者才能脱颖而出。

发展现状

官方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全市社会举办医疗机构3400多家,占全市医疗机构数量的一半以上,其中一级以上医院达到278家。全年社会举办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达到2100万人次,站到全市的10.7%。特色诊疗、高端体检等多种新兴业态快速发展,2004年以来民办医疗机构收入和税金年均增长分别在20%和15%以上。

企业声音

三博脑科医院院长、董事长张阳:

医疗产业人才为本

我对北京发展以教科文卫体五大行业为支撑的新兴服务业很赞同。北京有全国最好的医疗资源,全国最好的医院。北京发展健康服务业,其中促进医疗机构的发展是很重要的方面。医疗领域要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就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本,妥善处理好医疗事业与医疗产业的关系。社会资本与公立医院合作或是单独投资。社会资本投资的领域应专注于对高端的疑难杂症、高端体检、特殊病的医疗服务等,体现专业化特色和优势。政府投资做事业,社会资本投资做产业。社会资本的纳税变成支持公益的投资,支持医疗事业发展,医疗产业的发展则通过市场化手段。要有政策,使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

医疗服务业是知识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要有专业技术队伍和专家团队,要有顶级的专家,有一整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新兴服务业要以人为本,医疗产业政策应该激发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市场的开放度还需加大。二是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要给人才发展空间,给人才归属感。三是医疗设备要向全社会开放。四是要消除政策上的不公平政策。

专家观点

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社会发展部部长李军考斯:

三方鼎立格局是关键

社会资本进入新兴服务业中的医疗卫生领域时,所遇到的最大瓶颈是政府对医疗服务资源的垄断。医疗卫生领域最核心的服务资源是医疗人才,当前对医疗人才的垄断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事业单位本身所形成的编制“围城”,限制了人员的有效流动;二是医师多点执业客观上受限于制度、环境和渠道,没有广泛实现;三是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软性约束,使人才上升的通道基本掌握在公立医院手中,民营医院的许多年轻医生只能望洋兴叹。此外,医保限制也极大打击了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的热情。目前,社会医疗保险对民营医院已经放开,但仅针对以提供基本医保服务为主的民营医院,商业医疗保险发展仍进展缓慢。

经过两三轮的改革,医改早已进入改革深水区,随着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民营的三足鼎立格局逐渐形成,医疗卫生领域的垄断正逐渐消解。要推进医疗卫生领域资源垄断的瓦解,就要推动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即通过多种形式让社会资本进入公办医疗机构,进而进入医疗卫生市场,实现有效竞争。

要想把新兴服务业培育成首都的功能性产业,核心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前提,改革政府投入模式,保障公平竞争,鼓励人才流动;同时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提高新兴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力度和平等程度,让社会资本更容易进来、更放心进来、更愿意进来。

发展现状

官方最新数据显示,全市共有体育场地6156家,青少年俱乐部203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117个。2012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收入777亿元,2009年以来年均增速高达16.8%。体育竞赛市场发展良好,赛事市场化运营模式基本形成,职业俱乐部快速成长,体育中介市场活跃,体育用品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

企业声音

匠心之轮国际网球学院总裁丁叮:

要善于利用国际经验

在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过程中,有很多可作为之处。现行的国家培养运动员体制下,民间资本培养运动员已进入投资视野和实践操作中。民间培养运动员很有必要,但同时,这其中也有很多风险。以网球为例,网球明星运动员培养的成功率低但成本很高。一个16岁孩子入选为明星运动员培养梯队后,从16岁到20岁能成熟参加比赛间,每年花费要在一百万元左右,而且随时会因伤痛或其他意外,无法成功走到比赛台前。同时,民间培养运动员过程中,一个很大的困扰,是没有一个权威机构评判孩子是否有培养价值。

之所以体育产业发展未如人意,庞大的产业力量未能尽情展现,和民间缺少对国外成熟的产业发展模式引进消化吸收后,真正加以灵活运用有关。只要对国际发展体育产业的经验善加利用,体育产业要发展很容易。成功的模式,能调动人发展产业的全部热情和激情。同时,在跨界投资日益活跃的今天,整合资源特别重要,整合资源有时需舍得让渡利益,付出价值,才能真正把核心资源整合进来。

另外,希望政府多给有规模有知名度,且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多些支持,让领头羊充分发挥其行业引领作用,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专家观点

北京大学体育研究所副所长

何文义:

体育产业中的权益要明晰

新兴服务业的明显特征是以知识产权为主导,以创新的产品和服务创造效益。它应是可复制的,是知识产权的再利用。体育产业在产权上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大型体育赛事。大型赛事的所有权不属于市场主体,而是属于国家体育总局或国外赛事版权机构。企业无法用赛事所有权去融资,这是现有体制解决不了的问题。另个是运动员的身份问题。运动员的产权需明晰,但目前国家培养运动员的模式,造成运动员权属不清晰,运动员要进行必要确权,在尽职之外,对运动员价值进行妥善的商业开发。同时,扩大运动员培养模式,使体育经纪业成为一个重要产业。

主体产业运营时,需要保护权益的长期化,才能吸引资本进入。在商业模式设计中,要考虑资本退出机制,有资本退出机制,才能吸引更多资本投入。体育产业只有放开产权,才能让专业做体育投资的人看到希望,才能大幅度提升产值。要让民间培养运动员,国家给奖励,这样才有产业价值。通过解放产权,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社会资本进入体育产业中的三个关注点:一是项目或产品有核心知识产权,权属清晰,权益才清晰。二是要有可复制的创新商业模式。体育产业发展离不开创意规划和设计。三是要有人才团队。要有优秀的人才团队,包括营销和执行团队。

北京社科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金汕:

扩大本市体育消费市场

本市体育中介市场活跃发达是可喜的,超大型企业贡献固然很大,但不少中小型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很活跃,今后应该让他们更多介入。

北京在国内是体育场馆最多的城市,体育场馆历来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目前的供给依然是政府主导。这种机制缺乏活力,很难按市场规律经营。在利用率欠缺的同时,体育场馆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群众体育和市场发展。这需要经营上的创新,一些民营企业显示了活力,比如通州区一个民营企业,先后投资7000万元把旧厂房改建为一个大型综合健身会所,会员竟然达到了5万人,其活力值得研究。

另外本市人均体育消费不足是个严峻问题,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健身活动支出比上年增长30.4%,如此大幅增长后,也仅是73元,一年的健身经费还不够在饭馆里吃个中档菜。只有人均体育消费与北京市民整体消费比例恰当时,本市体育领域新兴服务业才有更大空间。

猜你喜欢
梧桐服务业资本
梧桐妈妈有办法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梧桐树下
梧桐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
兴业银行:定增260亿元补充资本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真实资本与虚拟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