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小微企业腾飞之翼

2014-07-09 19:43
投资北京 2014年1期
关键词:北京分行金融业务小微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行北京市分行近年来深化创新,优化机制,推动了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长足发展。近七年来,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900亿元,到今年9月末,贷款余额由2006年的不足2亿元增加至120亿元,客户数量由50户增加至近1700户,为促进首都地区小微企业经营发展作出了贡献。

无大不强与无小不稳的辨证

大集团大客户“一枝独秀”,是工行北京分行的重要经营特点。近些年来,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这种客户结构和发展基础开始面临一些不适,加快战略转型显得越加迫切。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既是商业银行贯彻国家政策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客观要求,也是优化经营结构、加快经营转型、分散业务风险的内在需要。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工行北京分行将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提高到战略高度,提出“无大不强,无小不稳”和“双轮行车,双腿走路”的发展理念,从根本上为全行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支持小微企业成长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同时,紧密围绕银监会提出的“六项机制”建设,大胆探索、创新发展,实施了“专营机构、专职人员、专属产品、专业服务”的专业化经营模式,逐步建立健全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管理体系,为迅速打开业务发展局面提供了保障。

聚集区设金融业务中心

发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对工行北京分行而言是“摸着石头过河”,既要“快进”,也要“稳走”。为此,该行明确了“由点及面,梯度推进,稳步发展”的发展策略。

2008年起,在中关村、顺义、朝阳、丰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小微企业聚集区域,成立了10家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实行“专业化经营、属地化管理”,打造全方位、全产品、一站式、综合化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推进服务中心针对所辖客户群体特点,实践特色化发展。截至目前,10家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贷款额、客户数占全行的逾60%,成为该行发展小微金融的生力军。

小微企业贷款建浮动定价机制

小微企业贷款具有“短、小、频、急”的特点,做好小微金融服务,必须有完善高效的配套机制。为此,工行北京分行研究实施了“2+1+2”的垂直审批机制,即“双人调查、一人审查、双人签批”,建立小微企业贷款审批绿色通道,设置独立的业务审批流程,实行专职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和质量。分行选派经验丰富的审批人组成专职审批人队伍,定期赴支行现场审批,第一时间了解业务需求,将审批流程前移,在防控风险基础上大大缩短审批时效。

在信贷规模与定价管理上,该行特别设立小微企业专项信贷资金,随时审批、随时发放、优先调剂,最大程度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针对小微企业贷款建立浮动定价机制,重点结合客户担保方式、还款方式、行业政策等情况,实行差别化定价,最大程度地让利于广大小微企业。

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

工商银行的大客户大多是某个生产领域的核心企业,其上下游关联着不少中型企业和小微企业。这些小微企业数量多,融资规模小,贷款需求急,如果以传统的融资服务模式去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势必遇到成本偏高、审批效率低下、风险较难控制等问题。对此,工行北京分行积极探索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

供应链融资业务,成为该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模式的重要创新,陆续推出了城建通、医药通、棉贸通、油贸通等“链融资”产品,大力拓展供应链金融业务,较好地解决了小微企业金融业务发展的市场、风险与效率问题,也提高了业务发展的标准化水平。例如依托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推出了“棉贸通”业务,作为供应链产品的典型,已成为服务小微企业的拳头产品。

加强科技型小微企业服务创新是该行重点突破领域。2011年以来,通过产品创新满足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支持企业盘活资产,降低融资成本。比如,中关村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区内的小微企业普遍拥有核心技术,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较强的创造力和良好的发展潜力,但是多属于初次创业,缺乏抵押品,“轻资产”特点突出,获得传统抵押担保贷款较难。针对此类企业,工行为其量身打造了采用信用或知识产权质押方式的“科技通”产品,有效解决了“轻资产”企业的融资难题。一年来累计为110多户企业发放“科技通”贷款3亿元,获得了良好市场反响。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发展潜力无限。小微企业金融业务是未来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蓝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北京分行金融业务小微
小微课大应用
小微企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小微企业借款人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民生银行涉性骚扰高管离职
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邮储银行:小微金融的冬日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