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政单位绩效预算及评价的相关思考

2014-07-10 12:18杨月兰
当代经济 2014年24期
关键词:财政支出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杨月兰

(金湖县财政局 江苏 金湖 211600)

随着部门预算改革在我国行政单位中的逐步推进,对完善行政单位预算支出体系、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等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部门预算的应用也遇到了很多阻碍,尤其是部门预算的开展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机制支持,导致行政单位的财政支出总量、支出结构与支出方式无法得到优化,制约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绩效预算是预算模式的一种,其是以财政支出或公共投资项目的绩效为目的来编制的预算。绩效预算要求行政单位的所有财政支出必须以绩、效、预算为基础,从而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提升财政支出的效益。

一、行政单位绩效预算与评价内涵

1、绩效预算的内涵

行政单位绩效预算主要是指对行政单位各部门职能与所需资金支出进行分析,从而确定各职能部门绩效目标,并通过绩效预算编制下达可以量化的指标,用以衡量行政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益和管理工作中取得的业绩。行政单位绩效预算的核心是对各部门在行使职能时所耗费支出的绩效目标进行明确,之后通过编制绩效预算和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实现对财政资金的有效管理和单位资源的优化配置。绩效预算将可衡量的绩效与行政单位的预算结合在一起,强调以绩效评价的方式考察单位的财政支出效率与结果,从而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行政单位开展绩效预算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财政支出的效益,完善的绩效预算法律法规制度与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是主要依据。

2、绩效评价的内涵

绩效评价是行政单位开展绩效预算的重要方法,其主要是指单位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并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营状况、管理业绩以及财政支出水平等进行考核和分析,从而评估其绩效。行政单位要建立事前预算、事中动态考核以及事后财务指标分析相结合绩效评价体系,并将单位的财务数据、财政支出与管理业绩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为行政单位开展绩效预算管理奠定基础。

二、当前行政单位开展绩效预算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单位绩效预算与评价的意识不强

由于我国部门预算改革开展的历史不久,大多数行政单位对于绩效预算与评价的意识不强,很多单位将部门预算视为财务部门的工作,没有将绩效预算与评价融入到单位全局工作中来,也没有建立健全绩效预算与评价体系。另外,很多行政单位的领导将财政资金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资金的申请、预算与分配方面,而对资金的使用方向、使用绩效等缺乏重视,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导致目前很少有行政单位建立有效的绩效预算与评价程序,绩效评价工作大多被推给财政部门完成。财政部门由于权力有限,难以很好地统筹单位各职能部门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与评价,最后导致其作用难以发挥。

2、行政单位缺乏规范的绩效预算编制

部门预算是行政单位开展各项业务与工作的重要保障,其中预算编制又是部门预算的基础。行政单位部门预算编制一般分为预算草案编制、部门一般收入预算编制以及一般支出预算编制。由于我国行政单位开展部门预算的时间较短,尚未形成规范的预算编制程序,导致单位很难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出可行性强的预算。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程度很高的工作,需要单位对各类财务数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并结合单位未来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从我国目前大多数行政单位开展部门预算的情况来看,预算编制和制定大都限制在一个月以内完成,这样短的时间编制的预算很难具备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也就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执行。

3、行政单位绩效评价制度不完善

绩效评价能够为行政单位开展部门绩效预算提供支持。绩效评价主要是指以财政支出的评价为中心,结合被考核单位的工作完成状况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目前,我国行政单位对于绩效评价的对象、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指标的选取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缺乏规范性。很多行政单位仍然将财务工作的重点放在财务支出管理与账目管理方面,而对财务使用率和回报率的全面评价缺乏重视,甚至有的单位认为绩效评价工作只是一种形式,导致绩效评价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也无法为绩效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

4、行政单位缺乏合格的预算管理人员

目前,我国很多行政单位缺乏合格的预算管理人员,甚至有单位将绩效预算管理工作交由财务人员负责,导致绩效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人员支持。预算人员也是财务人员,但是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更为细分的一部分,其对于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预算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与资金打交道,其对于单位资金的配置、资金增值等都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硬,加之行政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保障。

三、行政单位开展绩效预算与评价的对策建议

1、完善绩效管理与评价的相关规章制度

国家要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的相关规章制度,为绩效预算与评价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和指导。首先,要建立健全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和体系。行政单位要将绩效理念与预算管理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建立事前制定绩效目标,事中开展绩效监控,事后进行绩效评价的全过程绩效预算管理体系。其次,行政单位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与程序,对绩效评价的对象、范围、指标与内容等进行明确。行政单位要对传统的项目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升级和完善,逐步将绩效评价的范围扩展到所有的政府性公共支出。绩效评价的内容不仅仅限于职能部门的业绩评价,还要对项目的资金使用、资金分配以及财务管理等情况进行评价。通过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制度的完善,能够在行政单位内部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绩效预算管理体系,从而提升单位的决策能力与管理水平。

2、明确绩效评价指标,为绩效预算的开展奠定基础

绩效评价是绩效预算的重要保障,而绩效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又是绩效评价开展的前提条件。行政单位绩效预算的重点并不在于预算执行过程,而在于预算执行的结果。具体而言,就是行政单位开展绩效预算的目的在于衡量财政支出的使用方向与使用效益。在行政单位实际开展绩效评价的工作过程中,既可以选择直接的业绩成果指标,也可以将效率指标作为绩效衡量的指标,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选择产出指标作为绩效评价指标。在制定绩效评价量化指标的时候,一定要尽量选择能够客观计量的数字指标,否则的话及时有了绩效评价指标也无法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为绩效预算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做好行政单位绩效预算的申报工作

绩效预算申报工作是行政单位开展绩效预算与评价的重要环节。行政单位在申报绩效预算目标时,上级部门会将部门预算和绩效目标同时下达给单位,并将其作为本年度预算执行监督以及下年度绩效评价工作的依据。行政单位要重视绩效预算申报工作,首先要对需要申报的项目预算目标予以明确,并对项目的开展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编制可行性分析报告,从而确定预算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同时,行政单位要对项目实施的具体方案进行研究并制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绩效预算申报工作的顺利完成,并最终得到财政部门的批准,作为以后绩效评价工作的依据。以某行政单位开展绩效预算工作的实践为例,去年该单位在申报政务中心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绩效预算时,曾经派专人去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信息建设比较发达的地区进行调研和学习,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项目实施方案,提出了方案实施的总体目标、具体步骤与建设内容,并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项目论证会,做了大量的可行性调查和研究。在经过科学论证之后,单位根据论证的结果申报了绩效预算,很快便顺利通过了财政部门和人大监督部门的审议批准,项目工作也开展的非常顺利。从上述实践例证可以看出,只有加强绩效预算申报的科学性,才能确保单位绩效预算与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

4、加强对绩效预算管理与评价的监督

行政单位绩效预算管理与评价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行政单位要重视预算监督工作,不仅仅要依靠专业人员对绩效管理的工作进行评估,还要将单位的全体人员纳入到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来,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对绩效执行进行监督,尤其要重视设置量化的指标进行监督。此外,行政单位还可以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绩效执行进行监督,有条件的可以聘请外部的独立监督机构对绩效执行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从而及时发现绩效管理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预算绩效执行体系进行完善,确保单位绩效目标的顺利完成。

随着部门预算在我国行政单位中的开展,行政单位要将绩效理念充分的融入到部门预算的全过程中,开展绩效预算与评价工作。行政单位要充分认识到目前绩效预算与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完善绩效管理与评价的相关规章制度,明确绩效评价指标,做好行政单位绩效预算的申报工作,加强对绩效预算管理与评价的监督等措施,提升行政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效率,从而为行政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与职能的有效发挥奠定基础。

[1]方铁:开展岗位绩效考评建立公务员考核平台——河南省部分单位开展公务员绩效考评的调查与思考[J].人才资源开发,2010(9).

[2]邵彬:论在中国实施绩效预算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分析与研究[J].科技资讯,2007(4).

[3]姚凤民、赵合云:绩效预算:理性化及其困难[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7(5).

[4]财政部行政政法司课题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绩效评价思路和体系构建[J].中国财政,2009(22).

猜你喜欢
财政支出预算编制绩效评价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支出完成预算情况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及比重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