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新方向

2014-07-10 12:18杨鹏鹏
当代经济 2014年24期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措施

杨鹏鹏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财务工作逐渐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为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国家相关部门在原有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财务工作新形势,出台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相比于原有的会计制度,更符合当前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可以为事业单位做好财务工作提供有效制度与详细参考。然而在实施新会计制度时,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对此,本文重点探讨了新会计制度实施环境下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 事业单位财会工作  新会计制度  新方向  措施

新会计制度是在为促进事业单位财会工作长远发展的要求下制定实施的,因此从长远来看,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任何新制度的实施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而在这段适应期内,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将很可能出现一些新问题。因此,为帮助事业单位更好的适应新会计制度,以促进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有必要对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财会工作的措施进行探讨分析。

一、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颁布了我国首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在1998年1月1日开始正式实行,《制度》的实施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在我国得到初步确立。同时,《制度》的为推动我国财政管理体系改革以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腾飞、时代的剧烈变革,以及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国库集中收付、政府收支分类等财政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标准、科目以及核算方法等已经无法满足财政改革的具体要求,因此修订原有制度,制定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成为大势所趋。

2012年4月1日,我国财务部新修订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正式实施。新会计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工作,并且对事业单位收支、资产、负债管理等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从而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而相比于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主要进行了以下几点变化。

1、完善了会计科目体系,提高了体系的操作性

新会计制度对原有制度中的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梳理,对不必要科目进行了删除,对个别科目进行了修改,同时根据财会工作实际情况增加了部分科目,从而使得性会计科目体系更加完善。另外,针对旧科目体系操作依据不全面的问题,新会计制度对各会计科目的核算内容、科目设置、计量原则等进行了进一步明确、完善,使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依据更加全面,提高了会计科目体系的操作性。

2、有关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变化

针对旧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的漏洞,新会计制度创新性的引入了固定资产折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制度。具体来说,新会计制度要求各事业单位按照相关财务规则对本单位资产进行评估,从而确定本单位是否进行计提折旧,通过计提折旧与摊销冲减非流动性资产,从而提升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成效。这种创新性的处理方法既不会对事业单位支出预算产生影响,又能够准确反应单位资产在使用以及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价值消耗情况,充分体现了“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结合”的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理念,进而确保了事业单位内部成本核算工作的正常开展。

3、改进财务报表体系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报表的项目、结构以及排列方式进行了改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报表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即协调了报表体系与会计工作管理,又兼顾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实际情况。确保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在资产负债表中,取消了原有的收入、支出项目,采用流动/非流动的分类方式对资产、负债进行列示,进而极大的优化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在能够准确反映事业单位收支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反映了单位非财政补助结余的形成与分配情况。

4、增加了在建工程科目,降低单位财务管理风险

旧会计制度下,对事业单位基建工作进行核算时,往往需要建立单独的基建账,这种游离于“大帐”外的建账方式很容易导致基建账与大帐数据不符,从而造成会计信息严重缺失,进而影响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增加事业单位经济损失风险。而新会计制度中额外增加了“在建工程”科目,将基建账目并入会计大帐,从而避免出现会计数据与事实不符的情况,既保证了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又降低了单位财会管理风险,使事业单位遭受经济损失的几率大幅度下降。

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正如前文所述,新会计制度在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产生正面影响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出现许多问题。对此,我们在探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的措施之前,有必要分析新会计制度对财会工作的影响。

1、新会计制度对财会工作的正面影响

(1)新会计制度改变了会计工作主体。新会计制度中,事业单位被明确确定为财会活动的主体,避免了旧会计制度中因预算单位资金活动为主而造成的事业单位经济意识薄弱的问题。新会计制度能够有效增强事业单位的经济意识,提高事业单位对财会工作的重视程度,确保事业单位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从而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因此,在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资产得到更好落实、资产使用更加有效,同时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可以准确反映出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具体情况。

(2)新会计制度改变了会计要素。会计科目是我们最常关注的会计要素,而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梳理、删减、修改以及增加,从而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会计科目细化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以及净资产等六大部分。新会计制度丰富了会计要素内容,便于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健康发展。

(3)新会计制度转变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成效。新会计制度调整了事业单位预算资金核算方式,并要求事业单位对自身财会管理工作进行统一规划,从而采取相应的管理方式,加强对财务收支的管理,提高财会管理工作的效率。新会计制度实行的超支不补、定额或定向补助、核定收支以及结余留用等预算管理方式极大的提高了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有效减少管理工作漏洞,推动事业单位财政体系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4)改变会计报表,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完善性。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会计报表进行了完善,保持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完整性,有效满足了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而提高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系统的全面性与完善性。另外,新会计制度中的会计报表基本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极大的增加了事业单位财会管理工作的通用性。

2、事业单位实际执行新会计制度时出现的问题

(1)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达不到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新会计制度在推动事业单位财会工作发展的同时,也对单位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我国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中只有接近25%的人员具有会计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同时,事业单位财会人员的对财会工作的认识不足,工作责任心不强,因而导致财会工作质量不高。可以说,我国事业单位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整体水平不高成为影响新会计制度推行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顺利开展。

(2)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当前,多数事业单位均能意识到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并且在日常财会工作中充分落实了新会计制度。但是,仍然有部分单位对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事业单位对财会工作的管理过于疏松,对财会人员的要求不严格,造成账目错误,从而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不但给事业单位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还制约了单位的长远发展。

(3)新会计制度未发挥应有效果。虽然,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均按照新会计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但是实际中,部分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仍然不足,因而使得新会计制度难以发挥应有效果。在我国,多数事业单位均为公益性组织,因此盈利并不是事业单位的主要经营目标,没有经济利益的驱使导致单位忽视财会管理工作,使得单位资产分配以及资金流动比较混乱,不但增加了财会工作难度,同时也使得新会计制度未发挥出应有效果。

三、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事业单位如何做好财会工作

结合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正面影响,针对新会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需要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以做好财会管理工作。

1、加强宣传,完善单位财会工作制度

事业单位需要对新会计制度进行必要宣传,使单位内部会计人员都能够认清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未来发展的积极影响,认识到新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对此,事业单位需要对会计制度进行完善,根据单位财会工作合理配备会计人员,对现有的财会制度规章进行重新调整,提高财会制度的可操作性,进而使得财会工作更加规范,效率更高。另外,事业单位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开展新会计制度工作会,组织员工学习新会计制度,从而在单位内部树立起财务指导经济效益的理念,确保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不受损失。

2、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培训

针对当前部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满足新会计制度具体要求的问题,事业单位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管理,及时更新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结构,培养会计人员掌握新型的会计工作方法,从而提高事业单位会计工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对此,事业单位要根据新会计制度的内容以及要求,结合单位财会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更符合实际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会计人员接受培训,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另外,事业单位还要面向社会招募优秀的财会人员以补充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队伍,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水平,进而提高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质量。

3、加强监督,坚定不移执行新会计制度

针对部分事业单位对新会计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的问题,相关监督部门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监督力度,对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的情况进行评估,从而针对事业单位执行新会计制度时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政策以确保新会计制度能够得到全面落实与贯彻。

同时,事业单位内部也要加强对财会工作的监督,设立专门的监督岗位,确保单位财会工作更加规范、更加科学。另外,事业单位还要充分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利用会计工作对单位日常经济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以确保单位财产处置、资金调度等经济活动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单位经济效益受到损失。

四、结语

新会计制度是我国结合当前财政管理改革的具体要求,根据我国事业单位财政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新制度,其对促进我国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十分积极的影响。然而,事业单位在执行贯彻新会计制度的同时,要认准制度贯彻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促进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为民: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16).

[2] 迟巍:新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论析[J].现代商业,2013(36).

[3] 李银锋:试析新会计制度对我国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中国集体经济,2013(31).

[4] 赵天姣: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J].电子制作,2013(23).

猜你喜欢
新会计制度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医院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核算方法及意义
新制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对策初探
试论述新会计制度对企业的影响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