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传承举措 彰显非遗活力
——探索精彩邗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新体系

2014-07-12 06:45邗江区文体新局225100
大众文艺 2014年1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基地

(邗江区文体新局 225100)

邗江的文化内容丰富而精彩,脉络清晰而强大,从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起,邗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笔墨相承、口耳相传,根系民间而不衰,流芳百世而常青,各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精彩邗江的文化瑰宝。创新非遗保护和传承举措是建设文化强区、打造精彩邗江的重要手段。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大民族优秀和精彩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是我们文化人的光荣职责。

近年来,随着“文化扬州”建设的推进,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育并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保护工作队伍,扎实全面地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我区非遗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常规工作稳步推进,保护思路持续创新,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多年来,通过一代又一代文化人的努力,邗江区众多的非遗财产得到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我区有省级非遗项目3项、市级非遗项目22项、区级非遗项目73项,并汇集普查成果编辑出版了《邗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料汇编》,集学术性、知识性、普及性于一体,以飨读者。

当前,文化建设进入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党的十八大提出文化强国战略,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建设幸福邗江,打造“精彩”邗江,需要我们非遗保护工作者不断创新思路,扎实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我们的工作思路是:实现“四个一”目标,构建“三位一体”模式,打造“三大活力”平台。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在做好“四个一”,即完成一套普查资料汇编丛书、一个档案资料室、一个珍贵实物陈列厅、一个数据库的基础上,可以借鉴先进地区做法,结合新邗江的历史文化实际,有效整合非遗资源,创新思路,积极探索,立足推进非遗保护深入、深化和转型升级,围绕构建“三位一体”模式,打造“三大活力”平台,全面构建具有邗江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呈现邗江非遗文化的精彩纷呈和创新发展。

1.构建“三位一体”非遗传承模式,加强管理和考核的科学性。邗江与各地一样,对项目、传承人和传承(传播)基地分开进行申报和评审,并没有把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导致项目、传承人与传承(传播)基地相互脱节,不少非遗项目的保护陷入困境。我们可以创新性地把项目、传承人和基地三者纳入非遗保护整体。保护主体落在基地,将传承人纳入传承基地的“单位”管理,同时规定,只有在基地中承担了传承义务的传承人才有资格成为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同时拥有传承人和具备基地才能列入代表性名录;基地必须聘请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三位一体”保护模式突破了传统的非遗保护运作管理模式,把非遗的保护、保存落实到具体的单位和个人,每个传承人都不再是游离于组织的社会人;每个基地都传承或传播一个以上非遗项目,项目、传承人和保护单位的责、权、利明晰,依存度加大,构成了一个目标一致、分工协作、联合发展的共同体,实现非遗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推进非遗展示馆建设,打造旅游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平台。着眼非遗展示馆收藏、展示、研究、传承非遗的职能,强调活态性传承,着力推进政府、企业、个人三者联动,探索国助民办、合作联办、民企民办等多元投入与运行机制。合作联办模式的基础是合作各方加强组织、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优势。扬州双东街就是一条集中展示扬州非遗代表作品的展示平台,邗江可以围绕文化旅游基础较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乡镇,如瓜州镇、甘泉街道等,都有很好的文化底蕴、历史遗存和文化项目,邗江可以宏观布点,在整体规划和项目策划中,将非遗展示一条街(非遗主题版块),很好的规划进来,实现本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结合,实现非遗保护的竞争力。

3.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形成企业推进产品和产业的平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邗江可以对一些民众基础较强,并有一定社会需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采取保护核心技艺、完善相关产品和刺激市场需求等环节进行生产性保护,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如“古筝艺术”这个项目,传承人槐泗镇扬州民族乐器研制厂厂长田步高,主营古琴、古筝,年产值2000万,杨庙镇雅韵琴筝有限公司年产值2600万。我们要以丰富琴筝文化为载体,发展琴筝文化产业,加大对重点琴筝企业扶持力度,鼓励现有琴筝企业做大做强,形成特色鲜明的琴筝文化产业聚集区。此外,依托邗江几大文化产业园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展览展示,提供展示和招商的平台,实现非遗保护的创造力。

4.推进非遗全民化参与,构建社会保护自觉和自省的平台。以专家学者为联盟,推进学术研究的集聚化,充分发挥人才优势,达到组建队伍、立项课题、产出成果、扩大影响的目的。以志愿队伍为补充,推进保护网络的体系化,主体除了在校大学生,许多离退休干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体业主等也积极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并且发挥了各自的特点和专长,大胆摸索一条志愿者参与非遗保护的新路子。以社会宣传为抓手,推进参与层面的全民化,依托公共广场、公交汽车、公共屏幕等社会资源,用各种中国传统佳节、每年的“文化遗产日”设计主题宣传。深入开展好非遗文化进课堂活动,目前我区以有中小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教学内容,并作为开展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指标进行考核,开始实现非遗教育常态化。非遗保护,只要全民参与,才能深入人心,实现非遗保护的生命力。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文化邗江”“精彩邗江”建设的重要方面。使命光荣,任重道远。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推进我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实现邗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添上精彩的一笔。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基地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我的基地我的连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