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4-07-12 15:49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550025
大众文艺 2014年16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文化产业专业

曾 芸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550025)

高校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曾 芸 (贵州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 550025)

全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背景,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了空前的机遇。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在国内高校中迅速兴起,也进行了学科建设的创新,但仍存在诸多问题。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亟需紧跟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展开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文化产业;人才 培养;模式

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新兴产业,在许多经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增长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全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背景,为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带来了乘势而上的机遇。截止2012年12月份,中国已经有接近200所高校招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

因此,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建立与文化产业发展方向相适应的学科体系,改革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已是各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积极探索的重要问题。

二、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在国内高校中如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也进行了学科建设的创新,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明确

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新兴的专业,在国内高校开课不到十年的时间。由于缺乏准确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大多繁杂,理论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此外,许多高校根据自身的优势学科资源,整合成新的文化产业学科,专业特色仍在摸索中,尚未建立起文化艺术、产业经济、管理等综合性学科平台,难以凸显文化产业的跨学科特质,制约了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

(二)专业师资匮乏

我国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专业教师极其匮乏,且学历水平较低。专职教师的专业背景比较分散,且缺乏实践经验,同质性的师资结构显然对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是不利的。并且,由于高校对引进人才高学历的要求,使多元化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较大难度。

(三)教材建设落后

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材严重滞后,权威的、被广泛认可的教材较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使用教材,普遍存在内容雷同、学术性强、可读性差等问题。而且,缺乏针对性很强的专业教材,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多是使用相关的教材代替。

(四)社会认知度较低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社会的认知度是比较低的,加之社会宣传的力度远远不够,因此报考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部分学生,对专业缺乏全面的认识。这导致真正感兴趣的学生未能报考,部分不感兴趣的学生却由于某些原因被动选择,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五)学生就业状况不明朗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就业领域为文化企事业单位。但由于我国文化事业单位尚未通过体制改革充分释放制度能量,无力吸收大量毕业生。而文化产业自身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整个行业都处于成长期,尤其是我国文化企业规模普遍偏小,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对于就业的吸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这造成了我国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宏观需求十分旺盛,但微观就业状况不明朗的尴尬境况。

三、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文化产业发展大繁荣需要一大批各类人才,各个高校的师资结构不同,专业依托的条件也不尽相同,除了核心主干课程保持统一外,各高校完全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走出适合自己的办学路径。

(一)设置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文化产业综合性专业特点和复合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文化产业专业的课程设置需体现跨学科、复合型、模块式的原则。因此,在文化产业管理本科四年学习中,应实行“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前期可通过以文、史、经、管等学科为主的通识平台,使学生掌握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知识。后期学生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兴趣、特长,确认主修专业方向,通过“套餐式”选课,进入专业学习阶段。根据社会和市场需要,建立涵盖传媒类、演艺类、数字创意类、休闲娱乐类等专业方向的培养体系。

为了实现文化产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课程后,自主选择专业兴趣方向。一方面,由专业指导教师开设本方向专业研讨课。邀请国内外专家研讨文化产业当下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开拓学生的学术视野;另一方面,实行弹性学分制。固定的专业课程设置发展为多个模块的选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一定程度个性化学习。

(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贴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可尝试进行校企合作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让企业直接介入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教育培训,既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搭建平台,也为学生就业铺设管道。

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等方面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与合作的文化企业确定订单,签订“2+1+1”培养模式的协议。即前两年在校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三年为校内实训阶段,根据企业提出的实训内容进行教学实训;最后一年企业根据岗位需要挑选合适的学生,进行岗前实习,并结合工作实际选择毕业论文题目。“课堂理论教学+校内实训+校外应用”的培养模式最终将实现毕业设计、岗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三合一”。

为了确保“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持续发展,可与企业协商,通过与学校合作建设校内实训基地,选派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方式,为专业人才培养创造条件。1

(三)建设文化产业管理特色学科

1.确立特色化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文化产业市场的人才需求,开设特殊化课程,推动文化产业学科建设和学科设置的合理化布局。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的文化理论基础和良好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具备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文化产业的经营特点和运作规律,了解国内外文化产业高新技术发展趋势,能承担文化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文化产品设计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2.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与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相适应,文化产业专业教学采用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教学手段,包括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网络教学、信息化教学等手段。大力推行案例教学、实验教学、项目教学、模拟经营管理、角色扮演、小组讨论、专家和企业家讲座等教学方法,满足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高层次要求。

3.重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首先,通过定期专业培训、挂职锻炼、对口单位交流等方式,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聘请文化产业企业管理和业务人员作兼职教师,利用他们的实践经验,加大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再次,加强人才引进力度,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形成老中青学术梯队;最后,组织编写文化产业专业教材,加强学科力量整合和能力提升。2

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思考

随着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人才奇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我国能否培养出适应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产业人才,将成为夺取文化产业未来制高点的决胜因素。各高校需紧密联系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向,来开展文化产业人才培养。

(一)新兴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十一五”期间,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现代信息技术使传统文化的产品形式、展示方式、消费市场得以极大地拓展。尤其是,新媒体传播技术与传统文化产业结合,改变了传统文化的制作方式和传播平台,形成文化产业新业态,赋予了文化产业在数字化时代新的内涵。3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文化产业面临着如何利用新的媒介环境搭建发展平台的机遇。因此,把握新兴媒体发展趋势,培养数字内容生产和动漫、网络游戏制作等专业人才,将会促进我国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创意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文化产品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创新和创意,原创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创意精英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最紧缺的人才。通过他们的创意研发,不仅能加快文化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在产品设计及营销过程,能将故事性和文化性传递至消费者心中,满足消费者的感性诉求,形成消费者心中的象征符码。4

我国应积极培养创意人才,为其创意和创新活动提供平台。高校可与政府、社会组织联合发起创意集市,让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有机会交流创作想法,从中获得创作灵感,给予其作品第一次正式和大众接触的机会。

(三)知识产权文化产业专业人才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智力创造成果,具有有益的外部性,其潜在的经济价值,能够为人们所认识和利用。文化产业必须依赖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只有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才能有效地保证文化产品转化为商品,获得应有的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培养同时具备知识产权与文化产业素养的专业人才,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纵深发展。

应该说,人才培养方向与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结合的意义在于,不仅能为政府及相关企业提供有针对性、应用性和和操作性强的文化产业专业人才,而且有利于打破学校、行业的界限,形成更为灵活的社会化培养模式,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

注释:

1.吴跃峰,祝莺莺.高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11.

2.欧阳有旺,舒明,赵立秋.文化产业高层次人才需求及其培养模式构建[J].生产力研究,2006(11):178.

3.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国家文化产业课题研究报告[R].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8:44-45.

4.D.B.Holt. How Brands Become Icons: The Principles OF Cultural Branding[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2004:130.

曾芸(1980~ ),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文化产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部分专业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