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通艺术的“技”与“道”:关于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4-07-13 09:26韩吉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南京211189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南昌330000
名作欣赏 2014年17期
关键词:门类美学学科

⊙韩吉安[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南京 211189;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南昌 330000]

2011年4月,艺术学正式被确立为我国第十三个学科门类,下设五个一级学科,分别为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戏剧与影视、美术学和设计学。其中,艺术学理论显得有些独特,而其他四个一级学科都有各自较为完备的体系。早在艺术学作为文学下的一级学科时,就曾设立了与之同名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其缘由是:“从人文科学的角度对艺术进行整合研究,即探讨艺术的综合性理论,是艺术学研究的主旨。”①这点出了当初设定二级学科艺术学的价值之所在,即:“艺术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它是从各种艺术的创作、设计、表演、演奏的规律和经验中归纳出来的共性和特点,其目的是说明艺术与人的关系。”②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是对原二级学科艺术学的继承与拓展,承担着整体研究艺术本体、艺术现象、艺术实践和艺术价值等的职责。破除门类艺术的壁垒,对艺术进行综合的研究,成为当下艺术学理论的基本定位,但这也造成了它与美学、门类艺术之间的界限问题。为确立艺术学理论自身的意义与价值,需要从艺术本身的规律出发,形成新的学科发展思路,以融通艺术的“技”与“道”为己任,从学科定位、学科发展方向和专业体系建设三方面探索建立基于艺术技巧、艺术形式与艺术思想三维一体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新体系。

一、艺术学理论需合理的学科定位

艺术学理论在学科设定时,曾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无非是它与美学和门类艺术之间的界限问题,其根源是对艺术学理论如何进行学科定位问题。

在西方,对艺术的理论研究长期依附在美学中,美学也常常被当作艺术哲学而广为接受,并形成了一种“自上而下”艺术理论研究模式。该研究模式主要是以哲学的思维模式,在先设定哲学体系下,以逻辑推导的方式得出相关的艺术理论,如黑格尔提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观点,在其《美学》著作中提出,“美这概念本身要求把美表现于艺术作品,对于直觉观照成为外在的,对于感觉和感性想象成为客观的东西。所以美只有凭这种对它适合的客观存在,才真正成为美和理想。”③这是以美的理念本身在现实中的实现需要的逻辑思维来研究各门艺术。随着实证主义的兴起,费德勒提出“自下而上”的实践美学研究模式,使艺术与美学的区别日渐显现出来。德索于1906年出版《美学与一般艺术学》标志着艺术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他以一般艺术学(现在称为艺术学)作为所有门类艺术的统称与美学进行了比较,在不否认与美学的交叉之处外,更突显了艺术的独立价值,以此确立了艺术学独立存在的必要性。德索称艺术学任务是“使这种(即艺术)人类最自由、最主观与最综合的活动获得必要性、客观性和可分析性”④,才能使艺术脱离美学上升到艺术科学的境界;黑天鹏信把艺术主体称为“美的感情的具体的客观的表现”,它与社会密切相关。这些观点体现了艺术学是可以以实证的方式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丹纳曾说:“我们的美学是现代的,和旧美学不同的地方是从历史出发而不从主义出发,不提出一套法则叫人接受,只是证明一些规律。”⑤他依据种族、时代和环境三者来对艺术做实证的研究,以得出艺术产生的具体缘由。

康拉德·费德勒就曾说:“美的关系是感觉的形象和快不快的感情的关系,艺术的关系是可视的形象的构成的关系。美与艺术根本不同,故艺术决不能以美作为目标。”⑥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它更关注的是美感的产生过程与效果;艺术学理论则不仅仅是研究艺术美,更需要对艺术实践的过程与规律进行分析研究。

既然艺术学理论是以艺术事项、艺术实践和艺术价值等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那与门类艺术之间的界限又在哪呢?无论是美术、音乐、舞蹈、影视、戏剧,还是设计都有其各自的体系,从实践到理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它们的理论都是基于具体的实践上形成的经验总结,这也成为艺术学理论存在的合理性受到质疑的依据。对于这个问题,张道一先生曾把艺术研究形象地比喻为经纬共织。即需要形成各类别艺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展开深入研究,以促进相应艺术的不断进步。从整个艺术学的角度来看,分布在具体门类艺术中的具体研究,只是体现了艺术中的一些“个性”;艺术作为人文学科,整体上的规律、特征和价值等体现在哪里,这些艺术中“共性”问题的解答恰恰是门类艺术研究难以企及的。正如艺术学理论的学科描述中所说:“艺术学理论旨在打通各门艺术之间的壁垒,通过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构建涵盖各门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本学科的研究对象为各类艺术现象,旨在从各类艺术现象中探寻艺术的普遍规律。艺术现象是指发生在历史或当下、发生于不同艺术门类中的各类艺术事象。本学科力图在不同艺术门类当中寻找制约艺术现象的普遍规律。”⑦因此,艺术学理论与门类艺术的区别体现在对艺术的“共性”与“个性”把握上,各有其责,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构建更加完善的艺术学体系。

由艺术学理论与美学和门类艺术的区别可知,艺术学理论具有其学科存在空间,但需要进行合理的学科定位,即融通艺术的“技”与“道”。艺术学理论虽然侧重理论的研究,但其基础是各种具体实践的提炼与经验总结,是以“技”为基,正如朱光潜所说“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凭”,但实践上升到理论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对实践进行反思与总结,才能把握它的规律,上升到艺术之“道”。因此,艺术学理论只有结合“技”和“道”,才会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实现艺术“技”“道”互促互进的良性循环。

二、艺术学理论需要确立发展方向

艺术创作者是以各种可直接感受的艺术形象表达其思想情感,这些情感中包含有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艺术家经过苦苦的思索,提炼出典型艺术形象、定格永恒的瞬间,在有限中体现出无限,在特殊中反映出共性。任何艺术都是“道”以“技”现,由“技”入“道”。丹纳曾说:“艺术品的目的是表现某个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也就是某个重要的观念,比实际事物表现得更清楚更完全;为做到这一点,艺术品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一个总体,而各个部分的关系是经过有计划的改变的。”⑧从艺术研究的角度来解剖艺术的“技”与“道”,就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各种具体艺术中的创造技巧;二是不同艺术的表现形式不同,如音乐、舞蹈、戏剧等;三是艺术中蕴含的思想情感。艺术学理论以融通艺术的“技”与“道”为宗旨,则不仅需要入乎各门类之内,出乎其外,还需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比较研究,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因此,艺术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应该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征。

如前文所述,艺术从美学中独立出来的原因是实证主义和自然科学发展促发的结果。在此之后,艺术学的理论不断从其他的学科(如美学、哲学、宗教、人类学、社会学、科学等)中吸收养料,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不断充实自己。使艺术学的理论研究(如艺术史、艺术原理、艺术批评、艺术交叉学科等)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这种开放式的学科研究方式在将来的艺术学理论研究中应该得到传承。从历史的维度看,它充分证明了其对艺术学的理论研究发展的重要性;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看,艺术学理论在开放式的研究下,艺术学的理论研究延伸了自己的研究范畴和视野,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也得到了强化。

艺术学理论作为艺术学学科下的一级学科,其设立的原因就是艺术学需要一个宏观的、综合性的、能够体现艺术学总的发展规律的专门学科。因此,综合性是艺术学理论未来要坚持的发展方向。在艺术世界,它的产生、发展、分类等都极其复杂,自从把艺术称为艺术科学后,就决定了对它的研究应该落实到可循的发展规律上,以科学的方法总结出各种艺术发展的一些共性问题,这是艺术学成为门类的原因。同时,相对于其他的艺术门类,艺术学理论没有相对明确的实践基础,如何做到宏观而不空洞、探寻艺术的一般规律而不囿于少数门类艺术,这都需要综合性分析和思考,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以偏概全。艺术学理论综合性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可以使其在不脱离艺术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合理的理论成果,真实地反映各种艺术的共性;另一方面,在历史上,不同时期的艺术类别发展是不同步的,综合性的特征可以使艺术学理论得到高于单个艺术门类的理论成果,这可有效促进各艺术门类互相学习,促进艺术的整体发展。

艺术的发展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辩证过程,研究艺术的艺术学理论自然也不能故步自封,坚持理论创新始终是一个学科得以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性必然是艺术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艺术学诞生于西方,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艺术学的研究都还是停留在学习、消化的阶段,缺乏自身原创式的理论。在艺术学上升为门类后,我国艺术学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仅仅靠学习西方是难以支撑本国艺术学发展的。形成适合我国传统文化、适合民族艺术特性的原创式艺术理论,是我国自身的需要,也是世界艺术发展的需要,歌德曾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如何在世界艺术理论研究中贡献我们的力量,这是当下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艺术理论研究需要做的事情,艺术学理论在理论上的创新将一直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

三、艺术学理论的专业体系建设

在艺术学下,艺术学理论不同于其他四个一级学科,没有一个明确的艺术实践体系,但从其侧重打破门类艺术壁垒、探索艺术共性的研究特征看:一方面,它与各种具体艺术实践与理论研究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对艺术本体的研究、艺术对人的意义、艺术与社会各方面的关联,这也是艺术学理论的研究任务。对于这样一个涉及面广,贯穿艺术实践、艺术现象和艺术价值的学科,需要构建一个学科体系,方可有效满足艺术学发展的需要。立足于艺术的“技”“道”相融,形成实践层面与理论层面不断互动交汇学科特征,才是艺术学理论发展的长久之策。

艺术学理论学科体系的建设首先面临二级学科设置的问题,作为一个独立时间不长的学科,它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学科人才缺乏,我国直到上世纪末才开始招收艺术学理论(当时名为二级学科艺术学)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二是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对于艺术学理论定位为综合性艺术理论研究,注重宏观,没有本科生培养层,生源主要来自美学、文艺理论等相关学科、各具体门类艺术等;三是学科疆域模糊,而研究对象的范畴决定学科视野和构架。在面临这些现实问题的背景下,如何理清艺术学理论的学科体系,进行合理的二级学科设置?凌继尧教授认为,“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的设置,我们遵循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传统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现实的原则。”⑨因此,他建议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分为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管理和艺术创意。这种学科设置是科学合理的,任何一个学科都不是一朝一夕发展起来的。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同时不断纳入新的学科知识,扩展研究范围,如电影、电视、设计等新型的艺术形式的出现,使得艺术学理论的研究范畴得到扩展。同时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会产生可供艺术学理论研究借鉴的成果,这是艺术学理论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上述的二级学科设置的原则下,可以大力促进艺术学交叉学科研究的发展,这可以有效避免高校间趋同,同时发挥各高校相关学科的师资优势、资源优势,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提高艺术学理论的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扩大社会影响力,做到真正渗透社会的各个层面,充分发挥艺术的意义和价值,促进整个国家的社会文化事业发展。

四、小结

艺术学理论作为艺术学下的一级学科,侧重理论研究是其主要特性,相较于其他四个一级学科具有较为独立的实践与理论体系,它的学科空间在哪儿是当下面临的现实问题。这需要在与美学和门类艺术的比较中进行合理的定位,虽然注重理论研究,但艺术学理论是以各种艺术现象、艺术实践和艺术价值中的共性为研究对象,要实现准确把握艺术规律的目标,它需要深入各种艺术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并打破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通向艺术的共同本质。只有构建涵盖艺术技巧、艺术形式和艺术思想三维一体的研究体系,以融通艺术之“技”与“道”,才能使艺术学理论具有长久发展的生命力。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对艺术学理论进行合理的学科定位、确定发展方向、切实加强专业体系建设,使之适应艺术学发展的需要,进而推动国家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是必要之举。

①② 张道一:《道一论艺——艺术与艺术学文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③[德]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册,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第3页。

④[德]玛克斯·德索:《〈美学与艺术理论〉前言》,见王廷信《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5页。

⑤⑧[法]丹纳:《艺术哲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第61页。

⑥[德]康拉德·费德勒:《论造型艺术作品的评价》,见马采《艺术与艺术史文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页。

⑦ 王廷信:《艺术学理论的使命和地位》,《艺术百家》2011年第4期,第24页。

⑨凌继尧:《艺术学理论的二级学科的设置》,《艺术百家》2011年第4期,第19页。

猜你喜欢
门类美学学科
学科新书架
梁潮印风得意忘象篇
【学科新书导览】
盘中的意式美学
李欣:小众门类征集反而更占优势
外婆的美学
千奇百怪的动物
纯白美学
“超学科”来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