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血统论所造成的悲剧
——以印度影片《流浪者》为例

2014-07-13 09:26刘璇焦玲玲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名作欣赏 2014年17期
关键词:血统流浪者阶级

⊙刘璇 焦玲玲[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阶级血统论所造成的悲剧
——以印度影片《流浪者》为例

⊙刘璇 焦玲玲[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流浪者》是我国最早引进的印度电影。本文针对电影中每个人对阶级血统论的观念,以及阶级血统论对《流浪者》悲剧的影响,来阐述真正影响一个人成长的是他的生活环境,是父母给予的爱以及良好的教育,而不是阶级血统论。

《流浪者》阶级血统论好人贼

《流浪者》讲述了一个因为阶级血统论造成的悲剧。尽管结局拉贡纳特与拉兹父子相认,丽达也与拉兹约定好了,等拉兹出狱后共同经营美好的生活,但是这中间所经历和失去的无疑是一种遗憾。电影中的大法官拉贡纳特因为坚持“好人的孩子是好人,贼的儿子是贼”的谬论而使无罪的扎卡入狱,只因扎卡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强盗。无辜的扎卡越狱后被迫成为真正的强盗,他决心报复拉贡纳特,于是设计使拉贡纳特赶走了怀孕的妻子里列,又诱使拉贡纳特之子拉兹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拉兹和童年好友丽达爱火重燃后,决定改邪归正。可在这样一个阶级分明、血统论严重的社会,拉兹求职不顺,爱情也遭到拉贡纳特的阻拦,后来又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杀人凶手。在丽达为他的辩护中,法官酌情判处拉兹三年刑期。最后拉贡纳特内疚后悔,与拉兹相认,拉兹也接受了他的父亲,并且与丽达约定好出狱后共同经营美好的未来。虽然结局很完美,但是拉兹所受的伤害则让人深思,这全部都是因为那时太过注重阶级血统论。当一个人出生在贫民窟,而且接触到的都是强盗、流氓、小偷,在这些人的诱拐下,她很难成为优秀的人。这就是阶级血统论造成的伤害。其实阶级血统并不能成就一个人,真正影响一个人的是他生活学习的环境、受到的教育和得到的爱。

一、《流浪者》中的阶级血统论

拉贡纳特出生在一个贵族法官世家,他坚信“好人的孩子是好人,贼的儿子是贼”,十分重视阶级血统论。他本来深爱自己的妻子里列,愿意相信她爱护她,可是从里列被扎卡抓走又放回来后,谣言四起。强盗说要报复,所以拉贡纳特认定里列肚子里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他残忍地将自己即将分娩的妻子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赶出了家门。这正是阶级血统论对拉贡纳特造成的影响。他怕里列生出来的孩子坏了他们这个显赫大家族的名誉,凭借他所坚信的谬论以及因为怕孩子不是自己的而赶走妻子,足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重视阶级血统论的人。而后,他抚养了丧父的丽达。当他知道丽达与拉兹在一起时,他坚决反对,他瞧不起拉兹,觉得他配不上丽达。这更可以表现出他对阶级血统的重视。明知道拉兹是因为要保护自己的母亲而杀死了扎卡,他却因为拉兹是小偷而执意把拉兹送上法庭。在拉兹想杀他时,他说:“就算现在我杀了你,别人也会认为我是正当防卫。”其实拉贡纳特这时候何尝不是利用阶级血统论来维护自己。他是大法官,他的家庭是贵族,所以他杀人就是正当防卫。

里列,这是一位伟大忠贞的母亲,但其实她也比较重视阶级血统论。当她被拉贡纳特抛弃,在下水道生下拉兹,只能在贫民窟里做苦工谋生时,却还坚信拉兹长大了就能成为大法官。于是她努力做工赚钱,让拉兹上学。认为拉兹只要上学,以后就一定能成为法官,因为他是法官的儿子,他是拉贡纳特大法官的儿子,他有着优良的血统。她仍然坚信那个抛弃她的丈夫的话:“好人的孩子是好人,贼的儿子是贼。”所以她天真地去努力赚钱,甚至把自己累病了。他坚信自己的儿子是无比优秀的,做的工作也是很荣耀的。因为他的父亲是拉贡纳特,给了他优良的血统。

拉兹不是一个注重阶级血统论的人,他很认命,自己没有出生在富贵的家庭,就为了母亲去做工。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也总是能很坦然地告诉别人。拉兹原本很善良,但是原本的善良来自母亲的爱,并非是因为所谓的优良血统。因为他的父亲早已经抛弃他,认为他是强盗的儿子,并不是自己的儿子。拉兹知道自己处于社会底层,所以他甘愿做一些低贱的活,也并不在意阶级。可是他有尊严,他不允许别人叫他野人。可见他只是有尊严而不是在意阶级血统。他也从来没有羡慕过那些条件好的人。后来拉兹与丽达相恋,他知道丽达的养父,也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家很有钱,可是他并不是因为这些和丽达在一起,并不想借丽达混进贵族阶级中。他是真正地爱丽达,丽达也是真正地爱他。拉兹为了丽达愿意洗心革面,去工厂做工。他觉得做一个好人就够了,并不想去攀附权贵。这证明拉兹并不注重阶级血统,只注重自己是不是一个好人。

二、阶级血统论下的人生悲剧

“好人的孩子是好人,贼的儿子是贼。”这实在是太荒谬的理论。拉贡纳特出生在一个显赫的法官家庭,拥有良好的教育,可是他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好人吗?扎卡没有任何罪,而拉贡纳特只是凭借那所谓的血统论,就认定了扎卡也一定是个强盗将他送进监狱。这是悲剧的开始,也是导致拉兹悲惨生活的主要因素。于是扎卡抓走了他的妻子,使他错怪妻子,并赶走了身怀六甲的妻子,造成了妻子的悲剧,其实也造成了他自己的悲剧。拉贡纳特的这种血统论,使他的儿子出生在了下水道,变成了小偷。拉贡纳特又因为同样的阶级血统论反对拉兹与丽达的爱情,使丽达陷入痛苦,拉兹更是对生活完全失去了信心。这一切的悲剧都是由这所谓的阶级血统论造成的。本来拉兹该是一个出生在法官世家的拥有父母爱护的幸福孩子,却因为这个阶级血统论成为了一个流浪者。这就足以看出阶级血统论的危害。

这里所说的阶级血统论也是印度社会中种姓制度问题的一个反映,种姓制度问题,如果用一个浅显的解释来说明的话,就相当于中国古代的门当户对观念,只不过在印度社会,这种观念已转变成了统治者控制社会各阶层的工具。就如《流浪者》中,拉兹的出身如果没有发生转变,那么拉兹就会是一个真正的“富家公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就不会走向犯罪的道路,但是故事情节上的曲折安排,却将这种美好的条件碾碎了。这个时候,就要出现这么一个问题,就算拉兹的母亲被赶出家门,就算拉兹的母亲受到了坏人的玷污,她其实还是有能力赚钱供拉兹上学,但当时的邻里、教师及律师的荒谬观念——“坏人的儿子就一定是坏人”,破坏了她自力更生的生活,他们认为,拉兹是没有资格和其他人一起受教育的,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拉兹去偷盗才是最好的归宿。这颇有“物以类聚”的感觉,但是这种观念,如今看来,肯定是不正确的。种姓制度是指不同的种姓阶层之间严禁通婚,而影片中“好人好,坏人坏”的社会观念,也正呼应着影片外的种姓问题。如果说,让拉兹接受和其他人一样的教育,不能说拉兹会走向人生巅峰,但是至少对于偷盗的那种随便态度肯定是不会有的。

三、结语

阶级血统论,这不能代表一个人将来的成就,这只是无法选择的先天条件。法官的儿子也可能成为小偷,所以阶级血统论是不成立的。真正造就一个人的,是他成长的环境和受到的教育。如果拉兹出生在父母慈爱的普通家庭,好好地上学,那么即使他没有优良的血统,没有生在贵族家庭,他还是会成为一个好人。阶级血统论是荒谬的,《流浪者》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是巨大的,值得我们深思。

[1]陈萌.试论印度电影中的舞蹈[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0(6).

[2]孙小絮.探析印度歌舞电影的独特魅力[D].南京艺术学院硕士论文,2012.

[3]孙琬.简谈印度电影[J].电影艺术,1984(3).

[4]赖春.印度电影的艺术特点及启示[J].大众文艺,2011(10).

作者:刘璇,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本科在读;焦玲玲,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师,主要从事东方文学研究。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黑龙江省哲学社科规划扶持共建项目“殖民文化视阈下的印度电影研究”(13E075)阶段性成果;牡丹江师范学院校级教改项目“影视资源在高校《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13XJ-15035)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血统流浪者阶级
分分合合的坏
流浪者成美国防疫“定时炸弹”
锲而不舍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
论周立波《暴风骤雨》中阶级伦理的建构
给你一个温暖的家
浮世绘
流浪者之家
信鸽是这样练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