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人论世论少游
——兼与苏东坡比较

2014-07-14 12:29周芡竹
名作欣赏 2014年30期
关键词:淮海词人苏东坡

⊙周芡竹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知人论世论少游
——兼与苏东坡比较

⊙周芡竹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作家的创作总是与自己的思想性格、生平经历有关。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理解秦少游创作的原因和他抒发的真实感情。在理解秦少游的同时,将苏东坡与他做几方面的对比,这样从对比的角度能更加了解秦少游的词。

秦少游 思想 悲伤 性格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胡薇元在他的《岁寒居词话》中说道:“《淮海词》一卷,宋秦观少游作,词家正音也。”词虽然不像诗那样表现力广泛,但也可以反映社会的现实和词人的性格。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是尚友也。”因此,我认为可以用“知人论世”的实证精神动态把握秦少游和他的作品。同时秦少游与苏东坡既是师徒也是朋友,可是他们无论是在做人还是在创作上都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也可以通过他们的差异来研究秦少游。

一、少游词中的释、道思想古代文人大多是受儒家的入世思想影响,一心想进入朝廷为国效力。在秦少游的婉约词中的艳情词和遭贬谪后的悲愤词中都包含着道家思想或佛家思想,所以他的词获得了“虽作艳词,终有品格”(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赞誉。宋代词人的思想大多以儒家为主,但也有很多词人受佛家和道家的影响。比如苏轼号“东坡居士”,他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云:“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从中可以看出道家思想。秦少游初字太虚,号淮海居士,他在《五百罗汉图记》中说自己是“余家既世崇佛氏”,在《遣疟鬼文》中表示自己“蹇吾妙龄,志于幽玄”。他的老师苏东坡评价他“通晓佛书”(《上王荆公荐少游书》),王安石也说“示及秦君诗,适叶致远一见,亦以谓清新妩丽,鲍、谢似之……又闻秦君尝学至言妙道”(《答苏内翰荐秦公启》)。如秦少游的艳情词《一落索》:

杨花终日空飞舞,奈久长难驻。海潮虽是暂时来,却有个堪凭处。紫府碧云为路,好相将归去。肯如薄幸五更风,不解语花为主。

上阕以海潮虽短却有信,表达对男子一去不复返即杳无音讯的愤懑;下阕表达女子虽置身在孤独的寂寞之中 ,却 仍 对碧 云归 路的 向往 。“紫府 ”用 了《抱 朴子·祛 惑》中的 典故 :“项曼 都 与一 子入 山学 仙,十年 而 归家,家人 问 其故,曼曰:在山中三年精思,有仙人来迎我……及到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他将释道思想融入艳情,按一般的思维来想,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应该严肃纯净,绝对不应该充斥着男女之爱,可是少游将道家思想与艳情词完美融合,表现了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之情。再如《雨中花》:

指点虚无征路,醉乘斑虬,远访西极。正天风吹落,满空寒白。玉女明星迎笑,何苦自淹尘域。正火轮飞上,雾卷烟开,洞观金碧。重重观阁,横枕鳌峰,水面倒衔苍石。随处有、奇香幽火,杳然难测。好是蟠桃熟後,阿环偷报消息。在青天碧海,一枝难遇,占取春色。

此词是少游《淮海集》中难得一见的游仙词,用了非常富于幻想和夸张的艺术表现方式,这在淮海词中是唯一,可以称之为别具一格。词中写到词人幻想自己在天上遨游,见到了很多仙人,表现了少游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词中最后一句深感寓意,将词人从幻想世界拉回到现实,是否暗合李商隐的“嫦娥后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在少游受到贬谪后,在会稽他先后遇到了辩才法师和参寥道人,受他们影响写了《满庭芳》,其中有云:“时时,横短笛,清风浩月,相与忘形”,表现了词人超尘脱俗、悠闲自得的态度。少游与清风和明月“忘形”,达到了物我合一境界,这中间的道家思想与庄子的“齐物我”相似,“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人和自然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词人为摆脱贬谪的愁苦,不得不寄情于佛老,如他的《好事近》: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骄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上阕表现了奇美的春色,带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下阕反映了少游消极避世的思想,最后两句蕴含着佛家四大皆空的思想,明代徐士俊评此词“如鬼如仙,固宜不久”,令人唏嘘。秦少游的佛道思想并没有真正让他摆脱一生的磨难愁苦,万物皆空和物我相忘的思想始终不能让秦少游像他的老师苏东坡一样,不管受尽多少磨难都能那样乐观豁达。

二、悲观主义秦少游冯煦在他的《蒿庵论词》中说过:“他人之词,词才也。少游,词心也,得之于内,不可以传。”“词才”指写词的才能,词汇丰富,富有想象力;而可以具有词的婉约、纤细、柔媚的品质,才是有词心。秦少游就是这种特征的代表。如他的《画堂春》: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这首词抒发出的愁绪十分感人。上阕写暮春残败之景,铺、弄二字非常柔软;下阕词人用“捻”字,将登高所见所感全部浓缩到一个动作之中,将无奈春归的莫名愁绪刻画得很细腻。

他的词从外表上看比较平淡,用笔较轻。像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样的想象力就很不凡,一下就能让人惊叹。秦少游就一直是很淡的、轻轻的,在清淡中别有韵味。冯煦在说他这个特点时,有言:“淮海、小山真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可是秦少游的词并不只有这一个特点。他的词在柔媚之中总是表现出一种哀伤之情。秦少游的《画堂春》中前面有“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后面却说“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他不用“林花谢了春红”“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么强烈的句子,也不用“似曾相识燕归来”这种理性的句子,他的词里面总是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悲伤。

王国维又说:“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秦少游后来词风变得“凄厉”,是因为他被元党人排挤了出去,他的反应太强烈了,在这方面苏东坡比秦少游旷达很多。他们是师徒,可是他们面对困难的承受力却相差很多。对于苏东坡来说,无论外界怎样攻击他,他都保持着自己内心的强大。秦少游年少时的词风是慷慨豪迈的,他希望为国建功,写过《单骑见虏赋》,是一篇很有豪气的文章。后来秦少游去参加科举,可不幸未中,于是在落榜后写了一篇《掩关铭》。

秦少游词风转变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转变是他被贬到处州时,作了一首《千秋岁》: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上阕着重写今,写深春的景色,似乎洋溢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可是词人却是以“春归”为目的。下阕转而写今昔。少游触景生情,不禁想起了汴京西池宴饮集会的场面,他总是盼望着可以回到京城,回到哲宗皇帝身边,可是日复一日,他的希望一直在破灭,前路迷茫。这个时候苏东坡也是被贬,从黄州被贬到汝州之前,他作了这首《满庭芳》: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这首词前面讲苏东坡在黄州生活很辛苦,但是几年之后他就和当地居民打成了一片,他爱上了当地的山水和当地的人民。可这时皇帝有让他去汝州,真是“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但随后苏东坡又想,离开黄州固然很难过,可是汝州那地方想来也不错啊!从这两首词的对比可以看出同样的悲戚,秦少游是走向绝望,而苏东坡的悲伤中更多的是解脱和光明的思想。

第二阶段是秦少游从处州被贬到了郴州,《千秋岁》开头还能写风景的美好,对景色的欣赏,对比一下《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词一开始,就为全词奠定了凄厉的基调。他对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全部都失去了,在杜鹃凄厉的叫声中,他认为自己再也回不去了,过去的理想都落空了,再也没有春天了。这种痛苦和绝望的感情充斥着整篇词中。

最后,秦少游被贬到了广东雷州,苏东坡被贬到了海南岛。苏东坡在逆境中的旷达使他在这时也能写出“兹游奇绝冠平生”,可秦少游却只能说“行人到此无肠断”了。苏东坡将痛苦化在“一蓑烟雨任平生”“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中,使自己获得重生;而秦少游则只能把痛苦折磨埋在心中,将身世之苦化入艳情词中,将不得志的苦闷抒发在“乡魂断,旅魂归,峥嵘岁又除,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人人尽道肠断初,那堪肠已无”“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等词句里。苏东坡的词是理想,秦少游的词则代表着现实。现实是残酷的,理想是美好的。现实可以让人模仿,理想只能令人慨叹。

总之,我们了解了秦少游的性格、他的坎坷的政治遭遇与他的思想,结合他的诗词,对他的作品进行研读能更加深刻了解他创作的本意。少游词细腻柔美,光彩夺目;而词义愁如海,读之令人心生悲凉,慨叹人生无奈。

[1] 杜立新.秦观性格及与秦观词之关系[J].名作欣赏,2007(3).

[2] 秦观.秦观词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作 者:周芡竹,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 辑: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

猜你喜欢
淮海词人苏东坡
节录苏东坡《前赤壁赋》
苏东坡问路
苏东坡突围
词人的职业
《浮世清欢,岁月安好》
四牌楼
淮海南路,北风正在吹
淮海南路,北风正在吹
苏东坡学无止境
林逋梅妻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