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午夜的孩子》中女性形象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2014-07-14 12:29刘鹏娇张敬品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084
名作欣赏 2014年30期
关键词:萨里纳西阿米

⊙刘鹏娇 张敬品[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084]

引言

魔幻现实主义是拉美最重要的一个文学流派,该流派作品善用魔幻的手法把神奇而荒诞的人物和情节插入到描写现实的叙事中,将现实的政治社会演变为一种现代的传奇神话,既有离奇夸张的意境,又有真实历史的场面,带给人们亦真亦幻、扑朔迷离的感觉。英籍印度裔作家萨尔曼·拉什迪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他的第二部作品《午夜的孩子》将现实与虚幻相融合,新颖独特的魔幻手法和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情节使该作品成为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佳作,而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20世纪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扛鼎之人”。

《午夜的孩子》以史诗般广阔的画面从多视角揭示南亚社会生活,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思想认识。小说一共塑造了五十多位人物形象,其中女性形象有近二十位,她们或以韧性、耐力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世界,或用战略、武力雷霆万钧地控制着世界。小说中的女性同样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或者特定文化范围的主宰者,不再是边缘化的人物,而成为潜在的主体叙述对象。拉什迪以时空非线性叙述、碎片化思维模式、神话宗教典故及夸张怪诞的描述等多种魔幻手法塑造了众多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颠覆了传统小说单一、固定的模式,基本摆脱了传统文学作品中女性温顺、脆弱、缺乏主见、丧失话语权的形象。

一、时空非线性叙述

拉什迪采用非线性叙述模式处理时间与空间,时间可以加速前进,空间界限被打破,现实、幻觉、梦境混淆在一起,甚至生死之间也不再有绝对的界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笼罩在魔幻色彩之中,展现出特有的奇特与神秘。

小说扩展了时间的维度,加速的时间造就了沧桑的意味。主人公萨里姆的母亲阿米娜中年怀胎,在姨妈艾利雅的报复下她的时间加速前进,身体迅速衰老:“她这个四十多岁的人一天比一天胖,几乎要给压垮了。怀孕第二个月时,她的头发全白了。到了第三个月,她的脸皱里皱巴,像只烂芒果。到了四个月时,她已经像个老太婆一样,满脸皱纹,臃肿不堪,脚上又长出了鸡眼,脸上不可避免地满是汗毛。她似乎又一次周身笼罩在一团耻辱的浓雾中,仿佛是像她这样一个老态龙钟的女人还怀上孩子,真是丢人现眼。”①这一段可怕的时间加速过程将阿米娜从风韵犹存的妇女一下转变为风烛残年的老人,对她产生了毁灭性的影响,渲染出了紧迫慌乱的氛围,预示着接下来的印巴战争将急剧摧残人民的身心,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沧桑,历史的残酷。

小说同样打破了空间的界限,不同空间的交叉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奇迹。外婆纳西姆能够闯入他人的梦境,在不同的梦境中随意穿梭。纳西姆与外公阿齐兹赌气沉默后并未中断与外界的交流,她在睡梦中闯入了女儿们的梦境:在二女儿穆姆塔兹的梦境中看到她与藏在地板下的胖诗人纳迪尔汗坠入爱河;在小女儿艾姆拉尔德的梦境里无意中又进入了另一个梦,发现小女儿意中人佐勒非卡尔少校最大的志向是有朝一日能在豪宅中舒适地泡澡,而艾姆拉尔德的志向要高远得多。纳西姆也进入了她丈夫的梦境,看到他肚子上有个拳头大小的窟窿,猜想到他已经不爱自己了,并预见了他的死亡。母亲的本能让纳西姆渴望了解女儿们的心事,妻子的直觉令她不由自主地想要知道丈夫的思绪,保持沉默的纳西姆只有通过闯入他们的梦境悄然地得知这一切。不同梦境的交织,渗透出生命的真实历程,虚实之间尽显“变现实为虚幻而不失其真”的意境。

非线性的空间模式巧妙地将现实与魔幻交织在一起,打破主客观世界的界限,创造出一个诡秘的梦幻世界。魔术师女巫帕华蒂缔造了神奇的双重空间。帕华蒂出生于在午夜之后第七秒钟,是法力高强的午夜孩子,天生懂得戏法、巫术的真谛。孟加拉战争结束时,她将丧失记忆的萨里姆装进有盖的大藤篮中,将他输送到另一个空间,顺利躲避空军运输部的盘查回到印度。在实施紧急状态法之后,贫民窟被疯狂摧毁之际,帕华蒂将她的儿子阿达姆放在大藤篮里,让他在这一空间消失从而躲过一劫,保留下了午夜孩子唯一的纯正后裔。帕华蒂的魔力可以使普通人在人世间隐形并失去重量,任意进入另一空间,她的大藤篮则是双重空间转换的连接点。她的魔法平时仅用于娱乐众生,并无意反抗强权,但她仍然遭到镇压,不幸死于动乱,这反映了下层民众首当其冲成为动乱牺牲品的悲惨生活状态。

不同空间的交流模糊了生与死的绝对界限,凸显了非线性空间模式的魔幻性。保姆玛丽死去的情人乔瑟夫越过梦境与现实的边界,成为白金汉别墅中货真价实的鬼魂。起初玛丽看到鬼魂默不作声地跟随着她,带着一丝讥讽非难的冷笑,她不满鬼魂在别墅中随意游荡。后来鬼魂的样子大不如前,耳朵掉了一只,牙齿都不见了,肚子上还有一个比鸡蛋大的窟窿。残缺的鬼魂令她心疼不已。玛丽询问鬼魂为何变成这般模样,鬼魂回答说她只要一天不承认犯下的罪行,那责罚便会降临到他的身上。玛丽曾因一念之差调换了萨里姆与湿婆,彻底改写了他们的命运,内心备受煎熬,最终在乔瑟夫鬼魂的逼迫和西奈夫妇的争吵中道出实情,解开了萨里姆与湿婆的身世之谜。这里鬼魂成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超越了生存与死亡的界限。

二、碎片化思维模式

《午夜的孩子》植根于印度传统文化之中,如女性必须要佩戴面纱,未婚男女不能直接面对面交谈,这一习俗反映到小说中形成了独特的碎片化思维模式。阿齐兹家族的三代女性外婆纳西姆、母亲阿米娜、妹妹贾米拉在与外界接触时都经历过这种思维模式。

第一代女性纳西姆透过开洞的床单与丈夫阿齐兹相爱了。纳西姆是出生于富裕地主家的独生女,身体娇弱多病,但即使她在接受医生治疗时也不可抛头露面。当时身为医生的阿齐兹只能通过开洞的床单为她检查身体医治病痛,纳西姆的形象随着检查的部位一片一片地勾勒呈现出来。他逐渐迷恋上了她柔润的肌肤、完美的小手腕、美丽的脚踝以及情不自禁的笑声,他确定自己爱上了用碎片勾勒出来的纳西姆。一张开洞的床单让两边的年轻人着了魔,双方都努力试图勾画对方的形象,而碎片化地展现纳西姆的身体更增添了她的女性魅力,这种奇特的交流方式令留学归来的阿齐兹日思夜想、魂牵梦绕,最终他主动上门提亲。

第二代女性阿米娜也坠入到开洞床单的魔法之中,她勤勉地训练自己一点一点爱上了第二任丈夫西奈。与西奈结婚后,阿米娜一时难忘与前夫的旧情,但她认为自己必须完全忠诚于现任丈夫。为此阿米娜在内心将西奈的身体和行为分裂成碎片,每天选出丈夫的一小部分,集中全部精力熟悉爱上这一部分。就这样,阿米娜习惯了他的大嗓门,喜欢上了他深得惊人的肚脐眼,爱上了他突出的膝盖。阿米娜以如此离奇的方式爱上了自己心中重新用碎片拼接而成的丈夫,爱情透过碎片化的思维模式产生,他们生养了一双儿女,有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第三代女性贾米拉成为歌星后终日披着金白相间的床单,整个巴基斯坦透过金白床单中间的窟窿爱上了这个十五岁的少女。贾米拉以她天籁般的歌声被民众称为“巴基斯坦的天使”“国家的声音”“信仰的夜莺”。由于经纪人散播出车祸的谣言,盛名之下的贾米拉不得不时刻待在镀金的大床单内。人们只能从床单中间的窟窿里看到她的影子。但是贾米拉朦胧的碎片化的形象更激起了民众的心驰神往。她的公演场场爆满,唱片雄踞榜首。总统盛赞其声音为圣洁之剑,领主英俊的儿子穆塔西姆只看到她的眼睛就神魂颠倒,不能自拔。

小说中开洞的床单让女性笼罩在神秘莫测的氛围中,女性的力量并未因床单的间隔而削弱,反而透过中间的窟窿放大了自身的魅力。碎片化的思维模式不仅令女性掌控自己的思维,更掌控住了男性与整个世界。

三、神话宗教典故

作家拉什迪博闻强识、学贯东西,所著《午夜的孩子》吸收了南亚次大陆丰富的神话典故,糅合印度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多种宗教传说,大大增强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神秘色彩。

小说中许多女性的名字来自印度神话历史典故,如穆姆塔兹、帕华蒂、博多等,她们的名字耐人寻味,经历与神话历史有密切联系。穆姆塔兹来源于皇后泰姬·玛哈尔早年的名字穆姆塔兹·马哈尔。沙·贾汉皇帝与她伉俪情深,倾尽举国之力为她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泰姬陵,两人合葬长眠于此。穆姆塔兹与纳迪尔汗秘密结婚,每到夜晚她便来到隐秘地下的新房与丈夫共枕而眠,丈夫戏称她为泰姬·玛哈尔。纳迪尔汗因反对印度分裂遭到穆斯林联盟的追杀,不得不栖身在阿齐兹家的地板下,三年后因阿齐兹小女儿艾姆拉尔德的告发而仓皇逃走,留下休书与穆姆塔兹离婚。穆姆塔兹与西奈再婚后前往德里,改名阿米娜开始重新生活。

女巫帕华蒂的名字来源于喜马拉雅山的雪山女神帕尔瓦蒂。帕尔瓦蒂与湿婆相恋的故事成为印度文化中动人的篇章。湿婆为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兼具生殖与毁灭的功能,专注于最彻底的苦修。帕尔瓦蒂陪他在喜马拉雅山修行上万年终于得到湿婆真心,与他结为夫妻并育有一子象头神。小说中的帕华蒂利用魔法让湿婆疯狂喜欢上自己,为湿婆怀孕生子后惨遭抛弃。萨里姆为挽回帕华蒂的名誉娶她为妻,悉心养育长着小象般大耳朵的儿子阿达姆。博多是主人公萨里姆的情人兼倾听者,她的名字来源于印度教莲花女神,但乡下人一般把莲花女神称为“管牛粪的”。博多身体健壮,整日从事繁重的劳动,在萨里姆蜗居酱菜厂时关心照料他的生活起居,安慰着濒临死亡的萨里姆。

小说中不同宗教之间冲突碰撞,本土伊斯兰教与外来基督教混杂交融,赋予女性多元文化背景,也导致其宗教身份认知的多元性矛盾。贾米拉出生于穆斯林富商之家,但从小接受西方教育,桀骜不驯又凶狠好斗,就读于华尔新汉女子学校,深受基督教文化熏陶。她吟唱赞美诗,念诵万福玛丽亚,在天主教的四旬斋禁食,却不守伊斯兰教斋月。年幼的贾米拉迁居巴基斯坦后,受环境影响又皈依伊斯兰教,她变得端庄温顺,拒绝所有世俗之爱,只被真主的爱吸引,但同时她又对圣伊格纳西亚修女烘烤的面包情有独钟。复杂的宗教文化环境使得贾米拉在信仰问题上摇摆不定,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她心中的更替交换造成了深刻的精神矛盾,最终她在亲人死于印巴空袭后隐入修道院。

四、怪诞奇特的幻想

拉什迪对女性有着独特的感觉和理解,他借助怪诞奇特的幻想展现女性身体中蕴藏的巨大能量,揭示女性微妙的心理过程。小说中奇异古怪的思维观念和匪夷所思的人物情节形成了鲜明的魔幻风格。

小说用单纯的黑、绿两色将甘地夫人塑造成妖魔化的寡妇形象,浓重的色调对读者的感官造成强大的冲击:“那寡妇坐在高高的椅子上椅子是绿的座位是黑的寡妇的头发中间分开左边头发是绿的右边是黑的。像天那么高的椅子是绿的座位是黑的寡妇的胳膊长得可怕皮肤是绿的手指甲又长又尖是黑色的。”②拉什迪运用无标点的紧促长句描述出甘地夫人意图完全控制印度社会的迫切愿望,用寡妇的形象展示她扭曲的心理状态和畸形的精神生活。甘地夫人为巩固政权实施紧急状态法,指使湿婆对午夜孩子严刑拷打,将其全部阉割。小说详尽描述了甘地夫人的暴政,谴责她为一己之私阻碍印度民主进程,更嘲讽了官方正统历史对她的赞颂。

小说借用奇特怪诞的幻想让女性释放出潜在的巨大能量,宣泄心中的愤懑。主人公萨里姆的姨妈艾利雅因西奈迎娶阿米娜抛弃自己而耿耿于怀,终生未嫁。西奈一家搬至巴基斯坦时与她共同生活。艾利雅利用此契机开展她的复仇计划。她在食物中掺入感情,让他们每天吃下饱含着烦恼的咖喱菜肴,引发他们内心的忧虑。她送给西奈的盒装饭里掺进了令人头昏脑涨的怒气,使他对工人大加苛责,无心管理毛巾厂。同时她为中年怀孕的阿米娜准备掺和着报复心理的肉糜,让她非常害怕即将出世的孩子,惶恐不安迅速衰老。艾利雅将潜在她身体中多年的负能量释放到了美味的饭菜中,产生的影响显而易见:中风瘫痪的西奈与苍老无助的阿米娜坐在次品毛巾中间,他们的感情不堪重负早已破裂。

拉什迪还描述了一位神秘莫测的五百一十二岁老妓女塔伊。塔伊的身体满是皱纹裂缝,说话声像皱皱巴巴的纸张,但她可以通过控制自己腺体来模仿世界上任意一种气味,这对萨里姆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她洞察了萨里姆爱上妹妹贾米拉的秘密,揭发了他不敢面对、羞于启齿的乱伦之恋,帮助他渡过了陷入单相思的苦闷青春期。塔伊夸张的年龄与怪诞的本领强化了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结语

拉什迪笔下的女性形象分布于南亚社会各个阶层:从社会底层混迹贫民窟的杂耍艺人到中产阶级唱响舞台的明星歌手,再到上流社会手握大权的印度总理。她们不依赖男性而独立生存,拥有神奇的魔力掌控住自己的话语权。小说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魔幻现实主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将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糅为一体,冲破了传统意义上好与坏、善良与邪恶的界限。

①② 萨尔曼·拉什迪:《午夜的孩子》,刘凯芳译,http://www.ruanyifeng.com/calvino/2007/01/how_saleem_achieved_purity.html。

[1]郭秀媛,齐园.后殖民姿态下的混杂性书写——拉什迪笔下的女性形象[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

[2]黄苓,从天真到成熟——论《午夜的孩子》中的“成长”[J].当代外国文学,2008(4).

[3]石海军.破碎的镜子:“流散”的拉什迪[J].外国文学评论,2006(4).

[4]Gupta,Meenu.Representations of History in the Fiction of Salman Rushdie[J].Chandigarh:Panjab University,2007.

[5]Nicole,T.Salman Rushdie and Indian Historiography[M].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9.

猜你喜欢
萨里纳西阿米
英国女子与两只猫结婚10年:称猫比男人好
安纳西
安纳西
印尼:最具人情味的“垃圾食堂”
萨里 切尔西新掌门
大红蝴蝶飞呀飞
阿米
饲养员手记
新宠凶猛
纳西鲁丁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