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桂州山水诗略论

2014-07-14 12:29尹逸如
名作欣赏 2014年30期
关键词:山水诗桂林山水

⊙尹逸如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广州 510091]

宋之问桂州山水诗略论

⊙尹逸如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广州 510091]

宋之问是初唐著名诗人,流贬钦州时,在桂林创作了一批山水诗。这些山水诗用近体诗的形式美表现了山水的自然美,将清微淡远的审美追求与桂林山水的自然契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特色,从而为盛唐山水诗的繁荣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初唐 宋之问 桂州 山水诗

山水诗源于《诗经》、楚辞,东晋的谢灵运、谢眺等人以其不凡的学识与才气,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诗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沈期、宋之问等人在对山水诗革新、律化的同时,注入新的审美情趣,从而为盛唐山水诗的繁荣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宋之问景龙四年(710)流贬钦州,滞留桂州(现桂林市)期间,纵情于山水,成为诗人山水诗创作的黄金时期,为山水诗向盛唐的演进提供了更为直接的影响。

宋之问(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陆浑(今河南灵堡)人。上元二年(676)中进士,未立即就官,而是回到家乡弘农陆浑,过着隐逸生活,与隐士司马承祯、田游岩、韩法昭、赵贞固往来密切,相互酬唱。天授元年(691),被武则天征召,与杨炯分值习艺馆教习宫人。后入造武则天宠臣张易之所主持伽奉宸府任内供奉,常扈从出游,应制赋诗。在武则天朝,宋之问得到很多恩遇,尤其是蒙受武后夺锦袍以赐的恩宠,名扬天下,成为著名的宫廷诗人。

神龙元年(705),中宗继位,宋之问因谄附张易之兄弟之罪而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县),次年逃归。景龙三年(709)秋,太平公主与安乐公主矛盾激化,因宋之问曾写《宴安乐公主宅》诗,对安乐公主夸赞有加,遭太平公主嫉恨,罗织罪名,将宋之问贬为越州(今浙江绍兴)长史。景龙四年(710),中宗驾崩,李隆基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韦后,扶植其父李旦即位,即睿宗。宋之问又因曾依附韦、武的罪名而被清算,再贬钦州(今广西钦州市北)。712 年,玄宗即位,宋之问被赐死贬所。

宋 之 问 二 次 贬 谪 岭 南 ,第 二 次 被 流 贬 钦 州 时 ,“ 先 由 湖 南 径 直 入 桂 ,在 桂 州 逗 留 了 一 年 多 ”①。《临 桂 县 志》云 :“元山观在城南二里,即宋之问故宅。”桂州即桂林,管州十二:桂州、梧州、贺州、昭州、象州、柳州、严州、融州、龚州、富州、蒙州、思唐州等。为何宋之问长期滞留桂州?我们认为,一是第一次(706)逃归时,溯西江桂江北上,途经桂州,大概对风景如画的桂州留下了颇佳印象。他第一次神龙元年贬谪岭南时,说过“但今归有日,不敢恨长沙”(《度大瘐岭》),就是说,只要不去瘴疠之乡的泷州,就在长沙也可以。桂林与长沙相去并不太遥远,而“桂林山水甲天下”,远比长沙好。二是桂州都督王唆,据历史资料记载,是一个讲义气、重友情的官员,收留庇护闻名天下的诗人,也在情理之中。

宋之问在桂州一年多时间里,曾往来广州外,绝大部分时间在桂州纵情山水,创作了十多首山水诗,成为他山水诗创作的黄金时期。他将自己的情感志趣融入青山丽水中,呈现出流丽自然的艺术风格,为初唐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宋之问再流贬岭南钦州,特别是滞留桂州时,没有初贬岭南泷州参军时那样的怨愤不平,对贬谪之地那样的惶恐畏惧,心情似乎平稳多了。政治的动荡,个人宠辱无常的经历,使宋之问感触良深,清新优美的桂林山水,逐步涤净了心灵,升华了境界。他在桂林所创作的山水诗声情兼具,具备了较高的美学价值。

其一,在山水中寻找宁静之心。宋之问在桂林自然山水的亲密接触中,获得了物我交契的心理满足和审美愉悦。他在《江亭晚望》中写道: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诗人独自处在远离尘俗的具有原生态意味的自然环境氛围之中,诗的描写一方面着重于对“沙有迹”“浪无痕”的略无矫饰的自然状态的切近与把握,另一方面又在“望水”“看山”的览眺之中有意识地投入自身的主观意绪,造成人的思理与自然生机的互为感发与交融。结尾处恰好表现了“纵情未已”“回马黄昏”的依恋性情绪,而且在与全诗构成整体性审美意味的同时,在某种意义上还体现出对人生问题的深刻思索。意境清微淡远,是一首盛唐好诗。又如《过蛮洞》:

越岭千重合,蛮溪十里斜。竹迷樵子径,萍匝钓人家。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谁怜在荒外,孤赏足云霞。

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难免有孤独寂寞之感,但这异乡却青山相连,小河蜿蜒,弯曲的小径伸向竹林深处,红枫绿橘,花果满园。这里没有争斗,没有喧嚣,人们过着桃花源式的宁静生活。这一切又令诗人悠闲自在,洗涤孤独寂寞之心,让人心弛神往。他在《下桂江县黎壁》写道:

放溜觌前溆,连山分上干。江回云壁转,天小雾峰攒。吼沫跳急浪,合流环峻滩。欹离出漩划,缭绕避涡盘。舟子怯桂水,最言斯路难。吾生抱忠信,吟啸自安闲。旦别已千岁,夜愁劳万端。企予见夜月,委曲破林峦。潭旷竹烟尽,洲香橘露团。岂傲夙所好,对之与俱欢。思君罢琴酌,泣此夜漫漫。

桂江,即漓江。诗人在这里描写了漓江一段非常险要的河段,河道弯曲,两岸峭壁荥绕云雾,只能看见窄小的天空,河水激浪翻滚,发出惊天的巨大声音,船工艰难行驶于急浪,漩涡之上,令人惊心动魄。诗人一惊一 喜 ,感 受 着 这 一 切 ,“ 岂 傲 夙 所 好 ,对 之 与 俱 欢 ”,“ 吾生抱忠信,吟啸自安闲”。《下桂江龙目滩》也是写桂江一处河滩,河水湍急,巨石粼粼,除了鸟之鸣,猿之啸外,再没有其他音响。宋之问经历处处惊险后,又回到了无比静谧的环境中,充分享受审美的愉悦。

其二,在山水中抒写怀乡之思。家是心灵的港湾,长期漂泊在他乡,见到异乡的山水,就会勾起故乡之念,家人之思。例如《登逍遥楼》: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

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

其三,在山水中探求人生之义。宋之问人生遭受几次沉重打击,从“庙堂之高”跌到“江湖之远”,从皇帝文学侍从斥为边陲弃臣。他在优游山水时,也在思索自己的人生,探寻今后的人生道路。诗人在《桂州三月三日》回忆了诗人在京城令人羡慕的生活和在越州登临游玩的美好时光后,认为现在流贬到边陲,“不求汉使金囊赠”,对朝廷赦归不抱什么希望了,只“愿得佳人锦书”,只愿亲人平安就足矣。他到桂林后即写了《始安秋日》一诗: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始安,即桂州或桂林,三国孙吴时设始安郡。诗一开始写“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桂林的秋天没有北风呼啸,也没有寒霜严逼,更没有萧飒之气,而到处是鲜花,到处是绿草。水石磷磷,空明清丽,一片纯净,但随即笔锋一转,说:“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诗人反思人生,对过去选择的人生有悔恨之意,“何物贵吾身”?不如“归欤卧沧海”,“世业事黄老”。诗人回忆美好的隐居生活,也就是说,放弃过去的人生追求,归隐山林,过着隐逸生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遗憾的是,退隐山林的生活没有等到,却等来了皇上的诏书,命丧贬所。

宋之问以山水为审美客体,观照命运与人生,诗歌题材伸展到广阔领域。他在继承前人山水诗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追求新的审美意趣,在初唐诗坛呈现出别具一格的审美特色。

一是将近体诗的审美形式作为山水诗的审美载体,展现了诗歌的精工之美。宋之问桂林山水诗,运用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多种近体诗体裁。例如,《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这首七言律诗,写男女邂逅,一见钟情,难成眷属的感伤。首联写两人邂逅的环境,颔联写邂逅的主人公:赵员外和秦佳人,颈联写两人的心理,渴望成为眷属,尾联写别后心情。景中含情,颇有韵味,对仗亦工整,语言清新,特别是“江雨朝飞细尘”句,堪称佳句。

Determination of six UV filters in cosmetics by HPLC 6 46

《旧唐书·宋之问传》说“:之问尤善五言诗,当时无人出其右者。”例如,《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整个初唐七绝甚少,宋之问也有所涉足,且不乏佳作,如《登逍遥楼》前面已作论述,不再赘言。宋之问五言绝句也颇出色,例如,《谒二妃庙》:

还以金屋贵,留兹宝席尊。江凫啸风雨,山鬼泣朝昏。

诗人运用对仗,使句式结构别具凝练工巧,收到了映衬烘托的艺术效果。

又如,五言排律《桂州黄潭舜祠》:

关于舜祠,《临桂县志·山川》记载:“虞山,在城北一里,又名舜山”。这首五言排律,追想了舜帝南巡百越的盛况,描绘了祠庙四周的岭南物,诗人由拜谒舜祠而引发对万里之外帝乡的思念。全诗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情寓于景,意境空灵。

以叙事述情,敷陈排比见长的歌行体,是体现诗人才情的体裁。例如,宋之问的《桂州三月三日》(《一作桂阳三日述怀》)是一首长行歌体诗。全诗以铺排纵恣的手法,跌宕顿挫的音韵,痛快淋漓地抒发了内心的情感。

总之,宋之问桂林近体山水诗,更注重规范的格律,精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展现了诗歌的精工之美。这在山水诗发展史上的一次成功艺术实践,充分展示了山水诗的艺术魅力。

二是将清微淡远的审美追求与桂林山水的自然契合,为初唐诗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宋之问贬谪岭南,将多彩之笔从宫廷池菀,楼阁亭榭伸向青山碧水,在自然山水面前,感受到自然之观的神奇美妙,获得优游于山水的心灵宁静。诗人改变齐梁奇糜艳丽之风,以白描淡素的笔触描山绘水,清新明丽。《江亭晚望》中写道:

浩渺浸云根,烟岚出远村。 鸟归沙有迹,帆过浪无痕。 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 纵情犹未已,回马欲黄昏。

全诗围绕“望”字,编织成一幅宁静优美的晚江画卷。景物有远有近,有声有色,动静相宜,情景两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清微淡远。诗人在青山丽水流连忘返,尽情享受这山水之美。此类清新自然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日暝山气落,江空潭霭微”(《桂州黄潭舜祠》),“逍 遥 楼 上 望 乡 关 , 绿 水 泓 澄 云 雾 间 ”(《登 逍 遥楼》),“意 随叶 尽,愁共 柳 条 新 ”(《桂 州 陪 王 都 督 晦 日宴逍遥楼》),“江雨朝飞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林暗交枫叶,园香覆橘花”(《过蛮洞》)等等。这些诗句写景清丽空灵,语言生动凝练,诗人之情感力透纸背,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这种清微淡远的审美追求,开启了盛唐山水诗创作抒情特色之路径。著名文学理论家袁行霈先生指出:“声色与性情的统一,是初唐诗人为盛唐诗歌高潮到来所做的重要准备.宋之问就是初唐一百年所走过的笫三代诗人中值得注意的一位。”②

另外,宋之问是唐初名噪京城的著名诗人,《旧唐书·宋之问传》载:“之问再被窜谪途经江岭,所有篇咏,传布远近”③。诗人在桂林所创作的山水诗,就会不胫而走,传遍京城洛都及广大中原地区,从而使人们了解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客观上起到了宣传与传播的作用;同时,诗人所描写的桂林诸如逍遥楼,二妃墓和舜祠等名胜古迹也极具史料价值。

① 刘振娅:《关于宋之问研究的几点质疑》,《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 年笫 2 期。

② 王先霈:《百年徘 徊——初唐诗歌的 创作趋 势》,《北京 大学学报》1994 年笫 6 期。

③ 旧唐 书:《宋 之问 传》,中华 书局 1975 年 版。

[1] 旧唐书.宋之问传[M].中华书局,1975(1).

作 者:尹逸如,文学硕士,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

编 辑:郭子君 E-mail:guozijun0823@163.com

猜你喜欢
山水诗桂林山水
《山水间》
赵雷:忘我于山水之间
桂林行
山水朋友
瞻谢公亭
乐!乘动车,看桂林
桂林师范大学与桂林王城、雁山园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
山水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