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说文本到电影改编——以川端康成的《古都》为例

2014-07-14 12:29唐新艳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名作欣赏 2014年30期
关键词:苗子古都川端康成

⊙唐新艳[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05]

引言

与欧美电影人热爱改编经典文学作品一样,“日本影坛四骑士”之一的已故著名导演市川昆改编拍摄了众多日本近现代文学名著,几乎把日本近代著名作家的著名作品拍摄了一遍。市川昆对日本现代文学经典名著孜孜不倦的改编为其赢得了日本电影界“古典大师”的美誉。川端康成作为日本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几乎全部被改编成了电影,著名的《伊豆的舞女》反复改编拍摄多达五次。其中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古都》先后被改编了三次。评价最高,最忠实于原著的,传达出文本意境的当首推导演市川昆1980年拍摄的《古都》。此影片也被评为1980年十大优秀影片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主演山口百惠的息影之作。山口百惠不仅具有东方女性的温婉典雅,而且演技精湛,一人分饰性格命运各不相同的孪生姐妹,毫无违和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改编的确是成功的,成为无法超越的经典,以至于2005年为了纪念山口百惠息影25年,表达对经典的敬意,朝日电视台专门拍摄了《古都》并由有着小山口百惠之称的上户彩担纲主演。

但是,不管导演试图如何接近于文学作品,都改变不了导演自身只是小说文本解读者的困境。电影与小说的表现艺术形式上的差异造成两者之间永远只是无限接近。市川昆的《古都》在叙事上几乎忠实于原著,完美地塑造了千重子温婉的东方女性形象;可是与原著相比仍有着诸多的遗憾。市川昆没有把原著中刻意描绘的京都四季风物完满地表现出来;对青年男女之间朦胧的爱恋处理相对粗暴,缺乏温情和美感;三浦友和饰演的清作是导演添加的人物,稍显突兀;电影中佐田先生形象与原著差异较大,缺乏小说着意刻画的孤傲、高雅的境界。

一、从文学叙事到电影叙事

小说与电影都是以叙事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文学艺术形式。小说《古都》以京都丝绸批发商独养女儿千重子苦恼于自己弃儿的身世,偶遇与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北山姑娘苗子,从而得知苗子乃是自己的孪生姐妹为线索展开了故事叙事。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在姐妹俩相逢相认的故事叙事中穿插讲述了几对青年男女之间朦胧的爱情纠葛。千重子与真一青梅竹马;真一的哥哥龙助喜欢上了千重子并向千重子的父母提亲;织匠秀男暗恋千重子,却在 园节上把苗子错认成千重子,后来经过千重子的解释,秀男认为自己与千重子之间身份差异太大,随后转而追求与千重子长得一模一样的苗子;苗子拒绝秀男是因为她知道秀男喜欢的是千重子,她不想成为千重子的化身和幻影。

千重子有着传统贵族优雅的气质和风韵,美丽温柔、风华绝代,受到养父母的百般宠爱。养父母的宠爱呵护并没有减少千重子对自己是一个弃儿身世的怀疑和哀伤。当千重子找到了自己孪生的妹妹之后,她感受到了血脉相连的亲情,可是因为世俗的压力,却又不得不与妹妹苗子分离。另外千重子与青梅竹马的友人真一之间朦胧的情感也笼罩着淡淡的哀伤。妹妹苗子从小就失去了父母,成为一个孤儿,寄居在北山。杉林里的劳作造就了她强健的体魄和倔强的性格,她纯朴、善良,苗子像北山的杉树一样坚韧、挺拔。在埋头劳作中她能忘记自己的孤苦伶仃以及没有亲人照顾的那种孤独感。为了不给千重子带来困扰,苗子对把自己当作千重子幻影的秀男的求婚并没有积极回应,为了不影响到千重子的幸福,她最终选择永远隐身北山杉林。

《古都》以京都一年四季自然景物的变化为线索,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京都美丽的风物亦引起人物情感的变化,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的活动或与季节的变化有关,或与京都的传统活动有关。小说《古都》的故事情节并不是很强,作家本意也不是为了要叙述故事,只是为了表现古都原本的美丽风情和日本传统的古典美。这也就是说作者“是要写京都及其周围。比起写人物和故事来,也许写风物是主要的”①。可是不能不佩服川端康成的匠心独具,在风物描写中塑造了两位美丽、善良的少女,她们哀伤的情感为古老的京都增添了别样的情致和风韵。

电影《古都》与小说比较起来叙事紧凑,人物性格鲜明。小说中描绘的几对男女之间朦胧的情感也由含蓄变得主动明朗。真一的哥哥龙助单刀直入,第二次见面就直接问及千重子对待婚姻的态度,随后真一的父亲向千重子的父亲提亲,愿意让原本打算继承家业的长子当上门女婿。龙助随后约见千重子后主动坦诚当上门女婿是自己的主意,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千重子的爱慕之情。电影中的龙助精明能干、干净利落,显示出一个新时代商人的干脆和果断。织匠秀男对千重子的情感表达也很炙热,同时苗子对秀男把自己当成千重子的幻影感到哀伤,并直接拒绝了秀男的求婚。

从叙事结构来看,电影《古都》打乱了小说叙事结构,对故事情节叙述做了重新安排,几乎删除了与千重子无关的故事叙事。市川昆不仅删除了川端康成原著中刻意刻画的京都名士形象佐田先生躲在京都的古寺庙里埋头作画的叙事,还删节和改编了真一与千重子赏花的故事情节,缺少了原著不经意流溢出的哀婉情韵。原本出现在小说开头部分千重子关于自己婚姻的全由父母做主的话在电影中放在了后半场,龙助与真一一起拜访千重子家时,龙助问千重子婚姻问题是否完全服从父母时,千重子毫不迟疑的回答说绝对服从,这也是龙助决定让自己父亲直接向千重子父亲提亲的一个重要因素,显示了龙助不拖泥带水,为达目的,直截了当的个性,推动了电影情节发展。

二、电影《古都》中新增人物清作以及佐田与原著中的差异

与小说相比,电影《古都》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新增添了三浦友和饰演的北山工人清作。也有评论说清作是为了三浦友和特意添加的人物。小说中千重子与苗子重逢、相认一直只在两人之间进行,千重子只是跟真一提及关于孪生姐妹苗子的存在电影中的清作是苗子的工友,对苗子关心备至,通过工友们的打趣可知清作对苗子是一往情深。苗子也毫无隐瞒地告诉了清作已经找到孪生姐姐千重子的事情。为此电影中增添了一个故事情节:苗子因为千重子的事情工作心不在焉,结果被蛇咬伤,清作毫不犹豫地用口为苗子吸出蛇毒,随后又下山拜访千重子家希望千重子能去探望苗子。导演在此安排了一个现今常见的桥段:孪生姐妹之间产生了心灵感应,苗子被蛇咬后,千重子就感冒发烧了。因此清作并没有见到千重子,就向佐田先生转达了来意,希望千重子能去北山看看自己的妹妹苗子。后来千重子去北山见苗子的时候,并不是如原著中所写的是苗子在车站等候,而是清作。这是清作初次见到千重子,他毫不掩饰地感叹姐妹俩竟然长得如此相像,随后把千重子带到了苗子正在等待的密林深处。

苗子得知千重子在拜托秀男帮自己织一条腰带时毫不犹豫地拒绝说不想当千重子的幻影,不想成为替代品。后来秀男来北山给苗子送腰带,苗子在送秀男走的路上拒绝了秀男要求交往的要求。原著中秀男带着苗子看了自己的家,描绘了二者婚后的幸福蓝图。苗子决定留在北山,一方面不想成为千重子的幻影,也怕两家生意方面的牵扯会影响到千重子的幸福。电影中苗子下定决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北山里有一位情深意重的清作在等着自己。

原著关于佐田先生的描绘很多,是川端康成浓笔重彩刻画的人物,里面有着川端康成自己的影子。佐田太吉郎是一个耿直的没落丝绸批发商,他对京都渐渐失去传统的趣味感到悲伤和无奈。太吉郎“从年轻时起就有名士气质,而且性格比较孤僻”②。他家的铺子至今还保存着古香古色的老铺子原来的风貌,并没有换上时新的装饰。这也是太吉郎家的生意越来越萧条的原因,孤僻、倔强的性格是他没有改变店铺格局的决定因素。太吉郎不满于战争结束后显著变化了的和服的花纹图案,就把自己关在嵯峨山深处的尼姑庵里,试图创作出逆反时代潮流的具有古典格调的和服图案。后来他还打算盘掉铺子,找一个安静的小房子,过一种清静、避世的生活。太吉郎的妻子阿繁更是一位温柔贤淑的妻子、善解人意的母亲。她觉察到了千重子因为自己弃儿的身世感到哀伤后,几次否认了这一事实,说千重子是她和太吉郎从樱花树下偷来的,以期减轻千重子的哀伤。千重子就是被这样一位善良温柔的母亲抚养大的。“佐田夫妇的生活是在最后的京都,继承着最古老的精神残存下来的,捡来的千重子反而成为上天赐予的宝物。关于佐田老夫妇此后的人生,是谁也无法预测的,想一想就让人感到切实的悲伤。”③

电影中的佐田先生几乎看不到什么名士气质,电影删除了原著中关于佐田的相关叙事,甚至佐田与艺妓打情骂俏也有千重子在场。原著中关于佐田与艺妓的场景有几处描写,可是佐田与艺妓的交流始终是避开妻女的。电影中的佐田先生当着女儿的面面不改色地与艺妓谈论、接吻,原著中刻画的佐田先生的名士气质荡然无存。电影《古都》中既没有了深山庙宇中追求枯淡的艺术境界的佐田,也没有携妻女出游,关心女儿终身幸福的佐田。原著中千重子家生意的不景气主要源于佐田先生的孤傲,试图通过保留古朴、传统的东西与日益西化的时代潮流抗争,而市川昆的电影《古都》则淡化了这一点。

三、无法替代的缺失——紫色地丁和京都的樱花

电影《古都》与原著小说相比缺失了两个重要的风物。一是千重子家院里枫树洞的两株上下相距约一尺的紫地丁;还有千年古都京都春天无可替代的美丽风物樱花。院子里每年都会开花的紫地丁使千重子感受到了“生命”,与此同时,“孤单”的情绪袭上了她的心头。日本人认为紫色是尊贵、高雅的颜色,象征着易变、虚幻,带有哀伤的色彩,而且它还“有一种‘因缘’的意味,常常以紫色作为恋人的象征”④。作者本意是写一部恋爱小说,这两棵紫色地丁也就暗示了千重子与真一之间纯洁、朦胧的情感,后来却发展成了孪生姐妹相认的故事,成为从小分离的两姐妹的象征,这也是作者始料未及的。这两株紫色地丁为下面千重子孪生的妹妹——苗子的出场做了铺垫,也暗示了她们相望不相守的哀伤。千重子淡淡的哀愁,纤细敏锐的心灵触觉构成了小说的主基调。紫花地丁也就成为展示小说人物心理发展变化的线索,成为姐妹俩悲伤命运的象征。

祗园节的晚上,千重子遇到了酷似自己的北山姑娘苗子,她正在做七次参拜,原来这个女孩正在祈祷自己能找到从小失散的孪生姐姐;同时,苗子已经认出眼前美丽的小姐就是自己一直寻找的孪生姐姐。但是千重子没有感到欣喜,却充满了忧伤。她还从苗子口中得知了自己从小被遗弃的事实,并且得知亲生父母早已经离开了人世。回到家中,千重子看着已经凋谢了的紫地丁,流下了感伤的热泪,“这两株紫地丁是不是已经相见了呢?”至此,美丽的紫地丁是两姐妹的象征得到了证实。

川端康成按照四季的变迁描绘美丽的京都风情。春天的京都最美的当数樱花了,虽然川端康成认为谷崎润一郎在《细雪》里对樱花已经做了出色的描绘,不想重复别人的老路,可是他还是借助千重子游览了京都的樱花名所。正处美丽年华的千重子顾影自怜,淡淡的伤春情感里夹杂着对自己身世的哀伤。

市川昆改编的电影《古都》完全删掉了这棵象征着孪生姐妹的美丽紫色地丁,连并一起删掉了整个春花这一章节,也没有涉及到堪称日本代表风物的樱花,因此删除了千重子和真一赏樱花的故事叙述,也就无从表达出原著中真一在赏花中流露出的对千重子的情感。虽然川端康成不想重复谷崎润一郎的老路,可是要想描绘千年古都京都的美丽风情,除了樱花,再也没有什么别的可以代表京都的春天的了。川端借助千重子与真一相约赏樱,不仅介绍了京都的樱花名所,而且观赏了或丰腴娇媚或温柔凄美的樱花。电影《古都》中没有表现出千年古都的古寺名刹中绚烂多姿的樱花的竞相开放,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小说中与真一一起赏樱时,千重子在暮色苍茫的古老的清水寺告白了自己的弃儿身世。在清水寺春天柔和的暮色里,真一真切地感受到千重子不可名状的哀伤,却也误认为是千重子在拒绝自己的爱,对于千重子关于婚姻与感情的看法感到困惑:婚姻方面完全遵守父母之命,又不抹杀自己的感情。市川昆在电影中把千重子对真一告白弃儿身份的场景置换成河岸,河水潺潺而流,岸边郁郁葱葱,缺少原著春天暮色中的苍凉和哀伤。

结语

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不一样的意境和美感。川端康成的《古都》无疑是日本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导演市川昆的电影《古都》也确实堪称日本电影的经典之作。市川昆不仅拍摄了诸多日本现代名著,还亲自参与了《古都》剧本的改编,声称竭力忠实于原著,甚至电影中的人物对话也原封不动来自于小说对话。但是受电影艺术本身的限制,以及导演只是对原著的解读与再现,通过电影与原著对比发现,仍有着巨大的距离。本文从两者的叙事方式、电影对小说情节的删减、电影人物的增添以及电影中佐田夫妇形象与原著的差异,分析小说文本与电影改编之间的艺术距离。电影与小说的表现艺术形式上的差异造成两者之间永远只是无限接近,“这就是电影与小说文本之间形成的讨论空间。这个空间可能是个差异性的空间,也可能是两者共谋性的空间”⑤。这也是经典文学作品被不停改编的原因所在。

① 叶渭渠:《冷艳文士川端康成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97页。

②[日]川端康成:《古都》新潮社出版社1973年版,第26页。

③[日]森安理文:《川端康成 破灭的文学》,国书刊行会出版社1989版,第76页。

④ 叶渭渠、唐月梅:《物哀与幽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4页。

⑤ 吴晓东等:《从小说到电影——〈山楂树之恋〉讨论》,《文艺争鸣》2011年第1期,第122页。

猜你喜欢
苗子古都川端康成
奇特的沙漠古都——统万城
重现水清岸绿的古都风景线
向作家借钱的年轻人
艺术百家:刘晶晶 苗子烨
苗子的“调皮”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爱情观
川端康成共生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抒情歌》为中心
苗子的“调皮”
参加葬礼的名人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