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保护同兴街的花园洋房……

2014-07-15 09:32曾一智
妇女之友 2014年5期
关键词:洋房王澍老房子

曾一智

女儿女婿回来,我把哈尔滨现存的老街和景点想了一遍,结果女婿都去过。哈尔滨还是太小了,文物古迹本来就不多,那还能去哪儿?

忽然想起了同兴街,这可是跟饰演《小兵张嘎》里胖翻译官的王澍有直接关系的一条街。2004年9月,住在这条街的市民贾文玉打来电话,说他家为哈尔滨不多见的英式花园洋房。他的邻居,移民澳大利亚的哈尔滨俄侨伊拉已经回来探访过两次。我立即前往调查。看到在这里排列着5处民居的花园洋房是老哈尔滨原汁原味的民居群落,真是惊喜万分,因为除了一些单位使用或高级别官居住的少量花园洋房以外,其余的花园洋房都已变成大杂院。

贾文玉介绍,他的祖父贾连元(30年代哈尔滨特别市立医院院长)20世纪30年代从俄罗斯人房主那里买下这处院落,他们一家始终居住于此。贾连元在哈尔滨医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我顿时觉得有必要马上呼吁保护。

与他家相邻的一座房子,竟然是我认识的一位移居澳大利亚的老哈尔滨人伊丽娜·阿勃洛诺娃的居所,伊拉(伊丽娜的爱称)回访哈尔滨时还来过这里,找到了中国老邻居。贾文玉还保留着他们的合影。他还介绍,这里坐落着王澍的父亲开办的同兴公司(砖瓦厂),因此这条街以公司名称命名。

想起高莽老师曾说他跟王澍是哈尔滨基督教青年会学校的同学,也是整天在一起玩儿的好友。便马上与高莽老师联系,惊喜地得知高莽老师的祖父也是同兴公司的股东,王澍的家的确在这条街,高莽老师常来他家。我在现场找到这座小楼,外表极为简洁质朴,但内部却是精美的木质装饰。由于是某学校领导居住,保持完好,遂马上通知哈尔滨市规划局名城保护处处长,她立即带领专家到现场踏勘。也跟我一样,喜悦之色溢于言表。这里就被纳入拟定第四批保护建筑了。

但到了2005年,却要将这里的花园洋房产权归为政府所有,让原产权人变成租户,还要缴纳商服类租金,并且只允许经营快餐、酒吧、咖啡屋。

发现这一行为时,王澍旧居已经化为废墟,其余的花园洋房的栅栏已经被强行拆除,院内的草本花已经被毁掉。拆迁现场办公正在逼迫居民签订违法的《房屋租赁协议书》。

于是调查,发表呼吁保护的报道:《批的是“公益”,干的是“商服”——马家沟河畔花园洋房将变酒吧》,《读者纷纷致电 声援保护民居 别打花园洋房歪主意》。见报后,哈尔滨市委书记去现场调研,在他批示后,这个抢劫百姓房权的“歪主意”被终止了。但有关部门仍然以78元一平方米的低价(没错是两位数78元!)强迫居民将庭院部分的宅基地卖给政府。于是,花园消失,洋房保留。

2007年启动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我向文物部门提供了很多线索,同兴街4处失去花园的洋房也在其中,现已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规划局在2010年终于公布了第四批历史建筑(此时保护建筑已经更名为历史建筑了),同兴街4处历史建筑被挂牌保护。

跟这条街相识10年,但2005年那场搏斗以后,只在2006年带着一些年轻人来贾家拜访,再没有和这里的居民见过面。

带着女儿女婿来到这条只有4处洋房的小街,一一介绍不同的历史功能。这时,贾连元家的门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阿姨走出门来,这正是贾连元的儿媳,贾文玉的母亲。多巧!这么多年,我多次来这里探望老房子,但没有再打扰过房子的主人。今天带我的孩子们来这里,老房子的主人却恰好出来。我上前拜年,阿姨握着我的手,10年前的一切涌上眼前。

匆匆告别,还没走多远,只听有人在喊“曾老师!”是贾文玉追出门来,一定要我们进家里坐坐。

沿着长长的木地板走过一道道木门,看到已经居住了80多年的原房主依旧温馨地居住其间,还将继续居住下去,感受到莫大的欣慰。我把这里的建筑已经在前年正式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消息告诉他们,他们竟然还不知情。

主人问我这些年的情况。他们听了都很惊讶。我的两个孩子听得十分专注,眼睛亮亮地看着妈妈。我知道孩子认同妈妈的事业,这对我来说有多么重要。让我心里暖暖的。

2014春节来同兴街,遇见老房子的主人,是巧遇,也是必然。

编辑/桃木

猜你喜欢
洋房王澍老房子
花园洋房里的味觉新趣
王澍建筑作品中的传统水墨“画意”表达
狂妄与谦恭
狂妄与谦恭
《老房子》
老房子
老房子
老房子
西贡区洋房受青睐
九龙塘豪宅有价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