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长绒棉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4-07-17 11:21周玉环
山东纺织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长绒棉新海棉农

周玉环

(兵团第一师四团,新疆 阿克苏843407)

长绒棉品质优良,纤维柔长,被世人誉为“棉中极品”,是高端色织、家纺等国内顶尖产品和出口的高附加值纺织品及服装的主要原材料。世界上只有中国、美国和埃及生产。新疆气候条件很适宜种植长绒棉,其质量可以和世界著名埃及长绒棉媲美。从全球长绒棉的市场来看,新疆长绒棉的质量已走到了世界领先地位。但在“2013棉花展望论坛”上,棉企对新疆长绒棉发展现状甚是堪忧。据资料统计,2011年产量为11.6万吨,2012年为6万吨,2013年仅3.5万吨,远远低于我国长绒棉年均需求量20万吨。本文从产业化的视角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旨在找出新疆长绒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为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与突破口。然后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促进新疆长绒棉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从而为新疆长绒棉产业的快速高效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及新方向。

1 新疆长绒棉产业发展现状

1.1 长绒棉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呈先增后减趋势

2000年以后东疆棉区逐步退出长绒棉种植,新疆长绒棉种植主要集中在南疆阿克苏地区,以阿瓦提县、阿克苏市、沙雅县、兵团农一师为主。2000年阿克苏地区长绒棉种植面积为54万亩,兵团种植面积为37万亩;2007年阿克苏地区的种植面积增加到160万亩,兵团种植面积也达到了58.4万亩,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8.2%和9.1%,呈现上升趋势。自此以后,长绒棉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平均减少率分别为17.5%和11.4%。新疆长绒棉种植面积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新疆长绒棉种植面积趋势图

长绒棉产量的发展趋势与种植面积基本相同,2000年阿克苏地区的长绒棉产量为3.8万吨,兵团产量为3.9万吨。到2007年,阿克苏地区长绒棉的产量增加到13.6万吨,兵团产量也增加到6.7万吨,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6%和9.8%,呈现上升趋势。自此以后,长绒棉产量又呈下降趋势。至2012年,阿克苏地区长绒棉产量下降到5.8万吨,兵团产量也下降到1.9万吨,平均下降率分别为15.3%和11.6%。2012年,阿克苏地区平均亩产皮棉92.07kg/亩,兵团为126.8kg/亩。新疆长绒棉产量趋势图如图2所示。

1.2 长绒棉品种结构不断优化 培育的品种逐年增效

由于长绒棉种植规模相对较小,对其的研究力度也相对薄弱,但在有关科研机构的不断努力下,长绒棉品种开发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在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上取得了突破。2002年新海14号、新海15号、新海17号、新海21号种植面积比例分别占 45.2%、11.5%、8.4%、23.5%,新海21号开始推广,但新海14号仍是长绒棉种植主要品种。到2007年新海21号占到95.8%,成为长绒棉种植的主要品种。2012年新海21号、新海28、新海36号、新海25号种植面积比例分别占75.2%、8%、7.6%、2.5%。通过近十年长绒棉的种植,新海21号一直作为主栽品种,品种更替速度较慢,难以满足抗病需求。新海28、37、36、38、39、40、41等一批抗病品种成功选育,作为该时期长绒棉抗枯萎病育种方面的重大成果突破,保证了近期抗病品种的需求。

图2 新疆长绒棉产量趋势图

1.3 科技推广成效显著 技术含量逐年提升

近几年,新疆通过不断探索、引进、实验、大力推广适用新技术,加大机械化投入力度,依靠科技促进长绒棉产业的不断发展。主要表现在:①长绒棉栽培技术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以农一师二团为代表的长绒棉籽棉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在其当地土地、气候等环境条件下,结合精准肥水调控技术,长绒棉籽棉产量达到500kg,是目前长绒棉栽培技术的最高水平。②长绒棉生产机械化水平提高。2011年,农一师二团投资1300万元,新建新疆第一条长绒棉机采清理加工生产线。这条生产线的主要设备籽清机从美国购置,打包机、轧花机等设备均为国内知名厂家生产。长绒棉机采清理加工生产线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加工7000吨长绒棉皮棉,同时大大缓解了长绒棉拾花劳动力不足的现状。

2 新疆长绒棉产业存在的问题

新疆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区,具有其独有的自然优势。但是由于受到自然生产条件、市场、价格、供需状况和国家的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新疆的长绒棉生产也存在一些问题。

2.1 生产规模不稳定 总产量波动较大

最近十年新疆长绒棉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显示,新疆长绒棉的生产规模和总产量一直波动较大,例如2002~2006年,长绒棉的播种面积在125~136万亩,总产量10.4~12.7万吨,发展较为平稳;而到了2007年,种植面积猛增到210万亩,产量也涨到20万吨。不过自2008年以来,新疆长绒棉的播种面积和总产量一直下滑,2012年播种面积仅为73万亩,总产量7.7万吨,是近十年最低水平。按照这种趋势,2013年长绒棉的种植面积将进一步减少,预计种植面积在43万亩左右,产量在4万吨左右。

2.2 长绒棉品种研发滞后 难以满足种植需求

新疆自1953年开始试种长绒棉,至今已有60年的历史。长绒棉育种经历了引种、系统选育、杂交选育的过程,共育成25个品种,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的新海14、16、17号,其适应性、抗逆性、产量、纤维品质及抗病性等综合性状都有明显的提高。但近十年我国长绒棉替换较为缓慢,新海21号已经连续播种近十年了,但是再好的品种也会有退化现象,而长绒棉相比于陆地棉,更容易遭受病虫害,单产低、铃重低。虽然现阶段也有许多丰产、抗病的新品种面世,但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逆品种需求迫切,短期内难以满足。

2.3 长绒棉生产者素质偏低 经济效益较差

棉农技术水平和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长绒棉的产量和质量。新疆棉农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普遍偏低,接受新观念、新技术的能力差。在长绒棉的实际种植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水平,不能更好地体现长绒棉的经济效益。由于长绒棉的单产低,采棉成本较高,加上农业风险大,因此其生产成本较高,但其收购价偏低,获利相应较少。如长绒棉基本都是人工采摘,而陆地棉基本使用机采,而长绒棉人工拾花费已经涨到2.5元/kg,因此长绒棉的采棉成本比较高。2010年长绒棉每kg子棉的收购价接近14元,陆地棉每kg子棉12元左右,长绒棉种植的比较效益低。

2.4 政府对长绒棉产业缺乏关注 种植风险偏大

棉花临时收储政策是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实施的。而长绒棉未纳入国家收储,导致生产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原本的长绒棉种植户,见到长绒棉价格波动较大,市场不景气,纷纷转投陆地棉种植,使得长绒棉产业不断萎缩,根本原因就是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同时,长绒棉生产周期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受病虫害的影响均大于细绒棉,种植风险不断加大,面积逐年减少,亟需国家政策的支持。

3 建议促进长绒棉产业发展的相关对策

3.1 加大新品种的研发投入 为长绒棉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长绒棉品种研发的投入力度,建立针对长绒棉新品种选育的研究中心,联合各科研单位与科技人员开展合作研究和攻关,加强对长绒棉特性的研究,在现有抗病新品种的基础上,努力研发出优质、高产、稳产、抗病、抗逆品种,以此提高长绒棉的生产效率。从新疆农业科学院获悉,在新疆阿瓦提县人民政府和新疆农科院双方共同倡导下,中国首个“长绒棉研发中心”已在“中国长绒棉之乡”新疆阿瓦提县落户。

3.2 提高长绒棉生产者综合素质 不断提升长绒棉的种植效益

长绒棉生产者综合素质低下,导致长绒棉生产技术推广的进度缓慢,阻碍了长绒棉产量和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长绒棉生产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具体做到以下几点:①聘请专家老师进行技术指导,与当地群众建立密切的协作关系,提高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②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农民更新知识,增强市场意识、效益意识和竞争意识,培养广大棉农种植长绒棉积极性。③组织当地长绒棉种植户共同学习进步,将先进的长绒棉生产技术普及到每家农户,以此提高整体的生产水平。

3.3 加大长绒棉机采研究 引进机采设备与技术

加大对长绒棉机采技术的研发与投入,针对现阶段长绒棉机采后品质下降明显的问题,研发对长绒棉纤维伤害小、杂质少的采棉机。长绒棉机采的意义在于,在节约劳动力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提高长绒棉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3.4 加强棉企与植农利益联结 促进协同发展

积极引导、鼓励长绒棉收购加工,纺织企业到植棉单位投资兴业,大力改善长绒棉生产的基础条件,建立稳定的原棉生产基地。大多数收购企业只注重一时之利,没有优质优价进行收购,优质产品带来的超额效益没有传递给棉农,进而打消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企业应有唇亡齿寒的忧患意识,在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重保护棉农的利益。政府可以发挥中介组织的联动作用,与棉农签订合同,按订单组织棉花生产。以此带动棉农植棉的积极性。

3.5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共筑新疆长绒棉产业长远发展之路

长绒棉在国防战备和人民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政府应加强对长绒棉产业的关注,加大对长绒棉产业的扶持力度:①将长绒棉收储纳入国家收储,提前公布收储价并敞开收储,收储的长绒棉在市场需要时可及时投放,以稳定长绒棉生产、经营者和用棉企业市场预期,保护棉农利益,保证市场供应。②实行长绒棉独有的补贴政策,让棉农预见长绒棉种植的效益。③加大对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长绒棉生产条件,稳定长绒棉的生产规模,正确引导和扶持长绒棉的生产,不要盲目投入、扩大规模。

4 结论

文章根据新疆长绒棉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下有针对性的对策:加大新品种的研发投入,提高长绒棉生产者综合素质,引进机采设备与技术,加强棉企与植农利益联结,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这些对策的提出将促进新疆长绒棉产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可以为中国的高端色织、家纺、服装等提供充分的原材料。

[1]李剑峰.中国长绒棉研究与生产概况[J].江西棉花,2008,30(3):8—11.

[2]崔建平.新疆长绒棉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中国棉花,2002,29(5):46.

[3]曹吉强,徐红,李群华.新疆长绒棉生产调研[J].中国棉花,2011,38(5):6—8.

[4]丁胜,王献礼.新疆长绒棉的发展现状与育种方向[J].中国种业,2009,(12):17—19.

[5]王惠,徐红,李群华.长绒棉机采与手摘的探究性研究[J].中国棉花加工,2010,(4):26—28.

猜你喜欢
长绒棉新海棉农
埃及长绒棉特性分析与纺纱面料质量控制
近几年新疆长绒棉的质量变化
棉农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生产实习课教案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归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钾肥不同用量对长绒棉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