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因公出国培训工作的思考

2014-07-17 10:12王燕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因公成果培训

王燕

高校因公出国培训工作在推进学校国际化进程和提升学校整体核心竞争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仍需通过加强项目规划,打好出国培训工作基础,规范运作管理,确保出国培训工作质量,落实总结交流,提升出国培训工作效果,使得高校因公出国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体制化,充分发挥其实效性和长效性。

因公出国培训成效问题效果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下,为加快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步伐,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进程,各高校不断重视和加强因公出国培训工作,为学校管理干部和一线教师提供国际交流学习平台,提高管理团队、师资队伍的科学发展能力、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应对多变国际形势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近年来,高校因公出国培训工作在提升学校整体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面对新的形势和工作要求,高校因公出国培训工作也存在了一些需要进一步理性思考的问题,如何通过有效途径规范因公出国培训工作,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引起了各高校的关注和思考。

一、高校因公出国培训工作成效

一是因公出国培训提升了学校管理、教学的整体水平。参加因公出国培训的人员在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下,转变了教育观念,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改革,引进国际先进的专业课程和成熟的网络教学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研究等。各高校通过因公出国培训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专业背景的高素质管理和专业教学人才,有效提升了学校管理和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是因公出国培训,促进了学校科研的深度和广度。参加因公出国培训的人员通过参与国外同行的研习会、研讨会、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及教学观摩,拓宽了科技创新思路,丰富了科学研究经验,与国外研人员以主持、参与等形式共同研究开发科研课题,了解专业领域最新科研动向,提高国际科研能力,掌握最新科研成果,有效促进了学校科研课题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三是因公出国培训推动了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进程。参加因公出国培训的人员在中西方教育差异的冲击下,拓宽了视野,更新了思想,强化了教育国际化意识。各高校通过因公出国培训搭建国际交流平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等优质教育资源,立足国情院情,以我为主,消化吸收,利用创新,有效推动了学校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二、高校因公出国培训工作问题

一是部分因公出国培训缺乏实质性项目,有公款旅游之嫌。部门高校在安排因公出国培训时仍然是因人找事,安排照顾性和无实质性内容的一般性、考察性出访,或安排无实质内容的庆典、开工仪式或内部慰问等出访,公务活动时间不满在外日程的三分之一,借培训之名观赏异域风情或参加与公务活动无关的娱乐活动等,使得正规的出国培训异化成变相公款旅游或福利待遇。

二是部分因公出国培训高成本低产出,缺乏实效性成果。部分高校安排的因公出国培训时间长,费用繁多,导致成本较高,而培训之后缺乏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参加出国培训人员是否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思,学有所用不关心,对于是否有效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不重视,使得因公出国培训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缺乏实效性成果。

三是部分因公出国培训缺乏群众监督措施,透明度低。部分高校因公出国培训人员安排、出访国家、出访任务、日程安排、邀请单位、邀请信、经费来源及预算和培训成果等情况仅限院校级主要领导和出访人员知晓,缺乏有力的群众监督途径和措施,在公开、公平、公正方面缺乏说服力,使得正常的因公出国培训工作透明度较低。

三、高校因公出国培训工作管理措施

1.加强培训规划,打好出国培训工作基础

(1)项目筛选

因公出国培训工作应定位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更有成效”,各高校根据学校的实际发展和财政承受能力加以统筹规划,制定年度因公出国培训计划;在项目的选择上遵循“少而精,突出重点,从严掌握,择优安排”的原则,选择著名大学、企业和研究机构提供的有利于院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利于提高管理和教学水平、有利于专业和课程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术和科研交流合作的因公出国培训项目,从而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人员选派

因公出国培训应根据各高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按照“德才兼备、按需派遣”的原则择优选拔培训人员,避免照顾关系、借机搭车现象;同时将出国培训和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参加培训人员逐步向专业教师倾斜,鼓励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骨干和科研业务骨干出国培训,打造数量充足、结构优良、适应教育国际化需求的双语师资队伍,推动高校的教学、科研及专业和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长足发展。

(3)行前教育

因公出国培训应加强行前教育,认真组织培训人员开展国内预培训,要求分管领导和纪检、安全、外事等相关职能部门参与,重点强调因公出国培训的各项具体学习要求和出访国概况、涉外礼仪、证照保管、人身安全、出入境规定、外事纪律等相关事项,便于培训人员深入了解培训事宜并做好充足的思想、心理和相关物品准备,确保因公出国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2.规范运作管理,确保出国培训工作质量

(1)制度建设

高质量的因公出国培训,需要一系列的配套制度来规范运作。《因公出国人员管理办法》:规定因公出国人员在政治表现、岗位需求、外语水平、学历层次、专业研究等方面的具体选派条件和选拔方法;《因公护照(港澳台通行证)管理办法》:规定因公护照等证件实行统一申办、统一管理、分级保管,明确护照颁发、收缴、补发、吊销、注销和销毁等手续的办理;《因公出国办理流程》:规定访问考察类、培训研修类和自费公派类等不同类别因公出国培训的具体办理流程;《因公出国公示制度》:公开出国培训项目内容、培训目标、人员安排、培训日程、经费预算、培训总结等相关内容;《因公出国培训反馈考核制度》:规定因公出国培训的及时总结、交流、考核的机制,强化培训成果的宣传、推广和共享。

(2)归口管理

高质量的因公出国培训需要一个归口部门统筹管理相关事务。规范各高校的国际合作交流处(或外事办公室)为负责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的行政机构,是统筹处理国际合作与交流事务的职能部门,通过因公出国培训的管理、指导、协调与服务,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出国培训管理人员队伍,既精通外语,又通晓国际国内人事管理工作,也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沟通协调能力。统一部门扎口管理因公出国培训工作相关事务,包括负责制定因公出国培训计划,进行对外联络和出访准备;负责前期材料报送、护照和签证等证件办理、出访咨询问答、外事纪律教育;负责出访人员在国外的联络与管理;负责后期证件回收、报告汇总、资料归档等工作。

3.落实总结交流,提升出国培训工作效果

(1)总结报告

高质量的培训总结是促进因公出国培训成果应用的基础,要求出国培训团组或个人在培训结束后1个月内提交一篇总结报告,从两方面体现总结报告的实效性:

①拟定提纲——培训前根据培训主题和培训课程设置拟定总结提纲,做到带着问题解决学习、带着实践需要学习;

②充实素材——培训中从课堂教学、座谈研讨、实践操作中搜集先进的理念、知识和经验,进行多维度比较研究,结合学习体会和收获起草总结报告,根据团组成员的修改意见完善后正式定稿,最终形成一个高质量的总结报告。

(2)分享交流

及时的培训体会交流是扩大因公出国培训成果的有效载体,要求出国培训团组或个人从两方面体现成果分享交流的广泛性:

①一个总结交流会——在培训结束返回学校后召开因公出国培训团组总结会,学员结合工作实际,交流学习成果和体会,查找差距和不足,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实现成果共享;

②一篇发表文章——因公出国培训团组或个人将总结报告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撰写培训调研报告或理论研究文章,积极投稿,发表学术文章,推动参训学员不断总结汲取,巩固提升境外培训的收获。

(3)绩效考核

配套的绩效考核是因公出国培训成果应用的重要保证,要求从两方面体现培训成果的长效性:

①回访跟踪——通过发放《因公出国培训情况调查表》进行回访,主要内容包括学习期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习结束后哪个方面有了进步或提升、在实际中哪些工作的推动和创新得益于本次培训;

②绩效考察——采取平时考察与年度考核相结合、个别访谈与集体座谈相结合、上门考察与听取汇报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参加培训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了解其培训后理论联系实际、培训成果运用的实际情况。

在新的形势下,各高校需通过加强项目规划,打好出国培训工作基础,规范运作管理,确保出国培训工作质量,落实总结交流,提升出国培训工作效果,努力实现质的转变:由分散选题向统筹规划转变,由一般培训向专业培训转变,由照顾性培训向按工作需要严格挑选转变,由培训成果少数人受益向成果共享转变,从而使得高校因公出国培训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和体制化,充分发挥其实效性和长效性。

参考文献:

[1]梁伯枢.出国培训带来什么[J].国际人才交流,2010,(03):7-9.

[2]华鸣.出国培训任重道远[J].国际人才交流,2012,(07):42-43.

[3]徐万佳.高校领导出国培训能否取回“真经”[J].教育与职业,2010,(16):83.

[4]栾盈菊.干部出国培训的理性思考[J].继续教育,2008,(06):36-38.

endprint

猜你喜欢
因公成果培训
《因公檄按游黄山》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省级综合性医院人员因公出国特点与管理对策
广州五十周岁以上禁因公出境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