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人性为何重要

2014-07-17 06:37
民生周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性善天生孟子

孟子对人性趋善的认知,使人的尊严在传统社会得以确立,同时使人们自觉地有了一种价值认知。这样,个体生命的尊严才可能制衡政治威权带来的损害。

人性是个古老的话题,却也是一个时代最需辨析的问题。人们对人性的共识,直接关系到对一国政治制度和运作的认知。共识越多,越容易达成一致的政治主张。政治本身是为解决人的集体生活而做的种种尝试,政治也需对人性的认知,来作为它的思想基礎。

国家的政治制度和运作必须要有对人性的深刻把握。一旦某个政治理念背离人性,就会以失败告终。除了政治,我们要理解一个时代的伦理、教育、法律、宗教等问题,也都涉及人性这个本质问题。这是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共识越多,争论和分歧就越少。因为,多数社会问题追根溯源,都是因为对人性认识模糊或存在分歧。

儒家十分关注人性问题,历代都有探讨。对人性问题谈得最少的,倒是孔子。子贡曾感叹:“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论语》中孔子谈人性,只有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未说人性的善恶,只说人性的远近。结合孔子对仁的观点,能发现孔子认为人性只要经过良好的人文教化,就会变得良善。

孟子是儒家最早大量谈论人性的,现在说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这里有一点误解 。告子把人性比作杞柳树与湍急的河水,认为人性本来并没有善恶。孟子不这么看,他说:人性的趋善,就好像水向低处流。人性没有不趋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就能飞溅起来,使它高过人的额头;堵截住让它倒流,就能把水引向高山。这难道是水的本性?是形势让水这样。人可以让他做坏事,他本性的改变,也和这个道理一样。

孟子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意思是人性是趋向善的。这从他和公都子的对话可以看出,当公都子认为孟子说的就是“人性本善”时,孟子并没有肯定他的说法,而是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不为善,非才之罪也。”即从人的天生性情看,是可以使他善良的,这就是人性善良的涵义。至于有人不行善事,那不是天生资质的原因。

孟子认为人性有一种自然趋向,就是趋善。“趋善”和“性善”有很大不同。孟子更强调人性平等,对人天生性善或天生性恶的观点坚决不认同。在他看来,善是人的一种价值取向,人性天生是平等的,都有趋善的本能,只要经过合理引导,就能使人性得到提升。正是孟子认为人性是趋善的,为人在天地间树立起高大而鲜明的形象,高扬了人性的尊严和价值。孟子对人性趋善的认知,使人的尊严在传统社会得以确立,同时使人们自觉地有了一种价值认知。这样,个体生命的尊严才可能制衡政治威权带来的损害。

孟子曾引用《诗经》中的话表达他对人性的愿望:“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意即上天生育了人类,每样事物都有其本质规律,人们掌握了这些规律,就会尊崇美好德行。这与康德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一文中的观点何其相像,都认为大自然会让人类凭借自己的理性,获得所要的幸福或美满。而人的异化,往往是因为忘记了人性的目的就是追求自由、独立与理性,这些才是真正的人性之善。

猜你喜欢
性善天生孟子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当代孟子性善研究综述
磨刀不误砍柴工
题柿子树
从善的内涵论孟子性善
萌娃天生爱搞怪
女导演 天生就爱霸道
天生无畏 试驾奔驰GLA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