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例布鲁氏菌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

2014-07-18 12:09张志宇刘祥宁刘洪艳
微生物学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回顾性

王 凯, 张志宇, 刘祥宁, 刘洪艳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感染病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06)

88例布鲁氏菌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

王 凯, 张志宇, 刘祥宁, 刘洪艳*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感染病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006)

对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8例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88例布病病例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4.9∶1;21~60岁为布病的高发年龄段;5~9月份是布病的高发季节;牧民是主要的易感者;牛羊是布病的主要转染源。患者最共同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汗、乏力、关节痛、腰痛及肝脾肿大等。布病仍然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充分了解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特点,将会为布病防治措施的制定和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回顾性分析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革兰染色阴性的胞内寄生菌-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布病流行范围较为广泛,目前,全世界约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间的布病流行。最近几年来人与动物的布病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2]。我国各个省份每年均有布病疫情发生,而且近些年来布病的发病率也有回升的势头[3-5],“2012年度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统计数字表明:2011年度全国布病发病数38 151例,2012年度全国布病发病数39 515例,2012年度较2011年度布病发病数同比上涨3.08%。由此可见,布病仍然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布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分析表明:布鲁氏菌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侵入人体,造成人体感染和发病。人类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污染动物的产品而导致布病,食用未经消毒灭菌的奶和奶酪是主要的传播途径[6-7]。人类感染布病可以导致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及骨关节等多个系统和器官损害,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发热、发汗、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头痛、关节痛、腰痛、睾丸痛及肝脾肿大等,由于布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是一种涉及到多组织和多器官的动物源性疾病[8-9],常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易导致误诊和延误诊断,从而影响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机。本研究对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8例布病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期为布病的临床诊断、有效的防治措施的制定和布病疫情的控制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临床病例资料

88例布病患者病例来自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布病住院患者。

1.2诊断标准

88例布病患者病例均为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定的确诊病例,实验方法和诊断标准按WS 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和《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方法进行。

1.3研究方法

收集88例布病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职业、动物接触史及临床表现等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上述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等资料进行总结分析。

1.4数据分析

采用 Microsoft Excel 对收集到的88例布病患者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特征资料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人群分布

2.1.1 性别分布 88例布病患者病例中,男性患者73例(82.95%),女性患者15例(17.05%),男性病例数是女性病例数4.9倍(表1)。

2.1.2 年龄分布 88例布病患者病例中,患者年龄范围为1~74岁(平均年龄41.1岁),其中年龄≤10岁4例(4.55%),年龄11~20岁1例(1.14%),年龄21~30岁16例(18.18%),年龄31~40岁23例(26.14%),年龄41~50岁16例(18.18%),年龄51~60岁22例(25.0%),年龄61~70岁5例(5.68%),年龄>70岁1例(1.14%)。结果可见,21~60岁为布病的高发年龄段(表1)。

2.2时间分布

88例布病患者病例在全年各个月份均有分布,其中6月份布病病例数最高(17例),1月份布病病例数最少(1例);大部分病例主要集中在5~9月,冬季布病发病率较低(图1)。

图1 88例布病患者病例的时间分布Fig.1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88 patients with brucellosis

2.3职业分布

88例布病患者中,养殖户63例(71.60%),屠宰工4例(4.55%),从事乳业人员5例(5.69%),兽医4例(4.55%),其他12例(13.64%)(表1)。

2.4动物接触史

在所有88例布病病例中有明确动物接触史83例,其中接触羊者38例(43.18%),接触牛者26例(29.55%),接触牛、羊者19例(21.60%),无动物接触史者5例(5.68%)(表1)。

2.5临床表现

88例布病病例中,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共有病例81例(92.05%),其他临床表现为多汗72例(81.82%),全身乏力39例(44.32%),关节痛48例(54.55%),关节变形5例(5.68%),腰痛23例(26.14%),头痛14例(15.91%),睾丸疼痛7例(7.95%),行走障碍11例(12.50%),淋巴结肿大4例(4.55%),肝肿大20例(22.73%),脾肿大30例(34.09%)(表2)。

表1 88例布病患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

表2 88例布病患者病例的临床表现

3 讨 论

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 全世界广泛流行,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流行较为严重;由于布病严重威胁着人和多种动物的生命健康,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布病列为乙类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布病在我国开始蔓延传播,在70~80年代布病的流行曾经得到有效控制。研究表明,近些年布病的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部分地区发生布病的暴发流行,这些情况说明对布病的正确认识和积极防控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对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布病患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布病住院患者88例,其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15例,男女比例为4.9∶1;男性感染率远高于女性,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的相关报道一致[10-1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男性与布病的传染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从年龄分布上来看,不同年龄段均可感染布病,本研究88例患者年龄范围为1~74岁(平均年龄41.1岁),其中21~60岁是布病的主要发病年龄段,这与青壮年是我国主要的劳动力有关,青壮年工作时职业暴露的机会较多,从而导致该年龄段的高发病率。通过对88例布病患者病例的发病时间分析表明,布病在全年各个季节均有发生,但是相对5~9月份布病的发病率较高,6月份发病率最高,冬季发病率较低。Buzgan等[12]对土耳其1 028例布病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5月和9月是布病的高发期,主要原因是5月份居民增加了新鲜奶酪的使用量,9月份开始食用春季储存的奶酪,说明该国人群主要是通过食用未经消毒灭菌的奶制品感染布病。而在我国,春季是牛、羊等家畜的分娩高峰,由于牲畜数量的增加及易感者在协助牲畜分娩及照顾幼仔过程中增加了与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牛、羊等危险因素感染性接触的机会,可能是导致6月份为布病发病率的高发月份的主要原因。从职业分布上看,88例布病患者中,养殖户63例,屠宰工4例,从事乳业人员5例,兽医4例,其他12例。牧民是主要的感染者,这与牧民与牛羊等传染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有关,由于一些牧民缺乏防病知识,在从事畜类养殖工作中没有采取防护措施,从而造成接触性感染。在所有88例布病病例中,有明确动物接触史83例,其中接触羊者38例,接触牛者26例,接触牛、羊者19例,无动物接触史者5例。结果表明,牛、羊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青壮年的男性牧民在工作中由于与牛、羊等传染源有更多的接触机会,是布病的高发人群。

人类感染布病后可表现出较为复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患者可出现长期的发热、关节疼痛及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如果患者在急性期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转为慢性,从而导致较严重的后果,患者可能由于严重并发症或者终生不愈而丧失劳动力,从而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本研究对88例布病病例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最共同的临床表现为发热,共有病例81例;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多汗、全身乏力、关节痛、关节变形、腰痛、头痛、睾丸疼痛、行走障碍、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充分了解和认识布病的临床表现对于布病的早期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88例布病患者病例的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充分了解布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点,研究结果将为布病的正确诊断及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 Bronsvoort BM, Koterwas BF, Handel IG,et al. Comparison of a flow assay for brucellosis antibodies with the reference cELISA test in West African Bos indicus[J].PloS ONE,2009,4(4):e5221.

[2] Swai ES, Schoonman L. Human brucellosis: sero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high risk occupational groups in Tanga Municipality[J].Tan zania. Zoonoses Public Health,2009,56(4):183-187.

[3] 吴美和.山西省天镇县2001~2010年控制布鲁氏菌病疫情探讨[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3):270-271.

[4] 刘巍,靳飞虎,刘汇君.包头市达茂旗2004~2008年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控制与临床,2012,28(4):450-451.

[5] 范蒙光,尉瑞平,米景川,等.布鲁氏菌病病例522例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1,43(9),1085-1087.

[6] Serra Alvarez J, Godoy García P. Incidence, et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brucellosis in a rural area of the province of Lieida[J].Rev Esp Salud Publica,2000,74(1):45-53.

[7] Dean AS, Crump L, Greter H, et al. Global burden of human brucell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disease frequency [J].PLoS Negl Trop Dis, 2012, 6(10):e1865.

[8] Starakis I, Mazokopakis EE, Bassaris H. Unusual manifestations of brucellosis: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in a tertiary care Greek university hospital[J].East Mediterr Health J,2010,16(4):365-370.

[9] Najafi N, Ghassemian R, Davoody AR, et al. An unusual complication of a common endemic disease: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aspects of patients with brucella epididymoorchitis in the north of Iran[J].BMC Res Notes,2011, 11(4):286.

[10]焦玉舫.2004~2011年山西省应县布鲁氏菌病流行状况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2,7(24):93.

[11]Al-Tawfiq JA, Abukhamsin A.A 24-year study of the epidemiology of human brucellosis in a health-care system in Eastern Saudi Arabia[J].J Infect Public Health,2009,2(2):81-85.

[12]Buzgan T, Karahocagil MK, Irmak H,et al.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omplications in 1028 cases of brucellosis: 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Int J Infect Dis,2010,14(6):e469-478.

AnalysisoftheEpidemiologic&ClinicalCharacteristicsof88CasesofBrucellosis

WANG Kai, ZHANG Zhi-yu, LIU Xiang-ning, LIU Hong-yan

(Inst.ofInfectiousDis.,No6People'sHosp.ofShenyangCity,Shenyang110006)

The 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oncerning 88 cases of brucellosis patients admitted for treatment from January 2009 to December 2011 in the six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yang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a total of 88 cases of brucellosis, ratio of male and female were 4.9∶1. The high incidence ages were between 21~60 years old; and the high incidence season was between May and September; herdsmen were among the main susceptible. Cattle, goats and sheep were the main transmission sources of brucellosis. The most commo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brucellosis are fever, sweating, fatigue, arthralgia, lumbago, and hepatosplenomegaly etc. Brucellosis is still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China. Full understanding the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rucellosis will provide a scientific, reasonable basis for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controlling measures, and keep the epidemic brucellosis under control.

brucellosis; epidemiologic characteristics; clinical manifestatio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沈阳市科技基金(1071186-9-00)

王凯 男,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染病及感染性疾病的诊治。E-mail:kevinkaywang@163.com

* 通讯作者。女,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传染病的诊治。E-mail:lnhyliu@sina.com

2013-10-10;

2013-10-16

Q939.93;R516.7

B

1005-7021(2014)04-0097-04

10.3969/j.issn.1005-7021.2014.04.020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回顾性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
512例老年结核病患者T-SPOT.TB结果回顾性分析
240例颅脑损伤死亡案例的回顾性研究
骆氏肾衰汤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回顾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