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2014-07-18 04:31闫立萍王志丹赖晓璐
江苏农业科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产能力粮食

闫立萍 王志丹 赖晓璐

摘要:辽宁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辽宁省粮食生产能力对于促进辽宁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对建国以来辽宁省粮食生产轨迹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不同时期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粮食生产格局、分区粮食生产能力,并对辽宁省粮食生产及增产潜力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粮食;生产能力;增产潜力

中图分类号: F326.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4)01-0415-02

收稿日期:2013-05-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编号:71273263)。

作者简介:闫立萍(1978—),女,辽宁沈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经济研究。E-mail:545566918@qq.com。

通信作者:王志丹,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农业科技、农业企业管理研究。建国以来,辽宁省粮食生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完成了从粮食短缺省份到实现自给自足并成为产粮大省的历史性跨越,2004年成为了全国11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为促进辽宁省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1辽宁省粮食生产现状

1.1辽宁省粮食生产能力提升轨迹

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规模)来看,辽宁省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8年,全省粮食年均种植面积为428万hm2/年[1];第二阶段是1959—1965年,历年粮食种植面积为333万~400万hm2/年,较1949—1958年有所下降,年均播种面积为387万hm2/年;第三阶段是1966—1978年,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为400万~473万hm2/年,年均播种面积为441万hm2/年;第四阶段是1979—2010年,播种面积急剧下降,年均播种面积306万hm2/年。从粮食总产量来看,大体经历了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1958年,粮食产量较快增长,从1949年的398万t增加到700万t;第二阶段是1959—1973年,粮食产量下降阶段,1960—1962年粮食产量大幅下降,1960年产量仅为360万t,1963年以后进入恢复阶段,1970—1973年粮食平均产量达888.5万t/年;第三阶段是1974—1988年,粮食产量稳步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辽宁省粮食产量由983万t提高到1 307.2万t;第四阶段是1989—1999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阶段,这一时期粮食产量由1989年的944万t提高到1 649万t,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00 kg/人,实现粮食自给;第五阶段是2000年至今,粮食产量恢复、进一步增长阶段,受粮食政策、自然灾害、国际市场影响,2000—2003年,辽宁省粮食产量下降,平均年产量仅为 1 386万t/年,人均粮食占有量降到400 kg/年以下。2004年以来,在政策利好形势下,粮食生产迅速恢复并快速发展,并进入了国家11个粮食主产省行列,2007年,全省粮食产量达 1 835万t/年,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34 kg/人。

1.2辽宁省粮食生产格局、分区的粮食生产能力

1.2.1主产区粮食生产现状及生产能力沈阳市、大连市、锦州市、阜新市、铁岭市、朝阳市6市为辽宁省粮食主产区。2008年6市粮食播种面积共计209.77万hm2,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53.2%;粮食产量共计1 448.3万t,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7.9%;粮食年人均占有量为690.6 kg/人。这6个市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

1.2.2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生产现状及生产能力根据辽宁省粮食生产能力现状,平衡区包括鞍山市、丹东市、辽阳市、盘锦市、葫芦岛5市。2008年这5市粮食播种面积共计80.7万hm2,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26.6%;粮食产量共计557.1万t,占全省粮食产量的29.9%;粮食人均占有量为469.3 kg/人,比全省平均水平多31.2 kg/人。这5个市以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2008年水稻播种面积占全省的39.3%,产量占全省的41.9%。

1.2.3粮食欠缺区粮食生产现状及生产能力抚顺市、本溪市、营口市3市是辽宁省粮食欠缺区,粮食生产能力相对有限,2008年粮食播种面积共计28.96万hm2,仅占全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3%;粮食产量共计161.8万t,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8.7%;人均粮食占有水平为264.1 kg/人,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60.3%。

1.3辽宁省与全国粮食生产能力对比分析

辽宁省粮食生产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辽宁省粮食单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期以来,辽宁省在深挖粮食单产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方面狠下功夫,从辽宁省粮食生产历史进程可以看出,辽宁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下降,20世纪80年代开始,粮食作物播面积呈连续下降趋势,但粮食总产量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由于在国家惠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得到极大提升。2008年辽宁省粮食单产是全国的1.24倍,辽宁省用占全国2.84%的粮食播种面积生产了占全国3.52%的粮食产量。二是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提升,辽宁省是工业大省,非农人口众多,历史上辽宁省人均粮食占有量曾一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辽宁省通过采取保持耕地面积、提高单产、提升复种指数等措施推动粮食总产量稳步提升,除个别年份受恶劣气候影响,2002年起辽宁省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连续多年高于全国水平。

2辽宁省粮食发展定位及中长期粮食需求分析

2.1辽宁省粮食发展定位与规划

2004年辽宁省被确定为国家11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全国新增1 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将辽宁省定位为粮食生产核心区,其中昌图县、西丰县、开原市、铁岭县等36个产粮大县进入规划。辽宁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在粮食生产中一直坚持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提高质量、加快转化的原则,国家也着力打造并提高辽宁省的商品粮调出能力[2],要求辽宁省所在的东北地区承担新增粮食产能任务150.5亿kg。辽宁省第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关于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决议》中明确指出,辽宁省将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36个国家级粮食大县产能建设。完善农田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实施优质水稻提升工程和以花生为主的油料建设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粮食质量检测、购销、储备运输、监督预警体系,加强仓储设施建设,推进农户科学储粮工程,保障粮食有效供给。endprint

2.2辽宁省中长期粮食需求分析

2.2.1粮食消费需求刚性增长未来10~20年,辽宁省粮食消费仍将维持较高水平,加之饲料业、工业用粮增加,粮食需求持续增长的趋势不可逆转。按照2020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不低于380 kg测算,届时辽宁省粮食需求总量分别为167亿kg、173亿kg。2030年按人均粮食消费量400 kg计算,粮食需求总量预计将达到191亿kg。若依保障粮食安全的年消费量17%计仓贮量,2010年、2020年、2030年粮食安全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96亿kg、203亿kg、224亿kg。

2.2.2粮食消费结构升级近年来,辽宁省口粮消费稳中有降,饲料粮、工业用粮不断增加;对稻谷、小麦的需求稳中略降,对玉米、大豆、杂粮的需求呈现规模、比重双增的态势。预计未来辽宁省城乡居民人均口粮需求将持续下降,饲料粮将会成为辽宁省粮食需求增长的主体。工业用粮需求趋于平缓,食用植物油消费继续增加。

3辽宁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储备预期

3.1种植结构调整可望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

2008年,辽宁省水稻、玉米、杂粮播种面积之和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85.7%。辽宁省自然气候条件适宜种植玉米,近年来杂粮作物消费量不断加大,因此这3种作物的播种面积、总产量上升很快。可进一步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玉米、水稻等高产粮食作物种植规模,实现粮食增产。2004—2008年,除水稻、玉米、杂粮作物播种面积呈现上升趋势外,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均不同幅度下降,其中,水稻播种面积年均涨幅为7.73%,玉米播种面积年均涨幅为0.93%,其他杂粮为1.14%。同时,经过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小麦播种面积年均下降4.25%,高粱播种面积年均下降8.89%,谷子下降515%,薯类下降2.35%,大豆下降3.67%。年均粮食产量达 1 860万t/hm2,年均增加幅度为1.96%。由此可见,通过调整粮食品种种植结构,充分考虑高产粮食品种增产潜力,注重向高产作物倾斜[3],未来辽宁省粮食产量上升空间较大。

3.2中低产田改造可望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

2007年辽宁省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面积分别为 139.55万hm2、213.94万hm2、68.58万hm2,分别占全省耕地面积的33.1%、50.7%、16.2%,中低产田面积之和为282.52万hm2。辽宁省中低产田以坡地梯改型、干旱灌溉型为主,是辽宁省中低产田改造的重中之重。中低产田改造是辽宁省逐步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过程中的根本任务,也是确保粮食稳产增产的重大举措。从辽宁省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辽西地区既是粮食主产区同时也是中低产田分布较多地区,粮食增产潜力巨大。辽西4市15个粮食主产县耕地面积占全省的40%,粮食产量占全省的35%,其中低产田面积约 100万hm2,占全省中低产田面积的36%,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7%。

3.3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机装备可望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

辽宁省水利等主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近年来辽宁省农业机械化进程较快,2007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 1 917万kW,拖拉机保有量30.3万台,机引农具39.9万台,全省机耕面积300.7万hm2,机播面积209.5万hm2,机收面积50.3万hm2,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0%。但农业机械化还存在投入不足、多元化投入格局尚未形成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辽宁省农机总量相对不足,装备结构不够合理,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作物品种之间以及生产环节之间农机化水平差距较大。通过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农机装备对粮食单产贡献率。

3.4农作技术创新可望形成的粮食生产能力

辽宁省可通过依靠农作技术创新、提高农作技术的集成与普及、主攻单产、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4-5]。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推广良种良法、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技术,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及装备条件,充分挖掘增产潜力,着力提高粮食单产,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根据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经验,通过使用优良品种、组装配套集成农艺、农机技术,提高粮食产量750~1 125 kg/hm2。

参考文献:

[1]陶承光,邓纯宝. 辽宁种植业发展与科技进步[M]. 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6:11-12.

[2]王志丹,闫立萍,赵慧娥. 辽宁省主要粮食作物比较优势与发展对策[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2):40-42.

[3]杨四军,顾克军,张恒敢,等. 江苏省粮食生产的回顾与发展对策建议[J]. 江苏农业科学,2010(2):4-6.

[4]万宝瑞. 我国粮食安全的几个问题[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7-10.

[5]王志丹,周腰华,赵慧娥. 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思考[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272-275.王晨. 基于模糊一致矩阵的农地释放效益评价[J]. 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417-419.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产能力粮食
强化化工企业全员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生产能力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措施
我的粮食梦
我国PVC糊树脂生产厂家概况
2015年我国聚丁二烯橡胶主要生产厂家概况
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综合措施
近年世界合成纤维的生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