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化时代的生存教育

2014-07-19 12:50王晓阳
科技视界 2014年14期
关键词:同龄独生子女伙伴

王晓阳

(渤海大学 教育与体育学院,辽宁 锦州121013)

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独生子女群体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1 独生子女问题的由来

独生子女就是一对夫妻生育的一个孩子,目前有关独生子女的研究文献中,较为认可的是独生子女在智力发育、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优势,而中心化、依赖性、责任感等方面处于劣势。[1]这说明,虽然独生子女具有特异性,但独生子女本身并不是问题儿童。产生问题的根源是“父母的过分溺爱和缺少同龄伙伴。”[2]换言之,就是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和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

1.1 家庭教育方式的失当

从1979年中国政府出台独生子女政策到现在已经30年,这期间,中国社会由多子女的大家庭模式逐步演变为以独生子女为中心的小家庭模式,即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四人和父亲、母亲,独生子女构成的“4-2-1”家庭模式。专家把独生子女在共同溺爱下发生的任性、自大、孤僻、自私、不求上进等心理偏差和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轻度营养不良等异常现象统称为 “四二一综合征”。[3]独生子女自出生起就拥有比他们的祖辈和父辈优越得多的生存环境。除了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外,独生子女的唯一性,使家长对孩子的培养表现出过高的期望、过份的关心、过多的呵护、过份的保护等特点,导致家长对子女的压力在加大,子女对家长的依赖心理在加强。

1.2 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

孩子在与同龄伙伴的交往中能学会坚持己见、方位方法、互相折中及妥协方式等等。由于家庭结构的改变,独生子女成长的环境变了,与多子的家庭相比,独生子女的成长缺少了同龄伙伴,生活世界由“儿童世界”转化为“成人世界”,导致孩子出现超强社会化的现象。

2 独生子女及独生子女化的内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认识到独生子女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是独生子女本身,而是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缺失同龄伙伴的教育环境。那么是不是只有独生子女家庭会面临这两个问题,而非独生子女家庭就没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和同龄伙伴缺失的问题?下面就来分析一下。

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老大在弟弟妹妹出生前,是作为家庭中唯一的孩子成长起来的,也就是作为独生子女进行教育的,当然与独生子女一样面临着可能的溺爱和缺失同龄伙伴的现实,而且老大与其他子女的年龄差距越大,老大作为独生子女接受教育的时间越长。

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的次生或末生,如果与其他子女之间的年龄差距在五岁以上,那么即使有兄弟姐妹的手足关系,由于不大在一起玩,也缺少共同的兴趣,[5]他们之间就不是同龄伙伴,而且,子女之间的年龄差距越大,家长越容易按“独生子女”的方式来进行教育。

当然,独生子女问题并不仅仅发生在独生子女身上,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特别是兄弟姐妹间年龄差距越大的孩子身上同样会出现,所以笔者认为独生子女不应以简单的数量来进行界定,而应在质量上进行划分,即在成长中不论是否是唯一的孩子,只要是按照独生子女的方式进行不当的教育和缺失同龄的教育环境的都应是独生子女。为进行区分,笔者将这种成长方式称之为“独生子女化”。而且,仅仅将独生子女作为独生子女问题的唯一对象不够准确,将这些孩子身上的问题叫做独生子女问题也不够准确,为更为准确的说明这一人群的问题,我称其为“独生子女化问题”,即以独生子女为代表的,由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缺失的家庭教育环境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3 学校教育应重视生存教育实施

从20世纪70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现在,我国独生子女已超过1亿人。[6]独生子女群体日益增大,正在成为我国教育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现象。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基础教育阶段(6~18岁)独生子女占同龄人口的比例,城市为53%,农村为19.18%。[7]以上是数量上的计算,再加上文所述的以独生子女化方式成长的群体,即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作为考量。目前,独生子女正在成为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受教育者的主体独生子女群体已经成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的主体,说现在的教育是独生子女的教育一点也不为过。

既然独生子女日益成为教育的主体,那么解决独生子女成长中的问题自然就成了重点。从我们对独生子女化问题的分析可知,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和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独生子女化群体容易出现生活自理能力差 、自私、缺乏合作意识等问题。

教育为人的生存提供可靠的精神支点,这是教育无可逃避的责任。教育找不到任何理由远离或是遗忘人的生存,其不能脱离人的生存这一基点而独立存在。雅斯贝尔斯认为,真正的教育不能无视学生的现实生存处境和精神状况,教育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清楚当下的教育本质和自己的意志。除此之外,是找不到教育的宗旨的。人的一生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协调完成,既然独生子女化群体的家庭教育出现问题,那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自然要负起更重的责任,重中之重是学校教育。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生存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使命,正是为了准备未来,使教育对象学会生存”。[8]《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曾强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生存教育的四大支柱。[9]

从独生子女化的时代背景出发,笔者认为,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学生生存知识、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具体实施中,学校应重视独生子女化群体身上的独生子女化问题,注重学校生存教育实施。

[1]姜健,么加利.历史与现状:我国独生子女的优势与劣势[J].教育学术月刊,2010(3):18-20.

[2][5]中泽次郎,铃木芳正,王盛安,译.独生子女教育法[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3]风笑天.独生子女青少年的社会化过程及其结果[J].中国社会科学,2006(6).

[4]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6][7]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6)[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1979:58.

[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86.

猜你喜欢
同龄独生子女伙伴
伙伴
新伙伴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Let's play!一起玩吧!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不同龄段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压与尿杏仁酸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对我国男女不同龄退休政策的社会性别分析
对男女同龄退休建议和提案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