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取向学习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4-07-19 07:03孟繁琪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交际能力

孟繁琪

摘要:随着“汉语热”的兴起,对外汉语教学这门年轻的学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通过论述认知取向的概念,剖析了对外汉语教学认知取向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转变对外汉语学生学习认知取向的学习理论的相应策略。希望认知取向学习理论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认知取向;对外汉语教学;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客观物质的属性丰富多彩,而人们对其的认识不同,态度不同,观点不同。人们会因为不同的场景,不同角度,事物的不同方面来认识事物。而另一方面,人的认识来源于主观能动意识,并不是完全被动接受客观事物,通过联想,探索,追究,最终选定思维的对象和目标。而这些思维内容的转换过程就是认知取向的过程。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认知目标的主动或被动的选择和取向,就是认知取向。认知取向不同,所获得的知识内容也就不同,而形成不同的认知成果。[1]

据国家汉办相关报道显示,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而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们,怎样培养他们是件大事。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他们身上存在的问题很多。有许多研究证明,学习者的个人因素、个体差异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关键之一。[2]我们往往归咎于学习者们自身能力的欠缺,而很少考虑到这是他们学习中的认知取向造成的。这些学习对外汉语的学习者们虽然自身存在一定的能力缺失,但主要还是和外部环境,文化差异等原因造成的。而对于对外汉语教师通常面对的挑战是,如何让自己的学生有效的掌握教学内容,并将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灵活有效地迁移到真正的生活情境中,成为自主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高效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认知取向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汉语知识及文化知识,没有知识组织能力。

很多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们都依赖于他们原来的知识结构,正是这些结构是他们建立某种表征或心理模式指导着学生解决问题和进一步学习,新的认知取向的建立是在这些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过分依赖而导致对汉语知识数量的缺失,和组织知识能力的下降,是学生们不能建立正确的新的认知取向,不能换位思考,不能用各种角度来考虑问题。同时,对汉语的思维能力下降。从而降低学生们的学习水平以及交际水平。

2.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突出教师作用,人们以为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其实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跟住老师的思维,降低了自己思维的能力。心理学家罗杰斯对传统的教育大加贬斥,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3]他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潜能。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塑造自己行为并得到满足的人。

3.重视课堂教育而忽视交际能力。

对外汉语教学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吕必松先生倡导的“总体设计理论”即强调了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目的是“培养必需的语言交际能力。”[4]重视课堂教育,教授了语言知识,但并未培养技能,也是徒劳无功的。

转变对外汉语学生学习认知取向的相应策略:

1.增加学生知识储备,引导选择正确的认知取向,换位思考,开发创造力。

具有某一特殊技能的专家有比新手以更抽象原理为基础的领域表征和原理之问相互联系的表征.具体领域内的知识以不同方式来帮助问题解决的熟练水平。[5]对于增加对外汉语学生的知识数量,既能提高言语水平,又能提高思维能力,都会增加其认知取向的能力,以掌握最终的交际能力。教师可以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利用举例、变换场景等方式,教会学生换位思考的方式,选择正确的认知取向,随机应变,思如潮涌,独立见解,开拓创新。而不能因循守旧,人云亦云,以免误入认知理论的误区而难以自拔。

2.让学生学会了解,控制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时,要时时思考如何让每个学生乐意去学,学会学习,善于学习。反思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同一数学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法,大胆探索,敢于求异,勇于创新。

为学生提供交际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和交际能力。

语言交际要求学习者既要有内在的知识能力又要有能力的外化。这涉及到两方面,一是言语技能,二是言语交际技能。言语技能就是说、听、写、读的技能。语言知识是向言语技能转化的基础。语言知识可以传授,但言语技能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才可获得。因此,留学生之所以会说错用错,很多时候都是没把语言能力转化为言语技能。其次,言语交际技能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交际离不开语境,因此说话应注重在不同的语境中讲的得体。言语交际技能主要涉及的就是语用规则,它是语言的外部规则。由此可见,语言交际能力是不能脱离语言能力的。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和不同语境中的训练,提高学生们的交际水平,达到对外汉语的最终目的。

现如今,对外汉语的前景十分喜人,对于对外汉语教育工作,认知取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剖析认知取向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对这门学科的发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宁永正.试论两种认知取向[D].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6):1.

[2]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8.

[3]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218.

[4]吕必松.汉语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99.

[5]司继伟.学习理论研究的主要取向及其教学含义[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6):3.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交际能力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位
浅析高校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