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计数器发挥大作用

2014-07-19 07:03王程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计数器除数珠子

王程哲

【中图分类号】G

一、案例背景

口算这类课往往是被我们广大的数学老师所忽略的,我们更注重于笔算除法的算理,却不知笔算是建立在口算的基础上。

《口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学习本节课知识之前,学生在二年级下学期学过了根据表内乘法来计算表内除法。在三年级的上学期学过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在本单元中,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是除数是整十数的估算除法的学习基础,除数是整十数的估算除法,又是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学习基础。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又是探究商不变规律的学习基础。

在本节课中,教材一共列出两种解题思路:

例:有80个气球,每个班20个,可以分几个班?

(解题思路1):                      (解题思路2):

20×4=80                             8÷2=4

80÷20=4                             80÷20……

在这道例题中,第一种解题思路:以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为基础,用根据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思维的步骤多了一些,但是思维的坡度较小,易于被学生理解。第二种解题思路:根据表内除法先算出8÷2=4,然后把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以10,得出了80÷20=4。计算过程比较简洁,但思维的坡度比第一种解题思路大了一些,抽象性更强一些。

这个内容对学生而言很简单,学生通过预习,绝大多数的学生便能掌握计算方法。但我们需要的并不是最后计算的结果正确率有多高,而是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算理,能不能理解着去计算。只有真正理解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打好了基础,才能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做好铺垫。

笔者参加市90学时培训,有幸聆听南欲晓老师执教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让人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她用计数器贯穿了整堂课,让小小的计数器发挥大大的作用,给口算课充实了更多的思考,她教的不是一个知识点,而是一个知识的体系,无形中将知识的前后关系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

师:80÷20到底等于4还是40,你是怎样想出答案的?(给学生思考时间)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画图、算式或文字等方式表示出来。

展示反馈:A学生: 80个气球,每20个气球1个班圈起来,真的分了4个班。(画图)

B学生:画线段图的方式。

C学生:(文字表达想乘算除法)因为4×20=80,所以80÷20=4;如果答案是40的话,40×20=800了。

D学生:我们可以把80的那个0和20的那个0(去掉)隐身,8÷2=4,所以80÷20=4。

师: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谁来说说他们都是怎样想的?80÷20=4怎么可以想成8÷2=4?(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似乎没有人能回答)

评析:对于80÷20=4的口算可以把它看作表内除法8÷2=4计算的算理,也就是8个十里面有4个2个十,学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此时,教师紧紧地抓住了学生思维的盲点设疑。

(课件出示)师:如果用图来表示,80个气球,除以20怎么表示?每20个1份,是4份,这是画图的方法。8÷2=4我们只用了几个气球?(8个气球)分成了几份?

师:奇怪了,明明这么多的气球,为什么能用8÷2=4?如果把这么多气球放在计数器上,第一幅需要几个珠子?(8颗)右边这个呢,要几颗珠子?(8颗)表示的珠子个数都是一样的。现在把珠子放计数器上该放在哪?表示什么?

生:表示8个十÷2个十=4

师:除以2个十可以说成每2个十为一1份,结果分成了(4份)。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80÷20可以想做什么,表示的是什么?

生:80÷20可以想做8个十,每20个十为1份,结果分成了4份。

师:学他一样两步说得很清楚,谁再来说一说?

师:像他们一样,自己和自己说。

评析:在教学80÷20=4的口算时,教师充分利用计数器,把80个气球转换成8个珠子呆在十位上,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被除数和除数所带的计数单位相同,就能同时去掉一个0,即科学又形象,让计算教学有了新的路径。

片段二:

师:(课件出示)800÷200,8000÷2000,80000÷20000这几个算式会吗?都等于几?你把它们想成什么?表示什么?把你计算的过程在计数器上画一画,圈一圈。

学生动笔完成,师巡视指导,反馈交流。

……

师:刚才我们算了80÷20=4,800÷200,8000÷2000,80000÷20000;你在计算中发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可以想成8÷2=4。

师:既然都可以想成8÷2=4,可上面的算式长的都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每个数后都有相同的0,0都可以抵掉。

师:珠子是一样的,为什么他们的算式不一样?看看珠子呆在哪儿?也就是说,珠子呆在十位的时候,8表示什么?(8个十)呆在百位表示(8个百),呆在千位表示(8个千)…

师:虽然都可以想成8÷2=4,但8和2它们所表示的意思就不同,也就是8和2所带的计数单位不一样。

……

评析:此环节,通过相同的珠子呆在不同的数位上,教师牢牢地抓住本质,让学生清楚,虽然每道算式都可以想作8÷2=4,但是所表示的意思不一样,也就是珠子所呆的位置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让学生有了充分的建模过程。

片段三:

师:200÷40你把它想成了什么?

生:20个十,每4个十为1份,等于5。

师:200÷40应该想成2个百÷4个十才是啊,你们为什么想成了20个十÷4个十呢?

师:2个百能不能4个十圈一份吗?我们要把 2个百要怎么办?

生:要转换成十……

评析:此环节利用计数器把2个百转换成20个十,再让学生去分,直观形象,让学生明白了想成几个几时,除数才是关键,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案例分析

南欲晓老师用计数器贯穿了整堂课,让小小的计数器发挥大大的作用,给口算课充实了更多的思考,她教的不是一个知识点,而是一个知识的体系,无形中将知识的前后关系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马克思称赞十进制记数法是“最妙的发明之一”。可是,由于现在人们对自然数太过熟悉了,并且在学习中自然地接受了十进制记数规则,已经很难体会到创造位值制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其数学思想与文化内涵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人类创造位值制的智慧被知识的结果吞噬了。

应该说过去的教学也比较关注位值的概念,特别是对于满十进一的教学倾注了很多的力量。举例说,在教学10的认识时,不只是把10作为一个数来认识,而且也把10作为一个新的计数单位来介绍。一般的教学流程是,先了解生活中用10表示的事物,如一捆铅笔是10支,10个珠子串成一串等等,再通过计数器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然后把10作为新的计数单位学习更大的数。不仅如此,在学习其它的计数单位如“百”、“千”、“万”等等时,仍然十分强调重演这个“满十进一”的过程。

需要注意,如果只是把满十进一作为结果来教学,而不去关注背后的思考,不去关注知识的发生过程,那么,这样教学只是知识的传授,还谈不上是智慧的发展。史宁中教授指出,认识10000时,如果说10个一千是一万(10×1000=10000),这是把知识作为结果来教学。作为过程的教育,应当强调四位数能表示的最大的数是9999,如果要表示出比9999大1的数,我们祖先用一个新计数单位“万”来表示(9999+1=10000)。笔者分析,两种教学得到的知识结论是一样的,但学生经历的思考过程是不完全相同的,后者强调了为什么要引进一个新的单位,学生的学习“经历”了 “再创造”的思考过程,而这个过程体现了人类创造位值制的智慧。

猜你喜欢
计数器除数珠子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除法中的数学问题
巧分珠子
你在写语文作文时,为凑字数用过哪些套路
纸珠子
基于Multisim10.1的任意进制计数器的设计与实现
SR620型与53230A型计数器的性能测试
算盘是个“小气鬼”
商和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吗
如何在除法估算中求近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