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市萧山区欢潭村(人文景观:清代名居)

2014-07-22 17:59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山林全村水库

欢潭村三面环山,全村山林面积9493亩,耕地1904亩,人均有山林3.5亩,耕地近8分。“七五"期间,全村每年粮食总产量平均165万公斤以上,投售给国家的商品粮每年超过15万公斤,素有"山上是银行,田里是粮仓”之称。

欢潭村是欢潭乡人民政府所在地,乡中小学、卫生院、信用社、供销站、广播电视站、邮电所、文化站、汽车站等乡级机构均设在村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欢潭村,1986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1990年村妇代会获萧山市市级妇代会称号。1991年被评为萧山市农业战线先进集体。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35人,60岁至70岁的人数更多,老龄工作任务很重。1992年村老人协会被评为萧山市开拓老年事业先进集体。

村名来历据《田氏宗谱·欢潭记》:"欢潭者,因有天潭,故以潭名村。潭在村口湖堤边,宋时古迹也。周不数寻,深不及丈,四时澄澈,不涸不溢,水清味甘。自宋岳飞行军至此,饮潭水而欢,故名。

欢潭澄碧

进化镇不但有丰富的山林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矿泉水资源,从海拔485米的大岩山到欢潭村四周,要是挖地1——2米深,几乎到处都是泉水隘冒,大岩寺中涌泉长年不竭,可供数百人饮用,天一下雨,大岩山从上而下就会出现各种形状的瀑布,大岩山脚下东方红水库也是一大景观,东方红水库始建于1968年,长500米,宽200米,占地水面5万平方米,蓄水80万立方米,青山绿水,群山倒映在水库成为一幅美丽的画卷,水库上面有一自然村,曾居住过20多户农户,因碧水而故名白水村,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杭州大学地理系在1988年对欢潭的矿泉水水质、地质特征及其初步评价时作了如下结论:“该地群山苍翠,茶桑碧透,空气新鲜,泉水长流,生活在如此优美环境中的人民长寿健康,恬然自得。”

大岩山

大岩山是该村的著名景点之一,目前正在新建大岩山风景旅游度假区。九顷十八亩,群峰起落,奇山怪石遍地皆是,主峰高300多米,因其形似雄鹅鼻子,故称“雄鹅峰”。村内东南有“白象山”,西有“狮子山头”,所以当地人称大岩山为“五龙戏珠,狮象管门口”。大岩山南与诸暨相连,北跟绍兴接壤,海拔485米。远看,峰峰相连、绵绵不绝;近观,碧水秀山、鸟语花香、溪流淙淙、瀑布飞泻。得益于优越的自然生长环境,大岩山上的茶叶更是受到众人的喜爱。我村在大岩山风景旅游度假区以山林上花入股,占35%的股份,为村集体经济的增加开拓新的渠道。

古建筑园林景观

欢潭自然村90%以上的村民姓田,据家谱记载,田氏是从南宋早期从中原迁来,最后定居在欢潭村。田氏在古代出过不少官宦,做了官的人都喜欢在家乡造房子,以光宗耀祖。据村民回忆,古代这里曾出过进士2个,县令2个,知府3个,御史2个,最大的官是老祖宗田思忠,他在宋高宗的朝廷里当过大司空。现在,村里还残存着一些匾额、墓碑,为后人研究欢潭的历史保留着依据。其中,有块墓碑还有清代名将曾国藩的亲笔题字。endprint

猜你喜欢
山林全村水库
枫 叶
全村唯一收件人
道不尽的水库钓鱼
空中有个隐形水库
如果相爱
我掉进水里了
贵州省水库空间分布研究
Beams Up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