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的人居之梦
——海宁市农村土地整治随想

2014-07-24 18:41海宁市国土资源局施明洲
浙江国土资源 2014年12期
关键词:海宁市海宁人居

海宁市国土资源局 施明洲

美丽乡村的人居之梦
——海宁市农村土地整治随想

海宁市国土资源局 施明洲

此刻的海宁,正行进在风生水起的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路途中。农村土地整治和星级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扎实推进,一个不离乡“进”城的美丽人居梦想,正在走进千万农户家庭。海宁广袤的田野,正在承载和建设着新的现代人居文明。

“人,诗意地栖居”,是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在“田园城市”运动中的著名诗句。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建设美丽乡村,是构筑美丽人居梦想的现实选择和历史必然。海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样板盐官镇桃园村,590多户农户告别猪粪乱堆、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脏、乱、差”旧居地,集聚搬迁,生态和生活环境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集聚搬迁以小区模式建设新宅居,一排排别墅、排屋连片,水泥路面平坦宽敞,农民公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污水入管网,垃圾集中清理,数字电视网络宽带入户,小区达到“六化”(硬化、亮化、净化、绿化、文化、美化)布局,环境整洁,道路通畅,村文化礼堂不时传出一阵阵悦耳的歌声。“典雅精致一小村,悠然相拥自然声,绿意盎然花相伴,恍入世外桃源春。”这是一位学者最近参访了桃园村后写下的赞美诗句。

随便走进一户农家,三、四百平米宽敞明亮的宅楼,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各置其位,花岗石地面洁净锃亮,高清晰液晶电视在播放着丰富的节目,庭院中,各色家用轿车静卧着……同样的景象出现在斜桥镇华丰村集聚小区,许村镇景树村、双联村等地农村。集聚小区规模均在300-400户,一色联排3.5层宅楼,公共设施一应齐全,俨然成为不离乡的“城市”住宅区。

不到5年时间,海宁农村居住状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今非昔比。2013年,全市15个土地整治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集聚搬迁农户3009户(累计签约搬迁农户2.43万户、占总农户18.7%),一个完全代表农民意愿的乡村人居革命,已在海宁大地波澜壮阔地兴起。

土地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不仅改善了生活环境,还极大拓展了农村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农村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农村土地整治复垦,不仅增加了耕地,还极大提高了农地连片成方规模,有利于规模经营,提升农业产出效益。海宁农村一些村经济合作组织,探索合作社股份制和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斜桥镇华丰村农户,在土地整治集聚搬迁后,将土地交由村级经济组织经营,一方面“上岸”进城务工(部分在本地承包大户打工),同时按土地股份享受分红(土地租金)。袁花镇龙联村、长安镇兴福村、丁桥镇两丰村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和成功经验,在省级媒体《浙江日报》介绍推广。千万农户家庭富裕劳动力办厂经商致富,走上小康路。2013年,海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400元,85.6%的农民已在二三产业就业,“两富”目标离他们已经不再遥远。城乡一体、不离乡“进”城,这个海宁农民世世代代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海宁市盐官镇桃园村农民新居

海宁市农村正在经历的巨大变革,是海宁农民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生产活动和人居生活的理想蓝本,在不离开故土生活情境的同时,享受着城乡一体化带来的现代文明和改革红利。中共海宁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提出,以改革统领“六件大事”建设美丽海宁,绘就了一幅海宁城乡统筹发展的美好蓝图。美丽乡村—城乡一体人居之梦,正在成为海宁版本的美丽乡村中国梦。

猜你喜欢
海宁市海宁人居
刘海宁作品(一)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临深置业理想 这座城刷新美好人居标准!
浙江海宁市(古盐官县)的盐业史料及相关遗存
海宁市老年人劳动参与、社会支持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人居一世间 愿得展素顏
天下奇观海宁潮
人居环境中的园林绿化设计构建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海宁市
海宁市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