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因“点”制宜

2014-07-25 05:05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教学点教育资源效益

编者按: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村办小学、乡办初中和县办高中的三级办学、管理体制。除此之外,为了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在偏远农村、人口稀少的地区还设立了大量的教学点。这种学校布局结构,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及人口素质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农村教学点作为一种适应中西部农村现状而广泛存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农村教育的发展中功不可没、不可或缺。后来,随着我国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适龄儿童人数锐减,学校生源严重不足、班额萎缩,出现了教育资源浪费,教育效益不高的现象。为了优化整合已有的教育资源,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育的规模效益和整体质量,我国政府从2001年开始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

随着布局调整的整体推进,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也日益凸显,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农村教学点的取舍与如何长期发展的问题。一些地区“一刀切”的撤点并校,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也使农村教育的发展面临诸多现实困境。2012年9月,国家叫停盲目撤并农村学校的行为,农村教育开始步入“后撤点并校时代”。此时,对相关问题的厘清与求解,就显得尤为紧迫。本期,我们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几位作者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教学点所面临的发展困境的深层次原因进行解析,并进一步探求可行性对策。

不言而喻,让每一位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接受平等的教育,既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力支撑。“让中国梦照进农村教育的现实”,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与使命。

猜你喜欢
教学点教育资源效益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教学点如何由“痛点”变“亮点”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
吸收社会教育资源,创新法制教育方式
“多校划片”:治标还需治本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教学点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