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立体化建设与实践

2014-07-25 22:34王红敏李华宇
关键词:课程建设大学

王红敏+李华宇

摘要:为了适应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及保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从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在工程光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造性改革,并提出了工程光学立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程建设;工程光学;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26-02

工程光学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设计和实现各种检测仪器的重要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光学系统中几何光学成像原理和典型光学系统的特点。该课程知识点多,具有学科与技术的统一性,渗透性、空间抽象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难度相当大。近年来,主讲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总结出了该课程特有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一、工程光学立体化教材建设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整合而成的一整套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立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建设涵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纸质教材不再是课程知识的唯一载体,教材建设趋于立体化,既有纸质教材,又有通过网络和计算机阅读的多媒体教材[1-3]。

(一)主编出版工程光学主教材——全国高等院校测控专业规划教材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工程光学立体化教材建设,2009年主编出版了反映教改成果,有创新理念的全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规划教材《工程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该教材采取“专题+案例+重点解析”的编写方式,内容涵盖了工程光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的理论教材。该教材的网络pdf版和配套主教材的ppt电子课件,均可从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服务网页下载。2011年又主编出版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工程光学》(第二主编),主要用于天津市及长江流域。

(二)建设自主学习型工程光学网络平台

为了教改的可持续发展,从2005年开始,工程光学课程开始了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开发了教学资源网站(http://210.44.176.183/jxgcxy/gcgx/www/),之后陆续采用“课堂+网络”混合教学研究,2007年6月,工程光学网络课程通过校级验收。该网络平台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大量的文本资料、图片、多媒体辅助等手段,为网上学习者展现工程光学的知识要点,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化解难点,成功实现了网上集成工程光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辅导三个关键环节,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人机融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该网站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核大纲、实验指导书、授课电子课件、参考资源、参考习题、历年考研题、光学史话等。建立了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协作学习的知识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

图1立体化教学模式

在专题学习中利用课程立体化教材,将网上、网下协同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使学生既能从专题探究中汲取知识,又能从专题探究中反思不足,不断完善自我,解决了教学模式单一问题。不断将优秀教学案例和教研文献添加到课程立体化教学网,解决了专题探究缺少资源与知识服务问题。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E-mail、QQ等多种交流工具协作学习,解决了电子学习交互性弱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力地促进了面向知识服务的课程立体化教学建设。总之,工程光学立体化教学网站,促进了教改可持续发展。

(三)编写与主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教材

为了适应课程与教学发展和保持教材内容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需求,方便学生进行习题演练,2011年主编出版了和主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教材《工程光学学习辅导与习题详解》(北京大学出版社),成为工程光学立体化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各章节知识要点、典型例题详解、课后习题选解、单元复习测试、十余套模拟试卷等。使用该辅助教材后,学生理解能力、做题速度和做题正确率大幅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班级平均成绩提高将近10分。

二、工程光学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开放式教学理念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材永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实行开放式教学理念,使教师的理论讲授及学生对理论的学习都不局限于书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阅读科技期刊,追根求源,不仅使教学活动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增长了才干[4-5]。

教学设计:按照教学设计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教学需求分析和总结,鼓励学生课堂积极讨论,激发学生课堂主动性。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小组谈话、讲授,引导与辅助学生完成整个教学活动。通过双向交流,使教师更多更深刻地了解学生,以因材施教。教师通过面对面、小组谈话,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感和对相关知识的兴趣。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有学生的参与,才能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打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垄断,提高交互性。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在一些知识的关键点,预先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为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凡是参与讨论的,无论正确与否,均有积分,最后计入总成绩。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多数学生能够加入课堂讨论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

教学反思:每次教学活动结束进行教学反思,采用小组交流和个别面谈形式,充分肯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同时,辅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通过反思提出新问题,以便下一次教学活动中解决,使学生的学习技能不断提升。

三、工程光学立体化课程建设的成效

该课程主讲教师主编的教材与教辅、制作的电子课件以及网络平台建设经历了近8年的研究与实践,反复讨论,反复修改,较为成熟,完成多项教改项目及相关奖项,受到师生好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该成果在近8年的应用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带动了教学改革,并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完成了工程光学一系列校级教研成果:工程光学课程建设与实践获山东理工大学第三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工程光学教案获山东理工大学第四届教案展览三等奖等,这些成果总结后已申报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主讲教师已主持、承担过各类教研和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0余篇。

通过课堂+网络混合学习模式,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潜能。通过学习与实践,目前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测控0702班王海同学已分别在《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08)和《工具技术》(2011.01)杂志发表2篇科技论文,并获全额奖学金留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测控0701班李华宇同学参与完成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工作。这些教研成果的取得,改进了教学工作,解决了课堂教学和电子学习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教研,教师自觉地将课改理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与科研实践技能。

《工程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及教辅已被山东理工大学和烟台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海南大学、西华大学、南通大学等近20所相关高校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工程光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教材也被全国多所高校使用。该教材使用以来,教师讲课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吸收也容易了,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小结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新动向,立体化教材是未来教材的主角。它将为现代化教学提供立体、互动的教学素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促进教学改革和打造精品教材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开放式教学也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了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意义。

该实践研究从人才培养要求出发,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造性改革,对现有课程体系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一种全新课程体系。按照新体系编写了全国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规划教材和辅助教材,并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为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了努力,并具有实用性、延展性,对其他相关专业的改革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善姬,朱东弼,林君.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2]刘洪,郑丽群,李大卫.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9).

[3]李卫平,宋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4]任丽丽.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与特性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

[5]张抗私,于秋华,王萍.开放式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5).

收稿日期:2013-09-02

作者简介:王红敏(1967—),女,河南洛阳人,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及保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从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在工程光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造性改革,并提出了工程光学立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程建设;工程光学;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26-02

工程光学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设计和实现各种检测仪器的重要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光学系统中几何光学成像原理和典型光学系统的特点。该课程知识点多,具有学科与技术的统一性,渗透性、空间抽象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难度相当大。近年来,主讲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总结出了该课程特有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一、工程光学立体化教材建设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整合而成的一整套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立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建设涵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纸质教材不再是课程知识的唯一载体,教材建设趋于立体化,既有纸质教材,又有通过网络和计算机阅读的多媒体教材[1-3]。

(一)主编出版工程光学主教材——全国高等院校测控专业规划教材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工程光学立体化教材建设,2009年主编出版了反映教改成果,有创新理念的全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规划教材《工程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该教材采取“专题+案例+重点解析”的编写方式,内容涵盖了工程光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的理论教材。该教材的网络pdf版和配套主教材的ppt电子课件,均可从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服务网页下载。2011年又主编出版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工程光学》(第二主编),主要用于天津市及长江流域。

(二)建设自主学习型工程光学网络平台

为了教改的可持续发展,从2005年开始,工程光学课程开始了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开发了教学资源网站(http://210.44.176.183/jxgcxy/gcgx/www/),之后陆续采用“课堂+网络”混合教学研究,2007年6月,工程光学网络课程通过校级验收。该网络平台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大量的文本资料、图片、多媒体辅助等手段,为网上学习者展现工程光学的知识要点,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化解难点,成功实现了网上集成工程光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辅导三个关键环节,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人机融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该网站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核大纲、实验指导书、授课电子课件、参考资源、参考习题、历年考研题、光学史话等。建立了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协作学习的知识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

图1立体化教学模式

在专题学习中利用课程立体化教材,将网上、网下协同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使学生既能从专题探究中汲取知识,又能从专题探究中反思不足,不断完善自我,解决了教学模式单一问题。不断将优秀教学案例和教研文献添加到课程立体化教学网,解决了专题探究缺少资源与知识服务问题。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E-mail、QQ等多种交流工具协作学习,解决了电子学习交互性弱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力地促进了面向知识服务的课程立体化教学建设。总之,工程光学立体化教学网站,促进了教改可持续发展。

(三)编写与主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教材

为了适应课程与教学发展和保持教材内容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需求,方便学生进行习题演练,2011年主编出版了和主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教材《工程光学学习辅导与习题详解》(北京大学出版社),成为工程光学立体化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各章节知识要点、典型例题详解、课后习题选解、单元复习测试、十余套模拟试卷等。使用该辅助教材后,学生理解能力、做题速度和做题正确率大幅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班级平均成绩提高将近10分。

二、工程光学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开放式教学理念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材永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实行开放式教学理念,使教师的理论讲授及学生对理论的学习都不局限于书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阅读科技期刊,追根求源,不仅使教学活动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增长了才干[4-5]。

教学设计:按照教学设计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教学需求分析和总结,鼓励学生课堂积极讨论,激发学生课堂主动性。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小组谈话、讲授,引导与辅助学生完成整个教学活动。通过双向交流,使教师更多更深刻地了解学生,以因材施教。教师通过面对面、小组谈话,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感和对相关知识的兴趣。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有学生的参与,才能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打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垄断,提高交互性。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在一些知识的关键点,预先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为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凡是参与讨论的,无论正确与否,均有积分,最后计入总成绩。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多数学生能够加入课堂讨论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

教学反思:每次教学活动结束进行教学反思,采用小组交流和个别面谈形式,充分肯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同时,辅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通过反思提出新问题,以便下一次教学活动中解决,使学生的学习技能不断提升。

三、工程光学立体化课程建设的成效

该课程主讲教师主编的教材与教辅、制作的电子课件以及网络平台建设经历了近8年的研究与实践,反复讨论,反复修改,较为成熟,完成多项教改项目及相关奖项,受到师生好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该成果在近8年的应用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带动了教学改革,并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完成了工程光学一系列校级教研成果:工程光学课程建设与实践获山东理工大学第三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工程光学教案获山东理工大学第四届教案展览三等奖等,这些成果总结后已申报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主讲教师已主持、承担过各类教研和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0余篇。

通过课堂+网络混合学习模式,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潜能。通过学习与实践,目前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测控0702班王海同学已分别在《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08)和《工具技术》(2011.01)杂志发表2篇科技论文,并获全额奖学金留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测控0701班李华宇同学参与完成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工作。这些教研成果的取得,改进了教学工作,解决了课堂教学和电子学习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教研,教师自觉地将课改理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与科研实践技能。

《工程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及教辅已被山东理工大学和烟台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海南大学、西华大学、南通大学等近20所相关高校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工程光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教材也被全国多所高校使用。该教材使用以来,教师讲课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吸收也容易了,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小结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新动向,立体化教材是未来教材的主角。它将为现代化教学提供立体、互动的教学素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促进教学改革和打造精品教材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开放式教学也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了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意义。

该实践研究从人才培养要求出发,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造性改革,对现有课程体系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一种全新课程体系。按照新体系编写了全国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规划教材和辅助教材,并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为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了努力,并具有实用性、延展性,对其他相关专业的改革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善姬,朱东弼,林君.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2]刘洪,郑丽群,李大卫.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9).

[3]李卫平,宋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4]任丽丽.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与特性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

[5]张抗私,于秋华,王萍.开放式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5).

收稿日期:2013-09-02

作者简介:王红敏(1967—),女,河南洛阳人,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研究。

摘要:为了适应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发展及保持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从人才培养要求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注重教与学的结合,在工程光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造性改革,并提出了工程光学立体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课程建设;工程光学;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26-02

工程光学课程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生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设计和实现各种检测仪器的重要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阐述光学系统中几何光学成像原理和典型光学系统的特点。该课程知识点多,具有学科与技术的统一性,渗透性、空间抽象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教学中难度相当大。近年来,主讲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了不断探索,总结出了该课程特有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一、工程光学立体化教材建设

课程是教师、学生、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整合而成的一整套系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立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基础,教材建设涵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纸质教材不再是课程知识的唯一载体,教材建设趋于立体化,既有纸质教材,又有通过网络和计算机阅读的多媒体教材[1-3]。

(一)主编出版工程光学主教材——全国高等院校测控专业规划教材

近年来,我们致力于工程光学立体化教材建设,2009年主编出版了反映教改成果,有创新理念的全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规划教材《工程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该教材采取“专题+案例+重点解析”的编写方式,内容涵盖了工程光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课程教学的理论教材。该教材的网络pdf版和配套主教材的ppt电子课件,均可从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服务网页下载。2011年又主编出版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工程光学》(第二主编),主要用于天津市及长江流域。

(二)建设自主学习型工程光学网络平台

为了教改的可持续发展,从2005年开始,工程光学课程开始了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开发了教学资源网站(http://210.44.176.183/jxgcxy/gcgx/www/),之后陆续采用“课堂+网络”混合教学研究,2007年6月,工程光学网络课程通过校级验收。该网络平台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创新,通过大量的文本资料、图片、多媒体辅助等手段,为网上学习者展现工程光学的知识要点,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化解难点,成功实现了网上集成工程光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外辅导三个关键环节,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进行了人机融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该网站内容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考核大纲、实验指导书、授课电子课件、参考资源、参考习题、历年考研题、光学史话等。建立了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互动,协作学习的知识服务平台,如图1所示。

图1立体化教学模式

在专题学习中利用课程立体化教材,将网上、网下协同活动有机组合在一起。使学生既能从专题探究中汲取知识,又能从专题探究中反思不足,不断完善自我,解决了教学模式单一问题。不断将优秀教学案例和教研文献添加到课程立体化教学网,解决了专题探究缺少资源与知识服务问题。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E-mail、QQ等多种交流工具协作学习,解决了电子学习交互性弱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力地促进了面向知识服务的课程立体化教学建设。总之,工程光学立体化教学网站,促进了教改可持续发展。

(三)编写与主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教材

为了适应课程与教学发展和保持教材内容先进性和可操作性的需求,方便学生进行习题演练,2011年主编出版了和主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教材《工程光学学习辅导与习题详解》(北京大学出版社),成为工程光学立体化教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各章节知识要点、典型例题详解、课后习题选解、单元复习测试、十余套模拟试卷等。使用该辅助教材后,学生理解能力、做题速度和做题正确率大幅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班级平均成绩提高将近10分。

二、工程光学立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开放式教学理念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教材永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实行开放式教学理念,使教师的理论讲授及学生对理论的学习都不局限于书本,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阅读科技期刊,追根求源,不仅使教学活动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不仅使他们增长了知识,同时也增长了才干[4-5]。

教学设计:按照教学设计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教学需求分析和总结,鼓励学生课堂积极讨论,激发学生课堂主动性。教师与学生面对面、小组谈话、讲授,引导与辅助学生完成整个教学活动。通过双向交流,使教师更多更深刻地了解学生,以因材施教。教师通过面对面、小组谈话,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感和对相关知识的兴趣。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有学生的参与,才能活跃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实行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打破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垄断,提高交互性。为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教学中,我们在一些知识的关键点,预先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为了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凡是参与讨论的,无论正确与否,均有积分,最后计入总成绩。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对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非常有效的,多数学生能够加入课堂讨论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

教学反思:每次教学活动结束进行教学反思,采用小组交流和个别面谈形式,充分肯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取得的成绩,同时,辅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通过反思提出新问题,以便下一次教学活动中解决,使学生的学习技能不断提升。

三、工程光学立体化课程建设的成效

该课程主讲教师主编的教材与教辅、制作的电子课件以及网络平台建设经历了近8年的研究与实践,反复讨论,反复修改,较为成熟,完成多项教改项目及相关奖项,受到师生好评,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该成果在近8年的应用过程中,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带动了教学改革,并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完成了工程光学一系列校级教研成果:工程光学课程建设与实践获山东理工大学第三届教学成果一等奖,工程光学教案获山东理工大学第四届教案展览三等奖等,这些成果总结后已申报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主讲教师已主持、承担过各类教研和科研课题十余项,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0余篇。

通过课堂+网络混合学习模式,学生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并且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索和研究的潜能。通过学习与实践,目前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测控0702班王海同学已分别在《机械设计与制造》(2011.08)和《工具技术》(2011.01)杂志发表2篇科技论文,并获全额奖学金留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测控0701班李华宇同学参与完成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工作。这些教研成果的取得,改进了教学工作,解决了课堂教学和电子学习中的一些问题。通过教研,教师自觉地将课改理念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研究与行动结合起来,提升了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与科研实践技能。

《工程光学》(北京大学出版社)教材及教辅已被山东理工大学和烟台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海南大学、西华大学、南通大学等近20所相关高校作为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本科生教材;《工程光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教材也被全国多所高校使用。该教材使用以来,教师讲课方便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消化吸收也容易了,受到了教师与学生的一致好评。

四、小结

立体化教学模式是我国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和发展的一个新动向,立体化教材是未来教材的主角。它将为现代化教学提供立体、互动的教学素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为促进教学改革和打造精品教材奠定坚实的基础。开放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很好地调动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同时,开放式教学也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科研能力,真正实现了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意义。

该实践研究从人才培养要求出发,紧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创造性改革,对现有课程体系整体结构进行了优化,形成了一种全新课程体系。按照新体系编写了全国高等院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规划教材和辅助教材,并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课件,搭建了网络学习平台,为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作出了努力,并具有实用性、延展性,对其他相关专业的改革具有借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善姬,朱东弼,林君.适应创新人才培养要求的立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22).

[2]刘洪,郑丽群,李大卫.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9).

[3]李卫平,宋强.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4]任丽丽.开放式教学的必要性与特性分析[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

[5]张抗私,于秋华,王萍.开放式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素质教育[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5).

收稿日期:2013-09-02

作者简介:王红敏(1967—),女,河南洛阳人,山东理工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测控技术与仪器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建设大学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