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创新

2014-07-25 22:48宋淑丽杨学丽翟绪军
关键词:就业能力模式实践教学

宋淑丽+杨学丽+翟绪军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黑龙江省10所普通高校问卷调查结果,透视与分析了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了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就业能力;实践教学;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60-02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造成人才市场供过于求,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企业效益下滑、破产或者停产而产生的失业者和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大量“海归”,都将与大学毕业生争夺就业岗位,这必然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大学生就业能力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就业能力开发的桥梁,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保障。因此,本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拟提出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课题组从教师、学生两个维度对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现状及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无记名并当场回收方式填写。选取黑龙江省内 10所包括医学类、理工类、师范类、经管类等不同类型的本专科院校,共发放问卷 600 份,回收问卷 568份,回收率94.7%,甄别和筛选后有效问卷560份,有效率93.3%,就调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一)调查问卷设计信度的检验

调查问卷设计运用态度测量技术,用五级李科特量表,五级态度及赋予分值为:非常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满意(2分)和非常不满意(0分)。调查指标信度采用L.J.Cronbachs α系数检验, 计算公式为[1]:

其中k为问卷总题数,S2为问卷总分变异量,S2i为问题项得分变异量;以600份问卷作为原始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计算,结果为:问卷合理问题项为15,α=0.7231,说明该调查问卷信度相当好。

(二)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由表1数据按五级李科特量表法赋予分值(以下同)计算得,大学生基本就业能力平均为2.736分,就业发展能力平均为2.389分,就业人格平均为3.23分,社会应对能力平均值为3.11分,就业能力总体平均为2.866分。

计算结果发现,由高到低依次为就业人格、社会应对能力、基本就业能力和就业发展能力,前两者高于就业能力总体平均值,后两者低于就业能力总体平均值;可见大学生在就业人格方面表现较好,而在就业发展能力方面最为欠缺。根据所设定的平均数表现水平等级,就业人格及社会应对能力平均值均高于中等水平(一般3分,以下同),基本就业能力及就业发展能力平均值均低于中等水平,而就业能力整体低于中等水平,所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三)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对现行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由表2数据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总体现状得分为2.966,居于中等水平偏下。

表2实践教学总体现状调查

2.对现行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现状调查。由表3数据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现状得分分别为2.434和2.628,分别居于中等水平偏下,但实践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情况稍好于实践课程开设情况。

表3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现状调查

3.对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现状的调查。由表4数据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现状得分分别为2.468,2.619,3.308和3.157,平均得分为2.888,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作用良好,但对教学内容更新及实验室硬件设备的满意程度较低,总体平均得分为中等水平偏下。

表4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现状调查

4.对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现状的调查。由表5数据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现状得分分别为2.656,2.959,3.608,2.305,平均得分为2.363,总体上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及责任心表示满意,对实践教学基地不满程度较高。

表5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现状调查(只限已参加过实习的对象)

综上,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具体为实践教学模式缺乏科学体系且有待优化、保障资源有限、教学目标不能达到综合能力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不受重视等,实践教学水平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二、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实现就业能力提升这一特色的具体教学目标集合体,如图1。

图1目标体系

在基础知识基础上,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同时与社会知识相结合,形成其融入社会并能较好胜任岗位的就业能力;通过学习获得文化素质,通过知识运用获得能力素质,文化和能力内在心理强化活动体现为精神素质;基本就业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主动就业能力,就业人格包括积极乐观、职业责任感及敬业精神,社会应对能力,具体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对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根本性保障(如图2)。

基础性实践由学生参与完成,结合专业特点及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设计并操作完成,基础性实习突出内容丰富性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综合性实践突出其系统性特征及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提升知识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素养;创新性实践充分利用大学的丰富活动形式、科研成果、工程实践等优势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和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系统(如图3)。

硬件保障是教师要专业理论知识擅长,要指导生产实践和实习操作,要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较强;实验室条件和环境要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性质、内容;校内外实习基地以实际的生产、科研、管理等为基础,满足生产实际的实习需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软件保障创建实践活动环境及丰富校园文化和科技活动,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资助大学生成立各种学术团体,开展各类讲座、竞赛和科技活动。经费保障主要为学校和二级学院对中心的专项资金投入和企业资金的投入等,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提供经费保障。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判断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方向等是否科学、是否正确(如图4)。

教学条件评价针对硬件及软件条件进行评估评价,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二者有效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学内容评价教学课程设置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队伍评价是基于专家、学生不同的视角及教师自评做出全面评价、自我认知、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着重评价教学质量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通过评价结果,校方可以及时获取教师、学生对开设课程的反馈意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课程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变动[3]。

参考文献:

[1]金昕.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吕耀中,许志.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

[3]宋淑丽.浅谈学生网络评教[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1).

收稿日期:2013-10-10

作者简介:宋淑丽(1972—),女,黑龙江庆安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黑龙江省10所普通高校问卷调查结果,透视与分析了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了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就业能力;实践教学;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60-02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造成人才市场供过于求,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企业效益下滑、破产或者停产而产生的失业者和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大量“海归”,都将与大学毕业生争夺就业岗位,这必然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大学生就业能力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就业能力开发的桥梁,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保障。因此,本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拟提出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课题组从教师、学生两个维度对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现状及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无记名并当场回收方式填写。选取黑龙江省内 10所包括医学类、理工类、师范类、经管类等不同类型的本专科院校,共发放问卷 600 份,回收问卷 568份,回收率94.7%,甄别和筛选后有效问卷560份,有效率93.3%,就调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一)调查问卷设计信度的检验

调查问卷设计运用态度测量技术,用五级李科特量表,五级态度及赋予分值为:非常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满意(2分)和非常不满意(0分)。调查指标信度采用L.J.Cronbachs α系数检验, 计算公式为[1]:

其中k为问卷总题数,S2为问卷总分变异量,S2i为问题项得分变异量;以600份问卷作为原始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计算,结果为:问卷合理问题项为15,α=0.7231,说明该调查问卷信度相当好。

(二)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由表1数据按五级李科特量表法赋予分值(以下同)计算得,大学生基本就业能力平均为2.736分,就业发展能力平均为2.389分,就业人格平均为3.23分,社会应对能力平均值为3.11分,就业能力总体平均为2.866分。

计算结果发现,由高到低依次为就业人格、社会应对能力、基本就业能力和就业发展能力,前两者高于就业能力总体平均值,后两者低于就业能力总体平均值;可见大学生在就业人格方面表现较好,而在就业发展能力方面最为欠缺。根据所设定的平均数表现水平等级,就业人格及社会应对能力平均值均高于中等水平(一般3分,以下同),基本就业能力及就业发展能力平均值均低于中等水平,而就业能力整体低于中等水平,所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三)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对现行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由表2数据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总体现状得分为2.966,居于中等水平偏下。

表2实践教学总体现状调查

2.对现行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现状调查。由表3数据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现状得分分别为2.434和2.628,分别居于中等水平偏下,但实践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情况稍好于实践课程开设情况。

表3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现状调查

3.对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现状的调查。由表4数据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现状得分分别为2.468,2.619,3.308和3.157,平均得分为2.888,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作用良好,但对教学内容更新及实验室硬件设备的满意程度较低,总体平均得分为中等水平偏下。

表4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现状调查

4.对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现状的调查。由表5数据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现状得分分别为2.656,2.959,3.608,2.305,平均得分为2.363,总体上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及责任心表示满意,对实践教学基地不满程度较高。

表5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现状调查(只限已参加过实习的对象)

综上,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具体为实践教学模式缺乏科学体系且有待优化、保障资源有限、教学目标不能达到综合能力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不受重视等,实践教学水平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二、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实现就业能力提升这一特色的具体教学目标集合体,如图1。

图1目标体系

在基础知识基础上,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同时与社会知识相结合,形成其融入社会并能较好胜任岗位的就业能力;通过学习获得文化素质,通过知识运用获得能力素质,文化和能力内在心理强化活动体现为精神素质;基本就业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主动就业能力,就业人格包括积极乐观、职业责任感及敬业精神,社会应对能力,具体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对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根本性保障(如图2)。

基础性实践由学生参与完成,结合专业特点及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设计并操作完成,基础性实习突出内容丰富性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综合性实践突出其系统性特征及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提升知识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素养;创新性实践充分利用大学的丰富活动形式、科研成果、工程实践等优势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和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系统(如图3)。

硬件保障是教师要专业理论知识擅长,要指导生产实践和实习操作,要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较强;实验室条件和环境要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性质、内容;校内外实习基地以实际的生产、科研、管理等为基础,满足生产实际的实习需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软件保障创建实践活动环境及丰富校园文化和科技活动,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资助大学生成立各种学术团体,开展各类讲座、竞赛和科技活动。经费保障主要为学校和二级学院对中心的专项资金投入和企业资金的投入等,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提供经费保障。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判断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方向等是否科学、是否正确(如图4)。

教学条件评价针对硬件及软件条件进行评估评价,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二者有效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学内容评价教学课程设置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队伍评价是基于专家、学生不同的视角及教师自评做出全面评价、自我认知、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着重评价教学质量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通过评价结果,校方可以及时获取教师、学生对开设课程的反馈意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课程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变动[3]。

参考文献:

[1]金昕.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吕耀中,许志.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

[3]宋淑丽.浅谈学生网络评教[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1).

收稿日期:2013-10-10

作者简介:宋淑丽(1972—),女,黑龙江庆安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摘要: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采用问卷调查法,结合黑龙江省10所普通高校问卷调查结果,透视与分析了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探索并构建了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就业能力;实践教学;模式;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60-02

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 造成人才市场供过于求,增加了毕业生就业难度,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企业效益下滑、破产或者停产而产生的失业者和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人员以及大量“海归”,都将与大学毕业生争夺就业岗位,这必然使得就业竞争更加激烈。大学生就业能力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就业能力开发的桥梁,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保障。因此,本课题组通过调查分析拟提出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完善。

一、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课题组从教师、学生两个维度对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现状及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目的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无记名并当场回收方式填写。选取黑龙江省内 10所包括医学类、理工类、师范类、经管类等不同类型的本专科院校,共发放问卷 600 份,回收问卷 568份,回收率94.7%,甄别和筛选后有效问卷560份,有效率93.3%,就调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一)调查问卷设计信度的检验

调查问卷设计运用态度测量技术,用五级李科特量表,五级态度及赋予分值为:非常满意(5分)、比较满意(4分)、一般(3分)、不太满意(2分)和非常不满意(0分)。调查指标信度采用L.J.Cronbachs α系数检验, 计算公式为[1]:

其中k为问卷总题数,S2为问卷总分变异量,S2i为问题项得分变异量;以600份问卷作为原始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借助SPSS13.0统计软件计算,结果为:问卷合理问题项为15,α=0.7231,说明该调查问卷信度相当好。

(二)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由表1数据按五级李科特量表法赋予分值(以下同)计算得,大学生基本就业能力平均为2.736分,就业发展能力平均为2.389分,就业人格平均为3.23分,社会应对能力平均值为3.11分,就业能力总体平均为2.866分。

计算结果发现,由高到低依次为就业人格、社会应对能力、基本就业能力和就业发展能力,前两者高于就业能力总体平均值,后两者低于就业能力总体平均值;可见大学生在就业人格方面表现较好,而在就业发展能力方面最为欠缺。根据所设定的平均数表现水平等级,就业人格及社会应对能力平均值均高于中等水平(一般3分,以下同),基本就业能力及就业发展能力平均值均低于中等水平,而就业能力整体低于中等水平,所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总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三)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1.对现行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由表2数据黑龙江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总体现状得分为2.966,居于中等水平偏下。

表2实践教学总体现状调查

2.对现行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现状调查。由表3数据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现状得分分别为2.434和2.628,分别居于中等水平偏下,但实践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前沿情况稍好于实践课程开设情况。

表3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现状调查

3.对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现状的调查。由表4数据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现状得分分别为2.468,2.619,3.308和3.157,平均得分为2.888,在实践教学中发挥作用良好,但对教学内容更新及实验室硬件设备的满意程度较低,总体平均得分为中等水平偏下。

表4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现状调查

4.对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现状的调查。由表5数据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现状得分分别为2.656,2.959,3.608,2.305,平均得分为2.363,总体上对教师的教学经验及责任心表示满意,对实践教学基地不满程度较高。

表5教育实习与专业实习现状调查(只限已参加过实习的对象)

综上,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具体为实践教学模式缺乏科学体系且有待优化、保障资源有限、教学目标不能达到综合能力要求、实践教学基地不受重视等,实践教学水平整体上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二、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目标体系是实现就业能力提升这一特色的具体教学目标集合体,如图1。

图1目标体系

在基础知识基础上,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同时与社会知识相结合,形成其融入社会并能较好胜任岗位的就业能力;通过学习获得文化素质,通过知识运用获得能力素质,文化和能力内在心理强化活动体现为精神素质;基本就业能力包括实践能力、学习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就业发展能力包括创新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主动就业能力,就业人格包括积极乐观、职业责任感及敬业精神,社会应对能力,具体包括人际交往能力、抗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2]。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对理论教学的有效补充与延伸,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根本性保障(如图2)。

基础性实践由学生参与完成,结合专业特点及社会实践,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设计并操作完成,基础性实习突出内容丰富性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综合性实践突出其系统性特征及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提升知识综合运用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和素养;创新性实践充分利用大学的丰富活动形式、科研成果、工程实践等优势资源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程和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障系统(如图3)。

硬件保障是教师要专业理论知识擅长,要指导生产实践和实习操作,要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和科研能力较强;实验室条件和环境要满足实践教学环节的性质、内容;校内外实习基地以实际的生产、科研、管理等为基础,满足生产实际的实习需要,真正实现校企合作。软件保障创建实践活动环境及丰富校园文化和科技活动,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和资助大学生成立各种学术团体,开展各类讲座、竞赛和科技活动。经费保障主要为学校和二级学院对中心的专项资金投入和企业资金的投入等,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提供经费保障。

(四)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判断实践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及教学方向等是否科学、是否正确(如图4)。

教学条件评价针对硬件及软件条件进行评估评价,硬件条件与软件条件二者有效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效果。教学内容评价教学课程设置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队伍评价是基于专家、学生不同的视角及教师自评做出全面评价、自我认知、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学效果评价着重评价教学质量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的实际效果,通过评价结果,校方可以及时获取教师、学生对开设课程的反馈意见,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课程做出合理的调整和变动[3]。

参考文献:

[1]金昕.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现状的实证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2]吕耀中,许志.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其培养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

[3]宋淑丽.浅谈学生网络评教[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1).

收稿日期:2013-10-10

作者简介:宋淑丽(1972—),女,黑龙江庆安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基金项目:2013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模式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