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站改造添活力 粮食丰收有保障

2014-07-25 05:03余渊
中国水利 2014年24期
关键词:抗旱泵站安徽省

安徽

排灌泵站是农田水利的重要基础设施,是防汛抗旱的重要保障。近年,安徽省加大投入,以国家开展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为契机,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泵站改造工作。通过改造,提高了装置效率,促进了泵站技术进步,恢复、扩大了灌溉排水能力。对于机电排灌面积约占全省耕地面积70%的安徽省来说,泵站改造工作对确保全省粮食生产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安徽省粮食生产喜获“十一连丰”,遍布江淮大地的泵站功不可没。无论是遇旱灌溉还是遇涝排水,全省大大小小的泵站随时开启,总在关键时刻发挥其重要作用。

安徽泵站多,机电排灌面积约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据统计,全省拥有固定排灌站(包括灌溉站和排涝站)2.1万处,总装机容量210.4万kW;省级移动泵站664台套,总装机3.36万kW,总流量220m3/s。这些泵站在保障农业抗灾减灾、粮食稳产高产、城镇供水与排涝,乃至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享有农田水利“半壁江山”的美誉。

但是,安徽省泵站大多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标准低,运行时间长,机电设备老化,抗洪涝、抗旱灾能力明显下降,加上缺乏管护,难以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安全问题十分突出,亟须更新改造。为此,安徽省抓住全国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以及泵站更新改造机遇,加大投入,对大型泵站进行升级改造,并将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列入计划开始实施。通过多年努力,泵站改造工作成效显著。

扎实开展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作

长丰县庄墓电灌站新貌

制定了《安徽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实施细则》(皖水农〔2008〕11号),明确责任,按照基建“四制”要求严格施工。同时,加强督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扎扎实实开展大型泵站更新改造工作。

凤凰颈排灌站位于芜湖市无为县境内,承担着巢湖流域防洪、排涝、抗旱、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水环境改善、航运等公益性任务。通过改造,近期受益灌溉面积356万亩,远景受益灌溉面积590万亩、直接排洪面积270多万亩

安徽省大型泵站主要分布在沿江和沿淮地区。2005年,安徽上桥、凤凰颈等33处泵站列入国家中部四省大型排涝泵站更新改造规划,总装机736台套18.03万kW,流量1983m3/s,总投资12.6亿元,从此迎来了泵站工程大规模较高标准的更新改造高潮。这批泵站更新改造完成后,可改善防洪面积518万亩(1hm2=15亩,下同),新增排涝面积62万亩,改善排涝面积829万亩,新增流量141m3/s。2008年,22处泵站列入国家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计划,总装机14.5万kW,总投资12.8亿元,改造完成后可新增灌溉面积206.7万亩、改善灌溉449.9万亩、新增排涝面积39.9万亩,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稳步推进省级泵站技术改造

为确保泵站更新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安徽省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从1984年开始,每年省级财政拨款300万元用于国有泵站技术改造。到1994年,省级泵站技改累计投入5400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2700万元,市县自筹2700万元),共完成改造泵站67处、抽水机组342台套,总装机3.77万kW;更新改造泵站161处,更新抽水机组1082台套,总装机9.05万kW。1994年开始,省级财政加大投入,每年从省财政专项拨付1500万元用于泵站更新改造。到2014年,共改造293座泵站,改善排灌面积992万亩。其中,2014年改造25处127台套,总装机18205kW,改善灌溉面积8.67万亩、排涝面积11万亩、排灌面积6.62万亩。例如,望江县杨湾站更新改造后,单机容量增加,设计标准和排涝标准大大提高,站容站貌焕然一新。

上桥抽水站位于怀远县境内,是国家大(2)型泵站,为灌排两用站。有效灌溉面积165万亩,排涝面积1100km2。近年陆续更新改造3台套水泵机组,配套芡河排涝涵、跃进沟地下涵,35kV专用供电线路7.1km,并新建拦污闸一座。图为上桥抽水站新机组

2011年6月,安徽省排灌总站调运224台套流动设备支援天长等8个市11个县区抗旱保苗。图为天长市三叉河翻水站现场

舒城县舒三五星排涝站电气启动柜

阜南县枫柏岗排涝站实行远程防盗监控

驷马山泵站中控室

在加大泵站改造力度的同时,安徽省重视科技进步,采用机电排灌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先进设备,在设备机组装置方面尽量减少管道弯头、取消闸阀、采用侧翻式拍门,降低管道损失,提高装置效率;通过延长进水池引流长度,增设导水墩、导流墙等措施,改善进水流态;增建捞草清污设备,降低渠道损失,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等等。通过上述措施,全面提高了泵站的技术经济指标和安全运行水平,使泵站的工程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全面实施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

为做好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的顶层设计,安徽省编制完成了《安徽省中小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规划》,计划从2011年至2015年更新改造泵站7120座,总装机91.82万kW,改造投资67.63亿元。

从政策上扶持推进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2013年10月,安徽省政府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的指导意见》),将装机300kW以下的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列入8类小型水利工程推进实施。同年10月,安徽省财政厅、水利厅联合印发了《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奖补办法》,明确了每年从农村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2亿元,按照“先干后补”的原则专项用于小型泵站改造奖补,补助标准为2000元/kW。2013年下达计划10万kW,完成投资6.9亿元。2014年下达计划12.1万kW,完成投资5.7亿元。在推进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探索了不同的建设模式,如全椒县探索“六个统一”建设模式,即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安装、统一验收、统一管护,扎实推进小型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努力做到建一处、成一处,发挥效益一处。

加强移动泵站管理维护

除固定泵站外,安徽省还拥有省级各类移动排灌设备664台套,总装机3.36万kW,总流量220m3/s,这些“移动泵站”现归安徽省机电排灌总站排灌队管理。移动排灌设备是排灌队的“重武器”,为确保“拉得出、打得响”,排灌队在合肥和淮南两处省级防汛抗旱设备库进行大规模整治、改造,推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对维修后的设备挂上检修卡,建立设备维修档案,制作电子台账,保证防汛抗旱应急服务快速出击。2013年夏,安徽省江淮地区发生严重旱情,排灌队调运123台套设备支援庐江等7个市10个县区抗旱保苗,提水约0.58亿m3,受益面积30多万亩,为支援旱区抗旱减灾、保障夏粮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1973年成立的排灌队,已成为全省防汛抗旱排涝应急的“消防队”“游击队”。

望江县杨湾排涝站更新改造前后对比

强化泵站管理目标考核

管理出效益。安徽省重视泵站的管理工作,从1981年开始对泵站管理实行严格的考核制度,在此基础上,2004年重新修订了《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考核办法(试行)》。通过开展考核,推行精细化管理,全省泵站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科学调度能力增强,极大地促进了灌溉排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工作。目前已有41座泵站获得省级管理单位称号。

泵站更新改造为安徽省农田灌溉排水事业增添了活力,为粮食丰产增收增添了后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徽在继续开展泵站更新改造工作的同时,围绕“水利安徽”战略,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应急服务和泵站建设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泵站“治、蓄、排、节、引”的重要作用,努力谱写新的篇章。

截至2014年,安徽省列入国家大型泵站更新改造的33处排涝泵站主体工程已经完成并投入试运行,22处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有6个项目已经完成前期工作。省级财政技改泵站,2013年改造的18处,主体工程基本完成,部分项目已通过竣工验收;2014年改造的25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并进入实施阶段。

猜你喜欢
抗旱泵站安徽省
泵站非常规进水前池的优化设计
成长相册
张家边涌泵站建设难点及技术创新实践
种子穿新“外衣”锁水抗旱长得好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泵站检修维护与可靠性分析
果园抗旱“24字方针”
防汛抗旱物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