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与经验

2014-07-25 03:58杨秀芹张洪亮
中国水利 2014年13期
关键词:德州市节水型用水

杨秀芹,张洪亮,张 雨

(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253014,德州)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西北部。德州市水资源极其匮乏,当地水资源总量11.53亿m3,人均占有量211m3,仅为山东省人均占有量的6/10、全国的1/10,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须的人均1000 m3的水资源量临界值。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范围的扩大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水环境状况每况愈下使矛盾更加尖锐化,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德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德州市2006年被确定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2012年通过验收。未来德州市要全面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人水和谐、科学发展的道路,其根本出路在于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一、开展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

1.节水管理规章、标准建设

出台了《德州市实施〈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细则》《德州市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德州市实施〈山东省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细则》等5部涉水管理细则;出台了《德州市节约用水办法》《德州市节水型社会灌区、企业(单位)创建及奖励办法》《德州市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德州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等10余部涉水管理办法;出台了《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及《徒骇河马颊河德惠新河管理和保护规定》,为修复水生态环境、打造生态水利创造了有利条件;印发了 《关于加强节约用水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的通知》《关于关停德州城区生活自备井的通知》《关于工业、企业加强节约用水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的通知》等60多个文件。这些规章、标准的出台,促进了德州市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的初步形成。

2.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①开展重点用水户的水平衡测试工作。试点以来,对156家工业企业进行了水平衡测试,为行业用水定额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②强化用水指标管理,凡是从自来水供水管网取水的用水户都要进行水资源论证,核定用水指标,作为用水总量控制的依据。③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参照取用水单位的年度用水计划,重新核定取水许可水量,对申请增加用水计划的用户,根据水资源论证及水平衡测试结果,严格审批,有效控制新增水量。④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试点以来先后对华鲁恒升等100多个建设项目进行了水资源论证,有效地控制了高耗水、高污染企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改造。⑤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了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制定了重点水功能区、重点地下水水源地预警管理机制,初步建立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框架体系。

3.合理调整城市供水价格

德州市城市居民生活用水1.7元/m3,非生活用水 2.6 元/m3,特殊行业(含洗浴、洗车等)用水 3.5元/m3。目前,德州市各类用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为1.0元/m3,自备水源用户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计量代征,自来水用户由自来水公司计量征收,征缴的污水处理费全部上缴财政。

4.稳步推进农业终端水价综合改革

在禹城市、平原县、乐陵市等县市进行了试点,按照“补偿成本、维持运行、受益负担、逐步到位”原则,编制了水价改革方案。供水价格按补偿生产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不计利润及税金。经初步测算,禹城市自流灌区、提灌区、井灌区终端供水成本分别为0.27 元/m3、0.33 元/m3、0.29 元/m3,考虑到农民承受能力,按照逐步到位的原则,2011年开始分别执行终端水价0.13 元/m3、0.17 元/m3、0.15 元/m3。

二、德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

1.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

以村为单位,成立农民用水户协会。目前,全市已建成各类用水户协会324个,参与协会的农户59.87万户,人口240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0%,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的灌溉面积391万亩 (2.6万hm2),占灌区的46%。通过试点和宣传,农民真正认识到自己是灌区的主人,增强了节水意识,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收入,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2.水权水市场的试点探索

在水权分配方面,德州市在取水许可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计划用水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探索初始水权分配和水权有偿流转的实现形式,尝试建立相关监管制度。县市区已建立了初始水权分配机制,逐步明晰初始水权,水市场管理制度在个别县开始试点。

3.探索高效节水灌溉新模式

试点推广“一泵一网一卡两表一带畦田”建设模式。此灌溉模式由过去的多级提水、大水漫灌转变为现在的一级提水、管网输水到田间地头,有效解决了输水过程的渗漏、蒸发问题,水利用系数达0.95以上;亩次灌溉用水由100 m3减为65 m3,节水效率达到35%。同时,在输水线路方面有了较大的改进,由过去的地下输水渠变为现在的地下管道,既减少了输水渠占地,又利于田间机械耕作和运输。据2010年度新模式实验区的测试结果显示,当年共节省土地近1 100亩 (73.33 hm2),土 地 利 用 率 提 高2.4%,年节水 400多万 m3,农民增收节支1085万元。

4.创建节水型企业

重点推进“双百”节水工程。到2009年全市创建节水型企业100家,完成了工业节水技改项目100个,技改投资12.3亿元,实现年节水能力3 000万m3,全市107家企业配套建设了中水回用设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1%。对156家重点用水企业进行了水平衡测试,提高重点企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逐步解决了企业在用水管理、用水定额、用水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5.开展节水型城市载体建设

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离不开节水载体的支撑。试点期间,共投资2 100万元创建了节水社区共27个,其中包括11个社区、9个学校、7个宾馆。全市累计投资10.3亿元,新建、扩建11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5万t。2010年全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运行负荷率达到75%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98%。

到2010年,全市 GDP用水量从试点前的 296 m3/万元下降到 123 m3/万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从试点前的55 m3下降至15 m3,工业水重复利用率从试点前的54%提高到70.1%,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从0.51提高到0.6,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从试点前的25%下降至15%,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从试点前的21%提高到70%。各项规划预期指标均已基本达到或超额完成,2012年11月德州市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验收。

三、经验与启示

1.制度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

健全制度和法规体系,全面加强管理,充分应用经济手段,是进一步提升用水效率和效益最为重要的内容,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关键。

德州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德州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张洪亮 摄

2.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在水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各类可供水源,包括地下水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再生水的回用、雨水的集蓄利用、外调水源等,通过合理安排各种水源,实现了多种水源的统一配置和调度,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各种水源的利用效率。在用水方面,着重强化了城乡水资源的统一配置。这些措施从整体上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同时也明显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3.开展节水型单元建设是节水型社会建设实践的落脚点

通过确定节水型灌区、企业、小区、学校等各类载体的技术性指标,为各行业载体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度量标准和阶段性目标。通过大力推进各类节水型载体单元创建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各行业载体单元的建设。这些措施,不仅使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目标任务得以具体落实,还使全社会认识到,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是理论、不是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用水户的具体行动中。

[1]何宝银,刘学军.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效与经验[J].人民黄河,2009(5).

[2]栾利民.张掖节水型社会建设面临的形势与发展对策[C]//.甘肃省水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G].2007.

猜你喜欢
德州市节水型用水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节约洗碗用水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节水型抽水马桶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德州市2014年旱灾应对措施与经验分析
上海:以节水促减排 以减排抓保护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