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煤炭资源赋煤区带划分及主要煤田赋煤特征

2014-07-27 06:26魏文金梁万林陈忠恕刘旭
四川地质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华蓥山含煤煤系

魏文金,梁万林,陈忠恕,刘旭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成都 610072)

四川煤炭资源赋煤区带划分及主要煤田赋煤特征

魏文金,梁万林,陈忠恕,刘旭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成都 610072)

为合理规划布局四川省煤炭资源勘查、开发,以成煤条件及地质构造背景为主线,根据四川主要含煤地层分布、区域地质构造及控煤构造等因素,对四川煤炭资源赋存区进行了合理划分。全省共划分为9个赋煤带,12个煤田和7个煤产地。简述了9个赋煤带赋煤特征,指出了占全川资源总量78%的川南、华蓥山、广旺、乐威、攀枝花及盐源等六大重点煤田的主要构造及其赋煤特征。

煤炭;区划;煤田;四川

四川虽属我国南方缺煤省份,但地史上成煤期较多,共有早寒武世、早志留世、早泥盆世、早石炭世、中二叠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新近纪和第四纪等10个成煤期。其中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是四川最重要的两个成煤期。如何合理划分煤炭赋存区划,对指导我省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以及煤炭工业的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图1 四川省赋煤区划及煤田分布图

1 区域地质背景

四川大地构造上位于中国东部稳定区和西部活动区接壤部位,跨滨太平洋、特提斯、古亚洲三大构造域,地质构造复杂多样,构造演化历史长,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在空间上东、西部具有显著差异;大致以青川—茂汶和康定-小金河深断裂带为界,以东属扬子陆块区,以西为西藏—三江造山系;北部以玛沁-略阳深断裂带与秦祁昆造山系分界。东部扬子陆块区基底具双层结构,下构造层由距今 2 950~1 700Ma的康定群及其相当的深变质岩群组成结晶基底;上构造层由距今1 700~850Ma的会理群、盐边群、黄水河群等及其相当的变质岩层组成褶皱基底。西部造山系也发现有上构造层岩群,但分布零星,发育不全,其与会理群相似。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东部,以上二叠统及上三叠统含煤性最好,煤炭资源储量最大,是该省勘查和开采的主要对象。东部主要含煤地层有晚二叠世龙潭组、宣威组、吴家坪组和晚三叠世的须家河组、小塘子组、大荞地组和宝顶组等。西部含煤地层不发育,晚二叠世、晚三叠世虽局部发生有聚煤作用,但强度低,含煤性差,仅新近纪的褐煤和北部若尔盖盆地泥炭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 四川赋煤区带划分及含煤地层

2.1 赋煤区带划分

四川煤炭形成和演化的地质背景多种多样,不同聚煤期、不同大地构造背景下的成煤条件、聚煤规律和构造演化差异极大。不同区域煤炭经受的变形、变质作用及埋藏条件差异大,其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为充分反映和更好地利用煤炭资源,指导预测找矿,合理布局煤炭资源的勘查、开发,为四川煤炭工业的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有必要对煤炭资源赋存规律进行研究并合理区划。

研究以成煤条件及地质构造背景为主线,根据四川主要含煤地层的分布、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及控煤构造对主要煤系地层的控制作用等,结合全国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划分方案(程爱国,曹代勇,袁同星,2010),将全省煤炭资源划分为赋煤区、赋煤带(含煤区,相当于煤盆地群)、煤田(或煤盆地、煤产地)、矿区、勘查区(井田)等5级。赋煤区是根据主要含煤地质时代的成煤大地构造格局和煤系赋存大地构造格局划分的Ⅰ级单元,与一级大地构造单元范围相当,但也可跨越一级构造单元。采用全国统一划分方案,四川全省分属于华南、滇藏赋煤区,北部跨西北赋煤区。赋煤带划分则强调其具有一致的聚煤规律,并经历大致相同的构造—热演化进程,具有相似的构造格局,一般以区域性构造线或煤系沉积边界划分。煤田、矿区及勘查区等则是在赋煤带范围内进一步划分。据此全省共划分为9个赋煤带,12个煤田和7个煤产地(图1,表1)。

2.2 各赋煤带主要含煤地层

赋煤带是在赋煤区范围内,按主要煤系聚煤特征、地质和煤系赋存特征划分的Ⅱ级单元,是聚煤盆地或盆地群经历后期改造后形成的赋煤单元,其一般不跨越Ⅱ级大地构造单元,根据煤系发育、分布特征,也可以跨越Ⅱ级大地构造单元。根据四川煤系地层的分布状况,综合其它因素,共划分出川南-黔北、华蓥山、米苍山-大巴山、龙门山、川中、大凉山-攀枝花、盐源、巴颜喀拉、西秦岭等 9个赋煤带。其中川南-黔北、华蓥山、米苍山-大巴山、龙门山、川中、大凉山-攀枝花、盐源等赋煤带主要含煤地层为晚三叠纪和晚二叠纪。巴颜喀拉赋煤带晚三叠世和晚二叠世期聚煤作用均弱,仅新近纪的褐煤和北部若尔盖盆地泥炭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西秦岭赋煤带晚二叠世和晚三叠世均没有发生聚煤作用,含煤地层为下泥盆统普通沟组、下侏罗统甲秀组和新近系昌台组,但含煤性均较差,经济价值不大。各赋煤带主要含煤地层及其赋存特征见表2。

表1 四川省赋煤区带划分表

3 主要煤田构造及资源赋存特征

四川煤炭资源分布地域广,但分布极不均衡。本研究所划分为12个煤田、7个煤产地,据刚完成不久的《四川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以下简称《潜评》成果,占全川预测资源总量 78%的资源集中分布在川南、华蓥山、广旺、乐威、攀枝花、盐源等6大煤田的9大矿区之中,埋深2 000m以浅预测煤炭资源量达200亿吨以上。原属国家统配煤矿的芙蓉、华蓥山、达竹、广旺、攀枝花等五大矿务局及省属重点煤矿的嘉阳、威远煤矿就分属于川南、华蓥山、广旺、攀枝花和乐威煤田。

3.1 川南煤田

在四川南部,包括南广、筠连、芙蓉、古叙四个矿区。地质构造总体以北西西向和东西向为主,并有北东向构造穿插其间。南广矿区主体构造为北西向的五指山背斜及北东向的贾村背斜和来复背斜;筠连矿区主体构造为东西向的落木柔复式背斜,其北翼发育一系列北东至北北东向宽缓褶曲,地层倾角平缓;芙蓉矿区主体构造为北西西向珙长背斜,其北东翼陡,南西翼缓,为一不对称背斜,背斜内次级褶曲和断裂发育;古叙矿区以东西向的古蔺复式背斜为主,次级褶皱发育,背斜两翼地层北缓南陡,断层以南翼较为发育。

含煤地层主要有上二叠统兴文组、龙潭组及宣威组,次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及煤层主要赋存于背斜两翼及复背斜两翼的次级向斜中。总体而言,川南煤田含煤地层虽受到褶皱变形影响较大,但分布稳定,连续性较好,仅局部受断层切割破坏,但断距一般不大,是四川省的主要煤产地。据《潜评》成果,预测该煤田埋深2000m以浅资源量达52亿吨。同时该矿区也是国家规划的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云贵基地的一部分,是四川省目前唯一尚未规模开发的重点矿区。

3.2 华蓥山煤田

华蓥山煤田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构造线走向呈北东-北北东向,主要构造有华蓥山复式背斜、铜锣峡背斜,邻水向斜、明月峡背斜,达县向斜、峨层山背斜及赫天祠背斜等。其中背斜紧密,呈狭长的梳状构造,向斜宽缓开阔,依次相间排列组成川东独特的隔挡式褶皱构造。受华蓥山基底大断裂影响,华蓥山复式背斜中发育有10余条倾向南东的高角度(50°~70°)走向逆断层,长约30余km。煤田隆起最高点为次级褶皱龙王洞背斜,背斜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寒武系,其它背斜核部仅出露三叠系。

表2 各赋煤带主要含煤地层及其赋存特征表

煤田出露含煤地层为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及晚二叠世龙潭组,其中须家河组是四川省晚三叠世最主要的含煤地层。煤系及煤层以紧密背斜的两翼及相对宽缓的向斜形式赋存。对含煤岩系的破坏作用主要为构造隆起剥蚀为主,断层切割影响次之。该煤田是四川省重要的炼焦用煤基地之一。据《潜评》成果,预测该煤田埋深2000米以浅资源量达32.5亿吨。

3.3 广旺煤田

广旺煤田位于四川省北部,处于东西向的米仓山推覆构造带及北东向龙门山褶皱带前缘。东部米仓山推覆构造带主要褶皱有大两会背斜、汉王山背斜、吴家坪鼻状背斜等,褶皱宽缓,断层较稀少,煤系地层分布连续、稳定;西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主要褶皱有牛峰包复背斜、天台山向斜和天井山复背斜等,西部推覆构造发育,对煤层影响极大。

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小塘子组,上二叠统吴家坪组及下侏罗统白田坝组等。其中须家河组为该煤田最主要含煤地层,吴家坪组仅在西部可采,白田坝组局部可采,小塘子组含煤线或薄煤层多不具经济价值。

煤系及煤层多以向斜或大型背斜一翼之单斜形式保存。对煤系地层的破坏作用主要为断层切割及背斜隆起剥蚀。据《潜评》成果,预测该煤田埋深2 000m以浅资源量达6.5亿吨。

3.4 乐威煤田

煤田西部主体构造为峨马复式背斜,以短轴褶皱为主,隆起较高,背斜核部出露前震旦系峨边群,断层较多,构造复杂;中部寿保、凤来区位于峨马复式背斜与资威穹窿之间的宽缓地带,在寿保区主要褶皱有铁山、老龙坝、寿保、秋家山、杨家湾背斜及午云向斜,断层稀少,构造简单,构造线在平面上组合呈以北东-南西向为主,北北西至南南东向次之;东部以资威穹窿、自贡穹窿为主体,资威穹窿核部出露最老地层为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构造较简单,地层倾角平缓,呈同心圆状向四周倾伏。

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小塘子组和深埋地腹的上二叠统宣威组/龙潭组。对煤系及煤层的破坏作用主要为背斜隆起剥蚀,次为断层分割破坏,总体而言,该煤田南部背斜隆起使煤层埋深变浅,有利于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据《潜评》成果,预测该煤田埋深2 000m以浅资源量达44亿吨。

3.5 攀枝花煤田

煤田位于康滇地轴西缘,构造运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主要包括宝鼎、红坭、箐河三个矿区。宝鼎矿区主体构造为一北端封闭、向南西倾没的大箐向斜,边缘地段局部伴有一定数量的次级褶曲和断裂;红坭矿区主体构造为一个向北西扬起,向东南倾没的复式向斜,矿区内褶皱频繁,逆冲断层发育,地层产状多变,构造形态极为复杂;箐河矿区主体构造为箐河向斜,北段向斜构造较为明显,南段仅表现为单斜形态。

含煤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大荞地组和宝顶组。煤系及煤层在向斜及背斜两翼保存较好,对煤层的破坏作用主要是断层切割及背斜隆起剥蚀。该煤田也是四川省重要的炼焦用煤产地之一。据《潜评》成果,预测该煤田埋深2 000m以浅资源量达10亿吨。

3.6 盐源煤田

盐源煤田属盐源-丽江逆冲带,是夹在西侧小金河断裂带与东侧金河-箐河断裂带之间,位于上扬子古陆块西南边缘的一个中生代拗陷。主体构造总体上为一向南东突出的弧形推覆构造。东南缘构造线以北北东向为主,为向南东突出的帚状构造;西北部为盐源盆地,构造线由北北西转为东西向。两者之间为由新近系盐源组和第四系堆积阶地组成的新生代凹陷,岩层起伏平缓。

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黑泥哨组、上三叠统松桂组、白土田组以及新近纪盐源组。煤系及煤层在向斜及背斜两翼中保存较好,对煤层的破坏作用主要为断层切割,次为背斜隆起剥蚀。据《潜评》成果,预测该煤田埋深2 000m以浅资源量达5亿吨。

4 结论

1)本研究以成煤条件及成煤期前后地质构造背景为主线,根据四川省主要含煤地层的分布状况、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以及控煤构造对主要煤系地层的控制作用等,综合其它多方面因素,按赋煤区、赋煤带、煤田、矿区、勘查区(井田)等5级区划,将全省煤炭资源划分为9个赋煤带,12个煤田和7个煤产地,分属于3个赋煤区;

2)四川省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川南、华蓥山、广旺、乐威、攀枝花、盐源等6大煤田中,川南煤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上二叠统兴文组、龙潭组及宣威组,次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及煤层主要赋存于背斜两翼及复背斜两翼的次级向斜中;华蓥山煤田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及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及煤层以紧密背斜的两翼及相对宽缓的向斜形式赋存;广旺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小塘子组,煤系主要以大型背斜一翼之单斜构造形态(向盆地内)赋存;乐威煤田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小塘子组及深埋地腹的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以穹窿形态赋存;攀枝花煤田含煤地层主要为上三叠统大荞地组和宝顶组,煤系及煤层在向斜及背斜两翼保存较好;盐源煤田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黑泥哨组、上三叠统松桂组、白土田组以及新近纪盐源组,煤系及煤层在向斜及背斜两翼中保存较好。

[1]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 四川省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R]. 1995, 10~106,340~395.

[2] 四川省煤田地质局. 四川省煤炭资源潜力评价[R]. 2011, 32~49,417~456.

[3] 程爱国,曹代勇,袁同星. 煤炭资源潜力评价技术要求[M]. 北京:地质出版社, 2010, 32~34.

[4] 曹代勇,占文峰,魏迎春,等. 煤田构造与构造控煤[Z]. 培训教材. 2007

[5] 梁万林,魏文金,陈忠恕,等. 四川省赋煤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控煤作用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2013,25(6).

[6] 四川省地质矿产局. 四川省区域地质志[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552~626.

[7] 潘桂棠, 肖庆辉, 陆松年, 等.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J]., 中国地质, 2009, 36(1):1~28.

[8] 钱光谟, 曹代勇, 徐志斌, 等. 煤田构造研究方法[M].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4.

[9] 杨起,韩德馨. 煤田地质学[M]. 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5.

[10]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黔西川南滇东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与聚煤规律[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6:1~17,217~230.

[11] 王兴华. 四川南部晚二叠世聚煤盆地前期构造背景及同沉积构造[J] 四川地质学报,1995,15(1):16~22.

Division of Coal-bearing Provinces w ith M ajor Coal-bearing Features in Sichuan

WEI Wen-jin LIANG Wan-lin CHEN Zhong-shu LIU Xu
(Sichuan Bureau of Coal Geology, Chengdu 610072)

This paper divides the coal-bearing provinces in Sichuan into 9 coal-bearing belts w ith 12 coal fields and 7 coal occurrences based on geological setting, coal-baring strata,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coal control factors and has a discussion on geological features of 9 coal-bearing belts. 6 coal fields such as South Sichuan, Huayingshan, Guangwang, Lewei, Panzhihua and Yanyuan coal field have 78% of total coal reserves in Sichuan.

coal; division; coal field; Sichuan

P618.11

A

1006-0995(2014)02-0086-05

10.3969/j.issn.1006-0995.2014.01.020

2013-11-15

魏文金(1964-),男,四川叙永人,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煤田地质工作

猜你喜欢
华蓥山含煤煤系
焦煤的石墨化及煤系矿物的变迁研究
华蓥山游击队遗址
基于工程实践的火电厂含煤废水集转措施探讨
含煤地层的边坡开挖稳定性分析及防护研究
我用一生在华蓥山爱着
昭苏盆地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研究
和顺区块煤系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系环境研究
沁水盆地南部煤系地层层序及聚煤控制因素
蒙古国含煤盆地的地质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