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中籼稻长秧龄迟栽条件下的基本苗试验研究

2014-07-28 22:59孙坚政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基本苗

孙坚政

摘 要:以新两优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肥床旱育条件下,不同秧龄期栽插,以及长秧龄条件下不同基本苗数的大田群体数量及产量表现的研究,为肥西县西北部易旱单季稻产区生产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长秧龄;迟栽;基本苗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42-03

肥西县地处江淮丘陵,耕地总面积7.02万hm2,常年水稻种植6万hm2,以麦、菜茬单季中稻为主。全县有一半地域属江淮分水岭地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虽背靠淠史杭干渠,却常常因灌溉水路长,上游截流多等原因,造成部分田块不能及时灌水插秧,致使秧龄往往达50d以上,给本区域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于2008年开始着手对杂交稻长秧龄迟栽条件下的基本苗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并于2013年安排了专项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新两优6号。

1.2 试验田概况 试验设在肥西县官亭镇张祠村李世保承包地,前茬为油菜,面积为740m2,肥力中等,排灌方便。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秧龄和基本苗2个因素。播种期均为5月5日;移栽期:6月4日、14日、24日,秧龄设30d、40d、50d 3种,分别用A、B、C表示;每种栽期中分设6万、9万、12万茎蘖苗/667m2(栽插株行距一致16.7cm×26.7cm,调节每穴基本苗4、6、8苗),分别用1、2、3表示。共9个处理(表1),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为15m2,重复间沟宽0.5m,小区间沟宽0.4m,不同秧龄间作埂,便于肥水独立管理。所有处理每667m2施用肥料均为N12.5kg、P2O5 4kg、K2O 9kg,其中氮肥运筹为基肥∶蘖肥∶穗肥=6∶1∶3;磷肥全作基肥;钾肥基、穗肥各占50%。

1.4 试验过程 采取肥床旱育秧,5月5日播种,播种量为1kg/24m2。大田按试验设计施肥,基肥于每次栽前2d施基肥;分蘖肥于栽后6d施用,穗肥于倒3叶施用,粒肥于倒1叶施用。水分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按正常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秧龄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由表2可见,秧龄越长的秧苗综合素质越差,集中表现在分蘖与叶龄的同步性上:叶龄越高,单株分蘖数与叶龄差越来越大,其他单株干物重、分蘖叶片数等都表现类似趋势。

2.2 产量及构成

2.2.1 不同秧龄间和不同基本苗的产量变化 由表3可见,产量因秧龄延长而下降,因栽播的基本苗增加而提高。

2.2.2 不同组合处理的产量比较 由表4可知,以A2(30d秧龄,9万基本苗)和A3(30d秧龄,12万基本苗)产量最高,且此两者差异不显著;次之为B3(40d秧龄,12万基本苗)、A1(30d秧龄,6万基本苗)和B2(40d秧龄,9万基本苗),其后为C3(50d秧龄,12万基本苗)和B1(40d秧龄,6万基本苗),C2(50d秧龄,9万基本苗)和C1(50d秧龄,6万基本苗)产量最低。可见30d秧龄和9万基本苗组合为高产适宜的技术途径;在秧龄延长情况下,补偿基本苗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如秧龄延长到40d、栽插9万基本苗大致可以获得与30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相当的产量,基本苗增插到12万甚至可以比30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增产;秧龄延长到50d,栽插12万基本苗其产量可以与40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相当,甚至略好。因此,通过增插基本苗可以部分补偿产量的损失。

2.2.3 产量构成的变化 由表5可见,不同的处理的穗粒结构和经济性状发生了较大变异。不同秧龄以及不同的基本苗,有效穗数不同,秧龄越短,大田营养生长期越长,有效穗越多;基本苗越多有效穗也越多。不同秧龄和不同基本苗间的结实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千粒重有随着秧龄延长而降低的趋势,不同秧龄间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理论产量和实收产量均以适龄移栽的高,秧龄越长减产越多;不同栽插基本苗间,适龄的以9万基本苗的产量为高,超龄的产量随着基本苗增多而提高。

2.3 茎蘖动态 5月5日播种,6月5日移栽,移栽后5d 返青活棵并有新生分蘖;不同基本苗栽后分蘖消长动态趋势基本一致;5~20d分蘖快增期,25~30d达分蘖高峰期,之后开始下降;35d后快速下降;55d进趋于平稳,有效分蘖期在移栽后15d前后:基本苗12万的栽后11d为分蘖有效期,基本苗9万的栽后13d分蘖有效期,基本苗6万的分蘖有效期在17d,可见基本苗越多成穗也越多。

5月5日播种,6月15日移栽(以下称长秧龄移栽移),栽后5d返青清棵但基本没有新生分蘖;不同基本苗处理的,栽后30d分蘖消长动态趋势基本一致,栽后10d分蘖增加缓慢,10d分蘖快速增长,20~30d分蘖增长再次减缓,30d之后不同基本苗高的分蘖消长趋势发生分异:12万基本苗的在30d时达分蘖高峰,之后开始下降;9万和6万基本苗的分蘖高峰苗出现在栽后35d,之后快速下降,三者均在55d时茎蘖苗下降趋于平稳。有效分蘖期在移栽后15~20d,同上,基本苗多的有效分蘖期短,基本苗少的有效分蘖期长;基本苗越多亩穗数也越多。

5月5日播种,6月25日移栽(以下称超长秧龄移栽移),栽后5d不但没有新生分蘖,栽插的小分蘖消亡、茎蘖苗数反而下降,可见超长秧龄移栽的活棵返青时间长;不同基本苗处理的分蘖消长动态趋势基本一致,高峰苗出现在栽后25d,之后分蘖下降,有效分蘖期在移栽后20d前后。同上,基本苗多的有效分蘖期短,基本苗少的有效分蘖期长;基本苗越多成穗也越多。

由上述分析可见,不同秧龄间,秧龄越短的栽后返青活棵越快,新生分蘖愈多,苗峰越高,分蘖消长曲线起伏也越大,成穗也越多;秧龄越长的栽后返青活棵越慢,新生分蘖愈少,苗峰越低,分蘖消长曲线平缓,成穗也越少。endprint

对于杂交中籼水稻来说,成穗数差异远小于基本苗的差异,群体茎蘖成穗调节能力较强,多集中在16万左右,因此不同基本苗处理的成穗率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降低;秧龄越长,本田分蘖期越短,高峰苗越低,成穗率越高,但成穗数越少。

2.4 生育期的变化 移栽期明显影响生育进程,全生育期因移栽期延迟而有所延长,与31d秧龄相比,每推迟10d移栽全生育期延长5~6d;但大田生长期则因移栽期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d移栽大田生长期缩短4~5d;其中拔节知抽穗和抽穗至成熟时间较为稳定,而缩短的主要为拔节前的分蘖期,因而分蘖成穗受到影响,秧龄越长,大田分蘖期越短,单株新发分蘖成穗数越少,因而需要增插基本苗来稳定有效穗数(表6)。

综合秧田和大田叶龄进程,湿润育秧和旱育秧,湿润育秧叶龄进程较快,播后30d时旱育秧较湿润育秧的出叶迟0.5个叶龄;无论湿润育秧还是旱育秧,30d以后的出叶速度下降,湿润育秧的每10d出叶1张,旱育秧10d出叶1.1~1.2张,出现叶龄迟滞现象。移栽大田活棵后,出叶速度恢复正常,而且越是迟栽的叶龄进展越快,因而分蘖期缩短,但拔节期叶龄和总叶龄并未改变。

3 小结与讨论

(1)老秧迟栽,秧田不仅分蘖同伸性下降,而且出现叶龄迟滞现象;移栽大田分蘖期缩短,越是迟栽,分蘖期越短,单株新增分蘖成穗越少,因而需要增插基本苗来稳定有效穗数,优化产量构成。旱育秧因出叶速度慢,综合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较大。

(2)有效分蘖时间问题。适龄移栽后单株活棵快,分蘖增加快,有效分蘖期短,秧龄越长有效分蘖时间越长。基本苗同样影响有效分蘖时间,同为30d秧龄,基本苗12万的栽后11d为分蘖有效期,基本苗9万的栽后13d为分蘖有效期,基本苗6万的分蘖有效期在17d。因而生产上烤田时间应因基本苗、移栽叶龄灵活掌控。老秧迟栽的烤田期应适当后延。

(3)秧龄和基本苗均影响产量,迟栽产量下降,但通过增插基本苗可以部分补偿产量的损失,适龄(30d)6万基本苗是一般高产的技术措施,9万基本苗在肥水管理正常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可作为高产栽培推荐技术途径;但实际生产上秧龄往往被延长,通过补偿基本苗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每延迟一个叶龄667m2基本苗增加3万,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产量。如秧龄延长到40d、栽插9万基本苗大致可以获得与30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相关的产量,基本苗增插到12万甚至可以比31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增产;秧龄延长到50d,栽插12万基本苗的产量甚至比40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的略有增产。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对于杂交中籼水稻来说,成穗数差异远小于基本苗的差异,群体茎蘖成穗调节能力较强,多集中在16万左右,因此不同基本苗处理的成穗率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降低;秧龄越长,本田分蘖期越短,高峰苗越低,成穗率越高,但成穗数越少。

2.4 生育期的变化 移栽期明显影响生育进程,全生育期因移栽期延迟而有所延长,与31d秧龄相比,每推迟10d移栽全生育期延长5~6d;但大田生长期则因移栽期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d移栽大田生长期缩短4~5d;其中拔节知抽穗和抽穗至成熟时间较为稳定,而缩短的主要为拔节前的分蘖期,因而分蘖成穗受到影响,秧龄越长,大田分蘖期越短,单株新发分蘖成穗数越少,因而需要增插基本苗来稳定有效穗数(表6)。

综合秧田和大田叶龄进程,湿润育秧和旱育秧,湿润育秧叶龄进程较快,播后30d时旱育秧较湿润育秧的出叶迟0.5个叶龄;无论湿润育秧还是旱育秧,30d以后的出叶速度下降,湿润育秧的每10d出叶1张,旱育秧10d出叶1.1~1.2张,出现叶龄迟滞现象。移栽大田活棵后,出叶速度恢复正常,而且越是迟栽的叶龄进展越快,因而分蘖期缩短,但拔节期叶龄和总叶龄并未改变。

3 小结与讨论

(1)老秧迟栽,秧田不仅分蘖同伸性下降,而且出现叶龄迟滞现象;移栽大田分蘖期缩短,越是迟栽,分蘖期越短,单株新增分蘖成穗越少,因而需要增插基本苗来稳定有效穗数,优化产量构成。旱育秧因出叶速度慢,综合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较大。

(2)有效分蘖时间问题。适龄移栽后单株活棵快,分蘖增加快,有效分蘖期短,秧龄越长有效分蘖时间越长。基本苗同样影响有效分蘖时间,同为30d秧龄,基本苗12万的栽后11d为分蘖有效期,基本苗9万的栽后13d为分蘖有效期,基本苗6万的分蘖有效期在17d。因而生产上烤田时间应因基本苗、移栽叶龄灵活掌控。老秧迟栽的烤田期应适当后延。

(3)秧龄和基本苗均影响产量,迟栽产量下降,但通过增插基本苗可以部分补偿产量的损失,适龄(30d)6万基本苗是一般高产的技术措施,9万基本苗在肥水管理正常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可作为高产栽培推荐技术途径;但实际生产上秧龄往往被延长,通过补偿基本苗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每延迟一个叶龄667m2基本苗增加3万,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产量。如秧龄延长到40d、栽插9万基本苗大致可以获得与30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相关的产量,基本苗增插到12万甚至可以比31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增产;秧龄延长到50d,栽插12万基本苗的产量甚至比40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的略有增产。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对于杂交中籼水稻来说,成穗数差异远小于基本苗的差异,群体茎蘖成穗调节能力较强,多集中在16万左右,因此不同基本苗处理的成穗率随着基本苗的增加而降低;秧龄越长,本田分蘖期越短,高峰苗越低,成穗率越高,但成穗数越少。

2.4 生育期的变化 移栽期明显影响生育进程,全生育期因移栽期延迟而有所延长,与31d秧龄相比,每推迟10d移栽全生育期延长5~6d;但大田生长期则因移栽期推迟而缩短,每推迟10d移栽大田生长期缩短4~5d;其中拔节知抽穗和抽穗至成熟时间较为稳定,而缩短的主要为拔节前的分蘖期,因而分蘖成穗受到影响,秧龄越长,大田分蘖期越短,单株新发分蘖成穗数越少,因而需要增插基本苗来稳定有效穗数(表6)。

综合秧田和大田叶龄进程,湿润育秧和旱育秧,湿润育秧叶龄进程较快,播后30d时旱育秧较湿润育秧的出叶迟0.5个叶龄;无论湿润育秧还是旱育秧,30d以后的出叶速度下降,湿润育秧的每10d出叶1张,旱育秧10d出叶1.1~1.2张,出现叶龄迟滞现象。移栽大田活棵后,出叶速度恢复正常,而且越是迟栽的叶龄进展越快,因而分蘖期缩短,但拔节期叶龄和总叶龄并未改变。

3 小结与讨论

(1)老秧迟栽,秧田不仅分蘖同伸性下降,而且出现叶龄迟滞现象;移栽大田分蘖期缩短,越是迟栽,分蘖期越短,单株新增分蘖成穗越少,因而需要增插基本苗来稳定有效穗数,优化产量构成。旱育秧因出叶速度慢,综合秧苗素质好,秧龄弹性较大。

(2)有效分蘖时间问题。适龄移栽后单株活棵快,分蘖增加快,有效分蘖期短,秧龄越长有效分蘖时间越长。基本苗同样影响有效分蘖时间,同为30d秧龄,基本苗12万的栽后11d为分蘖有效期,基本苗9万的栽后13d为分蘖有效期,基本苗6万的分蘖有效期在17d。因而生产上烤田时间应因基本苗、移栽叶龄灵活掌控。老秧迟栽的烤田期应适当后延。

(3)秧龄和基本苗均影响产量,迟栽产量下降,但通过增插基本苗可以部分补偿产量的损失,适龄(30d)6万基本苗是一般高产的技术措施,9万基本苗在肥水管理正常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可作为高产栽培推荐技术途径;但实际生产上秧龄往往被延长,通过补偿基本苗也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每延迟一个叶龄667m2基本苗增加3万,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产量。如秧龄延长到40d、栽插9万基本苗大致可以获得与30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相关的产量,基本苗增插到12万甚至可以比31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增产;秧龄延长到50d,栽插12万基本苗的产量甚至比40d秧龄栽插6万基本苗的略有增产。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本苗
江淮分水岭地区稻茬麦栽培方式研究
基本苗和施氮量对小麦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啤用大麦品种扬农啤10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不同基本苗与氮肥用量对机插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基本苗数对席草东席1号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扬农啤5号不同播期和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基本苗数对机插双晚杂交稻产量的影响
小麦播种密度对籽粒主要品质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