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素

2014-07-28 09:51李文波
祝你幸福·午后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素食主义者素食者吃素

李文波

蔡澜写过个集子叫《乐得未能食素》。在两广一带吃素,的确是难事。在广州的时候,天地间24小时充满吃的可能。半夜K歌回家,喝碗粥吃了宵夜去睡觉,可能擦肩而过的车是凌晨从市区去番禺吃刚杀好猪杂的食客。那城市就是一个24小时都在蠕动的胃。

但是两广信佛拜神的人也多。佛教戒荤腥是为了培养慈悲心,不吃肉,不犯杀生戒,才能修三摩地。如果要修行念咒,那连葱、蒜等五荤也要戒,否则菩萨也怕葱蒜臭味,不来给你加持。即便不修行,只是许愿求福报,为表诚心,也要“吃斋一月”,甚至吃长斋,或者吃“花素”,也就是初一十五吃斋,所以斋菜还是很有市场。重糖重油的斋卤味,香菇青菜,罗汉上素,不知道是豆腐还是魔芋做的“扒鸡”或“鱿鱼”,浇上芡汁。这样的斋饭,总觉得像祭过祖先的供品,香气都被鬼神吃了去,徒留一桌子虚伪和凄凉。

如果能长期吃日本菜,吃素想必是容易的。器皿就让人心静:陶器的砺,瓷器的洁,漆器的绚。配碟小菜也一丝不苟的,姜的甜辣生津,入味烟韧的海藻丝,滑滑的纳豆,喝后不口渴的味噌汤 ,香酥肥腴的天妇罗紫苏和茄子。此时想不起来馋肉,只想吃一种叫“素”的物事。可见,环境造设到了某个境界,吃肉的欲望自然消散。比如孔子听到让他飘飘欲仙的音乐,则可以吃三个月素。

但是除非住在日本,这个方案成本太高。出国以后,发现西方人里不乏吃素的,以致会议餐点,总有一个特别的Vegan菜单。许多明星名人也是高调的素食主义者,这些皮肤光洁,身材紧致又精力充沛的生招牌,每年大概能转化不少青少年加入素食者行列吧。

西方文明里提倡吃素,和佛家戒荤腥如出一辙。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倡不杀生,吃素食,因为他相信转生,动物身体里可能居住着人的灵魂。不吃动物,则可以避免吃人的危险。后来苏格拉底把这个担心提高到哲学和伦理的高度。他问学生格拉康:吃动物的习惯,是不是会让我们去屠杀那些会我们明知道能看着我们的眼睛,和我们交流的个体?

格拉康说:可不是的嘛。

苏格拉底问:你说,这样把一个生物变成一个物件,是否会防碍我们得幸福呢?

格拉康说:估计是会防碍我们得到幸福。

苏格拉底说: 是啊,我们看医生的次数会增加,如果邻居们也这么生活,我们还得为得到更多的肉而竞争。你说,吃肉是否会防碍我们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呢?

格拉康配合地说:一定会阻碍啊!

有了苏格拉底的影响,柏拉图、亚里斯多德都不吃肉。罗马人里面,奥维德、维吉尔也不吃肉。后来文艺复兴,出现素食主义者团体,不吃带血的东西,不吃可能伤害其它生命的东西。达芬奇就是这团体里的一员。

但是素食主义得到现在的名字,是在19世纪的英国。素食又分“饮食纯素食主义”,也就是不吃含有动物成分的饮食,以及“道德纯素食主义”,就是拒绝使用任何生产过程会带来动物苦难的产品。道德纯素食主义不但不穿动物皮鞋和皮衣,也不使用蜂蜡、动物脂油、骨头,以及用动物做试验的产品。最早的素食主义哲学的出发点是,动物有权利过尽可能免于痛苦的生活。这和佛教里作为断灭轮回五种手段之一的“不害”是相对的概念。当年甘地去英国留学,他母亲让他发誓不要吃肉和蛋。他在读了英国素食主义者Henry Salt的书以后,很认同,从此也加入了推广“不害主义”的行列,也是东西素食主义的融合了。

19世纪的美国掀起的素食趋势,则是和“饮食节制”相关联。推广玉米片大获成功的凯洛格兄弟,卖点之一就是玉米片营养全面,比肉食健康。凯洛格自己也是素食主义者。本杰明·富兰克林16岁时得到一本讲饮食节制的书,学会了一些菜谱,开始自己做素食。节制饮食和饮酒后,他发觉自己头脑清楚了,领悟速度也大为提高。以前看不懂的数学书,现在看起来容易很多——多少是出于自我暗示就不知道了。不过富兰克林后来也吃鳕鱼。他在日记里写道:“看到把鳕鱼剖开后,里面有小鱼。既然它吃其它的鱼,那么我吃它也在理了!” 另一位半路出家的素食者是美国总统克林顿。他本来是个老饕,食谱以汉堡、香肠、甜甜圈为主。因为高血脂和家族心脏病史,希拉里要求营养师制定特别食谱,务必要让总统减肥降血脂。克林顿成功减了20公斤后, 也从此成为素食者。

在富兰克林的年代,素食就是煮土豆,煮米饭。今天的素食菜谱显然丰富多了。西式食谱里的素食,有对食材真心的欣赏。玉米南瓜浓汤:新鲜玉米带叶,南瓜切块,清水煮熟,南瓜去皮,玉米把籽切下来,在搅拌机里打成茸,加水煮成浓汤,加盐,酸奶油和香菜,就是秋天的味道。水果和蔬菜经常一起凉拌做沙拉:苦苣和蜜桃,菠菜和草莓,都是好搭配,上面再撒些核桃、胡桃、松子一类的坚果,和山羊奶酪,质感丰富,入肚清爽。

成为素食主义者,显然对人的计划性有一定要求。一个典型的素食者,橱柜和冰箱基本会常备以下内容:芝麻酱、柠檬、青柠檬、鸡豆罐头、黑豆罐头、生姜、番茄、番茄酱、芹菜、生青辣椒、洋葱、蒜、菠菜、彩椒、豆腐、小扁豆、米、鸡蛋、帕马森奶酪、车打奶酪。这样任何时候都能满足从早餐到主食的各种要求。

我刚开始吃素的实践,最强烈的感觉是经常处于饥饿状态。会很馋肉。可是如果破戒吃了一点肉,立即会觉得胃里难受沉重。反复几次后,对肉的爱恋也就淡了。减少肉食后,比较容易集中精神,感知也比较敏锐——当然这也许是饿的。总之,生活方式的试验,总是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段才能知道效果。

吃素就是对自身欲望的驾驭,对生活方式的控制。出于各种理由,对自己有额外要求的人都走到吃素这条路上来了。营养学家们保证,吃素的人会摄入更多的纤维、叶酸、维他命C、E、铁和胡萝卜素、抗氧化剂等植生素。同时他们摄入的卡路里、饱和脂肪酸、胆固醇、长链奥米加-3脂肪酸、维他命D和B12、锌和钙会比较低。不过,白色豆子、鸡豆和南瓜籽里富含大量的锌,核桃、胡桃和坚果里富含对大脑有好处的神经递质,鸡蛋、奶制品、海藻、发酵豆制品里有维他命B12。事实上,许多最优秀的运动员也是素食主义者,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网坛名将威廉姆斯姐妹。最近听说女排因为三周没吃肉而惨败,显然她们的营养师还需要提高对素食的研究水平。毕竟,瘦肉精之类的事没有杜绝之前,对素食的了解显然是多多益善。endprint

猜你喜欢
素食主义者素食者吃素
Life in 2060
吃素的猫
大熊猫为什么吃素?
法“极端素食主义者”首次被判刑
VEGGIEVALUES
亲身尝试全素食 结果大感意外
素食长寿的秘密
无敌上上签
遭遇素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