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运动对考生心理障碍的调节作用及方法

2014-07-29 06:39韩海锋
科技视界 2014年1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心理障碍运动

韩海锋

【摘 要】当今,面对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学生学习的负担也与日俱增,激烈的竞争使学生在面对考试时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针对这个问题,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提出建议性措施,分析认为:运动不但能够促进身体健康,更能减轻学生心理压力,特别是考试过程中出现的焦虑、紧张、多疑、畏惧心理问题。本文旨在用运动克服学生在的考场存在的各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身心健康和成绩优秀的双赢目标。

【关键词】运动;身心健康;学生考试;心理障碍;调节方法

【Abstract】Now, the face of social developing rapidly and employment pressure increasing, the burdens of students learning is also growing. A series of bad reactions of students are appearing in the examination room which caused by intense competitive.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article proposed feasible sugges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ercise physiology ,analysis shows that: sport not only can promote physical health, but also can lighten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especially the problems of anxiety, tension, suspicion and fear which occurring during the examination. This article aims to use sports to overcome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examinations thus healthy and excellent results to achieve win-win results.

【Key words】Sports; Healthy; Student exam;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djustment method

0 前言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教育仍未脱离应试教育,作为学生考试已成为家常便饭,而成绩则是决定他们命运的砝码,可谓小考小影响,大考大影响,高考影响人生,分数决定命运,一失足则成千古恨,在这种压力下,心理素质不好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考试失误的现象。都说活到老学到老,其实在中国学到老就要考到老,人的一生大大小小进入各种各样的考场,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心理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面,考场就如战场,是竞争的赛场,心理因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成绩,事实也已证明,有些学生平常作业、小考模拟都很突出,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就名落孙山,这些正是老师和家长担心的,但是他们却束手无策,这种现象应该令其高度重视。学生考场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学生体质连年持续下降也已广为人知,McInman等人(1993)对锻炼后的被试立即进行了测量,发现他们的状态焦虑、抑郁、紧张的心理紊乱等水平显著降低以及精力和愉快程度显著提高[1]。那么考前应如何用运动调节心理障碍呢。

1 学生在考场上常见的心理障碍及其危害

心理障碍引起一系列不良生理、心理反应。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呼吸短促、出冷汗、头脑思维紊乱、注意力分散及大脑出现“短”路,打手战而不能答卷等现象,甚至出现弃考行为。心理障碍常出现以下几种类型或综合类型,焦虑心理、怯场心理、多疑心理、虚荣心理、紧张心理等。考场上出现的心理障碍很少是单一因素,多属于多种因素影响,对于考试过程中不良的焦虑状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遏制,定会使考生产生如虎添翼之妙感。古人有一言“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里提供几种能克服考场上出现心理障碍的有效办法,考生们可以参考尝试。

1.1 焦虑心理

有的学生在考场上不够冷静沉着,易急躁,急于求成,欲速则不达,答题正确率极低。可选择打太极、练气功式瑜伽等静态、缓慢均匀的运动,有助于调节神经功能,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1.2 怯场心理

考试的怯场心理是考生由于心理过分紧张、情緒过于兴奋而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控制和支配自己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临考前的无所适从、手足无措、难以入睡;考试中的焦虑;考试后的不安等等[2]。容易出现记忆障碍、导致思维障碍、出现躯体化焦虑等现象。这是因为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考试,社会、学校、家庭施加的压力太大以及性格内向所致。

1.3 多疑心理

一些学生在考试中常出现此类想法,“这道题我做的不对?”、“把他划掉又该如何作答,还有位置吗?”、“另一种做法也不对吧,也影响试卷整洁吧?”做下一题时还在思考着前几道题作答是否完美,是否正确。左思右考,左顾右盼,绞尽脑汁,最终由于考试时间到,只得忧心忡忡的交上试卷。此类学生在考场上对自己的答案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缺乏果断,甚至抉择错误或浪费时间,建议选择需要果断性的跳高、跨栏、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进行练习。逐步提高判断能力和自信心。

1.4 虚荣心理

考出真实水平了还说自己看错几道题,因为失误或大意考试分数少了,考试真的失误时就说自己没有休息好,不在状态,夸张的说自己看错了关键词,平时练习过多次那类题,万不该失分,有的是在考试前有舞弊的心理或考试中想投机取巧,阻碍了对知识的思考;作弊成功时,成绩高于自己能力,会在同学、老师和家长的错觉下蒙蔽自己,从而给自己以后考试带来巨大压力。这种学生的虚荣心强,爱逞能,应选择一些具有动作规格、难度较大或动作复杂的运动项目,如:健美操、体操、武术。多体验运动的艰难,有助于克服自负、高傲自大的毛病,让他意识到做事应脚踏实地,万万不可骄傲。

1.5 紧张心理

此类学生一遇到考试就不知所措,大脑空白,从而无法发挥出经常水平。心理素质缺少锻炼,应多参加竞争激烈的群体运动,如:篮球、足球等项目。若能经受住这种场合的考验,进考场,见试卷便不会过于紧张,不会惊慌失措,只有沉着应对,方能考出真水平。

1.6 畏惧心理

畏惧心理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通常称为情绪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畏懼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景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其本质表现是生物体生理组织剧烈收缩(正常情况下是收缩伸展成对交替运行);组织密度急剧增大、能量急剧释放[3]。农村的家长把上大学作为孩子唯一的出路,城市的家长把孩子的成绩当成自己的形象和自尊,孩子一次考试不理想就被称为“饭桶”,面临挨打被骂,这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有紧张,更有恐惧。这类多做一些对抗性较强的项目,如散打、摔跤、跆拳道等,使他们明白退宿只能是自己更危险,学会敢于面对,勇于挑战。

2 运动对学生考试心理障碍的调节作用

许多心理学的理论解释了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一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可促进身体健康,而身体健康可使个体的控制感和自我效能提高;另一种理论假设,身体锻炼是一种引起变更意识状态的沉思方法;第三种理论指出,身体锻炼也是一种生物反馈方法,能教会个体控制自己的自主唤醒水平;第四种理论说明,身体锻炼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第五种理论提出,身体锻炼可产生焦虑和应激的身体症状(如出汗、呼吸加快和疲劳等),但并不伴随有痛苦情绪的主观体验。因而,这种焦虑和应激性身体症状的出现反而会使心理功能得到改善;第六种理论声称,由于锻炼者会受到社会的强化,因而会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第七种理论认为,身体锻炼可充作为一种“缓冲器”,它可以降低个体由于应激生活事件所带来的紧张水平;最后一种理论指出,身体锻炼可提高个体身体和认知系统与消极情绪对抗的能力。由此可知运动对心理障碍的调节是极其有效的。

3 在进行运动调节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运动的时间计划

由于用运动调节学生在考场上出现的心理障碍这一做法还没有被重视,因此学校及学生个人也很少用此方法来进行训练,所以建议体育教师给予监督与支持,同时对具有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制定运动处方,并定期检查效果。

3.2 运动量度的选择

在临考期间要适量运动,切忌过量运动,也不要长时间进行活动而影响复习功课。

3.3 在时间、空间的限制下进行运动

考场如战场,斗智又斗勇。既是在考场上,当你面临心理危机或精神紧张时,你也可做以下保健操:坐在椅子上,挺直腰背,把右手两个手指放在额头上,大拇指轻轻放在鼻子右侧,另一只手放在左侧。随着大拇指运动深呼吸4秒钟;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两个鼻孔4秒钟,放开左侧鼻孔深吸气,然后慢慢出气4秒钟;深吸气,捏住鼻子4秒钟,然后两个鼻孔一起出气4秒钟,重复做4次[4]。危机自会解除,答卷时即可随心应手,理繁入简,且应变不乱。打开考卷,多数考生都会紧张得心跳加快,甚至全身发抖,一筹莫展。这时千万不要害怕,可紧缩肛门,缓缓地做几次深呼吸,让心慢慢地平静下来,在密封线外填好该填的项目,再把考卷从头至尾浏览一遍,然后从你最熟悉的、最容易的做起。只要能很快进入了角色,便会发挥自如,成功在望。

4 结语

虽然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已经使心理疗法对心理障碍的治疗效果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运动对学生的心理障碍调节作用仍是不可取代的,人们都知道身体运动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能促进身心健康,需要声明的是所有这些方法都非一日之功,需要考生有意识的坚持锻炼,令人担忧的是知道却“坐”而待“动”者大有人在,优秀的考生应具有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才是国家所需的人才,由于心理障碍导致考试失误者不仅占有相当比例,而且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建议相关学者、专家对此领域给予高度重视,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定有相当大的进步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季浏,李林,汪晓赞.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01).

[2]立行.简谈中学生考试怯场心理的预防[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06.

[3]刘晓鹏.儿童花样滑冰训练中畏惧心理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考场心理调节四法[OL].文库百度.

[责任编辑:陈双芹]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心理障碍运动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不正经运动范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