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压板厚控制分析报告

2014-07-31 07:19刘云洁张文晗
印制电路信息 2014年7期
关键词:单张层压铜箔

刘云洁 张文晗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西安 临潼 710600)

谢伟力

(伊达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3)

目前,多层板在层压前给出层压模式图,虽然有效的避免了操作者依靠经验判定使用哪种类型的半固化片、使用几张等,但由于给定层压模式图时考虑不全、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在多层板层压后有时会出现板厚超标现象,导致产品报废,造成成本浪费、进度拖延等。

为了有效控制层压板厚,本文从原材料的厚度、半固化片厚度、各层残铜率、铜箔厚度等各方面经过大量实验准确得出板厚的控制方法。

1 理论研究

一般压合后多层板理论厚度计算方法如图1(以四层板为例)。

总板厚H=h-T(1-L2)+ h-T(1-L3)+内外层基材厚度+内外层铜箔厚度

同理可推出n层板的计算公式:

H=h-T[1-L(n-1)]-hT[1-L(n-2)]+h-T[1-L(n-3)]-hT[1-L(n-4)]+……+内外层基材厚度+内外层铜箔厚度

h——PP100%残铜压合后厚度(mm);T——内层铜厚(mm);L2——2层残铜率;L3——3层残铜率;Ln——n层残铜率;

从上述理论分析可知:要准确控制多层板厚度,必须知道PP100%残铜时压合厚度、基材厚度、各内层残铜率、内外层铜箔厚度。

2 实验内容及结果

2.1 S1141 PP100%残铜时压合厚度

2.1.1 实验方案

将S11411080、2116分别叠1张、2张、3张、4张进行压合。

2.1.2 实验测试数据及结果(表1、表2)

表1 S11411080压合后半固化片的厚度(100%残铜) 单位:mm

表2 S11412116压合后半固化片的厚度(100%残铜) 单位:mm

2.1.3 验证

为了验证S11411080、2116100%残铜时单张薄片压合厚度,设计将1080与2116进行混压,结果见表3。

表3

2.1.4 实验结论

100%残铜时S11411080压合后单张半固化片的厚度:72 mm;

100%残铜时S11411080边缘与中间厚度差值:3 mm。

100%残铜时S11412116压合后单张半固化片的厚度:116 mm;

100%残铜时S11412116边缘与中间厚度差值:7 mm。

2.2 S1000-2 PP100%残铜时压合厚度

2.2.1 实验方案

将S1000-21141、2116分别叠1张、2张、3张、4张进行压合。

2.2.2 实验测试数据及结果(表4、表5)

表4 S1000-21080压合后半固化片的厚度(100%残铜) 单位:mm

表5 S1000-22116压合后半固化片的厚度(100%残铜)单位:mm

2.2.3 验证

为了验证S1000-2 1080、2116100%残铜时单张薄片压合厚度,设计将1080与2116进行混压,结果见6。

表6

2.2.4 实验结论

100%残铜时S1000-21080压合后单张半固化片的厚度:73 mm;

100%残铜时S1000-21080边缘与中间厚度差值:6 mm。

100%残铜时S1000-22116压合后单张半固化片的厚度:123 mm;

100%残铜时S1000-22116边缘与中间厚度差值:5 mm。

2.3 基材厚度

表7

对目前使用的各种薄片蚀刻成光板后测量厚度,以统计每种薄片的厚度(表7)。

结论:(1)使用的薄片厚度,如:0.201/1其厚度0.20 mm指的是基材的厚度,不包括表面铜厚。(2)从上表数据平均值可得出,实际测量数据与标识数据仅相差10微米,在计算板厚时可忽略不计,直接使用标识数据即可。

2.4 内外层铜箔厚度

内层薄片在层压之前进行了图形转移和蚀刻,对于铜厚的损失仅有图形转移喷砂处理,为了得到准确的铜箔厚度数据,测量金相图片,对于生产线常用的几种铜厚统计数据如表8。

表8

结论:(1)经过喷砂处理后表面铜厚的损失很小。(2)在利用公式计算层压板厚时,内外层铜箔厚度可直接按照下料铜厚进行计算。

2.5 残铜率

内层线路图形面积使用目前的工程准备多款软件均可计算;

内层薄片完全覆铜面积,目前事业部内层薄片均使用400 mm×500 mm,其面积为20 dm2。

3 总结

为了使计算方便,设计如下表格。在有颜色的部分输入相应的数据(面积、各层底铜厚度、各层基材厚度、半固化片理论厚度),在最后一栏即显示最终压合后的板厚(表9)。

表9 多层板压合后板厚计算表

结论:(1)利用此表可计算出层间半固化片压合后的厚度及总的压合板厚;(2)标准规定“多层板成品固化后,相邻导线层间至少有90 mm的介质材料”结合半固化片边缘厚度与中间厚度有一定差值。在利用上表计算时,压合后半固化片实际厚度结果不得小于97 mm。

[1]李乙翘. 印制电路, 化学工业出版社.

[2]黄桂平. 提高印制线路板内层结合力的新工艺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张家亮. 改善固化工艺降低覆铜板内应力[J]. 印制电路信息,1999,06.

[4]王燕清. 浅谈多层埋/盲孔厚铜板的厚度控制[J].印制电路信息, 2006,09.

[5]韦延平,冉彦祥. 论厚铜层压板的厚度均匀性控制[J]. 印制电路信息,2010,S1.

猜你喜欢
单张层压铜箔
印制板用电解铜箔时效研究
某500 kV变电站隔离开关软连接失效的原因
光伏组件层压机的加热方式研究及发展趋势展望
车用层压复合座套面料施胶工艺研究
观片
中国恩菲成功研发超薄电解铜箔
全球单张纸印刷机销售量持续下降
层压织物类膜材拉伸应变在应力空间上响应特征
单张纸胶印机维护保养及性能评估两项行业标准工作会议顺利召开
层压过程对背板粘接涂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