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学SCI期刊导航《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2014-08-02 01:08储著银
岩矿测试 2014年3期
关键词:原创性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

储著银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 100029)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缩写为INT J MASS SPECTROM(ISSN:1387-3806)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质谱学高水平学术期刊之一,Elsevier Science公司出版。该刊创刊于1968年,早期刊名《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and Ion Physics》,1983年10月更名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 and Ion Processes》,1998年6月更名为《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现为半月刊。2012年度SCI影响因子为2.142,近5年的平均影响因子为2.030。现任主编为美国普渡大学的S.A.McLuckey教授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P.E.Barran教授。2000~2012年期间,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刘淑莹研究员任该刊编委,现该刊中国地区编委是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何圣贵研究员。

《INT J MASS SPECTROM》刊载有机质谱和无机质谱基础理论、仪器发展及其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及地质学中的应用等方面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研究报告(Full Length Articles)、通讯(Accelerated Communications)和综述(Reviews)。①研究报告:深入报道和讨论原创性重要研究进展;②通讯:简要报道具有非常高的原创性,能够快速引起质谱分析同行的广泛兴趣的研究成果;③综述:报道当前有机质谱、无机质谱相关研究领域最新重要研究进展。除特刊外,一般每期刊文10余篇,年发表文章200余篇。该刊有3个审稿人同时审稿,审稿周期一般为1~2个月。

图1 1997年以来中国大陆学者每年发表论文数量

根据Web of Scicence数据库的统计结果,1998年以来中国学者在该刊发表论文数量(图1)及中国学者发表论文的引用情况呈递增态势(图2)。我国学者发表于《INT J MASS SPECTROM》的无机质谱方面论文主要集中于同位素分析及原子量测定等方面,发表相关论文较多的研究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北京大学化学系张青莲院士研究组于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2年相继在该刊发表9篇原子量测定方面的论文;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肖应凯研究员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该刊发表硼、锂、氯、溴等同位素分析的重要系列研究成果,共计8篇论文,其中1988年发表的关于硼同位素分析方法的重要原创性成果至今仍为国际同行所广泛采用(SCI引用达到140次)。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潮峰2007年发表的高灵敏度钕同位素分析方法及杨岳衡2010年发表的Rb-Sr、Sm-Nd、Lu-Hf同位素联合分析流程方面的论文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SCI引用已分别达到26次和39次。

图2 1997年以来中国大陆学者发表文章引用情况

《INT J MASS SPECTROM》是同位素分析技术交流的重要园地,值得我国同位素质谱分析工作者关注。

猜你喜欢
原创性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开阔的价值理论与经济实践的视野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民间叙事与区域史建构》评介
沈阳师范大学原创性学术著作评介
——行走在历史和思想的深处——《王阳明统说》管窥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
原创性的艺术史研究如何可能?
——《专注性与剧场性:狄德罗时代的绘画与观众》评介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刊》创刊3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