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应试,语文教育可以大有作为

2014-08-07 16:13杨林柯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14年6期
关键词:应试价值观智慧

杨林柯

在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当下,语文是一门很尴尬的课,因为它不容易挣来分数。教师和学生即使下很大的功夫,实际收获也不一定突出。可学校的评价多拿分数说话,谁不争分数,似乎就不是好教师。在学习方式上,也大多以训练为主,奉行和数理化一样的线性逻辑。一些教师大量布置训练题,只为得高分。课堂讲解往往是把好好的文章“碎尸万段”,用易中天先生的话说,是学习“语言的死尸”,导致学生的人文素养越来越差,如果这样下去,“连人种都会退化”(资中筠语)。因为碎片化的知识,不仅难以提升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对一些畸形多病的观念失去了精神免疫力,加之大量作业对时间的控制,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很有限,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觉得语文教师当超越应试,大胆承担起解放孩子、保护孩子的责任,为培养好公民有所作为,在妥协中用智慧与胆略对抗现行的教学束缚。

当然,超越应试不是不管考试,而是不把考试作为唯一目标,在搞好成绩的同时,应该有更高远的目标和追求,就是以培养“人”为根本。虽然这样做会有两面出击的问题,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可以真正回到教育的本质上,对学生有更长远的价值。

语文课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得文火煮肉慢慢来。用力太猛不一定出成绩,反倒可能搞坏心态,甚至搞坏人格。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语文试题再难,成绩也不一定很低;而题目再简单,成绩也不一定很高,但只要你坚持读书写作,坚持积累,始终不放弃思考,成绩想低都难。语文的这种特点,恰恰应验了一句话:“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掌握了语文教学的这个特点,语文教师就可以放手去教,先让课堂不拘格式,闪耀人文亮色,让学生喜欢听,喜欢学,让学生因为喜欢教师而喜欢语文,喜欢母语。教师要明确一个观念:母语学不好会导致一个人心智愚钝、精神荒废。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人生课、思想智慧课,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应试知识之外,还应不断向外拓展。尤其是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这是最关键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最关键的是其价值观,它既是文明的基石,也是对话的基础。我自己是比较喜欢和学生探讨这些问题的,经常在课堂上启发学生思考。比如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学生们耳熟能详,但其实值得推敲:吃苦教育是不是好教育?——好教育是教人乐的,而传统励志经典“头悬梁,锥刺股”式的学习简直是精神摧残,一个对自己这么狠的人,一旦成为“人上人”,对下级会有平等和关爱吗?努力成为“人上人”,成为一个利益控制者和分配者,把自己的利益和幸福建立在无数“人下人”的牺牲与痛苦之上,这种价值观是很落后可怕的,对其分析和批判大有必要。这种教育依然是对封闭社会流行的落后价值观的一种“逢迎”,而不是现代开放社会的价值“超越”。

其实,只要用心用力,凭勇气与智慧超越应试,教学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教学内容可以自由生发,只要对学生的成长有利,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课堂不仅可以成为知识的海洋,更可以成为思想与智慧的海洋。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应试价值观智慧
我的价值观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分析磁场应试中的四个易错点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错别字先生
应试良方
有智慧的羊
BEC加试:口试成了成败关键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