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残障体弱学生体育教育研究①

2014-08-07 11:03郑国庆包春峰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1期
关键词:残疾普通高校保健

郑国庆 包春峰

(大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

普通高校残障体弱学生体育教育研究①

郑国庆 包春峰

(大庆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黑龙江大庆 163712)

该文通过普通高校残障体弱学生体育教育调查研究,了解到体育教育对于残障体弱学生的重要性,以及残障体弱学生的身体及运动情况。残障体弱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方面还是比较积极而且没有抵触心理的,这样对他们进行制定相应的设计体育教育方案,使这些学生的身体状况保持稳定。

残障体弱 学生 体育教育

据第二次全国残障体弱人士抽样调查数据进行推算,中国目前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6.34%。随着社会教育公平理念认识的提高、大众高等教育进程的推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但残疾学生进入校门并不意味着其能够接受符合身心特点和特殊需要的教育。如何完善这一群体的教育,提升残疾学生的体育教育质量已成为高校体育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保健课,系为个别身体异常和病、弱学生开设的必修课或选修课,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康复、保健教学”。至今为止,虽然有些院校已开设体育保健课,但保健课的教学内容、形式以及考核方法都比较单一,未能将体育保健课教学提高到“健康第一”和“终身健身”这样的高度来组织教学,因此教学效果甚不理想。某著名学者对国内100多所高校进行调查后发现:有89%普通高校开设了体育保健课,体育保健课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已由最初的单一保健康复理论课,发展到现在理论与实践课相结合。

1 残障体弱学生定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明确指出:“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本文提到的体弱大学生是指身患残障体弱,在生活自理上有一定的影响或患有不宜参加剧烈性运动的特殊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肝病、高度近视等疾病)以及体质弱势(过瘦或过胖等)的学生。

表1 普通高校残障体弱学生统计

表2 肢残和体弱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原因的调查

表3 -1 参加体育保健课运动调查

表3 -2 不参加体育保健课运动调查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针对大庆师范学院残障体弱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他们受体育教育情况。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期刊网、普通高校图书馆的有关文献,搜集残障体弱的体育文献,并对文献进行分析整理,了解当前残障体弱的研究现状。

2.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走访普通高校教务处、体育学院主管教学院长及部分体育教师,对论文的整体结构进行设计,对研究内容进行确定。

2.2.3 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普通高校大一大二全体学生,问卷采取课堂上发放,现场回收。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为180份,有效率为90%。

2.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 11.0软件对问卷内容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

3 普通高校残障体弱学生体育现状

根据表3-1、表3-2得出,申报体育保健课的人体育运动明显高于未申报体育运动的学生人数。

4 残障体弱学生体育教育的教学指导思想、目标、原则、教学内容及评价体系

4.1 树立“健康第一”“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

4.1.1 由单纯的竞技式的体育教学向“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素质教育思想转变

如何保持和发展残障体弱学生现有的身体机能,维护残障学生的身体健康,保障残障学生的身体不再受到伤害是对残障学生体育教学的意义所在。因此,教学过程中既要有耐心,又要细心,细致观察教学内容及手段是否会对学生身体带来伤害或不良影响,及时了解学生能否接受这样的教学强度,力争使残障学生能掌握1~2种终身锻炼身体的方法。

4.1.2 由单纯的体育教学向体育康复转变

进行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使残障体弱人士的身心缺陷得以矫正和康复,进而改善他们生活提高学习和工作技能和效率。生存的必要条件是体能,残障体弱学生的体能在体育活动中显得更为重要。鉴于疾病原因,残障体弱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出现肌肉麻痹、萎缩、软弱等生理现象,因此,他们更需要通过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来缓解状况。由医务人员监督,建立全面的健康档案。加强师资的培训,熟悉教材、熟悉教学内容,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残障体弱程度安排合适的运动训练能保证残障体弱学生体育与体育康复的健康发展。

4.1.3 体育课由单纯的每周一次向“健康课程”“课内外一体”化”延伸

以恢复身体机能为出发点,以康复为目的,鼓励残障体弱学生参加每项体育项目。本着这样目的,采用的锻炼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趋向于基础体育的活动内容。在课程设置上,更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实效性和趣味性。授课内容要符合残障学生的体能,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由于残障体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内容形式的非统一性、基础性”,导致残障体弱人体育教学方法的单一化。因此,残障学生的康复与保健单靠每周只上一次的体育课程是不够的,课外应多补充其他的康复、保健常识。

4.2 确立个体目标和社会目标

4.2.1 确立身体康复、自我挑战的个体目标

身体康复是所有残疾人体育锻炼的终极目标,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残障体弱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和能力。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学生的身体的发展没有定型,存在着较大的可塑性。通过学校科学的体育教育,可以使残障体弱学生提高克服困难的能力,使其身体取得较好的改善和提高。

日常学习和生活对于常人来讲,是简单的,不经意的。但对于残障体弱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体育教育首先可以使残障体弱学生可以磨练他的意志,从而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其次是通过较成功的体育锻炼,让学生产生快乐和满足的情感体验,这对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体育锻炼还可以使他们拥有较多的社交机会,帮助残障体弱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

4.2.2 确立促进社会文明、推进教学改革的社会目标

高校特殊的体育教育工作不仅要面向残障体弱学生,更应该面向所有学生。要通过体育教育端正所有学生对残障体弱学生的态度,提高他们的帮残、助残意识。对残障体弱学生的体育教育问题正确认识和对待,共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要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深化残障体弱学生体育教育研究,使全校、全社会对他们的体育教育更为重视,要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器材、重新设计教学内容等举措,使残障体弱学生的体育教育目标适宜,教学内容适中,教学方法多样,教学器材更实际。

4.3 遵循残障体弱学生体育教学原则

对于残障体弱学生的体育教学应在健全人体育教学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根据残障体弱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到重点实施以下5个原则。

第一是保障安全。在对残障体弱学生进行体育教育时,要结合其身心特点,注意选择简单、容易操作、锻炼效果较好的教学内容,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个别动作,要运用保护与帮助的教学方法。第二是情感需求。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根本动因是个体的情感驱动,体育教师要通过情境设置,让残障体弱学生体验到成功和快乐,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分析教材、教学对象,较多地从正面引导、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在体育锻炼过程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第三是重复练习。残障体弱学生日常生活中身体锻炼较少,教师在讲授动作示范后,要不断反复练习,加大重复练习的次数,通过充分调动各器官协同工作,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第四是锻炼要全面。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各部位的功能,特别是互补作用。第五,教学方法手段的多元。合理运用教学方法,使教学手段适宜地运用到残障体弱学生的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情境设置等方法,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在不失体育教育自身的目标情况下,寓教于乐,使学生与教师产生默契,让他们喜欢体育、喜欢体育课。

4.4 设计残障体弱学生体育教学内容

由于残障体弱学生身体上的不便,对其进行体育教学的内容时应注意动作要简单容易学习,以下为教学的具体设计。

残障学生的具体运动:盲残的学生可以做杠铃在教师或正常的同学保护下;听力语言残障的学生可以进行慢跑运动;肢体残疾的学生进行智力运动是最好的;智力残疾的学生进行肢体上的简单运动。体弱学生的具体运动:心脏病和糖尿病的学生可以进行太极拳和体育舞蹈课的运动,这些运动比较柔和,适应这些学生。以上的运动设计都不是绝对的,在实际运动中一定要因人而异,尊重残障体弱学生的意愿,使他们在运动中获得快乐与健康。

4.5 确立残障体弱大学生体育评价的指标体系

教育心理学分析认为:相比正常大学生,残障体弱大学生在心理上表现出更脆弱的心理耐受能力,因此,假如在残障体弱学生已经知道降低体育教学内容难度和评价标准时仍然只得到较低成绩,就会令他们丧失自信,自卑心理更加严重,从而更加逃避体育锻炼活动。所以残障体弱学生的体育教学应注重维护他们的体育参与热情、成绩进步幅度和课堂表现,淡化对技能的评分,将心理适应能力、理论、运动技术等多方面的内容融入评价体系之中,让学习效果、运动参与、体质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标准作为评价体系内容,细化到学习目标、学习兴趣、学习内容的完成情况;运动参与态度、运动参与时间、运动参与频率、课堂表现;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健身知识;技能掌握、技能知识理解、成绩进步幅度、技能的运用程度;意志品质、合作精神、自信心;环境适应能力、人际适应能力;这样会很大程度上促进残障体弱大学生的体育参与。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普通高校残障体弱学生的体育教学现状。大多数残障体弱学生并没有因为自身的身体缺陷而对体育课产生抵触,他们在课堂上表现积极,踊跃参与各项体育运动,表现良好。其所具备的良好的体育健身意识,源于对体育锻炼有较好的认知程度;但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由于对科学健身保健方法不甚了解,导致对科学体育健身方法认知度较差。

(2)由于各种因素限制,对残障体弱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系统的、具体行之有效的体系。这就造成体育教师上课有很大的随意性。对残障体弱学生体育教学应因人而异,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运动处方,逐步研究和开发适合不同残障体弱学生身体康复训练的运动项目。体育教师应与医护人员和体育康复师相互协作,制定残障体弱学生的训练计划,共同促进学生的身体康复。

5.2 建议

(1)多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残障体弱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正确指导学生体育锻炼,满足其科学健身的需求,对残障体弱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科学监控;改革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的符合残障体弱学生的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残障体弱学生的健身意识,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培养残障体弱学生运动参与的意识,将体育意识培养融入到课堂和其他各种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体育活动宣传,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如组织体育比赛,促进与普通学生体育全方位融合。

(3)参透深层次的人文关怀,重视残障体弱大学生体育运动发展、建设或在场馆内建设具有残障体弱大学生服务功能的设备,对残障体弱大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精心设计,制定残疾学生体育活动保障政策。

[1]崔冬霞,王玲玲,石庆福.北京残奥会对我国高校残疾学生体育的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09(2):46-48.

[2]唐征宇,马妍.加强残疾学生体育教学与锻炼研究提高残疾学生身心健康水平[J].体育科研,2001(1):27-29.

[3]潘峰.山东省医学院校残疾大学生体育需求现状与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论坛,2013(3):48-49.

[4]雷慧,谭新莉,李伟峰,等.残疾、体弱大学生体育保健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体育学刊,2010(6):51-54.

[5]罗智波,熊茂湘,谭新莉.高校残疾体弱学生参与体育保健课状况的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07(11):9-13.

[6]余志武,张义忠.普通高校残疾学生体育教育研究[J].金田,2013(1):236,240.

G807.4

A

2095-2813(2014)11(a)-0148-03

郑国庆(1977,10—),黑龙江大庆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院校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残疾普通高校保健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