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毒性中药与中药药性的关系

2014-08-07 12:54尚秋羽刘增产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性药物药性药典

尚秋羽 刘增产

肝毒性中药与中药药性的关系

尚秋羽 刘增产

目的 探讨肝毒性中药及其药性的关系。方法 查阅《中华本草》《中华药海》《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医药期刊全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选择其中144味中药肝毒性报告较为完整的药物,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典》中药和肝毒性中药的四气归属顺序相同,分布趋势大致相同。《药典》中523味中药归经顺序基本类似,其最大差异在于大肠经的排序顺序不对,但总体分布趋势大致相同。结论 在四气五味归经方面,一般中药与肝毒性中药无明显的区别分布,说明中药药性与中药肝毒性不存在相关性。

中药;归经;肝毒性;五味;四气

中药药性是中药治病的基础,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等[1],为了对肝毒性与中药药性有无相关性进行判断,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统计分析了肝毒性中药与中药药性的四气、五味、归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参考中国知网2006年~2012年《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2006年~2013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种数据库相关资料,选取其中144味中药肝毒性报告较为完整的药物为研究对象。查阅《中华本草》[2]《中华药海》[3]《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4]等相关书籍对所有药物相应的四气、五味、归经方面的药性理论进行统计。

1.2 肝毒性的判定 凡文献报告中记载的有关肝功能异常、肝死亡、肝昏迷、肝增大、肝缩小、肝硬变、肝癌、肝脏肉瘤、肝浊肿、肝脏颜色改变、肝指数改变、肝出血性损害、肝瘀血、肝充血、肝门纤维化、肝窦狭窄,以及胆红素增加、转氨酶升高、肝功能异常、肝细胞坏死、脂肪浸润、炎性浸润、变性、肿胀、萎缩等的中药,均可将其判定为肝毒性中药。

1.3 所选中药 蟾酥、鳖肉、朱砂、肉豆蔻、四季青、马兜铃、八角枫根、鸦胆子、石蚕、八角茴香、金果榄、苦参、艾叶、款冬花、补骨脂、丹参、牛舌草、麻黄、五倍子、大尾摇、大黄、丁香、苦玄参、柴胡、桐油、苦楝子、青木香、红升丹、关木通、向日葵子、石决明、土大黄、土荆芥、三七、藤黄、薄荷、密陀僧、淫羊藿、独活、胖大海、密花美登木、菊三七、苦楝皮、金钱草、麦饭石、白附子、川楝子、千里光、山道年蒿、山豆根、槲寄生、紫菀、雄黄、蛇莓、穿山甲、金不换、苍术、芫花、伊贝母、血当归、白花丹、石蒜、木通、马钱子、独一味、莽草、紫草、雌黄、啤酒花、常山、禹余粮、诃子、何首乌、代赭石、北豆根、牛耳大黄、天花粉、槟榔、望江南草、姜黄、通心草、炉甘石、甘遂、酸模、蜂斗菜、棉花子、莲蓬草、泽泻、苍耳子、羊耳蒜、接骨草、地榆、石榴皮、蓖麻子、望江南子、铁棒锤、轻粉、胡椒、细辛、佩兰、虎杖、半夏、白屈菜、白果、蜈蚣、斑 蝥、南板蓝叶、雷公藤、硫黄、萱草根、葎草、香叶、砒石、狗舌草、羊蹄、农吉利、蒲黄、蒺藜、旱莲子、甜瓜蒂、昆明山海棠、番泻叶、黑种草子、茯苓、泽兰、钩藤、赤石脂、黑升麻、紫杉、桑叶、胆矾、砒霜、闹羊花、棉花根、臭草、南瓜子、栀子、贯众、青黛、淮通、黄药子、黄连、桑寄生、海人草。

2 结果

中药五味分为淡、涩、咸、苦、辛、甘、酸,四气分为平、热、寒、温、凉,归经部分以十二经为基础,一药多气味和多归经者,每气味和归经各统计1次,然后再对肝毒性与各项目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归经与不同气味间肝毒性的发生率进行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四气 144味肝毒性中药四气分布中,热性、凉性药物比例均明显低于平性、温性、寒性药物;而《药典》中药四气中,热性、凉性药物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平性、温性、寒性药物。由此可见,《药典》中药和肝毒性中药的四气归属顺序大相同,虽有一定差异,但分布趋势大致相同。

3.2 五味 144味肝毒性中药五味分布中,淡、咸、涩、酸味药物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甘、辛、苦味药物;而《药典》中药五味中,淡、咸、涩、酸味药物所占比例也明显低于甘、辛、苦味药物。说明《药典》中药和肝毒性中药的五味归属顺序也相同,且分布趋势基本相同。

表1 肝毒性中药与中药四气四气、五味及归经的分布情况[n(%)]

3.3 归经 144味肝毒性中药的归经分布中,三焦经、心包经、胆经、小肠经、脾经、大肠经、膀胱经、心经、肾经、胃经药物比例均明显低于肺经和肝经药物比例;而《药典》中药归经顺序基本与肝毒性中药分布类似,其最大的差异在于大肠经的排序顺序有变动,大肠经在肝毒性中药中排序第7位,而在《药典》中药归经中排序第4位,但总体上《药典》中药归经顺序与肝毒性中药分布趋势大致相同。综上所述,一般中药与肝毒性中药在四气五味归经方面分布无明显差异,说明中药药性与中药肝毒性不存在着相关性。

[1] 林小琪,靳洪涛.肝毒性中药与中药药性的关系[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1):109-1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65-269.

[3] 冉先德.中华药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633-63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会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R285.1

A

1673-5846(2014)08-0118-02

河南省鹿邑县真源医院,河南周口 477200

猜你喜欢
性药物药性药典
人源性药物代谢及其介导的药源性毒性研究——上海中医药大学系统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中心发展历程简介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2015版《中国药典》连翘项下连翘苷、连翘酯苷A测定方法的改进
“腰突”可以治愈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手性药物液相色谱分析的概念、技术与发展
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 未来目标达到300种
2015年版《中国兽药典》编制完成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试论制剂因素对中药药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