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管理:企业竞争新武器

2014-08-07 12:36黄国清
质量探索 2014年10期
关键词:声誉危机竞争

● 黄国清

声誉管理:企业竞争新武器

● 黄国清

人们常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现代企业别无选择地生存在一种风险极高的商业环境里。

美国学者戴维斯·杨在《创建和维护企业良好声誉》一书中指出,企业竞争在经历了阶段竞争、质量竞争和服务竞争之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声誉竞争。任何一个团体组织要取得恒久的成功,良好的声誉是至关重要的。由此,声誉管理应运而生,并被誉为“一个价值不菲的产业”。

声誉管理,顾名思义是对企业声誉的创建和维护,旨在建立、维持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关系的一种方法。

制度安排上要突出声誉管理的重要性。首先,要在企业决策层设立声誉总监或声誉经理之类的高级职位,并以其为核心形成一个声誉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应由企业内部职位、资历较高的经理层人员组成,这些人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冷静缜密的思维,站在企业全局利益和社会利益的高度,确定声誉管理决策目标和方案,并密切注意各方面公众的意见。其次,由上至下对员工参与创建企业声誉进行动员和鼓励。因为无论多正确的决策都必须由员工执行,而且员工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们谈论自己与公司的关系时,如果他们对企业不信任不满意,将会严重损害企业声誉。

企业必须进行声誉投资。所谓声誉投资是指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投资。因为现在的顾客除了关心商品价格、质量及服务以外,也非常在乎企业在对待员工、社会大环境等方面的态度。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去理解:其一,形成“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外部经济,即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的同时,既赚取了利润又为整个社会做出了奉献。与之相对的,如果为追求利润而污染环境、滥取有限资源,则显然是一种典型的短视行为。其二,表里如一地为社会公益事业作贡献,例如资助公益活动、向慈善机构捐款等,从侧面营造声誉以增大企业的无形资本。

密切企业与外界尤其是和有利害关系的群体交往。这些群体涉及客户、投资商、供应商、政府机构、新闻媒体、竞争对手、权威人士等。企业要随时与之保持密切联系,倾听其意见特别是反面意见,同时坦诚表明自己的观点、传达企业的信息、加强宣传和沟通。总之,要珍惜一切获得这些群体理解和支持的机会。

现代社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可变因素。声誉是企业资产中的“易碎品”,常常在现实危机面前不堪一击。为此,企业必须充分重视可能导致声誉危机的预警信号,以期防患于未然。一般而言,以下一些信号应当引起企业声誉管理小组的高度重视,如员工不关心企业活动,高层经理频繁调离,供货商反应消极,客户减少,股价下跌,与政府及媒体的沟通欠佳等。

面对危机的爆发,危机公关中心的快速成立是保证事态得以迅速控制的关键。这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声誉管理小组成员及相关机构人员必须立即行动起来,查明危机的起源、性质、范围和动向,果断决策,迅速出击,尽快中断危机,防止事态蔓延。与此同时,还应注意,一定要对员工如实告知真相,保持士气,这不仅可以减轻企业震荡,还能够发挥其宣传作用,减少相当一部分的外部压力。

危机出现后,企业应本着社会利益为最高的原则,主动诚实地向公众讲明情况,否则只会欲盖弥彰,使公众和媒体对企业产生不信任感,不利于控制局面,还可能加大处理难度,使企业声誉受到进一步的损失。

在危机处理暂告一段落后,也是企业反省思考的时候了。对内处罚相关责任人,进行全员教育;对外积极吸取意见,调适企业,形成更加科学健康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管理信息系统等,以保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声誉危机竞争
短期与长期声誉风险的不同应对
Top 5 World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审计师声誉与企业融资约束
感谢竞争
“危机”中的自信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