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安徽省城镇化质量研究

2014-08-07 02:37张慧邵磊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8期
关键词:安徽省城镇化质量

张慧,邵磊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安徽省城镇化质量研究

张慧,邵磊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安徽省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科学合理地研究其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城镇化质量不仅要关注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更要测度社会事业、城乡统筹、生态环境等方面“包容性”发展的综合效应.因此,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镇发展、居民生活、城乡统筹、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评价法,对安徽省各地市城镇化质量进行时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时间维度上,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空间维度上,各市城镇化质量存在区域差异;发展理念上,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化.

新型城镇化;城镇化质量;组合评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发展成果丰硕.从安徽省来看,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46.5%,然而,全省城镇化发展又面临区域差异明显、经济与环境发展不协调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是各界对城镇化本质的认识片面,重“量”不重“质”.城镇化质量已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学者的研究视角不一,观点各异.从研究内容看,第一类是深入剖析城镇化质量内涵,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研究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4];第二类是基于单个省份、省域、圈际的城镇化质量测度及差异分析[5]-[7];第三类则是对城镇化质量与城市化规模和速度、环境、土地等的协调性研究[8]-[10].从研究方法看,城镇化质量测度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主观赋权法或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客观赋权法,协调性研究中涉及向量自回归模型、耦合度模型、象限图分类识别方法等.从研究范围看,主要涉及江苏、河南、湖北、山东、西安以及湖北长江经济带、武汉都市圈等.以上国内相关研究对于安徽省乃至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但研究案例极少涉及到安徽省各市,使得指导借鉴作用受到很大制约,且相关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没有做到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相结合,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在我国走向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大背景下,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结合的组合评价法对安徽省各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地区间城镇化质量差异进行深入分析具有重大意义.

1 城镇化质量测评体系

1.1 指标体系构建

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城镇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六个方面构建24个指标对安徽省城镇化质量进行测评.经济发展包含二级指标有人均GDP、二产、三产占GDP比重、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内收入;社会发展包含二级指标有社保和就业支出、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万人拥有医生数、十万人拥有受高等教育人口数;城镇发展包含二级指标有人均城市道路面积、非农就业人口比重、建成区面积占行政区面积比重;居民生活质量包含二级指标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城镇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城乡统筹包含二级指标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比、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城乡恩格尔系数比;可持续发展包含二级指标有城市人口密度、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单位工业产值耗电量.

1.2 安徽省城镇化质量测评结果

为排除安徽省巢湖市行政区划调整造成的不一致性,本文剔除巢湖市进行研究.数据均按正逆指标标准化处理公式x'ij=xij/xmax、x'ij=xmin/xij进行处理,利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相结合的组合评价法得到2008-2012年安徽省各市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及排名.

表1 安徽省城镇化质量组合评价综合得分及排名

2 结果分析

2.1 综合得分结果分析

2.1.1 时间上动态变化.

2008 年,安徽省城镇化质量综合得分均值为0.7771,2009年总体得分下降8个百分点.2009至2012年,安徽省城镇化质量总体趋于上升状态,但各市综合得分并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此外,16个地市中,合肥、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五年综合得分高于省平均水平,淮北、淮南、黄山综合得分基本与省平均水平持平,其他八市则低于省平均水平,因而,将16市分为较高、中等、较低三种城镇化质量类型(见表1).

2.1.2 空间上分布差异及动态变化.

从城镇化质量较高城市看,省会合肥集政策、区位、产业、科教等优势于一身,五年综合得分均位于首位,是安徽省城镇化质量较高地区的“领头羊”;芜湖、马鞍山、铜陵三市受合肥辐射力度强,享受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覆盖;蚌埠享受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沿淮城市带等战略覆盖,积极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五市注重提升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改善环境质量,顺利成为城镇化质量较高一类.从城镇化质量中等城市看,淮南、淮北依托丰富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经济,但多年的煤炭开发使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两淮”的城镇化质量受到资源瓶颈以及环保要求的制约.黄山市深入贯彻市“十二五”规划坚持生态环境优先、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工业发展必然受到一定限制,三市只能跻身城镇化质量中等行列.亳州、六安、池州等其他八市由于区位因素、经济转型、环境质量等各方面因素,城镇化质量水平不高且发展较为缓慢,在时间层面上始终处于安徽省较低水平.其中,亳州、池州、滁州、安庆、宣城、阜阳六市虽处于较低城镇化质量行列,但名次有逐年提升趋势.对比2008与2012年,亳州、宣城、滁州依次上升5、4、3个名次,六安、宿州排名却回落(见表1).

2.2 分项得分结果分析

从分项得分看,五年各市经济发展、城镇发展、可持续发展得分总体呈上升趋势,居民生活、城乡统筹得分变动不大,而社会发展得分总体却呈现小幅下降态势.各分项得分总体趋势也为安徽省提高城镇化质量指明了方向,各市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需促进社会事业、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同时坚持科学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方面,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四市居优势地位,宿州、阜阳得分最低.2010年以来,淮南、黄山经济发展得分均出现较大幅度上升,截至2012年,淮南得分超过芜湖位列第四,黄山得分也仅与芜湖相差0.0026.社会发展方面,合肥、芜湖虽居前两位,但得分优势不明显,且合肥得分下降幅度0.3385居所有城市最高.城镇发展方面,合肥得分最高且与其他城市差距明显,五年得分与排名第二位的马鞍山分别相差0.0475、0.0680、0.0576、0.1457、0.1304.从居民生活、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得分看,各市得分差距不大,但分项得分排名与综合得分排名并不对应.这就要求各市尤其是城镇化质量较高地区要有全局理念,让城市更多地辐射带动农村来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处于城镇化质量中等水平的淮北居民生活质量得分五年排名均靠末位,而可持续发展得分却排在前列.城镇化质量较低的亳州市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成绩显著,阜阳市可持续发展成绩也有目共睹,这说明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城市仍有不足之处,城镇化质量较低城市也能依靠分项得分的“比较优势”提高综合质量.

3 结论与启示

3.1 安徽省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市及各分项指标的贡献却大不相同

安徽省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皖江示范区、合肥经济圈等战略契机发展产业,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大社会事业的投资规模,保证社会事业的稳步前进;坚持“城市+农村”区域协调的城镇化发展模式,以中心城镇带动周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3.2 安徽省城镇化质量存在明显区域差异

要求各市科学布局城镇体系,实施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一般城市发展的城镇化战略,即以合肥经济圈带动皖中、皖西,形成以合肥为中心城市的皖中区,以皖江城市带带动沿江、辐射皖南,形成以芜湖为中心城市的皖南区,以皖北城市群带动皖北,呼应中原经济区,形成以蚌埠为中心城市的皖北区.

3.3 安徽省城镇化发展理念由“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

各地区必须着眼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发展理念,按照新型城镇化关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实现由偏重经济发展、人口城镇化向兼顾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转变,减少城镇化进程中的社会成本和环境代价,实现城镇化的“包容性”发展.

〔1〕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01(7):27-31.

〔2〕郭叶波.城镇化质量的本质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学习与实践,2013(3):15-22.

〔3〕陈鸿彬.提高农村城镇化质量的若干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2):39-40.

〔4〕袁晓玲,等.对城市化质量的综合评价分析:以陕西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2):38-41.

〔5〕朱洪祥.山东省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5):41-48.

〔6〕张春梅,等.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规模的协调性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科学,2013(1):16-21.

〔7〕韩增林,等.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J].地理研究,2009(6):72-79.

〔8〕张妍,黄志龙.中国城市化水平和速度的再考察[J].城市发展研究,2010,17(11):1-6.

〔9〕吴玉明,等.广西城市化与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测度与互动分析[J].地理科学,2011,31(12):1474-1479.

〔10〕郑华伟,等.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3,22(8):1019-1024.

F061.5

A

1673-260X(2014)09-0064-0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期我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机制与调控研究——统筹城乡发展的视角”(12BJL043);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中部六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研究”(ACYC2013045)

猜你喜欢
安徽省城镇化质量
成长相册
“质量”知识巩固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家乡的城镇化
质量投诉超六成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