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文言文教学津梁

2014-08-07 12:56何以传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词语

何以传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89-01文言文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文言文教学,探讨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位教师的重要任务。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教师难题,大多数学生痛苦,认为文言文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又不广泛,因此一些同学错误地认为学文言文无用,反正考试不会再写文言文,知道一点词句就可以了,故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文言文的学习。从教师这个角度讲,虽然近年来有很多教师一直在探索文言文的教学,但是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由教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模式固然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容易为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可是按照这样的方式上课结果是,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疲劳,课堂上死气沉沉,收效甚微。

文言文究竟怎样上才能使课堂出现生动活泼的局面,让学生真正地会学乐学,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做了一些尝试:

1.指导朗读,激发兴趣

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每堂课都能听到读书声, "读"并不仅是为了活跃课堂的气氛,更重要的是"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必由之路。通过诵读,学生能聆听古人的亲切教导,与古人做精神上的交流,甚至在摇头晃脑中感受文章的意蕴,体会作者的性情。没有诵读,文章情感无从体会,诵读是学生重要的阅读实践,教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情感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诵读中品味出来的。读有所悟,诵有所感,古今文章,概莫能外。

读的形式有很多种,可以范读,目的在于影响学生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释并参照工具书初读课文;等到师生一起疏通完字句后(这种疏通不是老师串讲,而是学生初读基础上的"解惑"),再让他们反复朗读,直到读得准确流畅,有表情。故事性强而又有人物对话的,便让学生分角色读,如《烛之武退秦师》、《廉颇蔺相如列传》等。在朗读中,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能更好地朗读课外作品,从而形成能力。

2.从"写"入手,挖掘潜能

在文言文教学中许多老师忽视了"写",忽视了"写"的乐趣。"写"作为一种表达,首先是个体生命意识的自然宣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乐意"写"的,平时只是因为给定学生"写"的约束太多才遏制了学生的这种天性。古人就经常通过改写文体、诗体来享受"玩味"的乐趣。现代有人把杜牧的七绝《清明》改成一个时间、地点、场景、人物、情态、台词俱全的小剧本,成了"世界上最短的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文言文改写练习,其实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如教《鸿门宴》一文时,让学生改写成课本剧。课前印发了剧本的有关知识,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剧本的特点,如矛盾冲突的集中与激发,演出的动作性,对话的严格性等,学会构思戏剧。采取推荐与自荐相结合的方式,选出五位导演,导演聘编剧、演员等。演出时,学生们都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他们通过自身的体会构思创造了剧中的人物,大家既重新回顾了历史的一幕,又赏析了精彩的表演。通过这次尝试,学生不但进行了听、说、读、写的综合练习,而且发挥了表演的潜能;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3.引导品味,掌握方法

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鉴赏和审美。目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有三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过于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文字美的赏读;过于注重条分缕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过于注重固定化的授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感动。要使文言文的学习充满审美愉悦,就必须充分发掘文言文教学中的美的因素。让学生通过阅读去了解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去走进作品,去同喜同悲、共乐共怒,在对人物的生平事迹、写作背景、写作缘起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更深入地感动于情感之美,产生共鸣。

4.注重积累,学会归纳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对学生来说,学习文言课文,作为"例子"的应是这篇课文的词语、句法、文化知识等。只有一课课学下来,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和古文化知识,掌握常用文言句式及词类活用的特点等,才能为"举一反三"打下基础。积累知识是能力提高的基础,有计划的积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水平。当然,对这些知识的积累也不能光靠死记硬背,必须在阅读体味中积累。而积累的重点应放到词语(实词、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特别是实词)和古文化知识上。因为"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又因为文言文是反映古代社会现实的,要想读懂文言文,对涉及到古代社会生活的典章制度、礼仪习俗等方面的文化情况必须了解。而"古今语法的变化不如词汇的变化那么大。"(吕叔湘《语言的演变》)。

如何进行积累教学呢?办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我的做法是,每人都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整理积累文言词语,并把它称做"文言词语仓库",谁的"仓库"里装的东西最多,谁就最富裕。还告诉他们如何使自己"仓库"里的东西保存有序,便于查找(规定都按音序排列)。学第一篇文言文时我先做整理积累的示范,从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等方面归纳整理,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让学生学着做,以后便完全放权给学生。此外,对每课词语的整理积累又不能局限于该篇,要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并随着新课的学习去丰富,即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整理过程中,每种意义用法都必须附有准确的例句。为了使积累教学落实到实处,我定期检查学生的笔记本,指出不足,肯定成绩,鼓励他们继续积累。学习文言文积累的工作应该在课内完成,但光凭课内积累还不够,还得学会"搬家"--将课本上积累的一些知识搬到课外的阅读材料上也照样能理解。真正将知识转换为能力,为我所用,才是积累文言知识的目的。

以上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摸索出的一些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行之有效,教学工作就能收到实效。

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找词语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