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幼儿的秩序感

2014-08-07 06:42张艳
读与写·下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小书秩序物品

张艳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67-0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的孩子做事有板有眼,有始有终,把自己照料的妥妥当当;而有的孩子却丢三拉四,虎头蛇尾,总要老师、父母跟在后面操心。这便是最常见的"秩序感强"和"秩序感弱"的表现。秩序感发展良好的孩子长大后能轻松的规划自己的生活,过的充实、快乐、有效率;反之则会荒废光阴,影响生活质量。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0-4岁是秩序感发展的关键期。由此可见,"秩序感"也是自小开始,从生活中的点点滴进行培养的。

1.培养孩子秩序感从最细微处着手

俗语说:"细节决定成败",秩序感的培养落到细微处,实际上就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如托班的孩子,在他们还不太会照顾自己的时候,就可以开始进行秩序感的培养了。午睡时,你帮他脱下衣服,告诉他:脱好的衣服放在脚边,鞋子并拢摆在床脚。他便知道,鞋子和衣服不能乱放,而是有固定位置的。小班了,还要让他们知道,午睡和起床时先脱(穿)什么,再脱(穿)什么最方便。如:先坐在床上脱鞋,再脱裤子,这也是一种"序"。至中大班,可继续增添要求。如:走入寝室(或走出寝室)第一件事该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一段时间的梳理以后,幼儿就会形成关于"入睡"(起床)的这种"序"。其实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每件事情当中无不渗透着"秩序"的因素。比如:饭前洗手的几个步骤(拧开龙头、冲、擦肥皂、冲净、擦手)是一个"序";户外活动后进入教室做什么(入厕、洗手、喝水)是一个"序";离园时该怎样整理(收玩具、摆椅子、道别)也是个"序"。 如果引导孩子把生活中这些细小的"秩序"管理好,那么班级的纪律也变好了,我们平时所说的"抓常规",不就是在谈幼儿秩序感的建立吗?

2.培养秩序感要赋予孩子知情权

每个幼儿园都有作息时间表,为孩子制定了有规律的生活时间,这对培养孩子的秩序感是大有益处的。但在某些时候,这些规律常常会被打乱。遇到这种情况时,可提前几天告诉幼儿原因、以及新的计划;就算是突发性的改变,也要告知孩子临时的方案。朝令夕改,遇事三变,会令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只有让孩子做到心中有数、给他们心理准备期,情绪才不易受到影响。

3.培养秩序感要给孩子创设整齐有序的物理环境

打造空间的秩序。教室内一切物品的摆放都是有固定的位置的。"数学区""美工区""音乐区"每个区域相对隔开,而区域内的物品也都在自己的"家"里。另外,教室内的墙饰或悬垂吊饰,也需要按规律和顺序布局。此外,每个区域可供几人玩,该区域内物品数量大致有多少,这些平常列为游戏规则的规定也是"空间秩序"的一部分。物品的摆放一旦定下之后,就不要轻易变动,给孩子固定的印象。如果有改变,要及时告诉幼儿。小班时,可让孩子们了解东西摆放的位置,并能送归物品;中班时,让孩子帮老师一道整理;到了大班,还要整理清点。那些丢三落四的孩子尤其需要这方面的练习,让他负责管理一些东西,这种责任感会督促他思考,有助于促进孩子秩序感的发展。

4.培养秩序感要求教育者预先心中有数

这是培养孩子秩序感的前提。无论是家长或老师,在交代幼儿做事时,都要作到心中有数。如:让孩子把图书收拾一下,不仅仅是交代"你去把图书理齐"就行的。首先要细化:"小书归小书,大书归大书";其次要给孩子一个操作步骤,如:"先把图书都拿出来,然后小书和小书归在一起,大书和大书归在一起,最后将书抓起镦一下。虽然这些细化的要求使幼儿园的工作显得很琐碎,但在孩子建立秩序感的初期却是十分必要的。

5.培养秩序感要让 "秩序"从孩子中来

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生长、发展规律,每个个体也都有自己内在的秩序感。过多的要求和干涉都会影响孩子自身秩序感的生成。因此,培养孩子秩序感时不能只是成人教幼儿做,而是通过和孩子的谈心、讨论,循循善诱,引导他们建立自己认可的秩序。如:孩子刚从户外活动回来时,往往兴奋不已,说说闹闹,不知该做什么事情。通过和孩子讨论:进入教室应该做哪些事情?哪件先做?哪件后做?为什么?孩子经过思考后,知道了按一定的次序做事情,既节约时间又方便,而节约下来的时间可以做"好玩"的事情。由于这个"秩序"是幼儿自己认可的规则,在执行这个要求时,孩子就比较顺从,因为那是从他们自己来的。

6.培养孩子秩序感要求教育者有恒久的耐心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句话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但从一个行为到一种习惯,这中间是个漫长的过程。有的研究说:一个习惯的养成至少需要21天。但在实际观察中"21天"后的反复还很大。如果不经常提醒,幼儿很容易回到以前的"老习惯"上去。

教育者要不断的提醒、督促;不时的表扬、鼓励;必要时还需要批评、制止。再用持久而有韧性的行动修正幼儿的毛糙和冲动,重复、一次次重复、艺术的重复,一点点的打磨出有秩序感的孩子。

其实,"秩序感"从其他角度来讲,既是是一种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也是一种处理事情的思路,又是一种规则意识的养成,还是一种人和事物关系的建立。人格是个整体,各种品质间相互交叉、互相制约又共同成长。培养幼儿一种品质时,实际上已经和其他方面通融起来。抓好一点,不断的细化深入,由点及面,一个健康、有秩序的孩子就成长出来了。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作为孩子的家长及启蒙老师,应去点燃孩子心中的希望,家园共育,以客观、公正、全面、富有激励性的鼓励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共同促使孩子到达理想的发展彼岸。参考文献

[1] 李生兰.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小书秩序物品
称物品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秩序与自由
“小书怪”来了!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花乱开》
孤独与秩序
蝴蝶
蝴蝶
找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