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市多次无偿献血者保留情况及原因的调查

2014-08-08 19:56吴敬林罗保红周素周仲民
右江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无偿献血调查

吴敬林+罗保红+周素+周仲民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课题项目(项目编号:Z2014070)

作者简介:吴敬林,男,副主任药师,从事血液安全管理工作。Email:13607808588@163.com.

吴敬林1,罗保红1,周素2,周仲民1

1.广西血液中心,柳州 545005;2.广西桂林市中心血站,桂林 541001)

【摘要】目的对广西柳州市多次无偿献血者保留情况及保留主要原因进行调查,为稳固多次献血者队伍的招募提供依据。

方法以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利己原因和利他原因,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①保留情况,总体保留率为18.69%,男女性别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低于女性;年龄间、文化程度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保留原因,利他原因占59.23%,利己原因占16.53%,复合原因占24.23%,主要为“积德行善奉献社会”占45.77%、“响应献血呼吁”占13.46%、“献血后身体有爽朗感受”占8.85%。③主要保留原因对保留的影响,“积德行善奉献社会”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响应献血呼吁”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后身体有爽朗感受”对性别、文化程度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柳州市多次献血者保留率偏低,大部分多次献血者信奉行善奉献的利他精神而保留,女性、≤35岁、大专以上多次献血者对紧急献血呼吁响应较好,女性、初中及以下文化多次献血者更能体验到献血有利于健康的快乐。

【关键词】无偿献血;多次献血者;献血者保留;调查

中图分类号:R19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383(2014)03027503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3.004



Investigation of condition and reason about persistence of repeated unpaid blood donors in Liuzhou

WU Jinglin1,LUO Baohong1,ZHOU Su2,ZHOU Zhongmin1

(1.Guangxi Blood Center,Liuzhou 545005;2.Guilin Center Blood Station,Guilin 541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ndition and reason for persistence of repeated blood donors,so as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recruiting repeated blood donors.

Methods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in anonymous way by questionnaire which covered the reasons of selfregard and altruism.Investigation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sed.

Results ① The status quo of persistence:The overall retention rate was 18.69%, and difference between gender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The retention rate of males was less than that of females,but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age and education was found(P>0.05). ②Reasons: self regard accounted for 16.53%,altruism 59.23%,composite reason 24.23%,mainly “contributing to society” 45.77%,“ response to the call for blood donor”13.46% and “ joyful feeling after blood donation” 8.85%.③Influence of main reasons on their persistence:the effect of “contributing to society” on gender,age and education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but the effect of “response to the call for blood donor” on genders,age and education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Besides,the reason of “joyful feeling after blood donation”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gender and education(P<0.05),but it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effect on age(P>0.05).

ConclusionThe retention rate of repeated blood donors is low in Liuzhou City.The primary reason for the persistence of most repeated blood donors is “contributing to society”.Donors who are femalesor younger than 35 years old,or get college degree are responsive actively to the call for emergent blood donation.But donors who are females or unde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can more joyfully enjoy the happiness that blood donation is benefit to ones health.



【Key words】unpaid blood donors;repeated blood donor;persistence of blood donation;investigation

“献血法”实施十多年来,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越来越高,部分成了多次献血者。多次献血者是国际公认低危献血者,也是应急献血队伍的主要力量,受到血站高度重视。 为了更好地保留多次献血者,我们对柳州市多次献血者保留情况及原因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广西血液中心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期间登记的无偿献血者档案中联系资料齐全的献全血为4~5次的献血者。

1.2调查内容和方式

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表调查,调查内容:(1)献血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最近一次献血间隔时间。(2)继续献血原因:①本人信奉积德行善,奉献社会精神;②响应血液紧张,呼吁献血;③为自己或家人积累以后应急用血所需;④献血后身体有爽朗健康的感受;⑤以献血回报社会曾对自己或家人的帮助。 其中,①②为利他原因,③④⑤为利己原因。调查表通过邮寄发出和收回,部分信息填写不全者通过电话问询补充完善。

1.3统计学方法

回答所有问题为有效卷,回答“最近一次献血时间间隔”为“1年以内”的定为献血者保留,调查结果整理后,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 用χ2检验进行差异分析[1],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多次献血者保留问卷调查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表2222份,回收有效问卷1391份,回收率为62.60%,其中,男性656份(47.16%),女性735份(52.84%);≤35岁549份(39.47%),>35岁842份(60.5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225份(1618%),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454份(32.64%),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712份(51.17%)。最近一次献血间隔时间1年以内260份,多次献血者保留率为1869%。

2.2多次献血者保留分布情况

总体上,男性104人(40%),低于女性的156人(60%);35岁及以下113人(4346%),低于35岁以上的147人(5654%);初中及以下40人(1538%),低于高中及中专的74人(2846%),也低于大专及以上的146人(5615%)。

2.3多次献血者保留情况分析

从保留率看,男性为15.85%(104/656),低于女性的21.22%(156/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91,P=00103);35岁及以下的为20.58%(113/549),高于35岁以上的17.46%(147/8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46,P=0.1440);高中及中专为1630%(74/454),低于初中及以下的17.78%(40/225),也低于大专及以上的20.51%(146/71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2353和3.2038,P>005)。

2.4多次献血者保留原因分布情况

①本人信奉积德行善奉献社会精神占45.77%;②响应血液紧张呼吁献血占13.46%;③为自己或家人积累以后应急用血所需占4.62%;④献血后身体有爽朗健康的感受占8.85%;⑤以献血回报社会曾对自己或家人的帮助占3.08%;复合原因占24.23%。其中①②为利他原因占59.23%(154/260),③④⑤为利己原因占16.54%(43/260),主要保留原因为①②④。主要保留原因对多次献血者保留影响调查分析结果见表1。

表1主要保留原因对多次献血者保留影响调查分析结果(%)

原因性别男女

年龄≤35岁﹥35岁

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

原因①保留率7.93(52/656)9.12(67/735)10.20(56/549)7.48(63/842)9.33(21/225)7.49(34/454)8.89(64/712)

原因②保留率0.76(5/656)4.08(30/735)3.83(21/549)1.66(14/842)0.89(2/225)1.76(8/454)3.51(25/712)

原因④保留率0.46(3/656)2.72(20/735)1.64(9/549)1.66(14/842)3.56(8/225)1.76(8/454)0.98(7/712)

注:原因①影响分析:性别比较,χ2=0.6262,P=0.4288;年龄比较,χ2=31386,P=0.0765;文化程度比较,χ2=1.0050,P=0.6050。原因②影响分析:性别比较,χ2=15.5711,P=0.0001;年龄比较,χ2=6.3353,P=0.0118;文化程度比较,χ2=6.3556,P=0.0417(其中:初中及以下与高中中专比较,χ2=0.7906,P=0.3739,初中及以下与大专及以上比较,χ2=4.2012,P=0.0404,高中中专与大专及以上比较χ2=30841,P=0.0791)。原因④影响分析:性别比较,χ2=10.9237,P=0.0009;年龄比较,χ2=0.0011,P=0.9734;文化程度比较,χ2=7.0063,P=0.0301(其中:初中及以下与高中中专比较,χ2=2.1030,P=0.1470,初中及以下与大专及以上比较,χ2=7.1822,P=0.0074,高中中专与大专及以上比较,χ2=1.3247,P=0.2498)。

3讨论

多次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血3次的献血者,被认为是低危献血者群体,是安全血液来源[2]。在发达国家固定献血者献血量占总血量的83.9%[3],而我国重复献血者比例为24.3%~38.8%,血量占总血量20.6%~45.5%[4~7]。文献报道,献血4~5次献血者占4次以上多次献血者81.5%[8],故本研究选择4~5次献血者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

从多次献血者保留情况看,柳州市保留率严重偏低,仅18.69%,保留者以大专以上文化、女性、>35岁者偏多,与文献[9]报道重复献血者流失55.48%为18~30岁相似。保留率男女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21.22%)高于男性(15.85%),保留率年龄段间、文化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从多次献血者保留原因看,利他原因占5923%,其中,“本人信奉积德行善,奉献社会精神”为主要原因占45.77%,这与文献[10,11]报道的超7成献血者认为“公民义务,无私奉献”是献血主要原因相似,“响应血液紧张,呼吁献血”占13.46%次之。利己原因只占16.53%,其中8.85%为“献血后身体有爽朗健康的感受”。 利他利己均有的复合原因占2423%。以上说明绝大部分多次献血者出于救助他人而献血。

从主要保留原因对多次献血者保留影响情况看,“本人信奉积德行善,奉献社会精神”对多次献血者各群体保留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信奉积德行善,奉献社会”这一社会公德理念普遍存在于各种特征的多次献血者,献血属于公益性和救死扶伤的高尚行为成为他们多次献血的动机;“响应血液紧张,呼吁献血”对保留影响均有统计学差异,保留率女性高于男性、35岁及以下高于35岁以上、文化程度越高保留率越高,说明女性、35岁及以下、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这几个群体的多次献血者对紧急献血呼吁有较积极响应;“献血后身体有爽朗健康的感受”对性别、文化程度的保留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对年龄保留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女性、初中及以下的多次献血者较能体验到献血有利于健康的感受。

综上所述,柳州市多次献血者保留严重偏低,保留原因主要为献血者有奉献社会的利他主义原因,也有相当部分为利他和利己复合原因,只有少数为利己原因。无偿献血作为救死扶伤的公益活动在大部分多次献血者中得到充分认可和理解,并成为他们继续献血的理由。而紧急献血的呼吁更能唤起女性和年轻人的救死扶伤助大爱精神和乐于应对危机的激情而献血。所以,要保留更多多次献血者,应更多于无偿献血正面宣传,如多宣传无偿献血先进人物、感人事例、紧急献血救人的动人情节等等,让整个社会都认识和认同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高尚的行为,是积德行善、呼唤良知的行为,让市民消除对无偿献血偏见,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另外,要建立血液库存警示向社会公开机制,让市民每天象了解天气预报一样方便地了解和关心血液库存警示信息,血液告急警示,可以唤起良知和激情,无偿献血者会及时调整献血计划,响应献血。这些针对的措施可以增加多次献血者保留,促进无偿献血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燕.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183.

[2] 陈璞,陶红兵.无偿献血次数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6):421422.

[3] 牛宗新,杨占凯,张曼,等.初次献血体验对未来献血行为影响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402.

[4] 祝宏,徐利虹,励晓涛,等.初次与重复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3):4143.

[5] 杨雪斌,谢萄.红河州3474名固定献血者情况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3):266267.

[6] 沈四清,曹晓莉,马静,等.西安地区二次以上自愿无偿献血人群分布浅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9B):19301931.

[7] 常樱,张海,李雅静,等.掌握特征性指标发展固定献血队伍[J].河北医药,2009,31(7):876878.

[8] 岑宪铭,叶丽霞.梧州市多次无偿献血者基本情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9):705706.

[9] 江雪娟.影响重复献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001901.

[10]鲍自谦,杨宝成,程良红,等.深圳市无偿献血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63465.

[11]曾四海,张晋昕,曾祥凤,等.广州市街头无偿献血者调查情况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2):4953.

(收稿日期:2014-03-24修回日期:2014-06-10)

(编辑:潘明志)

综上所述,柳州市多次献血者保留严重偏低,保留原因主要为献血者有奉献社会的利他主义原因,也有相当部分为利他和利己复合原因,只有少数为利己原因。无偿献血作为救死扶伤的公益活动在大部分多次献血者中得到充分认可和理解,并成为他们继续献血的理由。而紧急献血的呼吁更能唤起女性和年轻人的救死扶伤助大爱精神和乐于应对危机的激情而献血。所以,要保留更多多次献血者,应更多于无偿献血正面宣传,如多宣传无偿献血先进人物、感人事例、紧急献血救人的动人情节等等,让整个社会都认识和认同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高尚的行为,是积德行善、呼唤良知的行为,让市民消除对无偿献血偏见,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另外,要建立血液库存警示向社会公开机制,让市民每天象了解天气预报一样方便地了解和关心血液库存警示信息,血液告急警示,可以唤起良知和激情,无偿献血者会及时调整献血计划,响应献血。这些针对的措施可以增加多次献血者保留,促进无偿献血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燕.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183.

[2] 陈璞,陶红兵.无偿献血次数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6):421422.

[3] 牛宗新,杨占凯,张曼,等.初次献血体验对未来献血行为影响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402.

[4] 祝宏,徐利虹,励晓涛,等.初次与重复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3):4143.

[5] 杨雪斌,谢萄.红河州3474名固定献血者情况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3):266267.

[6] 沈四清,曹晓莉,马静,等.西安地区二次以上自愿无偿献血人群分布浅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9B):19301931.

[7] 常樱,张海,李雅静,等.掌握特征性指标发展固定献血队伍[J].河北医药,2009,31(7):876878.

[8] 岑宪铭,叶丽霞.梧州市多次无偿献血者基本情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9):705706.

[9] 江雪娟.影响重复献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001901.

[10]鲍自谦,杨宝成,程良红,等.深圳市无偿献血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63465.

[11]曾四海,张晋昕,曾祥凤,等.广州市街头无偿献血者调查情况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2):4953.

(收稿日期:2014-03-24修回日期:2014-06-10)

(编辑:潘明志)

综上所述,柳州市多次献血者保留严重偏低,保留原因主要为献血者有奉献社会的利他主义原因,也有相当部分为利他和利己复合原因,只有少数为利己原因。无偿献血作为救死扶伤的公益活动在大部分多次献血者中得到充分认可和理解,并成为他们继续献血的理由。而紧急献血的呼吁更能唤起女性和年轻人的救死扶伤助大爱精神和乐于应对危机的激情而献血。所以,要保留更多多次献血者,应更多于无偿献血正面宣传,如多宣传无偿献血先进人物、感人事例、紧急献血救人的动人情节等等,让整个社会都认识和认同无偿献血是救死扶伤高尚的行为,是积德行善、呼唤良知的行为,让市民消除对无偿献血偏见,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另外,要建立血液库存警示向社会公开机制,让市民每天象了解天气预报一样方便地了解和关心血液库存警示信息,血液告急警示,可以唤起良知和激情,无偿献血者会及时调整献血计划,响应献血。这些针对的措施可以增加多次献血者保留,促进无偿献血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燕.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183.

[2] 陈璞,陶红兵.无偿献血次数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6):421422.

[3] 牛宗新,杨占凯,张曼,等.初次献血体验对未来献血行为影响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5):402.

[4] 祝宏,徐利虹,励晓涛,等.初次与重复献血者HBsAg抗HCV抗HIV及抗TP检测情况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3):4143.

[5] 杨雪斌,谢萄.红河州3474名固定献血者情况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7,9(3):266267.

[6] 沈四清,曹晓莉,马静,等.西安地区二次以上自愿无偿献血人群分布浅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4,11(9B):19301931.

[7] 常樱,张海,李雅静,等.掌握特征性指标发展固定献血队伍[J].河北医药,2009,31(7):876878.

[8] 岑宪铭,叶丽霞.梧州市多次无偿献血者基本情况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08,21(9):705706.

[9] 江雪娟.影响重复献血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1):19001901.

[10]鲍自谦,杨宝成,程良红,等.深圳市无偿献血影响因素的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5):463465.

[11]曾四海,张晋昕,曾祥凤,等.广州市街头无偿献血者调查情况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2):4953.

(收稿日期:2014-03-24修回日期:2014-06-10)

(编辑:潘明志)

猜你喜欢
无偿献血调查
无偿献血晕针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乌兰察布市中心血站血液成本分析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营口市典型区土壤现状调查与污染土壤的修复
高职护理专业与血站联合教学的研究
不同检测模式对献血前ALT筛查效果分析
德阳市无偿献血人群分布特点献血心理状态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