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胡子鲶消化系统的组织学观察

2014-08-08 18:48申海玉韩超杨明建王更先杨利田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4年8期
关键词:组织学

申海玉+韩超+杨明建+王更先+杨利+田明霞+

摘要:通过制作石蜡切片,对革胡子鲶(Claris gariepinus)消化系统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革胡子鲶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咽腔、食道、胃、肠,消化腺主要由肝脏和胰脏构成。口咽腔较大,端位,颌骨上着生有颌齿,颌齿锐利短小。食道粗短,内壁具黏膜皱褶,肌层发达。胃呈“V”形,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各部分内壁均具有明显的皱褶;黏膜上皮均无杯状细胞,为大量黏液细胞;固有膜中存在大量胃腺,肌层发达。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前肠皱褶大,黏膜上皮仅有少量杯形细胞,胃腺丰富,肌肉层较胃不发达;中肠、后肠的杯形细胞较多,胃腺较少。肝脏中肝小叶不明显,肝细胞索明显。胰腺呈弥散分布,部分呈条状分布于胆囊壁外,部分零散分布于肠系膜之间,胰腺内大部分为散在的外分泌腺体,并有少量胰岛呈团状零星分布。

关键词:革胡子鲶(Claris gariepinus);消化系统;组织学

中图分类号:S965.1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4)08-1857-06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of Digestive System of Claris gariepinus

SHEN Hai-yu1,HAN Chao1,YANG Ming-jian1,WANG Geng-xian1,YANG Li2,TIAN Ming-Xia3

(1.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Handan College, Handan056005, Hebei, China; 2. Handan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Handan056005, Hebei, China; 3.College of Life Scienc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050000,China)

Abstract:The digestive system of Claris gariepinus was observ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the vivisection, wax section and microscope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igestive system of Claris gariepinus were composed of digestive tract including oral-pharyngeal cavity, esophagus, stomach and intestine. Digestive glands were consisted of liver and pancreas. The oral-pharyngeal cavity was relatively big in the front. The jaw teeth was sharp and small. The esophagus was thick and short. Muscular layer was strong and the longitudinal plicamucosa was deep. The stomach was V-shaped and divided to three parts including cardiac stomach, the body of the stomach and pyloric stomach. There were many mucous membrane pleats in the stomach wall. There were no goblet cells. Massive mucous cells were found in the mucosa. Massive gastric gland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lamina propria of the stomach. Muscular layers was strong. The intestin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cluding foregut, midgut and hindgut. The mucous membrane pleats was big. There were a little of goblet cells. Massive intestine glands were found in the mucosa. Muscular layer were less strong than that in the stomach. There were more goblet cells and less intestine glands in the mid-gut and hindgut. There were obvious hepatic cords in the liver. The hepatic lobules were not clear. The pancreas was distributed diffusively with exocrine glands and pancreatic islets.

Key words:Claris gariepinus; digestive system; histology

革胡子鲶(Claris gariepinus),俗称埃及塘虱鱼,属鲶形目胡子鲶科鲶属,是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流域的一种淡水鲶类。革胡子鲶营养价值高且味道鲜美,因而备受消费者喜爱,目前已经成为我国淡水池塘养殖的重要经济鱼类。对鱼类消化系统的研究可为其养殖、病理学、营养学和疾病防治等提供极为宝贵的理论基础,在生产实践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鱼类的消化系统开展了大量研究[1-3],有关我国本土种胡子鲶(Claris fuscus)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已有少量报道[4-6]。作为重要的一种养殖品种,国内对革胡子鲶的研究多集中于营养、繁殖、高产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对其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革胡子鲶消化系统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组织学研究,为革胡子鲶的营养学、高产饲养、疾病防治等提供理论支撑。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试验革胡子鲶购自邯郸市水产品市场,产自山东聊城郊区,选择体重1.2~1.4 kg的健康、成熟的个体,雌雄皆有。

1.2试验方法

在实验室先进行体长、体重测量后进行解剖,观察其消化系统各部分在鱼体内的相对位置及不同器官组织的外部形态特征,拍照记录。

解剖分离革胡子鲶消化系统,分别取口咽腔、胃贲门部、胃体部、胃幽门部、肠前段、肠中段、肠后段、肝脏、胰脏等组织,大小约0.5 cm×0.5 cm×0.2 cm,放入Bouin氏固定液中固定18~24 h,再经各级乙醇(70%、80%、95%、100%)系列脱水各1 h后,浸入1/2二甲苯+1/2无水乙醇45~60 min。然后用1/2二甲苯+1/2石蜡透蜡30~45 min,再用纯石蜡透蜡3次,每次1 h,温度为55~60 ℃,最后将材料包埋,切片,厚度为5~8 μm,随后贴片、烤片。

将制作好的切片先浸入二甲苯脱蜡10~15 min,再用1/2二甲苯+1/2无水乙醇脱蜡3~5 min,然后经各级乙醇(100%、95%、80%、70%、50%、30%)分别复水3~5 min。用苏木精染色10~15 min后自来水冲洗3~5 min,之后用酸水分化30~300 s,再用自来水冲洗15 min或更长,直至其变蓝。然后经50%、70%、80%、95%乙醇处理各3~5 min,再用伊红复染30~60 s,之后经95%乙醇30~60 s、无水乙醇处理2~3 min,再用1/2二甲苯+1/2无水乙醇3~5 min浸泡,纯二甲苯中连续浸泡两次,每次5~10 min。最后镜检,用中性树胶封片。

1.3显微观察

使用Olympus生物显微镜观察革胡子鲶口咽腔、胃贲门部、胃体部、胃幽门部、肠前段、肠中段、肠后段、肝脏和胰脏等组织显微结构特征,并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显微照相系统拍照保存。

2结果与分析

2.1消化系统解剖特征

革胡子鲶消化系统由消化腺和消化道组成,其大型消化腺主要有肝脏和胰脏。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棕黄色(图1),位于腹腔前端,外形特别,呈倒“V”形分布,左右近于对称,前端中间部分膨大,左右部分向后变细,末端又膨大似小锤,锤体部分藏于体壁两侧肌肉中,解剖时不易发现(图2)。胰脏淡黄色,为不规则形态,呈弥散分布,多分布于肠系膜、胆囊壁处。

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等构成。口与咽无明显界限,合称为口咽腔,口咽腔较大(图3),便于吞咽食物。口端位,口裂大而尖,颌骨上着生有颌齿,颌齿短小、锐利(图4)。口咽腔之后为食道,食道粗短,内壁具有黏膜皱褶。胃明显膨大,为“V”形囊状结构(图1),由贲门部、胃体部、幽门部三部分构成,胃内部有明显的皱褶,胃幽门后与肠有一明显的缢缩。革胡子鲶的整个肠道相对于草食性的鱼类来说较粗短,比肠长(肠长与体长比)为1.02,这与其肉食性相符,肠道盘曲折叠于腹腔内(图1),肠道内壁黏膜褶皱不明显。

2.2消化系统组织结构

2.2.1消化道口咽腔:革胡子鲶口咽腔的组织结构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丰富的黏液细胞(图5),未见味蕾分布。

食道:食道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组成,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丰富的黏液细胞,肌层发达,外膜较薄。

胃: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三部分,与食道相连的为贲门,接近前肠的部分为幽门,胃内壁有明显皱褶,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图6)。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形细胞,上皮细胞多为吸收细胞(图7),细胞核位于底部,呈椭圆形或圆形,染色较深,固有膜层发达,有大量胃腺存在(图7),并且存在主细胞和壁细胞,主细胞核染色浅,壁细胞核染色深。黏膜下层较厚,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肌层发达,内为环肌,外为纵肌,纵肌层较环肌层发达。胃幽门部(图8)的指状突起数量与胃体部相比较少,黏膜上皮细胞也变得短小,但仍无杯形细胞存在,固有层中胃腺数量明显减少(图9)。

前肠: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图10)。肠壁内的指状突起较大(图11)。黏膜上皮中绝大多数为吸收细胞,仅有少量的杯形细胞,固有膜层发达,含有大量肠腺。黏膜下层较薄,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肌肉层较胃明显减少,为内环外纵结构。最外层为浆膜层,由一层较厚的结缔组织及外周的间皮构成。

中肠:肠壁的组织结构与前肠相似(图12),只是肠壁内的指状突起较小,黏膜上皮中的杯形细胞数目有所增加(图13),肠腺的数量明显减少。

后肠:与前肠和中肠相比黏膜上皮中的杯形细胞明显且数量多,固有膜层中的肠腺少(图14、图15)。

2.2.2消化腺肝脏:肝脏是革胡子鲶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最外层为浆膜。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革胡子鲶的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小叶中间有较大的血管,为中央静脉(图16)。肝细胞无规律地排列在中央静脉周围,形成肝细胞索。各肝细胞索之间的间隙即为形状不规则的肝静脉窦(图16),在肝静脉窦内可观察到红细胞的存在。革胡子鲶的肝细胞(图16)较大,排列紧密,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呈圆球形。显微镜下可见门管区,由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和小叶间动脉汇集而成(图17)。

胰脏:革胡子鲶的胰脏呈弥散分布。观察其组织结构发现胰脏可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占腺体绝大部分,为复管泡状腺,腺体被结缔组织分为若干小叶,小叶分界部明显。腺体内有浆液性细胞,呈锥体形,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另外,还有一种体积较小的泡心细胞。内分泌部即为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上皮细胞团组成的胰岛(图18)。

3小结与讨论

林光华等[7]、张小谷等[8]对不同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的研究认为肉食性鱼类消化道短而粗,有明显的胃结构;杂食性鱼类消化道细长,无胃的分化。革胡子鲶属肉食性,对其解剖观察发现,整个消化道外形分段明显,肠前部有明显的胃结构,且其胃较发达,呈“V”形,可容纳较多的食物,比肠长为1.02,比其他肉食性鱼类的比肠长大,如肉食性大银鱼(其比肠长为0.69)[9],这些都与其肉食性相关。鱼的比胃长、比肠长等指标与食性密切相关,潘黔生等[10]通过对6种肉食性鱼的消化道解剖研究发现,这6种鱼的比肠长为0.40~0.82;而林浩然[11]对5种不同食性鲤科鱼消化道的研究发现,5种鱼的比肠长为1.64~7.77。从这些研究结果可看出,肉食性鱼类的肠长短于体长,其他食性的鱼类肠长比体长长得多。鱼类肠道前、中、后部的组织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黏膜层皱褶的高低和疏密、上皮细胞以及杯状细胞的多少等方面[12-14]。革胡子鲶的肠管管腔大小、管壁厚度及黏膜皱褶的长短,由前肠到后肠依次递减,与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3]、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 O. aureus)[2]等的肠道结构相似。黏膜柱状上皮细胞间的杯状细胞,由前往后依次递增,而与梭鱼(Lisa haematocheila)[15]、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14]等的肠道研究结论相反。

革胡子鲶的肝脏和胰脏密切相连,胰脏多分布在肝脏周边及肠系膜处,且少量在胆囊壁上呈条状纵形分布。栾雅文等[4]发现本土种胡子鲶的肝胰脏混合,与鲤鱼相似。但作为同科鱼类,本研究在革胡子鲶肝脏中未曾发现有胰脏分布,同时还发现在革胡子鲶胆囊壁横切面上有少量胰腺组织分布于肌层和浆膜层之间。

参考文献:

[1] 关海红,匡友谊, 徐伟,等. 哲罗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J]. 中国水产,2008,5(15): 873-879.

[2] 傅丽容,陈学光,黎学春,等. 奥尼罗非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J]. 水产养殖,2008,29(5):1-4.

[3] 姚荣荣,陆望明,阮国良,等.鱤消化道组织学研究[J]. 水利渔业,2008,28(3):13-15.

[4] 栾雅文,刘翠敏,郭志荣,等.胡子鲶肝脏、胆囊以及胰脏组织学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4): 439-442.

[5] 尹苗,杨桂文,安利国.胡子鲶粘液细胞类型及其在消化道中的分布[J]. 动物学报,2001,47(专刊):116-119.

[6] 栾雅文,张广忠.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2): 203-206.

[7] 林光华,洪一江,张国林,等.兴国红鲤消化道组织学的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8,22(6):10-15.

[8]张小谷, 洪一江, 汪洪, 等. 四种淡水鱼类前肠的组织学比较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9,23(4):339-342.

[9] 钱云霞,杨文鸽,陆开宏.大银鱼消化道指数和消化酶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2001,21(5):8-9.

[10] 潘黔生, 郭广金,方之平,等. 6种有胃真骨鱼消化系统比较解剖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63-469.

[11] 林浩然. 5种不同食性鲤科鱼的消化道[J]. 中山大学学报, 1992(3):65-78.

[12] 曾端,叶元土,苏平.黄鳝胃和肠道的组织学研究[J]. 水产科学情报,2000,27(2):63-66.

[13] 莫艳秀,王晓清,莫永亮.长吻鮠消化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3):267-271.

[14] 史建全,刘建虎,陈大庆,等.青海湖裸鲤肠道组织学研究[J]. 淡水渔业,2004,32(2):16-19.

[15] 王茜, 常洪敏, 孟思远. 梭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J]. 四川动物,2008,27(5):740-742.

将制作好的切片先浸入二甲苯脱蜡10~15 min,再用1/2二甲苯+1/2无水乙醇脱蜡3~5 min,然后经各级乙醇(100%、95%、80%、70%、50%、30%)分别复水3~5 min。用苏木精染色10~15 min后自来水冲洗3~5 min,之后用酸水分化30~300 s,再用自来水冲洗15 min或更长,直至其变蓝。然后经50%、70%、80%、95%乙醇处理各3~5 min,再用伊红复染30~60 s,之后经95%乙醇30~60 s、无水乙醇处理2~3 min,再用1/2二甲苯+1/2无水乙醇3~5 min浸泡,纯二甲苯中连续浸泡两次,每次5~10 min。最后镜检,用中性树胶封片。

1.3显微观察

使用Olympus生物显微镜观察革胡子鲶口咽腔、胃贲门部、胃体部、胃幽门部、肠前段、肠中段、肠后段、肝脏和胰脏等组织显微结构特征,并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显微照相系统拍照保存。

2结果与分析

2.1消化系统解剖特征

革胡子鲶消化系统由消化腺和消化道组成,其大型消化腺主要有肝脏和胰脏。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棕黄色(图1),位于腹腔前端,外形特别,呈倒“V”形分布,左右近于对称,前端中间部分膨大,左右部分向后变细,末端又膨大似小锤,锤体部分藏于体壁两侧肌肉中,解剖时不易发现(图2)。胰脏淡黄色,为不规则形态,呈弥散分布,多分布于肠系膜、胆囊壁处。

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等构成。口与咽无明显界限,合称为口咽腔,口咽腔较大(图3),便于吞咽食物。口端位,口裂大而尖,颌骨上着生有颌齿,颌齿短小、锐利(图4)。口咽腔之后为食道,食道粗短,内壁具有黏膜皱褶。胃明显膨大,为“V”形囊状结构(图1),由贲门部、胃体部、幽门部三部分构成,胃内部有明显的皱褶,胃幽门后与肠有一明显的缢缩。革胡子鲶的整个肠道相对于草食性的鱼类来说较粗短,比肠长(肠长与体长比)为1.02,这与其肉食性相符,肠道盘曲折叠于腹腔内(图1),肠道内壁黏膜褶皱不明显。

2.2消化系统组织结构

2.2.1消化道口咽腔:革胡子鲶口咽腔的组织结构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丰富的黏液细胞(图5),未见味蕾分布。

食道:食道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组成,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丰富的黏液细胞,肌层发达,外膜较薄。

胃: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三部分,与食道相连的为贲门,接近前肠的部分为幽门,胃内壁有明显皱褶,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图6)。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形细胞,上皮细胞多为吸收细胞(图7),细胞核位于底部,呈椭圆形或圆形,染色较深,固有膜层发达,有大量胃腺存在(图7),并且存在主细胞和壁细胞,主细胞核染色浅,壁细胞核染色深。黏膜下层较厚,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肌层发达,内为环肌,外为纵肌,纵肌层较环肌层发达。胃幽门部(图8)的指状突起数量与胃体部相比较少,黏膜上皮细胞也变得短小,但仍无杯形细胞存在,固有层中胃腺数量明显减少(图9)。

前肠: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图10)。肠壁内的指状突起较大(图11)。黏膜上皮中绝大多数为吸收细胞,仅有少量的杯形细胞,固有膜层发达,含有大量肠腺。黏膜下层较薄,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肌肉层较胃明显减少,为内环外纵结构。最外层为浆膜层,由一层较厚的结缔组织及外周的间皮构成。

中肠:肠壁的组织结构与前肠相似(图12),只是肠壁内的指状突起较小,黏膜上皮中的杯形细胞数目有所增加(图13),肠腺的数量明显减少。

后肠:与前肠和中肠相比黏膜上皮中的杯形细胞明显且数量多,固有膜层中的肠腺少(图14、图15)。

2.2.2消化腺肝脏:肝脏是革胡子鲶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最外层为浆膜。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革胡子鲶的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小叶中间有较大的血管,为中央静脉(图16)。肝细胞无规律地排列在中央静脉周围,形成肝细胞索。各肝细胞索之间的间隙即为形状不规则的肝静脉窦(图16),在肝静脉窦内可观察到红细胞的存在。革胡子鲶的肝细胞(图16)较大,排列紧密,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呈圆球形。显微镜下可见门管区,由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和小叶间动脉汇集而成(图17)。

胰脏:革胡子鲶的胰脏呈弥散分布。观察其组织结构发现胰脏可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占腺体绝大部分,为复管泡状腺,腺体被结缔组织分为若干小叶,小叶分界部明显。腺体内有浆液性细胞,呈锥体形,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另外,还有一种体积较小的泡心细胞。内分泌部即为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上皮细胞团组成的胰岛(图18)。

3小结与讨论

林光华等[7]、张小谷等[8]对不同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的研究认为肉食性鱼类消化道短而粗,有明显的胃结构;杂食性鱼类消化道细长,无胃的分化。革胡子鲶属肉食性,对其解剖观察发现,整个消化道外形分段明显,肠前部有明显的胃结构,且其胃较发达,呈“V”形,可容纳较多的食物,比肠长为1.02,比其他肉食性鱼类的比肠长大,如肉食性大银鱼(其比肠长为0.69)[9],这些都与其肉食性相关。鱼的比胃长、比肠长等指标与食性密切相关,潘黔生等[10]通过对6种肉食性鱼的消化道解剖研究发现,这6种鱼的比肠长为0.40~0.82;而林浩然[11]对5种不同食性鲤科鱼消化道的研究发现,5种鱼的比肠长为1.64~7.77。从这些研究结果可看出,肉食性鱼类的肠长短于体长,其他食性的鱼类肠长比体长长得多。鱼类肠道前、中、后部的组织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黏膜层皱褶的高低和疏密、上皮细胞以及杯状细胞的多少等方面[12-14]。革胡子鲶的肠管管腔大小、管壁厚度及黏膜皱褶的长短,由前肠到后肠依次递减,与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3]、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 O. aureus)[2]等的肠道结构相似。黏膜柱状上皮细胞间的杯状细胞,由前往后依次递增,而与梭鱼(Lisa haematocheila)[15]、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14]等的肠道研究结论相反。

革胡子鲶的肝脏和胰脏密切相连,胰脏多分布在肝脏周边及肠系膜处,且少量在胆囊壁上呈条状纵形分布。栾雅文等[4]发现本土种胡子鲶的肝胰脏混合,与鲤鱼相似。但作为同科鱼类,本研究在革胡子鲶肝脏中未曾发现有胰脏分布,同时还发现在革胡子鲶胆囊壁横切面上有少量胰腺组织分布于肌层和浆膜层之间。

参考文献:

[1] 关海红,匡友谊, 徐伟,等. 哲罗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J]. 中国水产,2008,5(15): 873-879.

[2] 傅丽容,陈学光,黎学春,等. 奥尼罗非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J]. 水产养殖,2008,29(5):1-4.

[3] 姚荣荣,陆望明,阮国良,等.鱤消化道组织学研究[J]. 水利渔业,2008,28(3):13-15.

[4] 栾雅文,刘翠敏,郭志荣,等.胡子鲶肝脏、胆囊以及胰脏组织学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4): 439-442.

[5] 尹苗,杨桂文,安利国.胡子鲶粘液细胞类型及其在消化道中的分布[J]. 动物学报,2001,47(专刊):116-119.

[6] 栾雅文,张广忠.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2): 203-206.

[7] 林光华,洪一江,张国林,等.兴国红鲤消化道组织学的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8,22(6):10-15.

[8]张小谷, 洪一江, 汪洪, 等. 四种淡水鱼类前肠的组织学比较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9,23(4):339-342.

[9] 钱云霞,杨文鸽,陆开宏.大银鱼消化道指数和消化酶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2001,21(5):8-9.

[10] 潘黔生, 郭广金,方之平,等. 6种有胃真骨鱼消化系统比较解剖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63-469.

[11] 林浩然. 5种不同食性鲤科鱼的消化道[J]. 中山大学学报, 1992(3):65-78.

[12] 曾端,叶元土,苏平.黄鳝胃和肠道的组织学研究[J]. 水产科学情报,2000,27(2):63-66.

[13] 莫艳秀,王晓清,莫永亮.长吻鮠消化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3):267-271.

[14] 史建全,刘建虎,陈大庆,等.青海湖裸鲤肠道组织学研究[J]. 淡水渔业,2004,32(2):16-19.

[15] 王茜, 常洪敏, 孟思远. 梭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J]. 四川动物,2008,27(5):740-742.

将制作好的切片先浸入二甲苯脱蜡10~15 min,再用1/2二甲苯+1/2无水乙醇脱蜡3~5 min,然后经各级乙醇(100%、95%、80%、70%、50%、30%)分别复水3~5 min。用苏木精染色10~15 min后自来水冲洗3~5 min,之后用酸水分化30~300 s,再用自来水冲洗15 min或更长,直至其变蓝。然后经50%、70%、80%、95%乙醇处理各3~5 min,再用伊红复染30~60 s,之后经95%乙醇30~60 s、无水乙醇处理2~3 min,再用1/2二甲苯+1/2无水乙醇3~5 min浸泡,纯二甲苯中连续浸泡两次,每次5~10 min。最后镜检,用中性树胶封片。

1.3显微观察

使用Olympus生物显微镜观察革胡子鲶口咽腔、胃贲门部、胃体部、胃幽门部、肠前段、肠中段、肠后段、肝脏和胰脏等组织显微结构特征,并用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显微照相系统拍照保存。

2结果与分析

2.1消化系统解剖特征

革胡子鲶消化系统由消化腺和消化道组成,其大型消化腺主要有肝脏和胰脏。肝脏是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棕黄色(图1),位于腹腔前端,外形特别,呈倒“V”形分布,左右近于对称,前端中间部分膨大,左右部分向后变细,末端又膨大似小锤,锤体部分藏于体壁两侧肌肉中,解剖时不易发现(图2)。胰脏淡黄色,为不规则形态,呈弥散分布,多分布于肠系膜、胆囊壁处。

消化道由口咽腔、食道、胃、肠等构成。口与咽无明显界限,合称为口咽腔,口咽腔较大(图3),便于吞咽食物。口端位,口裂大而尖,颌骨上着生有颌齿,颌齿短小、锐利(图4)。口咽腔之后为食道,食道粗短,内壁具有黏膜皱褶。胃明显膨大,为“V”形囊状结构(图1),由贲门部、胃体部、幽门部三部分构成,胃内部有明显的皱褶,胃幽门后与肠有一明显的缢缩。革胡子鲶的整个肠道相对于草食性的鱼类来说较粗短,比肠长(肠长与体长比)为1.02,这与其肉食性相符,肠道盘曲折叠于腹腔内(图1),肠道内壁黏膜褶皱不明显。

2.2消化系统组织结构

2.2.1消化道口咽腔:革胡子鲶口咽腔的组织结构可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和肌层。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丰富的黏液细胞(图5),未见味蕾分布。

食道:食道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组成,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具有丰富的黏液细胞,肌层发达,外膜较薄。

胃:胃分为贲门部、胃体部和幽门部三部分,与食道相连的为贲门,接近前肠的部分为幽门,胃内壁有明显皱褶,胃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图6)。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无杯形细胞,上皮细胞多为吸收细胞(图7),细胞核位于底部,呈椭圆形或圆形,染色较深,固有膜层发达,有大量胃腺存在(图7),并且存在主细胞和壁细胞,主细胞核染色浅,壁细胞核染色深。黏膜下层较厚,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肌层发达,内为环肌,外为纵肌,纵肌层较环肌层发达。胃幽门部(图8)的指状突起数量与胃体部相比较少,黏膜上皮细胞也变得短小,但仍无杯形细胞存在,固有层中胃腺数量明显减少(图9)。

前肠:肠壁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图10)。肠壁内的指状突起较大(图11)。黏膜上皮中绝大多数为吸收细胞,仅有少量的杯形细胞,固有膜层发达,含有大量肠腺。黏膜下层较薄,有血管和神经分布。肌肉层较胃明显减少,为内环外纵结构。最外层为浆膜层,由一层较厚的结缔组织及外周的间皮构成。

中肠:肠壁的组织结构与前肠相似(图12),只是肠壁内的指状突起较小,黏膜上皮中的杯形细胞数目有所增加(图13),肠腺的数量明显减少。

后肠:与前肠和中肠相比黏膜上皮中的杯形细胞明显且数量多,固有膜层中的肠腺少(图14、图15)。

2.2.2消化腺肝脏:肝脏是革胡子鲶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最外层为浆膜。肝小叶是肝脏的基本组织结构,革胡子鲶的肝小叶分界不明显。肝小叶中间有较大的血管,为中央静脉(图16)。肝细胞无规律地排列在中央静脉周围,形成肝细胞索。各肝细胞索之间的间隙即为形状不规则的肝静脉窦(图16),在肝静脉窦内可观察到红细胞的存在。革胡子鲶的肝细胞(图16)较大,排列紧密,细胞核位于细胞的中央,呈圆球形。显微镜下可见门管区,由小叶间静脉、小叶间胆管和小叶间动脉汇集而成(图17)。

胰脏:革胡子鲶的胰脏呈弥散分布。观察其组织结构发现胰脏可分为外分泌部和内分泌部,外分泌部占腺体绝大部分,为复管泡状腺,腺体被结缔组织分为若干小叶,小叶分界部明显。腺体内有浆液性细胞,呈锥体形,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位于细胞基底部。另外,还有一种体积较小的泡心细胞。内分泌部即为大小不等和形状不定的上皮细胞团组成的胰岛(图18)。

3小结与讨论

林光华等[7]、张小谷等[8]对不同食性鱼类消化系统的研究认为肉食性鱼类消化道短而粗,有明显的胃结构;杂食性鱼类消化道细长,无胃的分化。革胡子鲶属肉食性,对其解剖观察发现,整个消化道外形分段明显,肠前部有明显的胃结构,且其胃较发达,呈“V”形,可容纳较多的食物,比肠长为1.02,比其他肉食性鱼类的比肠长大,如肉食性大银鱼(其比肠长为0.69)[9],这些都与其肉食性相关。鱼的比胃长、比肠长等指标与食性密切相关,潘黔生等[10]通过对6种肉食性鱼的消化道解剖研究发现,这6种鱼的比肠长为0.40~0.82;而林浩然[11]对5种不同食性鲤科鱼消化道的研究发现,5种鱼的比肠长为1.64~7.77。从这些研究结果可看出,肉食性鱼类的肠长短于体长,其他食性的鱼类肠长比体长长得多。鱼类肠道前、中、后部的组织结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黏膜层皱褶的高低和疏密、上皮细胞以及杯状细胞的多少等方面[12-14]。革胡子鲶的肠管管腔大小、管壁厚度及黏膜皱褶的长短,由前肠到后肠依次递减,与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3]、奥尼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 O. aureus)[2]等的肠道结构相似。黏膜柱状上皮细胞间的杯状细胞,由前往后依次递增,而与梭鱼(Lisa haematocheila)[15]、青海湖裸鲤(Gymnocypris przewalskii)[14]等的肠道研究结论相反。

革胡子鲶的肝脏和胰脏密切相连,胰脏多分布在肝脏周边及肠系膜处,且少量在胆囊壁上呈条状纵形分布。栾雅文等[4]发现本土种胡子鲶的肝胰脏混合,与鲤鱼相似。但作为同科鱼类,本研究在革胡子鲶肝脏中未曾发现有胰脏分布,同时还发现在革胡子鲶胆囊壁横切面上有少量胰腺组织分布于肌层和浆膜层之间。

参考文献:

[1] 关海红,匡友谊, 徐伟,等. 哲罗鱼消化系统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J]. 中国水产,2008,5(15): 873-879.

[2] 傅丽容,陈学光,黎学春,等. 奥尼罗非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J]. 水产养殖,2008,29(5):1-4.

[3] 姚荣荣,陆望明,阮国良,等.鱤消化道组织学研究[J]. 水利渔业,2008,28(3):13-15.

[4] 栾雅文,刘翠敏,郭志荣,等.胡子鲶肝脏、胆囊以及胰脏组织学的初步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2(4): 439-442.

[5] 尹苗,杨桂文,安利国.胡子鲶粘液细胞类型及其在消化道中的分布[J]. 动物学报,2001,47(专刊):116-119.

[6] 栾雅文,张广忠.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消化道组织学的初步研究[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4(2): 203-206.

[7] 林光华,洪一江,张国林,等.兴国红鲤消化道组织学的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8,22(6):10-15.

[8]张小谷, 洪一江, 汪洪, 等. 四种淡水鱼类前肠的组织学比较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9,23(4):339-342.

[9] 钱云霞,杨文鸽,陆开宏.大银鱼消化道指数和消化酶的初步研究[J].水利渔业,2001,21(5):8-9.

[10] 潘黔生, 郭广金,方之平,等. 6种有胃真骨鱼消化系统比较解剖的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6,15(5):463-469.

[11] 林浩然. 5种不同食性鲤科鱼的消化道[J]. 中山大学学报, 1992(3):65-78.

[12] 曾端,叶元土,苏平.黄鳝胃和肠道的组织学研究[J]. 水产科学情报,2000,27(2):63-66.

[13] 莫艳秀,王晓清,莫永亮.长吻鮠消化系统形态学与组织学观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0(3):267-271.

[14] 史建全,刘建虎,陈大庆,等.青海湖裸鲤肠道组织学研究[J]. 淡水渔业,2004,32(2):16-19.

[15] 王茜, 常洪敏, 孟思远. 梭鱼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J]. 四川动物,2008,27(5):740-742.

猜你喜欢
组织学
张帆:肝穿刺活体组织学检查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无纸化考试的实践与体会
泌尿系统组织学PBL教学模式浅析
豚鼠、大鼠和小鼠内淋巴囊组织学的差异
虚拟组织学血管内超声在轻中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哈萨克绵羊肝包虫病B超诊断和病理组织学观察
六种常用实验动物比较组织学共享数据库的初步建立
组织学及病理诊断实践教学与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