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发展现状与研究*
——基于浙江省绍兴市的调查分析

2014-08-08 01:00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专任教师绍兴市公办

孙 燕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浙江上虞 312300)

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师资发展现状与研究*
——基于浙江省绍兴市的调查分析

孙 燕

(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 浙江上虞 312300)

通过对绍兴市近十年学前教育事业统计资料的数据整理和21所幼儿园420位幼儿教师的问卷调查发现,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专任教师人数增长、学历提升、职业态度、专业理念和师德等方面有较快发展,但同时也存在师资分布不均衡、公办编制教师比例不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建议从完善政策导向、加大职前培养力度、拓宽在职培训思路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发达地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绍兴市; 幼儿园教师; 学前教育师资; 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短板。绍兴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中提出要“高标准、高质量地普及学前教育,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使适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使我市学前教育接近基础教育水平”,其中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加大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然而针对绍兴市学前教育师资情况的专题性研究开展不多,如何科学把脉绍兴市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并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此,课题组开展了相关调查和研究。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研究对近十年的绍兴市学前教育事业统计资料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课题组采用自编问卷《绍兴市幼儿教师调查问卷》运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绍兴市所属四县二区21所幼儿园教师实施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25份,其中有效问卷420份。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园所性质等级、身份编制、教龄、学历、职称等)、职业态度、专业理念与师德表现、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状况、专业发展状况和需求五个方面。同时,课题组对相关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幼教教研员及部分幼儿园园长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近十年来绍兴市学前教育师资发展的总体情况

(1)幼儿园专任教师人数逐年稳步增长

2002年绍兴市幼儿园专任教师人数为4778人,师幼比为24.93,此后专任教师人数平均每年约增长200人,到2012年专任教师人数达7496人,师幼比达到17.94(见表1)。

表1 绍兴市幼儿教师人数及师幼比(2002—2012)

(2)幼儿教师学历水平有较大提升

学历是衡量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02年到2012年,专任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实现了零的突破;2002年,专任教师队伍中本、专科学历分别只占0.50%和12.79%,2012年两者比例分别提高到17.66%和60.83%(见表2)。十年间,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在幼儿教师队伍总数中所占比率的提高最为显著(见图1)。

表2 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情况(2002—2012)

图1 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结构变化图

(3)幼儿教师编制身份无明显变化

编制问题一直是困扰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十年来,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占有公办教师编制的比率一直在17%左右徘徊,无明显变化。数据显示,2003年幼儿园教师队伍(含园长)人数为5846人,其中有公办编制的为1039人,占比17.77%;2011年总数为7800人,有公办编制的为1360人,占比17.43%。

(4)幼儿教师中评上职称的比率有较大幅度上升

众所周知,我国幼儿园教师没有独立的职称评定体系。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公办幼儿园教师如需评职称,普遍被纳入小学教师甚至中学教师的职称晋升系列,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教师及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教师不愿意,或根本没有机会参与职称评定。近十年间,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中评上职称的比率有较大幅度上升(表3、图2),在已评上职称的幼儿教师队伍中,高级职称比率偏低。

表3 幼儿园教师队伍未评职称人数及比率(2003—2012)

图2 幼儿教师队伍中评上职称的人数比率变化

2.绍兴市幼儿教师问卷调查情况及分析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4)

表4 绍兴市幼儿教师基本情况一览表

(2)职业态度和工作满意度情况

调查显示,对幼儿教师这份工作“非常喜欢”的占35.2%,“喜欢”的占51.7%,两者相加比率达到86.9%,说明大部分教师对幼儿教师职业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对自己目前工作的状态为“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占73.1%,说明教师对工作总体满意度较高;以上两个项目中,选择“如有收入更高更轻松的机会会考虑转行”的占10.2%,“如有机会想去更好的幼儿园发展”或“常有离职的想法”的占8.6%,说明幼儿园应及时关注和了解教师个体的不同需求并给予适当帮助;对目前的收入水平,“满意”及以上的占20.7%,,“一般”的占44.8%,“不满意”及以下的占34.5%,说明总体满意度偏低。

(3)专业理念与师德方面

幼儿教师的工作责任重大,事务琐碎繁杂,研究表明大多数幼儿教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在对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中表现出具有专业水准的态度和行为。

其一,专业理念方面。对“遇到反复教育仍不听话的孩子”采取的教育方式中,“与家长反复交流”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寻求专家或专业书籍的帮助”“向领导或同事请教”,其中有32.9%的教师会同时尝试上列两种及以上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极少数选择“失去耐心不理他”或“采用一定的体罚措施”。当问及“对幼儿在平时活动中的表现是否能进行观察”时,82.6%的教师能“经常观察”,15.5%的教师“有时观察”,“偶尔观察”和“缺乏观察的意识”的仅占0.7%。

其二,专业热忱与师德方面。幼儿教师对工作投入程度较高。在“与同事交流的内容”的多项选择中,选择最多的是“关于班中孩子的问题”,其次是“教学业务上的事”“幼儿园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关注与专业有关的信息,62.3%的教师认为“要跟上职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抓紧进修和学习”,54.8%的教师“经常阅读《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教育杂志”。此外,幼儿教师非常看重工作成效,在“工作中感到最幸福的事”的选择中,选择“得到家长或领导的肯定”的占62.8%,选择“常常能体会到成就感”的占31.2%,选择“获得物质奖励或晋升”的占6%,说明幼儿教师成就意识很高,且偏重精神上的激励。

(4)专业知识与能力方面

当问及“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了解”时,答“非常熟悉”的占22.3%,“比较熟悉”的占58.3%,两者累计达80.6%,说明《纲要》颁布十多年来,广大教师对纲要的学习、理解、执行情况是比较令人满意的。问及“对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了解”时,答“非常了解”的占14.3%,“大致了解”的占58.3%,“略知一二”的占22.8%,“基本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的占4.8%。原因可能是关于“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内容比较繁杂,不明晰具体指向哪些文本,不如《纲要》清楚明了;各幼儿园对这些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不如对待《纲要》那么重视,这也造成部分幼儿园教师对其无法做到耳熟能详。

在对“我与幼儿有亲近感,能敏锐地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我了解班中每个孩子的特点,并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我了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这三个问题的5点记分调查中(从“完全符合”到“很不符合”分别计为5,4,3,2,1),三个问题的平均得分均在4.1分以上。

“在专业知识方面,我认为自己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依次是科研知识和方法、通识性知识、保育和教育知识、幼儿发展的知识,“在专业能力方面感到自己相对比较薄弱的方面”依次是对教育研究、对幼儿的评价、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环境创设、一日生活组织等。

(5)专业发展方面

调查显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较高,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较强,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大部分教师能运用自我反思、与其他教师交流、撰写反思日记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23.6%的教师采用两种及以上的反思方式。

问卷中,对自己平时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经常反思”的占69.0%,“有时反思”的占22.4%,“偶尔反思”和“从不反思”只占8.6%。问卷中,对于接下来几年的专业发展“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规划”的占47.9%,对专业发展“有一定想法”的占36.2%,两者相加达84.1%。

三、当前绍兴市学前教育师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分布不均衡

统计数据显示绍兴市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师幼比达到1∶18,但从全市范围来看,幼儿园专任教师的分布在乡镇与农村存在不均衡现象,部分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地理环境相对偏远的农村,不但公办幼儿教师的编制少,而且专任教师的数量不足,农村幼儿园师幼比仍然偏低。这一现状说明绍兴市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在农村,吸引幼儿教师去农村任教需要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

2.在编幼儿教师的数量和比例有待提高

提高在编幼儿教师的数量和比例对提高专业吸引力、促进整个师资队伍的稳定和优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绍兴市幼儿教师队伍中,有公办编制的教师占总数的17%—18%。编制增长呈逐年增长,但相对于整个师资队伍的基数来说,这一增长的部分仍然只占较少比例。提高在编幼儿教师的数量和比例还有待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财政的大力支持。

3.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2011年全市幼儿教师中“幼教专业合格率”为91.02%,全市幼儿教师中“持证率”为87.83%。从调查情况看,幼儿教师在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通识性知识、了解幼儿在不同发展水平中的个体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与方法、合理利用资源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学习与成长的环境、提高一日活动组织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因此,要提高绍兴市当前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仍需要加强培养培训工作。

四、对策与建议

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巩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成果,全面提高绍兴市学前教育事业水平的重要环节,主要从政策完善、职前培养、在职培训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策导向,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1)完善公办教师编制核定和配备进度的政策

编制,既能给予幼儿教师明确的身份和地位,又能确保幼儿教师享有与所承担的工作职责相对应的薪酬,保证稳定的收入。如前所述,目前绍兴市幼儿教师队伍中有公办编制的教师占总数的18%左右。编制增加有难度主要原因还是财政投入的问题。浙江省2012年10月出台的《浙江省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指导意见》,提出幼儿园核编工作两至三年开展一次,在充分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的前提下努力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据了解,绍兴市从2001年起每年都新增部分事业编制名额*绍兴市从2001年到2007年年间新增幼儿教师事业编制141名,2008—2009年新增150名,十年新增57名,11年新增89名,12年新增123名,13年预计新增200名。,但这一增长对整个绍兴市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基数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浙江省对幼儿教师增编工作力度最大的是杭州市。《杭州市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按照到2015年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基本配备到位的目标,逐年增加编制教师数量。仅2011年一年,全市共招聘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1194名(2010年全市事业编制教师数为3347名),其中定向在岗非事业编制幼儿园教师800名。当时吸引了大批省内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和在岗教师前往应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幼儿教师队伍的结构。可以说,“给编”对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来说是一项明确的实事工程,既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稳定,又能产生吸引优秀人才投身幼教事业的政策导向。因此,完善编制核定政策,加快公办教师配备进度和力度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有力举措。

(2)完善提高非公办教师待遇的政策

如果说逐步提高公办教师编制的比率是从制度上根本解决幼儿教师的身份、地位等问题,推动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达到或接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水平,那么,进一步提高在职非公办教师待遇则是在非公办编制教师占很高比率且短时间内公办编制无法完全覆盖整支队伍的情况下所采取的一种权衡策略,同时也是直视多年来幼教队伍中存在大量非公办教师的现实状况所不得不为的政策举措。

在提高在职非公办幼儿教师待遇的问题上,绍兴是走在前列的。绍兴市从2007起设立非在编幼儿园教师专项补助经费。以绍兴市区为例,2007年的补助标准为人均0.5万元/年,以后逐年提高标准,2010年为0.7万元,2011年为0.85万元,2012年为1万元。同时,从2011年起,对符合条件的幼儿园在职非公办教师每人每年追加5000元补助。对初始学历为大专及以上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师范类毕业生经考核为优良的,每人每年追加5000元奖励。数据表明,2007年至2012年全市共发放非公办教师补助资金1.28亿元,受惠教师达1.8万人次。绍兴市的这一做法是对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模式的创新,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县市的补助政策只惠及公办园中的非在编教师,有些县市的补助金额不高,这就需要进一步总结非公办教师补助政策的实施经验,深入研究政策机制的完善和延伸,加强政策实施绩效评估,在提升质量、扩大受益面等方面做好文章,依法落实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3)完善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

2010年《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颁布,对加强幼儿教师管理提出了更规范的要求。公开招聘教师须严把入口关,将具备学历条件、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幼儿教师队伍中来。幼儿园非在编教师的招聘也应该明确条件,并采取由“县级统一考录,幼儿园自主聘用”的管理模式。民办幼儿园师资的录用和管理也需要规范,如建立民办幼儿园教师注册登记管理制度,将民办幼儿园教师的业务培训、教科研活动、职务评审和评先评优工作纳入幼儿园教师管理体系,享受公办园教师的同等待遇等。

2.加大职前培养力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整合职前培养机构资源和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

随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学前师资培养机构的准入机制和规范化建设将被提上日程。目前绍兴本地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层次杂乱,既有各县市教师进修学校或职教中心主办的中专层次的学前专业,也有高校主办的大专和本科层次的学前专业。前者生源质量不高、学历层次偏低,多为本地生源却难进编制;而大专及本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由于起步较晚,受招生指标限制规模偏小,生源地来自全国或全省,毕业后很少愿意留在本地区工作。这使得幼儿教师招聘时面临人虽多却招不到满意教师的尴尬,不得不依赖省内外其他高校培养的学前专业毕业生(数量不多),这一现象暴露出绍兴市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环节存在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育行政部门要从促进学前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高度统筹考虑学前师资的职前培养工作,加强对职前培养机构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如通过提高教育机构准入标准将现有培养机构的资源加以整合,重建或新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或学院;或以一所高校为依托,重点扶持学前教育专业,争取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的幼儿教育人才。加强专业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和探索,改革专业课程结构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加强专业建设评估,努力培养符合绍兴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基本功扎实、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幼儿教师。

(2)开展订单式培养或委托培养的探索

订单式培养或委托培养是指通过合作高校为本地区培养所需的专业人才,这在行业与企业中开展与高校合作是非常常见的。国家教育部等部门于2012年9月颁布的《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可以“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而“3+2”或“五年一贯制”的学前教育专科学历培养模式确实在多个地区存在,并且绍兴市曾于2004年、2005年开展过委托培养五年制专科学历小学教师的工作,因此,开展订单式培养或委托培养学前教师的做法未尝不可。订单式培养既能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又能确保职前师资培养的质量,值得探索。

3.拓宽在职培训思路,创新分层培养策略,提高职后培养实效

全国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各地都把加强幼儿教师在职培训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不但有“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计划,而且有从国家级到省级再到县市级的骨干教师轮训,培训内容和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层出不穷。通过对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情况的调查,笔者认为职后培训应明确目标,针对教师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分层实施,在培训内容方面应突出针对性,最大限度满足不同教师群体的学习需求。尝试开展新教师培训、成立名师工作室、开设教学沙龙、组织结对园结对教师相互展示等多种方式的在职培训形式。对于存在工学矛盾的幼儿园,可通过建立高校与幼儿园的合作联系,让幼儿园成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以“顶岗置换脱产”的研修方式,一方面,可“腾位”给高校学前专业学生在岗一线的教育实习机会,另一方面,幼儿园教师可以轻松“脱岗”参加培训,解决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

(责任编辑 师 语)

浙江省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绍兴市学前教育师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5271)。

2014-03-19

孙 燕,女,浙江嵊州人,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副教授。

G451.2

A

1671-1696(2014)04-0025-06

猜你喜欢
专任教师绍兴市公办
绍兴市越城区孙端成校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数读绍兴市“五星双强”两新组织
改革开放40周年系列:北京高校专任教师结构(1991年—2017年)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基于“教学过程”的高职专任教师绩效考核组织实施研究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